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变态心理揭秘 +作者:王溢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狠狠地修理了一顿。他自知理亏而没有还手,在被殴辱后他感到极不舒服,但只是将头靠在墙壁上,两眼呆呆地望着墙壁。

  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经验。心理学家问他当时“看到的是什么”,他说自己呆呆望着的是“墙上的壁纸”,而且好像看了很久。

  心理学家要他回想当时墙上壁纸的颜色和图案,结果发现,病人现在和他太太的卧室所贴的壁纸,与当年他被捉奸而受殴辱的房间壁纸非常类似。

  至此,心理学家终于为他的性无能找到了“情境性的因素”——也就是他们现在卧室内的壁纸。壁纸才是让他感到焦虑不安,进而欲振乏力的罪魁祸首。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当他和太太在别的地方做爱时,就不会有性无能的现象。

  心理学家给他的处方相当简单:更换卧室的壁纸。结果,病人的性无能即不药而愈,而且婚姻适应及其他行为也都获得了改善。

  解析:

  有相当多的性功能失常是来自所谓的“行为焦虑”(performance anxiety),因为焦虑不安而产生无法勃起或早泄等现象。

  本案例中的这位男士,他的症状也属“性行为焦虑”,只是原因比较特别,居然是来自卧室里的壁纸,而且自己不知道是壁纸惹的祸。照理说,壁纸是“外在威胁”,它所激起的情绪反应应该是“畏惧”,但在这个个案里,因为他并不知道他“怕”的其实是壁纸,于是在有着这种壁纸的卧室里要和太太行房时,就会产生“莫名的焦虑”,所以本案例应该是属于“焦虑性精神官能症”。

  弗洛伊德曾认为,俄狄浦斯情结是所有焦虑的根源(就像本档案中的那位精神科医师所指出的),但从这个病例可知,当事者个人过去的其他经验其实也扮演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将所有“莫名的焦虑”都归因于“难以查证”的俄狄浦斯情结,是一种削足适履的做法,好在现在也少有人做这种坚持。

  根据行为主义的理论,患者在青年时代当场被捉奸而受殴辱的事件,曾让他产生非常强烈的痛苦、恐惧、羞愧与焦虑反应,当时他所看到或听到的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连带的“制约刺激物”(conditioned stimulus),和痛苦、恐惧、羞愧与焦虑等情绪反应产生“联配关系”。病人在被殴辱后,呆呆地看着墙壁上的壁纸,因此,壁纸就成了“制约刺激物”,和“性焦虑”产生联配关系。

  患者现在虽然不虞再被捉奸,但壁纸仍可能成为强烈的性焦虑反应的来源,交感神经的焦虑反应抑制了由副交感神经控制的阴茎勃起,于是导致性无能。

  在实验室的“制约学习”实验中,“制约刺激物”与焦虑反应通常需反复进行始能建立联配关系,但在现实生活里,这种配对通常只出现一次,而且纯属巧合(如本案例里的壁纸与被殴辱的经验),为什么也会使患者在往后漫长的岁月里,对中性的刺激物也产生焦虑反应呢?

  晚近的行为主义者认为,这是因为可以减轻患者焦虑的“回避行为”具有强化作用的关系,譬如本案例中的患者,虽不是在有着同样壁纸的房间内“反复被捉奸”,但看到那种壁纸即无法勃起以减轻焦虑的行为,却在日常生活里反复出现,这种回避行为正好可以强化他的症状。

  在精神官能症的成因方面,精神分析偏重于“内在威胁”,而行为主义则偏重于“外在威胁”,但严格说来,每一个外在威胁都会唤起我们过去在类似情境中的经验,而又使它成为一种对内在安全的威胁;反之,内在安全的失去平衡,又通常是由外在情境的某种改变所诱发的。因此,在产生焦虑的结构上,若从这点来看,精神分析与行为主义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四


  重返床榻的丈夫亡灵     

  在梦中,她看到死去的丈夫来到她的床边,伸出手来拉她,好像要带她走。她从梦中惊醒,有一种恐怖和不祥的感觉。

  一个63岁的老妇人,因为呼吸困难、胸痛、心跳加快与心悸等症状,而自行搭计程车到医院急诊处求诊。

  医师怀疑是急性心肌梗塞。在详细检查之后,虽然心电图及生化检查方面都找不到特别的心肌病变证据,但因症状看起来非常危急,她仍在“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下,住进了内科加护病房。

  在加护病房住了三天,症状改善了许多,于是将她转到一般病房,但仍维持“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虽然进一步的检查还是找不到支持此诊断的证据。

  在一般病房住了两个礼拜后,因已无症状,医院决定将她转到养老院(因为病人目前独居,在家乏人照顾)。但当她知道这个消息后,即变得非常沮丧,对离开医院表现出极度的不安,而一再要求医护人员的关爱与保证。内科医师因此请精神科医师来会诊,希望帮她度过难关。

  在短暂的面谈后,病人即透露如下的心事:

  原来在三年前,她丈夫因第二次的心肌梗塞发作,而病逝于这家医院。在他死前,曾缠绵病榻数月之久,她日夜照顾着丈夫。表面上,她什么都没说,但内心却对自己长期担任护士角色深为怨怼,她希望丈夫最好一个人住到养老院去。当然,丈夫不主动提出来,她也只能认命地克尽一个妻子应有的职责。

  丈夫死后,她好像获得重生般,立刻搬到一栋新的公寓去,家具也都换新的,显然是想断绝跟过去有关的一切。

  就在她发病前六个礼拜的某天晚上,她作了一个恶梦:在梦中,她看到死去的丈夫来到她的床边,伸出手来拉她,好像要带她走。

  她从梦中惊醒,有一种恐怖和不祥的感觉。她吓得不敢再在那个房间睡觉,而半夜起来将床垫和被单等都搬到客厅,改在客厅打地铺。而且从那天以后,她每晚都在客厅的地板上睡觉。

  就在她住院的当天清晨,她又作了同样的恶梦,梦中惊醒后,她极度恐慌,觉得呼吸困难、胸痛、心脏怦怦乱跳,好像快要死了,于是连忙叫了一部计程车,前往医院急诊处,结果,就因为上述症状而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发作。

  面谈之后,精神科医师认为她的症状并非急性心肌梗塞,而是焦虑性精神官能症的发作,她不必而且也不宜到养老院去。于是在这个新诊断下,让她出院回家,然后再安排她接受进一步的心理治疗。

  解析:

  丈夫的亡灵重返床榻,伸手要接她走……听起来似乎有某种诡秘的灵异气氛,但其实是一个“焦虑的梦”。

  病人的焦虑可以说是来自她在丈夫生前对丈夫的敌意,及在丈夫死后因前述敌意而产生的罪恶感。当丈夫缠绵病榻时,她希望摆脱照顾他的责任;丈夫死后,她又连忙搬家,想摆脱跟丈夫有关的一切。但她的梦魇却泄露了她潜意识里的心事,那“伸出手要拉她一起去的丈夫”正是其内心罪恶感的化身。

  心跳加快、呼吸困难、胸痛等,固然是焦虑引起的神经生理反应,但似乎也是她丈夫心肌梗塞症状的模仿,她终于也像她丈夫一样,被诊断为“心肌梗塞”而卧病在床。无巧不成书,到后来,院方竟然要将她转到“养老院”,这等于是她心事的重演,难怪她要不安地抗拒了。

  潜在的敌意与罪恶感也是引发焦虑的一个常见心理因素,除了本案例这种形态外,还有其他类型,譬如有一位18岁的男学生,在和异性约会之前常会出现严重的焦虑症状,但不是因为紧张,而是另有不可告人的原因。

  这位男生的外表并不吸引人,可以说很难得到异性——特别是他看上眼的异性的青睐,但他还是想办法找机会和异性约会。他最近约会的女孩子,通常要等到下午六点,确定没有其他更好的男孩子来邀她时,才会答应他的约会。这种“聊胜于无”的约会使他原本非常强烈的自卑感及不安全感益形加剧,在潜意识里,一种对异性的敌意慢慢滋长着。

  慢慢地,当他和这个女孩子在一起时,开始有了“将她捏死”的幻想。他说:“当我单独和她在车内时,我的脑海一直浮现她那细白的喉咙,我真想捏死她。”起先,他总是挥去这个要命的念头,但随后的几次约会,却又一再重复出现。终于在某一天晚上,当他开车要去载那位女孩子出来时,在车上忽然觉得自己的心脏狂跳,好像就要死掉似的,还好在几分钟后就又慢慢恢复了正常。但此后,每当他要和这位女孩子约会之前,即经常出现类似的焦虑发作。

  在这个个案里,当事者对异性潜在的敌意是导致他焦虑发作的主因,而他之所以对异性产生敌意,乃是他自觉被异性瞧不起,自己的内在安全感受到威胁所致。



  泄密的心脏  
   

  一个事业有成的商人,在爱上年轻漂亮的女性,而想和比他大八岁的妻子仳离时,心脏竟令他难受地狂跳起来。

  一个中年商人,事业相当成功,但就在看似一帆风顺时,却每隔两三个月就会突然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急性的焦虑发作。

  此一恼人的焦虑发作,跟他的婚外情几乎同时出现。

  原来这位商人的妻子比他大八岁,在刚结婚时,觉得太太有一种成熟的风韵,但现在却已年老珠黄,对他几乎已无任何肉体上的吸引力。而他自己还值盛年,对年轻的女性却有着日增的兴趣,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未有实际越轨的行动,只是在心里幻想自己的太太如果既年轻又热情的话,那该有多好。

  幻想是行动的前奏,当他这样想时,果然遇到一位迷人的年轻女性,他很快坠入爱河,背着太太和这位女性双宿双飞。不久,就爆发了上述的急性焦虑发作。

  他因焦虑的症状而去找医师,医师在探询他的过去时才知道,他是在穷困而险恶的环境中度过童年的,在残酷的世界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