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平凡的清穿日子(完结)-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士奇博闻强记,是康熙皇帝的移动词典加搜索引擎,去哪都要带上,这倒没什么好说的。国舅索额图,称得上是国之重臣,皇帝一向是看重的,虽然听说他与明珠相爷有些不和,但考虑到两人各自身为一位皇子的外戚,这也不奇怪,只是不知为什么,索额图似乎跟汉族大臣陈良本,也有些矛盾。

说起陈良本此人,大概诸位看官都心里有数吧?

陈良本,字善才,本是安徽桐城人,一直是个默默无闻、也无甚出色之处的小秀才,家世也仅是小康而已。他二十岁那年,因为感染风寒,大病一场,几乎丢了性命,却奇迹般地活过来了,从此就变了一个人似的(地球人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不但说话做事都透着精干之气,连学问也越发好了,记性极佳,称得上博闻强记,而且善于引经据典,写文章又常有惊人之处,第二年就顺利中举,次年春闱,更是一举考取状元,风头一时无两。他本来留在翰林院,是极容易被掩盖的,谁知在一次圣前奏对,被他投得皇帝的缘法,得以进到吏部任职。然后他又在工作中屡屡立功,很快升到吏部侍郎的位置。之后数年,又立功不断。后来出了一个大弊案,当时的吏部尚书被牵连在内,虽然没有获罪,但很快就被撤了职,不久就由陈良本顶上了,他就是在这个职位上抛出一个重要的改革措施,把京中的低品闲职官员和滞留京中等候外派的进士们分批借调到各地衙门去见习,一方面让他们学习政务、积累经验,日后真的获得官位,也能迅速上手,另一方面,也能让他们领取临时津贴,帮补家计。这样一来,那些无事可做的低品官员也不至于一边混吃等死,一边家计艰难了,他们那点俸禄,其实要支持一个家还有打点送礼做人情之类的支出,是远远不够的。这项措施成效相当显着,赢得许多低品官员的支持,陈良本也因此获得一大政治资本,然后他在三十二岁那年就入了上书房。



上一章结束时是不是有人被吓一跳?别担心,四四只是个布景板,毕竟是清穿么。

最近看到大家的留言,真的很开心呀,请多说一些吧(哎呀,不要说我脸皮太厚哦),我会加油更新的。

三十七、良本

这个人学问很好,头脑灵活,为人精明强干,性格圆滑,但应该狠的地方也能狠下心肠,而且他不偏向朝中任何一方,皇帝有做得不对的地方,他也会出言劝诫,只是方式比较委婉,皇帝通常不会发他脾气,而且过后又能察觉他的用意,所以把他当成一个直臣、纯臣,很是看重。

淑宁听到这些话的时候,脸上虽然带着笑意,其实内心一直在腹诽:这明显是个穿越过来当皇帝心腹兼千古名臣的货,表面上看来他似乎一直幸运地不断升官,实际上这个人在底下做过什么手脚,真是只有老天爷才知道了。

陈良本的长处在于政务处理,他似乎总能抓住工作重点,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的办法,目前上书房的几个大臣中,虽然各有各的长处,但若论政务处理能力,还真是没人比得上他。不过他不太擅长诗词(想也知道是什么缘故),平时也很少作,而且在皇帝或其他王公大臣想要吟诗作曲的时候,他都是能避则避的,听说还曾因此被人笑话。因为作为以才学闻名的汉人官员队伍中的一员,他不会作诗作词实在是异类得很。不过自从他有了一首很有名的词流传出来后,倒是少了很多人继续在这一点上笑话他,也有不少人相信了他所说的“职责为重,吟诗作赋于此无用”的说法。

至于那首词,有几个世子王孙也都记得,说出来也很叫人黑线,是一首《卜算子咏梅》,就是毛爷爷那首。据说当初他在官场中因为屡屡立功,受人眼红,有人在皇帝面前功讦他,他也不做声,过了几天,这首词就从他家下人那里流传下来,后来传到皇帝那里,皇帝看到“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几句,就感叹一声:“陈善才真乃纯臣也!”然后申斥了功讦他的人,又赐了不少好东西给他当作安慰。

淑宁感想:“这家伙太厉害了,在芸芸穿越众生中,居然能找出一首写得好又没有被人抄过而且又恰好能对应上的词,不容易啊!”

不过这人也有个缺点,这个缺点在京城中几乎人尽皆知,连皇帝也曾说过他几句,后来不了了之了。这个缺点就是——好色。这人似乎对女人不太挑,只要长得漂亮就行,家里的妻妾,官家小姐有,富家千金有,小家碧玉有,江湖侠女有,青楼名妓也有,名分比较次的小妾里头,除了一个村姑、一个丫环、一个寡妇,还有个泼辣的苗女,真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何止三妻四妾这四字可以形容。听说京城各大妓馆里都有他的红颜知己,甚至连他到北方边境跟俄国人谈判时,也有过他与某个金发碧眼的公主关系暧昧的传言。

这个人实在是……太没有节操了!

他年少位高,吸引女人倒不出奇,可他从不在乎对方的出身来历,就兼收并蓄,打的就是“不让爱上他的每一个女人伤心”的旗号。可惜,他有心惜花,但花儿们未必愿意,陈府妻妾不和,争风吃醋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还会大打出手,这件事已经是京城里常年的花边笑料了,甚至在两个月前,还暴出过那个苗女小妾休夫出走的新闻。

淑宁下定决心,绝对不要跟这个人扯上关系,虽然他貌似很成功,但还是掩盖不了种马的本质。不过现下,她比较好奇的是,那帮子王孙公子怎么对这种事情这么感兴趣,还打听得那么清楚?似乎他们当中年纪最大的都还只有十三岁吧?听口气,他们似乎对这位种马很崇拜啊。

端宁很不好意思,脸都红了,他也不知为什么,鬼使神差的就把朋友间私下说的悄悄话告诉了妹妹,这都是闺阁中禁言的东西。他转头望望左右,低声对妹妹说:“这些话本不该告诉你,妹妹可千万不要对人说起。”淑宁也望望左右,点点头:“好,我不说,不过日后有消息,哥哥还要告诉我。”看着端宁瞪大了眼睛,她眨眨眼露出无辜的眼神:“好像在听人说书,真有趣。”她对于别的穿越同仁的故事,还是很有兴趣知道的。

端宁以为妹妹真是把这些当说书听的,也安心了些,只是暗中决定,以后就算再给妹妹说八卦,也要事先删减一番,决不能让她听见那些姑娘家不应该听的东西。

且不说这两兄妹各自怀有心事,张保这几天作为奉天属官,虽然不用陪着圣驾到处去,却也忙得脚不沾地。因为府尹和官职较高的人伴驾去了,四品以下的官员就要负起上司们的责任,工作量大增,个个都对跟着皇帝游山玩水的人羡慕不已,虽然那些人其实也在暗地里羡慕留守的同仁们不必担心受怕的安稳日子。

某一天,皇帝突然起了兴致,要到城外高处看雪景,于是呜啦啦一大帮人跟着去了,因为秦同知又告病,玉恒便把张保抓去顶包。他回来后,一整晚都在感叹不已,倒叫全家人都奇怪得很。佟氏好奇问了他:“夫君今日随圣驾出城,难道有遇上什么奇怪的事吗?怎的这般感叹?”

张保看着家人好奇的眼光,苦笑一声,才对他们说:“今日伴驾,我有幸见识到皇上身边几位股肱之臣的惊世之才,这才发觉以往自己只是个井底之蛙,亏我还一直自命不凡,只会对家中兄弟看不起,却没想到自己原来也不过如此啊!”

佟氏不爱听这话,便安慰道:“夫君何出此言,夫君的学识风度,都比几位兄弟出众,这是事实,何必如此枉自菲薄呢?至于皇上身边的大臣,自然是难得的有才之士,只是夫君何必与他们比?照妾身看来,就算真比,也未必比他们差。”

张保摇摇头:“差得远了,根本没法比。我常以为自己出身着姓大族,才学又比人强,虽然一时不得志,迟早也能出头的,跟那些身居高位的大臣相比,毫不逊色,只不过是没遇上伯乐罢了。因此一但有了晋升的机会,我就十分高兴,总觉得出头之日不远了,别人迟早能发现我的能耐的。”

佟氏道:“这是当然的,难道错了么?”

“错了,大错特错。能出人头地,可不是光凭学识比人强一点、出身比人好一点,就能做到的。比如这次随驾的三位大人。索额图大人在上书房多年,我原以为他只是凭借外戚身份上位罢了,但看他在君前奏对,引经据典,有礼有节,光那气势就不是常人能及,若他仅仅是出身比人强,怎么可能做到这般?至于高士奇大人,虽然早就听说他博古通今,学识过人,不过以为他比一般人强些,其余都是他人过溢之词,谁知今日,当真是皇上问什么,他都能详详细细地说个明白,连想都不用想,光是这份过目不忘的好本领,就胜过我千百倍了。至于说陈良本大人……”

淑宁一个激灵,忙追问道:“这位陈大人怎么了?”

张保摇头苦笑道:“我以往听信传言,以为他是位精于政务却不善诗词的人,又常对皇上进谏,便把他当作是御使一流的人物,不过是会办实事罢了,谁知今天一见,他完全不是那帮死脑筋的书呆子御使可比的,明明是个敢于向君王直谏的人,为人却那般……圆滑……”

端宁好奇地追问:“他做了什么?居然让阿玛如此感慨?”

张保摸摸端宁的头,慈爱道:“今天皇上本是去赏雪的,因为景色好,就让随行的大臣作几句诗词承兴,人人都不过应制而作罢了,谁知陈大人出人意料地献上一首新词,让皇上都说不出话来了。”

他起身走到门边,望着门外飘荡的雪花,沉声吟道: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