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标准虽然不是很完美,但这属于大华自己的事,即使有人提出异议,最终也不过是好言相劝罢了。总归是大华出钱,人家自己决定出钱的标准,又能有什么异议。

一时三刻,100家企业就算是选了出来,全是规模超千万的大厂。

招商局长在旁边看的那叫一个口水直流。这样的企业,在市里是有规矩的,谁能招来一个,副科提正科,正科提副处,副处给实职。要是普通的政府工作人员能拉到这样的企业,不管你是怎么拉到的,哪怕是你亲爸爸的工厂,也是立刻火线入党,提拔重用。

在全国招商引资的状态下,招募亲属来开厂办厂绝对和以权谋私拉不上边,定要形容的话,也应该算在“大义灭亲”的范畴内。

招商局长之所以能做得了局长,是因为他做副局长的时候,连续两年弄来了二十多家企业,虽然只有五家是过千万的,但也让他坐上了炙手可热的招商局一把手的位置。现在的招商局长堪称宝座,虽然危险重重,但也机遇连连,做的好了,是有希望一步跳上常委的,端的是官场捷径。

100家超千万的大厂!招商局长看着那些名字,眼神都在发晕。

唐市长找了个机会,抓着苏城的手猛摇,说:“苏董,大华实业永远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全市上下,一定要加强学习,促发展,强服务,大力为各家企业服务。”

顿了一下,他又觉得力度不够,举起手来道:“不跑题,不走调,不提新口号,我们只吹招商的进军号。”

苏城被他一串串的话给说笑了,只能也抓着他的手猛摇。

记者们看到了,立刻是一串闪光灯上去,心里暗叹:“市长真热情,大华和政府的关系还真好。”

接下来的时间,就是签约见面的时间了。

100多家企业,要单个的见面说话,一天时间肯定是不够的。大家干脆移驾至饭店,一桌桌的摆上酒水,再让苏城端着杯子,和他们一桌桌的见礼。

同时被邀请的还有池海等本土企业家,他们虽然不会搬迁到海沧去,但只要是大华供应链中的一员,双方的关系自然会越来越近。

苏城也轻轻的舒了一口气,确定了银行和银行贷款,确定了国家政策,现在又确定了商品来源,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苏联解体以后,以俄罗斯为首的国家和地区都陷入了一种通货膨胀引起的经济危机当中。原来的工厂停止了生产,工人失去了工作,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于是消费下降,生产低迷,但需求本身并不会真的降低。

美国等西方国家从苏联赚钱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通过外汇和黄金进行交易,直接赚取利润;另一种是通过低价收购他们的资产,随着卢布的升值和俄罗斯经济好转,出售变卖;第三种是阴谋论者讨论最多的金融手段,买空卖空卢布赚取利润。

这其实也是经济危机中赚钱的通常途径。法国、德国、美国以及中国,都曾经遭受过这样的打劫。

在这三种手段中,低价收购俄罗斯资产是违反俄罗斯私有化法规的。谁都不比谁傻,俄罗斯人也知道自己是在贱卖资产,但他们是希望把资产贱卖给本国民众,而不是国外的大鳄们。

如西门子等大型跨国集团,有不少公司都是通过俄罗斯的代理人,跨过了这条贱卖资产的底线,在早期赚取了大量利润。

不过,放到20年或者30年以后看,这些公司中赚到钱的,只能说是一半一半。

应该说,铁血普京的上台,改变了俄罗斯的政治局势,以及俄罗斯运作政治的方式。

这个克格勃出身的强人,本身依靠俄罗斯的金融垄断寡头起家,以后却将金融垄断寡头一家家的削皮去骨,阴狠非常。

俄罗斯有这样一位总统,既是幸运的,也是悲剧的。幸运的是国家地位得到了提高,国家经济得到了恢复,悲剧的是政治传承性被破坏,未来的不稳定性增加……但不管是怎样一种情况,苏城都不愿意在俄罗斯进行长期投资。连尤科斯公司都惨遭清洗,外国公司的命运更是难料。何况,中国的机会并不比俄罗斯来的少,苏城更希望通过银行金融系统,以及轻工产品,做一锤子买卖。

如今,锤子最后的一块锤柄,也安装到位了。

12月25日。

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正式宣布辞职。

代表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国旗最后一次落地,克林姆林宫成为了俄罗斯的政治中心。

苏城第一时间被接到了京城。

“周老要见你。”候海青开着车,在机场接到了苏城。他在国务院工作,经常联络部委,这一次,他的工作却是联络苏城。上级给他这份工作,多半也是看在苏家的关系上。候海青对此也无可奈何,他总不能向上级领导说明苏家和苏城的关系并不密切。

苏城只是沉沉的点了一下头。周围人的表情和心态,不可避免的影响到了他。海沧地处南方,工人们对政治的敏感度也没有那么高,谈到苏联的时候,大多是一种戏谑的心态。人在北京则不同,各种心绪扑面而来,有高兴的,有失望的,有愤怒的,有麻木痛苦的……仅仅是路过机场,就能看到许多面色阴沉的男人,来到部委集中的地段,来来往往的官员们更是表情严肃……候海青的情绪也不高,闷闷的介绍道:“周老希望听你讲一讲苏联问题,如果可以的话,还可以谈一下中国未来的路线。周老说了,放心大胆的讲。”

苏城轻轻点头。这个命题并不出乎意料。真正出乎意料的是他被接到北京的时间。

戈尔巴乔夫刚刚讲话不到3个小时,他就被送上了飞机,然后马不停蹄的去见周老……如此算来,他有可能是第一批介绍苏联问题的专家,这种待遇,已经近乎于幕僚了。

候海青将苏城送上轿车后排,自己坐在副驾驶座上,通过后视镜观察着苏城。

苏联在苏城预料的时间段内,以苏城预料到的方式倒掉了,结局还与苏城预料的一样,如果光用神奇来形容,那就白瞎了苏城写就的几十页研究报告了。假如仅此一次,大家还可以说苏城是猜中的,但是,经过中东石油桶、伊拉克战争、海沧事件等一系列的洗礼,即使是上层的周老等人,也把苏城的名字记得清清楚楚。

中国历史上,20多岁的高官不常见,20多岁的幕僚就非常多了……苏城会成为周老专属的国际问题专家吗?这一遭要是做的好了,他也许就是了。

候海青羡慕苏城的同时,又将自己代入他的位置,暗暗思量:苏联倒掉了,中国怎么做……在1991年,这几乎变成了一个常设的命题。但它确实中国最需要解决的命题,也是最难解决的命题。

国内思潮涌动,有过无数种设想。西方国家宣扬“共产主义大溃败”,国内不可避免的出现“全面西化”的论断,同时也有主张全面紧缩的“再革命者”……候海青想来想去,终于是摇了摇头。如果让他来决定也就算了,让他说出理由来,那就太难了。

重新抬头,候海青偷偷的注意着苏城,发现他神色平常,不禁大为叹服,口中不禁提醒道:“还有15分钟抵达,到了以后就有可能举行会见,与会的还有另外两人。”

“明白了。”苏城并不意外的闭上眼睛,竟是一副小憩的模样。

对他来说,接下来的谈话,更像是体力活。

第三百四十四章体力活

周老依然坐在会客厅的躺椅上,轻轻地前后摇动着,说明他在思考问题。

苏城进门的时候,已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先生坐在了对面,同样是靠在沙发上,闭目养神。

候海青趁着他还没进去,小声说道:“南教授是戴教授的同事,专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问题。”

戴教授是苏城在做期货时,碰到的中东问题专家。他的同事,大约也是社科院的某位院士。

和中东那种“偏僻”地方不同,90年代研究东欧的学者太多了,建国后留学苏联的数万名学生,若是走了学术道路,几乎都可以自称研究东欧。因此,能在这个专业方向里脱颖而出,实属不易。

苏城见对方没有睁眼的意思,也就自顾自的找地方坐下,静静地等待着第三个人的到来。

大约四五分钟以后,一位浓眉大眼的干部,从容不迫的走进会客室。

周老慢吞吞的睁开眼睛,笑了笑,说:“来了。”

苏城和浓眉大眼的干部同时点了点头。

随即,这干部就伸出手来,风度翩翩的道:“我是外交部的焦国平,你是苏城吧。我看过你的采访。”

“是我。”苏城有种落在下风的感觉。

这位焦国平表面上看来和颜悦色,却令苏城感受到一种天然的咄咄逼人。也许是坐姿,也许是说话的语气,也许是看人的眼神,可以说,这位主儿明显是对话间的压迫练到家了。

苏城见的人也算不老少了,焦国平这种还是第一次,他不自觉的向后挪动了一点距离,才觉得轻松些了。

此时,周老已经酝酿好了,问道:“苏联的情况,你们已经了解了吧,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遗产,我们已经派遣人员,与俄罗斯进行接洽,同时承认各共和国的合法地位。关于国内外的局势,你们怎么看?”

“从国家大战略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安全局势,将有极大的改观,来自北方的战争威胁,可以说是不存在了。国内的政治思想,将是新阶段,我们要解决的重点。”南教授做着简单的分析,语速不急不缓,道:“首先,全面西化不可取,戈尔巴乔夫的那一套,只能做反面教材。适度的紧缩,暂缓国际世界的交流,我觉得是可行的方案。”

“适度收缩?”周老不置可否。在改革开放期间,略作收缩的思想是不停出现的,苏联的问题,确实激起了很多人的担忧。

是否继续改革开放,在1991年末,1992年初,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南教授的意见,几乎可以说是暂缓了。

应该说,苏联作为社会主义老大哥,的确教给了中国许多东西。首先是十月革命的经验,其次是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