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万吨的甲醇工厂,200亩的土地绰绰有余。400亩免费的土地,有点像是给苏城的奖赏。

这是一次无声的对话。

作为特区的第一间工厂,也许是唯一一间工厂,大华甲醇工厂的建设,意味着901工程进入了正式建设期,而不再是不停的等待再等待。

历史上,海沧特区等待了近3年时间,最终在希望消弭后被放弃。在此三年中做出贡献和奉献的人们,又默默的回到了自己所属的地区和单位,好像此事再也没有发生过似的。

苏城回顾历史,只觉得这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但是,当他身处于“历史”之中的时候,却觉得台塑王永庆残酷之至。

因为在台塑提出70亿美元的“海沧计划”的同时,王永庆还试图运作另一个相似的计划:“台湾第六套轻油裂解厂”。俗称“六轻”的石化基地,除了名字不同之外,其核心与海沧计划别无二致,都是年产45万吨以上的大乙烯项目。台塑自然没有本事同时运作两个大工业项目,与其说王永庆在犹豫不觉,不如说他在两边出价。

他既用“海沧计划”威胁台湾批准六轻,又用六轻来敦促大陆来让步。一女二嫁的意思相当明确。只是台塑的嫁妆实在丰厚,国内也只能视若不见,一门心思的想把海沧计划落实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妥协让步是主色调。但最终,台塑集团还是选择了台湾本土的六轻项目,陈水扁等人严苛的行政命令,也给了台塑一个绝好的台阶,让海沧计划的落幕尽显无奈。

然而,长达三年的谈判失败,台塑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六轻”建设权。中方得到的只是一个教训,数以万计为此付出的工作人员,就像是在真空中起舞,连一点响动都未留下,白白奉献了三年的青春。这些人里,就有设计工程机械如流水线一般施工的高端人才。

苏城走下山坡,踏足新鲜的混凝土地,暗暗说道:这一次,不能任你们为所欲为了。

王胜也调整好了心情,亦步亦趋的跟在苏城身后,笑道:“大陆的效率真是出乎意料的快。苏董的决策快,机械化工程兵的建设速度也快。”

“台湾企业主们,有些意外吧。”苏城说的是那些跟随台塑的下游厂商。在整个产品线上,台塑其实处于中游,它的上游是台湾的中国石油,和大陆的中国石油性质相同,以原油业务和石化业务为主,生产汽油柴油,以及乙烯甲醇等化工原材料为主。台塑购买中油的乙烯等原材料,生产PVC粉和PVC管材等产品,再交给配套的下游厂商制作产品。

海沧计划比“六轻”投资多的一点,就在于台湾下游厂商的配合迁移。因此,台塑究竟在哪里建厂,什么时候建厂,对他们是有很大影响的。

王胜用不着隐瞒,聊天似的道:“台塑酝酿石化基地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大家都知道。不过,海沧计划和大华实业的加入,大家是不久前才知道的,可以说,还没熟悉大华呢,苏董就大张旗鼓的操办起10万吨甲醇厂了,确实是出乎意料。”

“有没有人叫我愣头青?”苏城微笑着道。

王胜同样笑了,道:“我们台湾人不说愣头青。”

“那就是傻瓜什么的了。”

“苏董的自谦太特别了。苏董选择立刻建设甲醇工厂,虽然让人迷惑不解,但站在大华实业的角度上,好像也很正常。大华实业常行非常之事嘛。”

“这是王董事长的评价?”苏城戏谑的看过去。

王胜被炯炯的目光逼迫的发窘,牵强的道:“王董长居美国,对于这边的具体工作不太了解。”

他说的连自己都不太相信。海沧特区是按照王永庆的要求,由邓公亲自批准,用于海沧计划的石化基地的建设,乃是台塑提出的11条中,非常重要的一款。如果没有王永庆的默许,怎么会白白让出400亩给大华实业用呢。

苏城也不揭破他,只道:“大华实业对上游工厂比较有兴趣,甲醇工厂是我们的既定策略。其实,如果不是台塑已经有了海沧计划,我也想做乙烯的。”

“大乙烯项目的成本,可厉害的很。苏董开玩笑了。”

“我签着1800吨液化天然气的合同呢,做梦都想弄点项目消耗掉,以前不是还要在山西做一个石化基地?50万吨的甲醇项目,在计委那里黄掉了。如今的甲醇项目只有10万吨,虽然用的是新设备,但也没有多少资金压力,努努力,说不定能再上一个18万吨的乙烯?”

王胜默默不语。台塑有一个特点,或者说是台塑的掌门人有一个特点,是喜欢做独门生意,掌握独资。这与王永庆最初做生意所遭遇的困境有关。因此,海沧计划可以容纳一个甲醇项目,是不可能容纳另一个乙烯项目的,所以,他根本无法回答苏城的试探。

苏城也只是想要王胜把话传回去的,适可而止的笑道:“其实,我也就是说一下。如今有台塑的海沧计划珠玉在前,国内已经停止审批新的乙烯项目了。我听说,为了台塑的海沧计划,全国11个还是14个小乙烯项目都被中止了,是吧?”

“大陆的诚意很足。”王胜不知道历史,也就摸不清苏城的思路,只能记在心头,默默走路。

同样在默默走路的还有身形矫健的秘书李晓东。他虽然光听不说话,但却听的眉飞色舞,比苏城和王胜的表情加起来还丰富。

等接待任务结束,李晓东迫不及待的回到简陋的移动板房,摊开一张信纸,开始默记苏城和王胜的对话。

凝实的楷书,写的密密麻麻,完成后,李晓东又重新读了一遍,稍作修改,给一些不确定的地方加上括号并做说明。

再三确定无误,李晓东重新誊抄了一份,再加上几句自己的判断,才把薄薄的三张纸塞入信封,认真封口,送到了指挥部里。

王胜回到酒店,也没有立刻休息,而是躺在床上傻想了一会,想到月上中天,才拿起电话,说:“给我订一张到美国纽约的机票,中转的也行,越快越好。”

第二百四十八章大华整合

苏城回到公司,没有立刻讨论甲醇工厂或者海沧计划,而是宣布召开董事会,讨论集团迁址的问题。

集团旗下各个公司的负责人一听说,就屁颠屁颠的赶来了。经过3年的发展,大华实业旗下的公司实在众多,还有国外合资企业,办公条件却越来越差。早期的济南动力机厂尚有数十年前的办公楼可做倚靠,后面的公司要么租用,要么就赖在济南动力机厂内,住的都不舒服。

就连苏城自己的董事长室,也是落在济南动力机厂的地盘上。现在的会议室亦不例外。

等了一天时间。第二天下午,国内的管理人员就到齐了,国外公司则由电话转接,收听断断续续的转播。

6个大型公司和集团总部的高管齐聚一堂,竟也坐满了一个屋子,看着黑压压的人头,苏城刹那间都有些发晕。人都说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公司扩张迅猛,1987年的太阳神集团5万块起家,93年把保健品卖到了13个亿;84年的健力宝当年就一鸣惊人,91年跑到美国买了帝国大厦一层楼……如今看来,这样的事,终于确定无疑的是落到了自己头上。

会议室的长条桌还是用办公桌拼起来的,没有弧度,生硬生硬的长方形摆在会议室中央,表面覆盖了红色的绒布和两束塑料花,看起来还有些档次。

苏城坐在正对门的首位上,左侧是济南动力机厂的厂长陈祖年,他的下首是海上运输公司的负责人五郎徐立晨。两人的对面是大华实验室主任黎涣祥,下首是大华燃气公司的新任负责人四郎徐浩强。它们再加瑟坦油气田公司,共计五家公司是大华实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也是100%属于苏城的公司。

由于瑟坦油田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苏城一方面亲历亲为,一方面又挖角了美国大陆石油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伊莱做瑟坦油田的总经理。他的工作繁重,无法按时赶回国内,于是就以电话连线的方式,听取报告。

自五郎和四郎以下,分别是大华船业的联络人闫学灿、德邦热水器公司的刘品山和舒浩。

大华船业是与哈利伯顿各50%股权的合资公司,旗下还有哈利伯顿帮助收购的德国费诺尔公司,荷兰纽科公司。除了保留海上钻井平台的设计能力之外,大华船业还有动力定位、防渗漏系统、火灾防护系统的一系列专利。它可以算是大华实验室借鸡生蛋以来,孵出的最划算的金蛋。研究钻井平台等相关技术的科研人员,全部来自国内大专院校,以及中石油旗下各个研究所和研究院,即使是现在,除了两家国外公司的研究人员以外,完全属于它自己的研究人员也少的可怜。尽管没有“编制”,大华船业配合中远船务做出来的钻井平台却一点都不少。

在苏城的考虑中,大华船业是一家过渡公司,未来或者将股份出售给中远船务一类的中国公司,或者重收购哈利伯顿手中的股份进行私有化,这一切都要看它本身的发展而定。海上工程装备是一项专业性很强,又很重视积累的公司。即使进行了一次全国会战,大华船业也只有吞并了费诺尔船业和纽科公司,并征调了哈利伯顿上百人之后,才有了自己设计海上钻井平台,并制造部分关键装备的能力。苏城估计,没有三五年,十年八年的时间,大华船业是很难直接获取利润的。

与上面的公司相比,德邦热水器公司的依存度就弱了不少,它不是大华实业集团的一员,苏城也只拥有德邦30%的股份,且不参与经营。只是因为舒浩和苏城的关系,以及新增的大华燃气公司未来可能具有的行业地位,才使得刘品山列席会议。而在德邦热水器公司旗下,又有做风扇和空调的四川长征厂,它的厂长干脆就未被邀请。

7家公司负责人再往下,又有隶属于大华实验室的海洋石油研究所顾海健,大华实验室三次采油所的姚泽凡,隶属于集团公关部的李琳,战略公关部的钟志根和张超,以及苏城的财务助理四姐徐凤。

这是典型的中国式集团企业结构,七家公司里有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