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电力强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思平也没在乎这张纸,就这么吃自己的,脑子里琢磨着下面的讨论内容,有日子没这么烧过脑子了。

吴强倒是轻松一些,毕竟年轻力壮,同时他是个有强迫症的人,见那张纸就在桌面上摊着,常教授也不看,心痒了半天终于憋不住了:“常教授,要不先给我看看?”

“什么?”常思平已经忘记这件事了。

“……那个,张处长留下的那张纸。”

“哦哦,拿去。”常思平把纸往前一推,继续琢磨自己的事。

吴强拿过这张纸,边吃边看,倒要看看这位传说中的张处长到底是个什么造化,能留下什么主意。

大约过了三十秒,他就吃不动了。

“啪嗒”一声,勺子掉在地上。

周围人见状,皆是不解,旁边的人把勺子捡起来,吴强也没说话,只痴痴盯着这张纸,旁边的人把勺子拿去洗了,又放回来,吴强依然没有任何变化。

“吴厂长?吴厂长?”旁边人开始在他面前挥手,确认他还活着。

“嘘……”吴强正色道,“别说话,让我看完。”

“……”

吴强的表情与反应,立刻也引起了常思平这边的注意。

通过这大半天的沟通,他虽然与吴强产生了不少分歧,吵得也很厉害,但不可否认的是,能跟自己吵起来的,能让自己动气的,绝非一般人。这位生产副厂长理论基础是有的,实践生产经验也算丰富,只是就几个细节,始终与自己对着干,搞得谁也说服不了谁,十分痛苦。

这一点是常思平太想当然了,对他来说,一切走最优路线,忽视生产难度,忽视工人技术水平,忽视成本高低。而常思平走的是企业生产的脑子,力求在质量过关的情况下,走最简路线,低难度,简流程,低成本。

双方的碰撞,矛盾与妥协,不是几个小时就能解决的事情。

但现在的吴强,好像已经完全忘记了这些,只专注地望着手中的纸。(我的小说《超级电力强国》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第284焊接难点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超级电力强国》更多支持!

在吴强眼里,那位貌似只是走个过场的年轻领导,好像一直都没有离开会议室,在适当的时候,安静地提出了自己那饱含智慧的伟大方案。

“这个……是张处长写的?”吴强既觉惊讶,又感邪门,他宁可相信这是名不见经传的文天明写的。

“嗯,他走之前留下的,告诉我不要打扰你们讨论,休息的时候拿出来。”文天明是见惯了神奇的人,早有预感张逸夫留下的东西得有点作用,只是没想到直接让吴强如此震惊,“吴厂长,这个有实用性么?”

“等等,我先问一下。”吴强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搞清楚张逸夫是何方神圣,“张处长的专业是?”

“电力系统。”

“确定他没碰过工业设计?”

“据我所知,没有。”

“那工作中,有没有这方面的经历?”

“电厂达标工程中应该接触过一些吧。”文天明答道,“不过张处长的学识……我们都是摸不透的,全国大赛的时候已经展示过了。”

“全国大赛有工业设计项目?”

“怎么可能,那是电力系统的比赛。”对面的常思平终于憋不住了,“吴厂长,那张纸,也给我看看……”

“您请过目……”吴强赶紧又把纸推了回去,“神了……明明是一个没有工业设计背景的人,但提出来的东西,表现出的专业程度……与常教授相比不知如何。总之肯定足够指导我了。”

全场人闻言均觉得好笑,并且不太相信。

吴强已经与常思平争论了半天了,显然是谁也不服谁,可一见了张逸夫写出的东西,立刻表示服了,话里话外的意思难不成是张逸夫比常思平水平还高?

他们可并不认为吴强这话是发自肺腑。只是有点任性地夸大其词罢了。

常思平虽然难以理解吴强的动容,但他相信张逸夫深不可测,狐疑之间,也开始阅读这张纸。

最开始的第一面纸,主要谈的是省煤器生产制造上的一些要点,难点,以及推荐的焊接参数等等。诸如焊接电流、喷嘴直径、氩气流量,都提出了十分精确的推荐参数,与常思平自己模拟计算得出的参数小有出入。但都在理论可接受范围内。此外,在焊接细节上竟然也有所交代,比如电弧在何时横向摆动,哪类操作该一气呵成不要有停歇间隙等等,这些小细节的精致程度,则远超了常思平方案所述了,教授负责的只是理论成果,并非经验技巧。那该是焊接技工的经验之谈。

娘的张逸夫还干过焊工么?

常思平面上也露出了不小的惊讶,连忙翻到了第二面。

刚看到几个要点的关键词。常思平就“啊!”的一声叫了出来。

这不正是刚刚争论了几个小时的地方么?

水平位置对称焊接与斜45°对称焊接!

两种方案,工序相似,唯一不同的就是焊接角度,双方争得面红耳赤的,也正是这个小小的角度。

在文天明这类外行人看来,这是难以理解的。管子反正是圆的,横竖不是焊?

这个焊接过程从视觉上来说,并不复杂,可以比喻为为管子插上双翅,传热性能优异的鳍片便是这个翅。全过程就是要把长方形的条状鳍片,给焊在管子上面,达到神奇的传热功效。

所以在文天明脑子里的理解,就是把一个管子摆在地上,管口对着自己,然后左右对称,摆两个长方形的扁片,把扁的那个边贴到管壁上去,这个过程就叫焊接了,确切来说也就是水平焊接了。

因而他无法理解,直接这么贴上去不就完了,横着一道杠多舒服多简单,为什么要吃饱了撑的,把两个长方扁片摆到斜45°的位置再贴,斜着贴又难又累何苦呢?

这就好像男人女人在那个啥,床上好好搞觉得不刺激,非要让女的上半身斜到地上,弄个角度出来,难以理解,不可理喻。

其实文天明的理解大抵上是正确的,只是忽略了一个小小的地方。

那就是——管子是圆的。

把一个横平竖直的扁片,垂直贴到到一个圆形的管子上,在贴口处,一定是有缝隙的,不管那个缝隙有多小,绝对会有。实际上在数学上,扁片与圆管真正能够粘合的地方,只是一条无限细的直线,其余部分皆为“缝隙”,这样的黏贴,很显然是不可能牢靠的。

好在我们发明了“电焊”这个神奇的东西,在短时间内高温电弧的灼烧下,可以使金属变形,然后坚硬的金属就变成了橡皮泥,我们可以把两块橡皮泥捏到一起,再让其冷却,这样就成一块了。

因此在鳍片和圆管的焊接过程中,两个东西连接的缝口短时间成为橡皮泥,产生我们需要的变形,由此弥补那些缝隙,严丝合缝地与管子焊接在一起,就此结成了牢固的一体。

要注意,这并不是结束!

钢铁,毕竟是不是橡皮泥,只是在高温状态下短时间成为橡皮泥罢了。

随着钢铁的冷却,橡皮泥的属性消失,钢性与热胀冷缩开始发挥作用,因此在由橡皮泥变回钢铁的过程中,就形成了一个叫做“焊缝收缩力”的东西。因为焊缝处变冷了,钢铁开始收缩,进而影响到了鳍片与钢管,当这个力到达一定程度,钢性较低的鳍片就会变形,被这个力给强行拉伸扭曲。

这种变形被称为“波浪变形”,或是“扭曲变形”。

这是万物基本的物理学特质,因此这个变形是不可能避免的,因此业界产生了一个标准,对这个变形的程度提出要求,表示在一定程度内的变形是可以接受的,质量过关的,超过一定程度,那就不符合咱家的标准了。

这个鳍片省煤器,结构设计上的难点早已被张逸夫攻克了,因而常思平的主要工作就是要让产品能做出来,并且符合国家的标准,可以投产投运。

因此,他提出的方案是斜45°焊接。(我的小说《超级电力强国》将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鲜内容哦,同时还有100%抽奖大礼送给大家!现在就开启微信,点击右上方“+”号“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qdread”并关注,速度抓紧啦!)

第285用实践检验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qdread”并加关注,给《超级电力强国》更多支持!

这就牵扯到了一个更深的概念,前人经过无数计算努力与实践得出的结论,那就是焊缝要尽量接近于中性轴,以减小弯曲变形。

最有趣的地方就是,焊缝并非是视觉上的焊缝,而是物理学意义上的,就鳍片与圆管的焊接来说,其焊缝是有角度的,刚刚好45°。

水平焊接的话,焊缝处的中性轴是一条竖着的直线,显然就交叉而过了。

而要斜45°焊接,焊接处的中性轴刚好可以相当于圆管的表面切线,也是斜45°,因为完全重合,达到了理论上扭曲变形最小的的绝佳位置。

虽然以上理论并未超脱于高中物理,但就连大学物理也并未将其串在一起过,所以文天明是断然无法理解的。别说文天明,张逸夫自己他娘的都无法理解自己写出来的理论。

如此看来,常思平提出的45°斜焊是绝对科学的,那还有什么争论的必要呢?

不,必须争。科学不可能解释所有问题,所以我们需要经验;法律不可能杜绝所有犯罪,所以我们需要警察;好好学习也并非注定可以天天向上,所以我们需要溜须拍马,或者钻研投胎。

吴强是一个经历过实际生产的人,当过一个厂的技术一把手,如果每个生产步骤都按最理论最佳的方式走,那一个厂的人都得累死。经营者,总是要在成本与质量上进行权衡,总是要利益最大化。斜45°焊接需要将管子固定在支架上进行焊接。对焊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