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评估,把结果送到了部里。
部里对于这个产品也早已**难耐,在秦勇与黄正辉的业务范畴内一路顺风,七月初就下文给各局通报情况,鼓励大力推广。
更**的,无疑是吴玲玲了,华北局领导更迭局势混乱,她负责的岌岌可危的继保专业已经**太久了,她第一个响应了部里精神,并且书写文件希望华北局首先采用,这次的文件通过速度必然与巴干时期大相径庭,一路火箭签字,恨不得当天就叫恒电的人来谈。
七月中旬,微机线路保护的第一笔买卖敲定。
80台继保装置以将近二十万元的单价引入华北电网。
向晓菲这次是真傻了,前前后后几乎也投了这么多钱就去,一单就能捞回?
关键是这玩意儿生产起来没省煤器那么麻烦,体积相当于省煤器的几百分之一,80台,只要材料设备到位了,软硬件组装调试完毕出厂也比省煤器生产周期短得多。
她也开始尝到了利用高科技赚钱的甜头,省煤器玩儿了命的也就那样了,那技术早就保不住了,现在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搞,表示这玩意儿是他们自己研究出来的,跟你们恒电的专利没关系,利润自然也就越来越薄。
而微机保护赚钱的速度,向晓菲根本不敢去算。
几年的积累与努力,终于在这一年,开始全面开花。
第613庆功
一场小规模的庆功宴理所应当地举行,张逸夫与向晓菲宴请从华东归来不久的陈延睿与常江二人,这二位功绩斐然,可谓是微机保护上马的最大功臣。
陈常二人也都是学院出身,其实在他们眼里,搞研究发明应该是一个熬人且漫长的过程,用十年磨一剑来说都不为过。但这个项目,他们反而觉得还没怎么吃苦,微机保护就出来了,就成功了,张逸夫早就铺好了路,他们只是走过去而已。
站在学术立场上,这其实并不值得开心,因为关键技术难点的攻克好像并非出自自己的想法,但对这二位而言,却正需要这些,陈延睿已经到了退休年龄,有限的时间内恐难有作为,最后能做成一些事,也算聊以慰藉,常江则对学术的兴趣有限,更希望功成名就,恒电给了他这个机会。
在张逸夫看不到的地方,国内的学术圈子,继保圈子,这二位已经是绝对的明星级人物。只因微机保护这东西的价值实在太大,外行不会觉得有什么,内行却足够清楚这东西的意义和利润,发电厂、变电站有大量传统保护装置亟待更新换代,从华北局一出手就更换40条线路(线路两端各一台)的保护就可以看出需求有多么**。只要装置做得好,就是一本万利,20万一台这是什么概念?即便是2。0版的文天明也需要小二十年的功夫才能攒出来,而其成本。已经被恒电控制在三万以里,卖的就是装置,就是产权。
不得不说。国内微机保护兴起之初,暴利得确实无法想象,尤其是在独一份的情况下,定价只要比进口产品低一些就足够了。未来的十几二十年中,虽然通货膨胀很严重,文天明的工资还会涨几倍甚至几十倍,微机保护却因技术普及而逐渐降价。最终稳定在10万元上下。
张逸夫的概念一向是政策》技术》市场,现在三者俱有,正是积累资本的最佳时机。万不可因为一个产品的成功小富即安。
桌前,张逸夫举起小酒杯道:“最近肯定没少喝,我就不灌酒了,随便喝一点。”
几人举杯饮尽。露出了既疲惫又欣慰的微笑。
“总算做成了一些事。”陈延睿放下酒杯感怀道。“刚出学校的时候,我的心情还是赌一赌,没想到成功来得这么快。”
“陈总,我可是怀着必胜之心出来的。”常江又给自己斟了一杯大笑道,“不过研发速度确实连我自己都吃惊,让日本人、美国人看到了,肯定得气死。张总你是不知道,本来那两边的人都盯着我国的微机保护市场呢。就是咱们这边出了新政策,凡是国产能干的事。不采用进口。咱们紧跟号召,抢在更新换代的时刻出了产品,天公也作美啊!”
张逸夫笑了笑,天公作美不假,可关键还是事在人为,没自己义无反顾地往上面投资源,这机会最后不还是别人的。
他默默望向向晓菲举杯,辛苦了。
向晓菲也默默举杯。
两年多来的磨练,让向晓菲身上褪去了浮躁的气息,换成了淡淡的优雅,或者说她已经不是单纯的边境投机商人了,她不得不扮演一个企业家。
老陈还没被胜利冲昏头脑,捕捉到了这个细节,插话道:“逸夫,向总在整个过程中都鼎力支持,跟华东和华北,重要的事也都是她去谈的,没有她,我们几个搞理工的,也搞不成这么多事,来来,我敬向总一杯。”
“陈总太客气了。”向晓菲歉然举杯道,“我的工作其实谁都能做,你们的工作才是只有你们能做。”
“不见得,术业有专攻。”陈延睿对一切都明白得很,谈生意根本就不是谁都能做的事,外加恒电始终手脚干净,把握好尺度才是最难的。
几人再度碰杯,闲聊几句后,谈起了后面的发展。
“我先插一句,电机工程学会那边的消息。”常江抹了抹嘴,身为继保专委会的重要人物,俨然已经进入了核心团体,“之前晋西冰灾,暴露出了融冰技术落后的问题,电力部上个月下文,投重资,委托电科院进行融冰技术研发,电科院现在正在寻求研发伙伴,不限于机关和研究院,民营企业甚至外企也可以参与,只要你有研发能力,有技术实力。”
“融冰……”陈延睿托腮道,“不太懂,但说的应该就是直流融冰吧,国外有一些,移动融冰设备接在线路两端,利用直流电流发热来融冰。”
“反正凭借咱恒电现在的水平,名声,我联络一下,应该是可以参与的。”常江一副混成大哥的样子,“这个项目,产品出来后的订单是有保障的,政策补贴也有保障,毕竟这个产品太专业,太窄,始终没怎么研发,这次就是电力部出钱让你搞,搞出来电力部再买,很好的机会。”
几人这会儿都望向张逸夫,看看他的态度。
“别看我,晓菲定吧。”张逸夫笑着摆了摆手,将信任的目光投向向晓菲。
陈常二人都琢磨着张逸夫的意思,之前的项目自始至终向晓菲只是负责执行,真正的重要决策都是张逸夫定的,这次是几个意思?要增加向晓菲的影响力么?
向晓菲自己也有些手足无措:“这个我不懂……”
“没关系,就从经营的角度考虑,该不该做,你定。”
向晓菲求助地望向陈常二人,二人也是冲向晓菲点了点头。
其实这事常江早跟向晓菲聊过,向晓菲拖了下来,想等张逸夫决定,现在决策抛了回来,张逸夫是真打算让她自己来了。
关于这个问题,向晓菲也早就想过,既然信任我,我就直说吧。
“我觉得还是不要搞了。”向晓菲提了口气说道,“既然这个产品是电力部下任务要做,而且需要补贴来做,就证明它根本就是没有市场的,或者说市场有限,纯粹是为覆冰多发的电管部门量身定做的产品。先不说补贴多少,做出来后,也仅仅是看那些电管部门的脸色,他们需要就买,不需要就不买,收益确实有基本的保障,但几年后这次事故淡化过去,还不知道有没有这么大劲头。再者,这个项目是委托给电科院的,咱们参与也就是个合作单位,分成和产品专利有太多麻烦的地方。而且这个产品研发周期应该也不短,听陈总的意思最后要以移动融冰设备的形式体现,这也超出了我们的研发范围,又要扩张团队,一旦融冰车完成,这个团队的人还能研发什么?直流输电么?还有,咱们对微机保护还只挖掘了一点点,变压器、发电机保护也可以搞,直流线路保护还可以搞,搞出这些系列微机保护,队伍也成熟了,电网自动化也可以搞。所以我觉得现阶段在融冰方向投入经历,收益周期长,不明显,任务又重,还是别分心了。”
第614膨胀
向晓菲一段陈词过后,陈常二人脸上皆是浮现出惊讶的目光。
虽都是浅显的道理,但说得都十分到位,让人不得不服。
“确实如此。”张逸夫在二人犹豫的时间,也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冰灾事故我是现场经历的,如果有想法,早在几个月前我就会提了。这事是交给研究机关去做的,民企不必掺乎,就算掺乎也留给别人掺乎吧,咱们的精力得放在更重要的产品上。”
陈常二人这才点头称是,心道这一幕是不是二人沟通好的。
“在现在的基础上,完善110千伏、220千伏、500千伏线路保护,确定线路保护方面无死角,然后开始做变压器和发电机微机保护。”张逸夫一步步说道,“这些市场需求都很大,我们有线路保护的基础,硬件、机箱都是经过考验已经成熟的,只要考虑变压器、发电机的运行及故障特点,按照不同原理做出软件来,试运行成功马上申请评审鉴定,这个周期比线路保护研发可以省很多,具体的方案早些时候我已经给晓菲了,你们歇过来以后就可以逐步跟上。”
“才刚开始啊,系列产品啊。”常江感叹道,“原来以为华长青那边会是个竞争对手,结果这么久了他什么都没拿出来。”
“还说呢,那边怎么样了?”张逸夫来了些兴趣。
“什么智能控制,全网通讯之类的。说得是天花乱坠,产品是啥都没有。”常江摊臂道,“从咱们这里跳过去的人。联系过我,觉得那边没发展,想回来,你也知道我跟陈总前段时间在华东忙活,就没答复。”
“回来呗,要回来的一律接收。”张逸夫大方点头,这行专业人才本来就少。必须得大度一些,等将来本科生烂大街了再聊苛刻的事情。
“嗨。”常江跟着笑道,“不都是跟着势头走吗。咱们这边产品上线了,他们看到好处了,那边承诺的工资奖金,已经开始跟不上了。什么每个人千元每月。现在都缩成几百了,那个什么鑫明已经要停止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