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说,我不是否定你们的记者,但我不排除有的记者为了标新立异,突出自己,忘了自己的身份,忘了自己是捧着谁的饭碗,专门报道一些不利于政府的新闻。回去后,你们一定要严格把关,绝对不能不利于政府的新闻见报出街。
他说,如果,在媒体发生状况,谁的人谁负责!既然,连一个记者都教育不好,管理不好,就别怪我怀疑他的领导能力和水平了!
这是晚上,电视上正在插播本地新闻。电视台长紧张得大气不敢出,副县长也停了下来观看电视。
那是上午采访的内容,城区书记在回答女主持的问题时,虽然还显得木讷,但回答的内容并没有问题。
副县长说:“这样的采访就不错。”
电视台长很有些讨好地说:“我亲自审过片子。”
副县长说:“那也不能大意,审过片子并不等于工作人员就会播你审的片子。城区出现状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工作没做细,社区主任做了小动作。城区书记检查工作时,他安排了一些听话的群众,记者采访时,却换了一批人。我听说,一个个面黄肌瘦,没一个人说政府的好话。”
电视台长连连点头,说:“我一定把工作做细,一定注意播出街的各个环节。”
副县长就把目光转到另两个媒体的领导脸上。报社领导说:“我们那边好办,最后一次较对,都是由总编辑负责的,没他签字印刷厂是不能印刷的。”
电台也存在类似于电视台的问题。
副县长说:“你们也不能马虎,虽然,现在关心电台的人越来越少,但好事不出门,坏事传万里,不要一个忽视,把自己赔进去了。”
电台长说:“我们的记者多是在新闻战线工作多年的同志,还是能够自觉遵守新闻宣传纪律的。”
副县长说:“我不是要批评你,许多事情就是出于这种麻痹大意。以为没有问题,掉于轻心,出问题就来不及了。”
电台长脸便红了。
最后,副县长双手作揖,说:“拜托大家了,把好最后一关,不要给政府添麻烦。”
大家都始料不及,慌忙说:“应该的,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再一次向大家道歉,这么晚了,还要叫你们过来,还要打扰你们休息的时间。”
此话一出,在座各位都松了一口气,知道这个紧急会议结束了。
副县长送大家离开他的办公室时,像是很随意地说,你们那个女主持挺不错的。不但人长得漂亮,气质也非常好,提出的问题也很到位。电视台长有些得意地说,我们专门送她去省里培训了大半年。
“不过嘛……”许多事就是因为“不过”转了味,副县长说,“接下来要采访的都是下面镇,会很辛苦,特别是,还要去边陲镇。像这样的漂亮女主持,你可要特别关照。我想,还是换个男主持吧!”
副县长笑着说:“别你们电视台的宝贝儿弄坏了,我可担当不起。”
报社领导说:“县长是惜爱怜玉!”
电台长说:“谁见了都会这怜爱之心!”
副县长说:“你们可别误会了,我完全是出于工作考虑,那么千姿百态的美人儿,到了乡下,招惹蚊虫也多些。”
他们哪里知道,副县长心眼多了,你怎么知道年青人的事啊?张建中见了漂亮女孩子就不会动心?
第九十八章发展蓝
边陲镇的书记原是宣传部副部长,非常重视宣传,也非常懂得宣传,在边陲镇虽然只采访了半天,但他安排得非常有序,只采访群众,采访村委会干部。他说,镇领导就不要采访了,每个镇都采访领导,说来说去都是文件上的那些话,观众一看见领导在上面喷唾沫,就会不耐烦。真正有说话服力的还是让观众看到我们做的事,听听贫困户说的话!
他要记者们到田头地间去采访。
那是下午,太阳还很晒,他亲自带着大家去田头地间,他一边走,一边说,我们边陲镇抓扶贫工作,不仅给予他们一定的物质支持,还鼓励他们勤劳致富。扶贫的最主要的目的,是让他们脱贫致富。
这可是新思维!
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的与众不同,大家都是送米送油,问寒问暖,他却超越了这一界线,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他们一行穿过一片正在抽穗的稻田,走上一个小山坡,就见这边是一片旱地。他告诉记者,这块旱地面积原来并没有那么大,是前阵才开发的,原先这里只是农民的自留地,农民们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有些甚至丢荒了,干脆什么都不种。政府把他们组织起来,与省城的一家企业联营,准备把这里建成一个炼油基地。
说着,他笑了笑,让大家都呈现出一脸迷惑,才又说:“你们不要误会了,这地底下可没有石油,如果有石油,我们边陲镇就不会那么穷了。”
记者问:“怎么炼油呢?”
他说:“你们猜猜!”
有人说:“这总得建厂房吧?”
有人说:“建厂房必须先建路。”
这边根本没有路,他们的车也只能停在小山坡下。
边陲镇委书记向坡下走,朝前面不远的小树林走去,那里有好些个干完农活歇息的农民。进了小树林的树荫里,书记摘了草帽搧着风,问那几个农民:“这么晒热的天气,你们怎么还下田干活啊?担心别中暑了。”
农民很憨厚地笑着说:“赶时令啊!再晚几天,这花生种下去就不结籽了。”
书记问其中一个抽着烟的农民:“你种了多少?”
那农民说:“不多,才十亩。”
书记笑呵呵地说:“十亩还不多啊?”
那农民就指着一个瘦小的农民说:“他种得更多,二十亩。”
书记问那瘦小的农民:“忙得过来吗?”
瘦小农民说:“忙不过来也要忙,脱贫啊!不勤奋不行。”
书记这才对记者们说:“他就是我们一直帮扶的贫困户,以前,镇里村委会只是在他困难的时候,给予一些物质上的帮扶,我当书记后,觉得这种形式只能解一时燃眉之急,并不能长期解决问题,所以,提出我们的帮扶目标是,‘扶一个富一个’。当然真正要富有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至少,能让他们自己养活自己吧!”
瘦小农民说:“书记你放心,只要政策好,一年两年,不会超过三年,我一定能富起来。”
书记对记者们说:“你们听听,信心多足?”
农民们便说:“我们的信心足,也是因为书记的水平高,书记制定的政策得人心。”
书记说:“那里,那里,我算得了什么?我只是政府的代言人,政策好,是因为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还算大锅饭,还搞计划经济那一套,我就是有再大的能耐也没用。”
张建中不傻,完全清楚,这些人,说这些话都是事先安排好的,都是书记导演策划的。然而,他又不得不佩服,他导演策划的能力,果然比那些接受采访,开座谈会要高明得多。
书记扫了大家一眼,问:“大家明白了吧?这里为什么叫炼油基地了吧?”
大家还是摇头。
有人说:“这里还是农田啊!”
有人说:“他们不是在种花生吗?”
张建中对农业一窍不通,更是稀里糊涂。
书记问:“花生是用来干什么的?”
有人说:“食用的。”
书记笑着摇头,说:“你们都是城市人,就知道花生可以煮熟了吃,炒香了吃。其实,花生最大的作用是榨油。我们的食用油就是花生榨的。我们这里全部种上花生,不就是炼油基地吗?不是炼石油基地,是炼花生油基地。”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虽也觉得牵强,却又不是没有道理。
书记告诉大家,镇政府与省城的某家企业联营建立了供给关系,由他们提供最好的花生品种,并负责收购,农民种多少收购多少。收购的花生再卖给厂家榨油。他说,农村不缺劳动力,农民不怕辛苦流汗。他们缺的是农产品流通,只要农产品流通,变成商品,换成钱,他们的劳动才有价值!他说,我们政府就是要想尽办法,让农民手里的农产品流通起来,让农民的农产品变成钱。
书记告诉大家,这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现在,我们只是刚起步,今年,我们在这块地上做出成绩,取得经验,鼓舞了农民的干劲后,明天,就向全镇推广,争取在三年内,让全镇所有的旱地都种上花生,让边陲镇成为花生油的输出基地。这是农民真正得实惠的大事!当然,也是我们扶贫对象得实惠的大事!
记者们非常受鼓舞。
有人说,机关下来的领导就是不一样,眼界高,视野广,能力强。
有人说,这样,农民才有奔头。
张建中冷不丁插了一句:“人家会要我们的花生吗?”
书记笑了起来,说:“小张同志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我们这边大面积播种,人家会要吗?人家要得了那么多吗?”
他说,这也是我开始最担心的问题,也是我与省城那家企业谈判的关键问题。最后,达成了一致,签定的合同。只要是我们种的是他们的品种,他们一概回收。目前,这一两年内,回收是不成问题的。但是,三年后,全镇的旱地都种上花生,他们还有没能回收的能力呢?
他说,我们不得不考虑得更远一些,如果,不仅是我们边陲镇的旱地都种花生,其他镇也种怎么办?农民是最现实的,知道种花生能有那么大的效益,他们会一窝蜂上。所以,今年底,明天初,我们准备建一座花生榨油厂,我们自己榨,我们自己推销,我们要打造一个边陲镇花生油品牌。
很激动人心的规划,很让人热血沸腾的规划。
采访的内容已经超越了扶贫的范畴,边陲镇委书记利用这次采访还宣传了自己的宏伟蓝图。
第九十九章你这老王八蛋还嚣张什么
许多事情是不以个人的意愿所转移的,张建中心里还很不高兴边陲镇委书记利用了这次扶贫采访,副县长却大夸其谈他的作法,说他为红旗县的扶贫工作创出了一条路子,扶贫不能扶一辈子,扶贫最好的结果就是要让贫困户脱贫。
几天后,市里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