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等等我啊!”外甥女忙站了起来,看着自己还有半碗饭,就说,“我不吃了。”
张建中没理她,带着那几个人离开了食堂,车在外面等着,车是那种解放牌大卡车,本来也有蓬,但为了减轻风的阻力,便没用。张建中问大家,都备有干衣服吗?大家说,有。他就先钻进雨里。
永强一把没拉住他,说:“你坐驾驶室啊!”
张建中说:“我不用,你坐吧!”
他要起表率作用,同时,也想让副县长看看,你把我扔在这个地方,并不能把我怎么样?相反地,我会更加坚强!
好几个人都跟着上了车厢,外甥女也钻进雨里往车厢上爬。
“你给我下来。”高书记在后面大声叫。
“我不。”
“你不听话是不是?”
“我要跟张副镇长去防风,我也要去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她说着,叫着,却怎么也爬不上去。
车厢上有人要拉她,张建中说:“别让她上来!”
高书记看不下去了,冲上来一把抱住她,往回走,就见她双手在空中乱抓,双腿不停地蹬。
“你放开我,你放开我!”
“你别太任性,你任性,明天我就赶你回去!”
把外甥女放在走廊上,两人都湿得像落汤鸡。
“走吧!我们走吧!”张建中冲着驾驶室叫。
车启动了,副县长看着张建中挺立在车厢上的背影,心里好一阵歉疚,如果,不是自己,他会来到这恶劣的环境吗?如果,他还在县委办工作,或许,会站在窗前,很写意地看风吹雨洒。
他又想,或许,这对张建中也是一件好事,是他成长中的一段经历一段不可多得的履历。当初,副县长也有过这种磨砺,相比之下,张建中还差得很远很远。他想,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少不了各种各样的磨砺!
这与你又有什么关系呢?张建中经历各种磨砺成长出息与你一点关系也没有。这会儿,他更关心的是陈大刚,那个家伙倒是一个敢作敢为的年青人,想娜娜喜欢他,就是看中他这一点,只是不知该把这种脑子不会拐弯的人放到什么地方才合适?
外甥女还不心甘,追着车跑了好一段路,终于知道追不上了,才停下来,呆呆地站在雨里,雨湿的衣服紧紧贴在身上,使她显得更瘦小了。
“让你见笑了。”高书记以为副县长一直在看着外甥女出洋相。
副县长叹了一口气,说:“这个张建中……”
高书记又误会了他的意思,说:“我那外甥女只是好奇,没见过台风,今天还嚷嚷着要我带她去看台风是怎么登陆的。她以为,台风是一个什么东西,像船一样,能看见它登陆。”
副县长看了他一眼,有点不相信自己的听觉。
“你放心,我不会让其他人误会的,不会让其他人以为,他与我外甥女有什么特殊关系。”
副县长笑了笑,不会是真有什么鬼吧?不会是张建中失去了他这个靠山,又想方设法向高书记靠拢吧?真要是这样,他倒要恭喜张建中,他懂得了什么叫官场,懂得了怎么发挥自己的优势。
你再努力,没有后台,别想能有作为!
你还年青,不要浪费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往回走的时候,高书记为了表示外甥女与张建中一点关系没有,还在解释,她还是个孩子啊!应该不懂这些。刚才,张建中对她表现得那么冷漠,也不像有什么问题啊!我那外甥女才来没几天,不可能发生什么事的。
眼前一亮,一道闪电划过来,紧跟着响起一阵雷声,闷闷的,像从海那边滚过来。
198有人搞破坏
张建中他们赶到水浸村,天已经很黑了,偶尔,撕开一道闪电,感觉天低得就像在头顶。不知是风越来越大,还是海边的风更大一些。
村子一团漆黑,只有村委会办公的屋子亮着一豆儿光,因此,车头灯便显得很强烈,吸引得村支书提着一盏防风汽灯在站在门口张望。
“怎么没有灯光?”
村支书说:“一早就把电掣拉了。”
“为什么?”
“担心电线断了,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村支书一边说,一边按着防风汽灯的伐,一起一落地打汽,光渐渐亮了许多。
张建中问:“其他干部呢?”
“都到堤坝去了。我见你们也快到了,才赶回来的。”
“没人在这值班守电话吗?”
村支书支支吾吾了一阵。
“这要有人守住,镇府会随时了解我们的情况,随时会有新的指示精神。”
“是的,是的。”
“你们先在这休息一下。”张建中对随他来的一行人说,“永强,你跟我一起去海边看看。”
永强是坐在副驾驶位来的,身上并没有湿,忙穿雨衣。
“穿不穿都一样,很快就会湿了。”张建中说,“其他人把干衣服换了。”
说着,就拿着手电筒与支书钻进风雨里。
以前也来过这条村,但了解的是农业生产情况,并不清楚,这里的环境,更不知道这里的防风情况。
这是一条近千人的大村,分东南西北四个小村,风大雨大,各家各户似乎都惶惶不安,像屋里点着的一点光,蹦蹦跳跳。
“注意脚下,这里有一条水沟。”
村支书停下来,放低汽灯照了照脚下。地上浸满了水,根本分不清哪是平地,哪有沟壑。永强身子一歪,已经踩进沟壑里,张建中忙扶着他。
“没事吧?”
“没事。”
雨水打得不能完全睁开眼睛,风吹得湿透的衣服也能飘起来,如果穿雨衣,不知会是什么状况。离开居住区,更感觉风有多大,脚步也浮了,仿佛能把人吹起来,就听见不远处有“嗖嗖”的声音。
张建中知道那是防风林被吹刮发出的声音,沿海一带都种了一片片防风的马尾松。快出村时,有一个铡门。张建中停下来,用手电筒照了照左右的土坡,问:“这就是你们村的防浪堤吗?”
村支书说:“是的。”
那防浪堤有一人高,坡上长满了草,说明这堤已经修建多年,也已经多年没被海水侵蚀。
张建中回身照了照那个只能两人并肩通过的铡门,问:“海水要从铡门涌进来怎么办?很快就会把堤坝冲垮。”
万里长堤还能毁于一个小蚂蚁窝呢!何况这可以两人并肩通过的铡门。
村动支书解释说:“如果,海水冲来,就在这里插一块铡板截住海水涌入。”
一边说,一边回到铡门前,举着汽灯照给张建中看,只见两旁都有一个水泥柱,柱上有一个凹糟。他摸着凹槽说:“就是这里铡板一关,多大的水都过不来。”
张建中也过来摸了摸那个凹糟,感觉自己好像问得有点多余,说是铡门,自然便有一块铡板了。
永强却问:“铡板呢?如果海水上来,有没有安排人专门负责下铡板?”
村支书就高举汽灯四处照,跑来跑去找了好一会,也没找到,就大声嚷嚷:“一定是哪个王八蛋搞破坏,把那个铡板偷走了。”
永强问:“不会那么严重吧?”
“肯定是,前两天还看见的。”
“会是谁?你们村里有谁会干这种搞破坏的事?”
“村东那个惯偷,一定是他。上次,偷了村里的东西,被抓住了,被村里人批斗了一顿,因此还恨在心。”村支书又说,“还有村西那个劳改释放犯,前几天才回来,成天在村里转悠,总想要干坏事!”
“马上组织人把他们抓起来审讯。”
话音未落,村支书就“噔噔”往村里走。
张建中问:“你去哪?”
“我去把那两个狗娘养的抓回来!”
“先等一等,我们看了海边的情况再处理这事。”
“我怕他们跑了。”
“要跑他们早跑了,你现在去也抓不住他们!”
村支书已走远了,准确地说,已走得听不到张建中的说话声了。风势很大,十几步远就听不见说话声。
“你快追上去。”张建中对永强说。
村支书被永强叫回头时,张建中改变了主意,说:“我们兵分两路,你们俩询问那两个家伙,我继续去海边。”
永强问:“你们的村干部都在那里?”
村支书说:“前面不远就是了。那里有一个碉堡,他们都在碉堡里。”
那碉堡是小日本时期留下来的,呆在碉堡里能看见水浸村所必属的海域,这些年,一直保留下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用于台风侵袭时观察海浪的动静。
穿过那块“嗖嗖”响的马尾松,海的呼啸声更可怕,只见浪花在黑暗翻着白光,张建中多少有些以为自己不那么怕海了,这会儿,却一阵头晕目眩,一阵狂风吹来,他没站住,“扑通”一声,坐在沙滩上。
“晕海,张建中,你还晕海!”
他告诫自己,想爬起来,又重重地倒下去,就感觉一股气往上顶,忙运气要压下去,那股气却锐不可挡,汹涌而出,嘴一张,便“哇哇”地吐起来。
永强跟在村支书身后,先赶去村西,到了一户门前,就“咚咚”砸门,也不等里面有反应,就大声叫:“开门,快开门。”
屋里有人问:“谁啊!”
又有人说:“是支书。”
村支书还是大声叫:“我的声音都听不见吗?”
“听见了,听见了。这就开门,这就开门。”
有人急急走来,“咿啊”一声,开了门,前面站着一个五十多岁背有点舵的老农民。
村支书一掌推开他就往屋里闯。
“你们家的劳改犯呢?”
老农民几步窜到村支书面前,双手一伸,拦住他问:“你要干什么?”
“我有话问他。”
“他没干坏事,回来这些天,他一直呆在家里哪里也没去!”
“你能骗得了我吗?他哪里都没去吗?这些天,到处都留下的他的脚印!”
屋里走出一个三十岁左右的人,一看那被剃光的头,就知道是从里面出来的。他似乎已经睡下被吵醒的。
村支书一点不客气,在当中一把椅子坐下来,说:“你老实交代,这几天,你干过什么坏事?”
劳改犯愣了一下,说:“我不知你说什么?”
“要不要我提醒你?”村支书目光咄咄B人,“和今晚的台风有关,你知道要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