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艺术家-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妮娜为了追求完美,在无穷无尽的压力之中开始毁灭自我,恰巧艺术上又要求她必须完美演绎出白天鹅和黑天鹅的截然相反形态,这就从戏里引发出戏外的精神分裂。当周遭压力将妮娜的白天鹅心态压制到脆弱的极限时,黑天鹅心态就破土而出,夺过了妮娜的心神,让妮娜陷入混乱与疯狂。

可以说,埃文对于心理变化过程的设定和悬念的设计,确实是让人耳目一新,故事结构明明十分简单,却被埃文演绎出多姿多彩的格局,并且将电影质量从优秀带到了更高的层次。电影的主题其实就是追求艺术的完美,但‘艺术中的完美’真的存在吗?埃文给出了他的答案,这是存在的,但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妮娜为了追求艺术而人格分裂,这种分裂使得艺术达到了完美,但却付出了生命作为等价交换。当艺术家突破自我、打破常规追求艺术极致时,只有在疯狂的状态下才能够达到这种至高境界、领悟艺术真谛。‘霸王别姬’中就说过,不疯魔不成活。也许这就是艺术完美的标志。

当然,埃文认为这种完美只是相对而言的,因为每个人对于艺术的理解都不同,艾瑞卡认为的完美就是永远长不大的女儿,托马斯认为的完美就是张弛有度、控制有余、释放有度,莉莉认为的完美就是张扬不羁、自由奔放,贝丝认为的完美是带着黑暗气质的疯狂,而妮娜原本认为的完美是控制,但在故事的最后,妮娜找到了属于她的完美:自我分裂、疯魔成活。

娜塔莉波特曼在埃文的镜头之中奉献了职业生涯最精彩演技,‘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那个小萝莉已经成长为动人心魄的绝世美女,她将妮娜身上截然不同的白天鹅和黑天气气质展现得细腻传神、气场鲜明。娜塔莉通过肢体语言、面部表情以及眼神的细腻勾勒,将妮娜这个角色的转变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确实是让人拍案叫绝。

除此之外,梅丽尔饰演的艾瑞卡、米拉饰演的莉莉,也都格外出彩,不分伯仲;更不要说埃文亲自出演的托马斯了,魅。惑、沉稳、成熟、精明、艺术的气质在埃文身上闪闪发光。

出色的演员,绝佳的剧本,高人一筹的控制力,打造出了这样一部‘黑天鹅’。在故事里,妮娜为了追求艺术的完美付出了生命的代表,但在现实生活中,埃文使得他的艺术生涯再创新高,却不必以生命作为交换,如果失去埃文那绝对会是全世界娱乐圈的一大损失,相信没有人愿意看到这一幕的到来。

埃文用‘黑天鹅’的故事讲述了艺术家们追求完美的过程,同时也将他自我追寻艺术更高境界的过程用这种真实却惊悚的方式呈现了出来,精彩绝伦!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今年最出色的影片之一!对于我来说,这就是完美2352大师佳作

“埃文贝尔再一次向观众证明了他是当代电影圈内最杰出的导演之一,这位年纪尚未满三十岁的导演已经跻身了现今全球最顶尖的导演大师行列与尼尔达西相比较,克里斯范朋克在“电影评论”里撰写的影评一点也不甘示弱,用“大师”这样的称号为埃文贝尔送上了赞誉之声。虽然埃文贝尔才刚刚满二十八岁而已,但即使称呼他为大师,想必反对的人也不会太多,因为埃文贝尔用一部又一部作品证明了:他不仅仅是天才或者青年才俊而已。

“我相信,埃文几乎能够牢牢掌控任何电影类型,并且能让每一部作品都焕发出美好、真实而深刻的惊人张力。每一个电影艺术家之所以流芳百世,往往在于他们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以及从电影中流露出的惊人艺术辨识度。而埃文贝尔则通过自己深刻的人物塑造以及每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真实揣摩,朝着艺术大师的高度迈进。

无论从哪个角度进行分析,电影对于妮娜的人格分裂表现都是十分巧妙而精致的,既充满抽象的象征色彩,又创造出鲜明的影响对比,如此具有艺术气质的‘黑天鹅’在埃文的掌控之下就具备了成为经典的能力。

芭蕾舞演员妮娜在权威母亲艾瑞卡的长期控制下,形成了温婉恭顺的外表,当然这一切都只是表现。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对于一个人的性格塑造是有决定意义的,在艾瑞卡这样的权威压制和挫折打击下,很容易就把人谋求生存空间和满足各种欲。望的天性掩盖起来。在适当的温度和土壤中,被压抑的本性就会以加倍的破坏力爆发出来,‘外表是天使内心是魔鬼’就是对这种性格最为生动的描述。

如果埃文通过常规的手段去表现妮娜的这种精神特质,即使再深刻也不过是一部充满悲情色彩的常规。伦。理道德影片。但是埃文却给妮娜的人格分裂提供了一个舞台,芭蕾舞经典剧目‘天鹅湖’之中黑天鹅与白天鹅之间的竞争,同时将艺术家们追求创作突破、境界高峰的主题融入其中,这就让整个故事得到了升华。

妮娜的人格异常融入到假想角色之中。把现实中无法形象地实现的人格分裂过程通过唯美的芭蕾舞来实现。虽然妮娜在天鹅女王的角色之争中暴露了她暴戾的充满恐怖色彩的黑暗面,但是当她在舞台上成功地诠释了黑天鹅这个角色时,这也就意味着艾瑞卡如此多年来对妮娜的束缚和压抑在这一刻都得到了艺术性的完美释放。对于一个艺术工作者来说。可以说是生命的升华。

埃文借助了舞台角色和错杂的幻想情景,让妮娜这个人物的主人格与控制人格、第二人格之间的竞争充满了惊悚感和隐喻性,一方面妮娜需要与内心的欲。望做斗争,还要与艾瑞卡的控制做抗争;另一方面这种带有功利性质的阴暗面也正是大多数人与生俱来的本性。舞台上天鹅女王的竞争本身就是现实生活中残酷竞争的真实体现。很少人愿意心甘情愿地退出自己的人生舞台,因为得不到舞台灯光的人生是没有掌声和鲜花的。舞台如此,人生也是如此。

妮娜在最后的精神混乱之中杀死了莉莉,但实际上是杀死了自己,这也是埃文对整个故事的一个提升。如果妮娜真的杀死了莉莉,那么这就是社会史诗:人们为了在竞争之中取胜不得不杀死对手,让自己的双手沾满鲜血,而故事也就将会走向另外一个发展。带来的反思堪比‘大逃杀’这样的可怕社会现实;但妮娜真正杀死的是自己时,这也就与电影的主题不谋而合。这不是现实,而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艺术,妮娜在杀死自己的那一刻完成了自我分裂同时也实现了真正的完美。随后而至的芭蕾舞表演与妮娜的心理变化丝丝入扣,让妮娜的死亡有了一种凤凰涅槃的悲情和唯美。

此时此刻,我们除了感叹、同情、惋惜之外,别无他想。虽然妮娜在肉体上死亡了,但她对于艺术追求的精神却圆满了,于是,一部带有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经典悲剧也就诞生了。

这部电影在埃文那略带躁动不安的镜头之下,从头到尾魅惑着观众,带领着所有人进行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心理之旅,仅仅是心理层面上的颠簸,却比起任何一项极限运动都来的刺激人心。

埃文在镜头之中尝试植入了如同梦魇般的恐惧和不安,轻微摇晃的画面显然带着一种无法抹去的焦躁,在人们没有察觉到的情况下,在一个个细节之中铺垫出足够的能量,每一个角色的对话都在观众心中慢慢树立起角色不断完善和丰满的新哥哥特征,而音乐的恰如其分更是精彩纷呈。当情节骤然转向高潮,妮娜的精神幻觉忽隐忽现,伴随着大提琴的层层压迫,这就好像是一场地狱之旅,让人心脏狂跳、目不转睛,那种激烈、恐惧的情感之中有杂糅了一种深层的悲哀感,悄无声息地渗入骨髓。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埃文在视觉、音效、剪辑等多方面依旧保持了超高的水准。

电影中不断闪回出现的黑白场景鲜明对比着,粉色、白色、黑色、灰色等色彩的运用,将角色的特征不动声色就勾勒了出来,属于妮娜的白色和粉色,属于黑天鹅、莉莉、艾瑞卡、贝丝的黑色,还有属于托马斯的灰色。这种巧妙的颜色对比就是一种心理暗示,在视觉效果上对观众的认知产生冲击,无辜与邪恶的较量、纯真与黑暗的对立,不同于埃文在‘香水’、‘荒野生存’、‘朱诺’等作品之中的饱满色彩,也不同于‘在云端’、‘血色将至’、‘一天’等作品里复古风格,这一次埃文将‘神秘肌肤’里那抹不去的幽蓝又更进一步,完完全全意象化了镜头语言,堪称神来之笔。

显然,埃文并不仅仅满足于对镜头、色彩的运用,电影里镜头的剪辑重现了‘在云端’里的凌厉,几乎所有的转折和变化都模棱两可地欢笑着,莉莉和妮娜的脸部转换,妮娜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变化,镜子中折射人影的异变,这些惊人的细节伴随着扣人心弦的音乐,让每一个人无时无刻不思考着:到底什么是幻觉,什么才是现实。

同时,埃文对于影片时间流程和节奏感的掌握依旧顶尖,他很清楚自己的影片需要铺垫到什么时候,需要在什么时候爆发,又需要在什么时候升华到新的高度。每一个片段都不可或缺,每一个片段都为展现妮娜人格分裂的过程进行着铺垫。

埃文对于节奏的掌握,既不会像大部分文艺作品一样始终偏于平淡,也不似恐怖电影那样频繁越界,而是始终在紧绷和松弛之间来回切换,吸引着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在电影播放时间里越来越投入、注意越来越集中,直到最后气氛上已经烘托到一个高点时,同时将故事代入高潮。这时观众的心理彻底被击穿,在最投入的时候感受到最强烈的震撼。这种心理暗示手法,在埃文的手中被无限最大化了。

‘天鹅湖’的故事即使不看芭蕾也基本在全球家喻户晓,而埃文通过自己的才华把故事、剧本和自己的导演技巧完美地平衡在了一起,不得不称之为大师!

电影之中的一众角色,在埃文的调。教之下精彩得让人无法直视。

娜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