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电力强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表情渐渐产生变化,越看越惊,不觉中,后背已经渗出汗来。

说来也巧,前几天部里刚刚和计划委员会的领导开过一次报告会,由整个领域内最权威的专家提出了20年规划的报告,而出这道题的想法,也正是源于那次会议,刘建网想拿大家的设想和那位专家比较一下,看看还有没有那么天马行空的人。这个会议虽然是严肃的、保密的,但听过那位专家的报告后,无论是部里领导还是计划委的领导,当时露出的都是同陈教授一样的表情。

不屑,不信,不可思议,不可理喻。

包括刘建网本人亦是如此。

现在自己用电都困难,怎么可能还卖给欧洲?百万大厂普及?这连美国和日本都没有做到。太阳能发电,核电,这些词对大多数人而言更是连听都没听过。

看完张逸夫写下的最后一行字,刘建网已是浑身冷汗,他默默地将卷子放下。

要么,张逸夫和这位权威专家认识,有机会接触到这份保密的报告。

要么,张逸夫拥有和那位留美博士相同的视野与眼界。

搞人力的人,不一定是最出色的人,但绝对会发现最出色的人。

“我想见他。”刘建网再也无法掩饰自己急切的心情。

………………

宿舍中,张逸夫与郝帅聊得正欢,突然学生会主席郑道行敲门进来,通知他立刻返回阶梯教室。

“啥事儿啊?”郝帅不解问道,“不会是毕业论文出问题了吧……”

郝帅最清楚不过,张逸夫这家伙论文中80%的文字都是“借鉴”来的。

“应该不会。”郑道行笑道,“我看,好像不是学校有事通知,是上午的那位刘处长有请。”

“啊?”郝帅大惊,“难道……不会吧?”

张逸夫本着低调的原则,深沉起身拍了拍下铺的兄弟:“回来再聊。”

“逸夫!”郝帅一把拉住张逸夫,用闪着泪花的大眼睛注视着他,“有机会……也帮我打听打听今年的分配……”

未等张逸夫答话,就连郑道行也上前亲热道:“是啊逸夫,今年部委亲自来人了,不知道会不会有什么新规矩,有消息的话可别独吞。”

“呵呵,一定。”张逸夫客套道,“说到消息,学生会主席肯定比我清楚才对。”

“哪里哪里,咱们先过去吧,把领导应付过去,晚上我过来好好聊。”郑道行天生一副领导的相貌,就连觉悟也更高一些,言语之间已经在为将来打算了。

折返回阶梯教室的一路上,在与郑道行的攀谈中,张逸夫确实得到了不少信息。这一届本科生的分配中,去部委的名额只有10个,华北局的名额也仅有5个,算上供电局和电厂,能去蓟京工作的名额不过20个上下,其余160多人将会奔赴全国各地。

这里面,还是存在不小的竞争因素的,尤其是对郝帅、张逸夫这种蓟京来的生源而言,回家乡城市工作本应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现在却变得很难。

刘建网的召唤,也许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机会。

回到阶梯教室,张逸夫才发现来的并不止自己一人,郑道行同样也是被刘建网看中的人,至于最后一位,居然是独来独往的夏雪。

三人并排坐在刘建网和辅导员对面,有种说不出的尴尬。

刘建网分别拿出了三人答题的卷子,微笑着推上前去:“三位的答题都是非常出色的,完全超乎了我的想象,我希望你们能互相看看对方的卷子,互相学习,互相批评过后,咱们再谈后面的事情。”

“呵呵,真是献丑了。”郑道行笑着挠了挠头,毫不拘谨,带头分配了阅读顺序,“这样,夏雪先看看逸夫的,我看夏雪的,逸夫看我的。”

夏雪与张逸夫都属于闲云野鹤,自然没有反驳,拿起分好的卷子阅读起来,刘建网则在对面观察着他们的反应。

对张逸夫而言,郑道行答题就像他的人一样,很工整,很规矩也很严谨,每道题都没有任何谬误或者有争议的地方,对电厂、发电这块了解得也很透彻,对20年后中国电力的预测也偏于保守,认为发电量在15000亿千瓦时上下,水电将占据同火电不相上下的地位,没有提到新能源。

实际上,这是这个时代从业人员最普遍的想法,水电厂的建设一直很成功,三峡工程也开始有人提出,用长江的水力资源进行发电,几乎不消耗什么能源,很多人认为这将成为将来的主力。

张逸夫清楚,他们太高估水电厂的发电量,同时又太低估国家对电力的需求了,实际上即便三峡建成满负荷发电后,水电所占的比重依然极其有限,火电的地位仍然不可替代。

虽然在现代人看来,郑道行有些鼠目寸光,但对于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来讲,这绝对算是高瞻远睹了。

之后大家交换卷子,张逸夫得以看到了夏雪的答题。

第007任君挑选

“好漂亮的正楷。”张逸夫刚拿到心下便是一声赞叹,夏雪把规矩刚硬的正楷写出了一种柔软恬静的味道,光是看着字就让人觉得舒服。

再看答题,言简意赅得有些过分了,任何概念只是点到为止,没有一个字多余的解释,相应地,夏雪每一个题目回答得都十分完全,光第一题火电厂理论部分,就提到了十余种火电厂分类,连垃圾回收发电厂都提到了。从知识量上来讲,面对这个年代的夏雪,即便是张逸夫,在不借用“电”脑的情况下,都是自愧不如。

关于二十年后的中国电力,夏雪的回答同样是几组数据,没有进行丝毫解释,遗憾的是,她的估计比郑道行还要悲观许多,连10000亿千瓦时也没有突破,产业结构和各种方式的发电比重与现在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三人相互阅卷看罢,郑道行先是长舒了口气,赞叹道:“开眼界了,无论是夏雪的理论基础还是逸夫的思维能力,都让我受益匪浅。”

刘建网笑道:“那么其中有没有什么瑕疵呢?”

“瑕疵不敢说,鸡蛋里挑骨头的话,确实有几点让我读起来有些不舒服。”郑道行也没什么隐瞒,直言道,“逸夫答的,让人觉得有所保留,还可以答得更全面;夏雪则让人感觉……像是机器答题,没什么主观表现。”

“一语中的啊。”刘建网冲旁边的辅导员赞赏道,“陈教授的推荐果然没有错。”

“呵呵。”辅导员也笑道,“学院工作中,小郑跑前跑后,协助管理,能力上刘处长尽管放心。”

“过奖了……”郑道行反倒有些不好意思,“顺便再自我批评一下,我的回答与夏雪和逸夫相比,太刻板了,没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刘建网又是点了点头,显然很满意郑道行的表现,作为学生而言,他已经十分成熟了,专业也扎实,是块好料子。

辅导员与此同时转向夏雪:“夏雪,你也谈谈吧。”

夏雪立刻直截了当地说道:“郑道行答得很好,张逸夫答得很差。”

几人都是一愣,张逸夫更是嗤笑一声,不知该如何评论。

“小夏真的是不给人留面子。”刘建网调侃过后,好奇问道,“何出此言?”

“张逸夫回答问题的方式像个外行,尤其是第三道题,都是盲目的空想与乐观,他太小看工作难度了。”

“嗯……这一点,陈教授倒是也提到了。”刘建网抿了抿嘴,尴尬道,“不过我在出题的时候就说了,让大家天马行空各抒己见,作为主观题来说,怎么表达都是个人的自由。”

夏雪跟着点了点头,不作多言。

本来郑道行把气氛带的很好,但夏雪这么一搅和,就像是夏日午时突然吹过了一阵阴风,让人发寒。

“逸夫,你也说说吧。”辅导员冲张逸夫摆了摆手,他显然认为张逸夫这次的答题纯粹是跟刘建网的性格撞上了,走运而已,也不指望这个“吊儿郎当”的家伙能说出什么。

张逸夫随口说道:“我跟夏雪意见差不多吧,道行答得很好,夏雪答得很差。”

“……”

大家都盯着张逸夫,等他高谈阔论。

张逸夫也当仁不让,瞥了眼夏雪:“我肯定她的理论深度,但刘处长说得很清楚,这次考核并不是考理论,而是了解我们。所谓了解我们,自然就是根据我们的回答,来考量适合我们的工作单位和岗位。而夏雪的回答,恐怕只有业内专家才能看懂,将来工作中我们要跟各种同事打交道,不一定每个人都有这么深的专业功底,要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谈问题才有效率。另一方面,我认为夏雪的推测太悲观了,前几年我国电力系统的数据报告已经很清楚地表述了未来的趋势,10000亿千瓦时,实在妄自菲薄。”

夏雪也不是省油的灯,虽然脸上表情没什么变化,嘴上却立刻反唇相讥:“我是妄自菲薄的话,你推测的50000亿千瓦时不是妄自尊大?”

张逸夫使劲点了点桌子:“是事实推断,前几年的数据你一定也看过,这只是简单的数学推算。”

“你的意思是,从1到2的和从100到200意义和难度是相同的?”

“因地制宜,从现在的环境来说,100到200并不比从1到2难太多。”

“这个结论你是怎么得出来的?”

“客观分析,主观判断。”

“那我尊重你的主观判断,也请你尊重我。”

“我一直尊重你,只是不能同意你。”

其余三人看着这对家伙唇枪舌剑互不相让,只觉得自己思维有些跟不上,辅导员终是憋不住了:“你们两个,有意见私下交流,严肃一点。”

二人这才偃旗息鼓,立刻还原了没事儿人一样的表情。

“呵呵,有意见不一致,积极讨论还是很好的。”刘建网尴尬地笑道,“跟三位聊过,我也有了大概了解,下面咱们谈一谈分配的问题……”

三人心里皆是一紧,放下了之前的恩恩怨怨,同时屏息聆听。

“这次部里,准备单抓一批毕业生着重培养,为今后五年的严峻任务打好人才基础,重点是电厂建设和电网建设两个方面,三位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刘建网说着,拿起了三张卷子:“小郑和小夏的意向都是电力部,我在此先问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