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凡的清穿日子(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吧,不必顾虑我。”

淑宁听了。也不多说,想到周夫人是有心脏病的。当日陈老太医隐约提过这类病人应该避免吃些什么,又应该多吃什么,时间有些久了,她只大概记得一些,便根据记忆挑了要用的材料。

她要做地是拌五丝、鱼香茄子煲、枣仁炖子鸡和黄豆排骨汤。另外再熬一锅花生红枣粥。把粥和汤都放上炉子以后,她便开始准备那“五丝”,分别是青椒丝、豆腐皮丝、粉丝、干海带丝和胡萝卜丝,其实如果有新鲜海带会更好,可惜家里只有一点好不容易弄到的干海带,只好将就了。

另一边,周茵兰做的是花生拌芹菜、海米烧萝卜、素烧香菇和肉末白菜炖豆腐,另外做了点蒜泥预备拌菜吃。她要把菜拿到砧板那边切时,有个媳妇子提醒她。三个砧板各有不同地用途,一个剁骨头,一个切生食。一个是切熟食的,请她记得认清楚。周茵兰有些诧异。但想到这里头也有些道理。便入乡随俗了。

她无意中看到淑宁在熬粥,才醒觉过来。赶忙拣了几样材料,做了个玉米绿豆粥。她只顾着菜了,却忘了主食,很有些不好意思。

等炖豆腐烧开地时候,她才空出手来,观察淑宁的动作,看着看着,便道:“淑妹妹原来也知道食疗,我看你选的菜色,都是适合家母食用的,而且很有些益处,淑妹妹真是有心了。”

淑宁笑着说:“我曾经听一位老太医说过一些,但其实已经不太记得了,若有哪样不对的,姐姐可要告诉我。”

周茵兰道:“全都是好地,我记得无尘道长说过几十样食疗菜式,妹妹做的全在里头呢。”

淑宁暗暗松了口气,看来自己没有记错,又问:“这位无尘道长,就是给周伯母治病那位么?先前到你们家去探病时,一直没机会拜见,如果有机会见一见就好了,他一定是位医术极高明的大夫。”

周茵兰叹道:“他的医术的确高明,可惜看破了红尘,对于俗世中的事不太在乎,在保定也只是过冬而已,本来他是打算开春就走的,为了家母的病,才推迟了行程,但前些天已经告辞了。”

淑宁问是怎么回事,周茵兰便答道:“他本是世代行医人家出身,听说在家乡也是数一数二的名医。有人荐他入京考太医院,他带着妻子赴考,谁知途中遇上歹人,他遭受丧妻之痛,从此看破红尘,抛却功名利禄,出家做了道士,也不回家乡,只是云游四方,遇到病人,便治一治。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家实在幸运,若不是家父偶而助人一臂之力,又怎么请到他来家?若他没有来,家母却又该怎么办?”

淑宁也跟着唏嘘一番,又安慰她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伯母福大命大,日后定然会安安稳稳地,姐姐不必想太多了。”

周茵兰笑笑,瞥见豆腐烧开了,忙过去揭开了锅盖。

这一顿饭大家都吃得极开心。佟氏顾虑到周家是诗礼传家,极重礼法,没有让小刘氏与儿子们上桌,只让女儿陪席。两对母女本就熟识,行事自然也少了许多忌讳。两个女孩子一齐做了七菜一汤,外加两样粥品,一个人的菜精爽可口,另一个的菜则是浓淡相宜,相较之下,居然平分秋色。

饭后佟氏大大夸奖了周茵兰地手艺,说她既熟读诗书,又精于厨艺,实在是难得的好姑娘。周夫人却说自家女儿地本事比不上淑宁,一再谦让。

淑宁眼看着两个做娘地谦虚来谦虚去,不禁觉得有些好笑,低头遮掩时,却瞥见周茵兰也在暗暗忍笑。两人对望一眼,不由得一起笑了,因为多年不见而隐约横在两人中间的生疏感,似乎消散了许多。

佟氏考虑到周夫人赶路辛苦,明日又还要再上路,便早早让她回房休息了。周家母女下榻在芷兰院,周茵兰侍候母亲睡下后,正想到院中消乏一下。却看到淑宁在院外对她招手。

淑宁跟着周茵兰进了房间,拿出一对荷包,对她说:“过些天你大喜。我身上有孝,没法去恭贺。趁现在先把礼物送给你吧。”

周茵兰略红了脸,道过谢后接过了荷包。见那两只荷包都是巴掌大小,用赭红色锦缎做成,上头用十几二十种颜色地丝线各绣了一只大彩蝶,绣工精湛。还用金线勾了边,彩碟周围绣了许多小花点缀,翻过面来,却是各有一朵大牡丹,围着几只小蝴蝶。两只荷包,不论是单只还是组合,不是双花、双蝶,就是蝶恋花的图案,很有心思。

她正要赞美一番。却感觉到荷包里似乎有东西,拿出来一看,居然是一对白玉蝠花簪。通体无瑕的白玉。雕成蝙蝠和花朵的样子,雕工算不上很精巧。却别有一种古朴雅致地气韵。

周茵兰一看那玉质。便知不是凡品,忙推道:“这簪子太贵重了。我不敢收,只有荷包便尽够了,妹妹把簪子收回去吧。”

淑宁却摇头道:“我们自小认识,算算也有八九年了,送你一对簪子又有什么要紧?我的东西不多,能配得上你的只有这个,而且又是一对地,这玉虽然好,也没有贵重到你戴不起的地步,你就别客气了。”

周茵兰听了,犹豫了一会儿,还是收下了,不过她又起身去寻自己地首饰盒,道:“我既收了你的重礼,总要还礼才是。”

淑宁不禁好笑,忙拦住她:“我是送你大婚的贺礼,你还什么礼啊?”周茵兰想想也是,不好意思地红了脸。淑宁便道:“罢了,我不跟你客气,等我过生日时,你送我一份厚礼就是。”周茵兰忙笑着应了。

两人又说了几句话,淑宁才告辞了。回院子时,经过正院,她便进去向母亲请安。一进门却吓了一跳,佟氏呆坐在桌前,脸上犹带泪痕。

淑宁忙问她怎么了,佟氏起初不说话,后来女儿问得紧了,她才开口答道:“先前与你周伯母谈起她的病,那种种症状,我都觉得耳熟,后来才想起,当年先皇后娘娘,也是得的这个病,只是没有你周伯母那样地运气,碰上个好大夫,又有祖传的方子。”

原来是这样,淑宁只好轻轻安慰母亲,道:“这也是因缘际会罢了,就算娘娘当年也知道那位无尘道长,只怕也未必会请他来治啊。”佟氏摇摇头,将从周夫人那里听到的事详细告诉了女儿。

原来那位无尘道长,当初上京考太医院的时间,就在佟皇后过世前两年。他带着妻子上路,遇到几位官眷,因其中一位夫人与他妻子一见如故,对方便邀他同行。没想到因为对方衣饰华丽,引来了几个路匪。他妻子在混乱中被砍伤,又受了惊吓,从此一病不起,香消玉陨了。那无尘心如死灰,才会出家做了道士。

佟氏红了眼圈,道:“你道那家官眷是谁家的?居然就是陈良本大人的几位夫人!虽说他对你父亲有知遇之恩,但我总忍不住想,如果当年无尘道长不是遇到他家的人,说不定已经当上了太医,娘娘也就不会……”

她说到后头已经开始哽咽了,淑宁忙给她递了块帕子,柔声道:“额娘是因为与娘娘疏远了,心中愧疚,才会钻了牛角尖。这种事谁能说得准呢?如果当年无尘道长夫妻没遇上陈家的人,顺利进了京,谁又知道他能不能进太医院?女儿虽然不懂事,也知道那里不是光凭医术好就能进的地方;就算他真当上了太医,凭他地资历,能不能为娘娘治病还是未知呢;更何况,就算他能为娘娘治病,谁又知道他能让娘娘拖上几年?要知道,人人心里都明白,周夫人的病是治不好的,不过是能延长几年寿命罢了。”

佟氏也觉得女儿地话有道理,便慢慢收了泪,道:“我只是一时忍不住罢了,那毕竟已经过去了。”

淑宁劝了几句,又想起另一件事:“额娘方才说佟娘娘的病症与周夫人相近,不知佟家还有没有别人得这个病?”心脏病,貌似可能造成家族遗传地。

佟氏想了想,道:“我一个姑姑似乎有类似地病,还有你外叔祖的一个孙子听说身体也不太好。怎么?”淑宁道:“不如额娘问周夫人要一份那个方子吧?送回外祖父家去,说不定能派上用场呢。当然,我们家也要留一份。”

佟氏想想也是,便答应了。淑宁陪了母亲一会儿,直到她睡下才回到自己院中。

其实方才地话,她心中有数,印象中历史上佟皇后去世时,四阿哥已经长得挺大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在很小的时候便失去了养母,这当中说不定就是因为陈良本的蝴蝶效应。虽然这个世界看上去还跟原来的历史差不多,但在许多方面,其实已发生了细小的变化。

在这种变化下,她能否保住自己家庭的平安康乐,保住家人们的幸福呢?

(历史已经有了变化……那个……假设说……只是假设哈,有时候真的感到挺累的,如果我每个星期申请一天休息,你们会不会pia我?真的只是假设……某L顶着锅盖爬走)

一四二、絮絮

第二天上午,等太阳升起来后,佟氏已叫人套好车,准备与周家母女一起进京去了。这一次,小刘氏也带着儿子回府,她带两个小男孩坐一辆车,那两对母女则各坐一辆。至于端宁,自然是骑着马前后照应了。

临上车时,周茵兰看到淑宁身边的丫环捧着一个敞口高花瓶,里头插了几十枝桃花,有些诧异,淑宁便道:“园子里的桃花开得好,索性折几枝带回去,让家里人也赏一赏西山春色。”周茵兰笑了:“真不愧是淑妹妹,连礼物都透着雅气。”

为了顾虑到周夫人的身体,马车起初走得不快,但也许是她昨夜睡得很好,又或许是因为女儿的喜事而心情松快,周夫人的精神很好,马车渐渐加快了速度,刚到了午时,她们就已经抵达位于外城的周大人妹夫家门前。

两位夫人隔着车窗道了别,淑宁想起早上出发时,周茵兰似乎挺喜欢那几株桃花,而且一直没有机会到别院的花园里看看,于是便叫过素馨吩咐一番,选了几枝花让她带过去。

周茵兰喜出望外,掀起帘子向她微笑致意。淑宁望过去,还看到周夫人一脸慈爱地折了一朵桃花下来,替女儿簪在头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