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积极才怪呢。”

“那也不能否定大家的主观能动性。”霍昌和张超是说不到一块的。不过,霍昌虽然是集团副总裁,张超却是直属于苏城的集团战略部,两人互不相让的情况不时就会发生。

此时,张超就不准备让步,接着他的话头便道:“主动是因为培训的项目很有用。咱们把集团的七级工八级工都请来了,这种机会,以后哪里会有。再说了,工厂里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要不是中船把人拉走了,这些才培训出来的工人做候补都不够成熟,更别说是培训合格就上岗了。按照薪资状态来看,参加了培训的工人,要比没有参加的,价值提升10%,薪水提升20%以上,怎么会不主动。”

“你算的那些细账,工人哪里算得来。”

“总是感觉的出来的。”

“别吵。”苏城摆摆手,道:“不管有好处没好处,工厂有了困难,工人们齐心合力,这就是最好的局面。我注意了一下,现在大家最麻烦的地方,是吃饭问题。船厂偏僻,进出厂区都要花不少时间,下午的时候,往返回家吃饭,太耗费精力了。”

“我已经命令食堂照常提供晚餐了,不过,有家世的工人,还是倾向于回家吃饭。”杨明是办公室主任,管着这些后勤问题。

苏城“嗯”了一声,不置可否的道:“有家世的工人不是不愿意在食堂吃饭,是希望能和家里人一起吃饭。你们看这样如何,我们给工人家属,提供免费晚餐。”

“免费晚餐?”杨明头一低,就开始算细账了。

苏城不管他,道:“培训的工人总数是800人,家属翻倍的话,也不过是1600人,比工厂的总人数少的多,食堂是肯定够用的。按照每人每天2块钱的标准,不过多支出3200元而已,就是要辛苦一下食堂的师傅们。”

“刚结婚的年轻人肯定愿意,那有孩子的家庭呢?有的工人,孩子比较大了,还有上学和写作业的问题。”霍昌说着叹了口气:“也是咱们的船厂太新了,要是胜利机械厂那会,家属院就在厂里面,在哪吃不是吃。”

苏城笑着摆摆手,想了想,道:“现在的交通条件很好,不堵车也不塞车的,通勤车从市区过来,也就是三四十分钟的事。这样吧,还是以他们自己的意愿为主,但咱们尽可能的提供车辆,设计好线路,方便家属往来。另一个,再找一些老师来,给孩子们免费补课,指导学习和作业……”

“苏董想的周到,这样的话,哪怕是为了孩子,大家也愿意来厂区。”霍昌抚掌微笑。92年的时候,学历正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不光是一个口号,而且是年轻人的最好出路。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以算作此时教育思想的一个最好注脚。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90年代的父母亲很少有接受系统教育的。他们读书的年代,讲究的是“知识越多越反动”,如今社会发生了变化,许多人虽然想辅导孩子,却没有相应的能力,因此求遍亲戚的不在少数。

什么补习班,辅导老师之流,仅仅是试水阶段,还少有人消费。

“咱们是为了给工人们创造好的学习环境,也尽量不增加家庭的负担。”苏城义正严词的说了一局,再次脸带笑容的面向来来往往的工人。

当日下午,新政策就颁布了。

小姜和张良国师徒首先举双手同意。小姜新婚不久,正是经济紧张的时候,两人一起吃免费晚餐,既省时又省钱,再好不过。张良国则考虑着给亲戚孩子报个补习班。

这年月,外面招摇撞骗的补习学校,都有收取高额的补课费。大华集团聘请的老师只会更好,这样的机会却是难得一遇的。

充足的后勤保障和一鼓作气的尽头,令船厂的培训工作进行的很顺利,没多长时间,就有七八名技工出师,成为了关键岗位上的骨干员工。

论速度来说,大华船业差不多是在创造奇迹了。

然而,202船的进度仍然落后于设计,大华给自己建设的201船进度更是近于停滞。船厂组织工人进行了两次加班,总进度也没有明显的进步。

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又哪有精力分配给加班呢。

苏城表面上云淡风轻的,心里也着实担忧。

随着十月的到来,他跑船厂的时间也越来越多了。

不过,了解的越多,他对完成合约的预期就越来越低。按照正常的建造速度,202号船多半是无法完成了,201号的命运也许会好一些,但延迟生产是肯定的。

“如果再多半年的时间,大华船业也许就能培养出自己的第一批造船技工了。看起来,不用技术含量搞一点的东西,这个船是造不成了。”苏城虽然这样想着,也没有立刻决定,而是拨通了李沧的电话,向他介绍了情况以后,询问道:“以202和201船目前的状况,大华能不能采用巨型总段制造法的方式制造。”

李沧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苏城不甘心的问:“那平地造船呢?”

这次轮到李沧惊讶了:“不用船坞造船吗?你会?”

被如此殷情的眼神盯着,苏城不自然的说:“我不会平地造船,不过,可以研究参考一下。”

第四百零五章窗户纸

李沧哑然失笑,道:“不用船坞,直接在场地上造船的技术,咱们国家曾经研究过。我印象里,勘探三号海上钻井平台,就是用的平地造船技术。不过,这都10年过去了,咱们国家建设的船坞越来越多,平地造船好像有点跟不上了。而且,这对提高速度有什么用?”

“勘探三号用的不是真正的平地造船技术。”苏城在读石油储运专业课的时候,接触过一些LNG船和油轮的建造技术,泛泛而谈道:“我说的平地造船技术,应当是和分段造船法,最好是巨型总段造船法结合起来,采取船体部件大型模块化的方式,在平地上完成造船工作,船只在建造完成前,完全不下水,这样就可以不受船坞和船台的影响了,也能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他说的是不太清楚,李沧却听明白了。勘探三号因为起重机等设备的限制,当年其实是在水面上安装的。与其说是平地造船,不如说是水面造船。

他是未来能做院士的的船舶专家,对于这种即将到来的新技术,首先在感性上就有所预料,问道:“如果没有船坞的话,大规模建造确实是有优势的,但你说的这种方法,首先,船下水的问题怎么解决?”

“平地上铺铁轨,让造好的船靠在岸边的无动力拖船上,然后将拖船拖离岸边。等到把拖船沉入水中后,船体就浮出水面了。”苏城说的,差不多就是他记忆中的全部信息了。

李沧陷入了沉思中。

就在苏城以为电话出了问题的时候,李沧才猛然惊醒似的问:“苏董,您在本埠吗?我过去谈。”

“我让人帮你买机票。”苏城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一名船舶专家,真正的专家。

世界上的专家其实是有两类的,一类是严谨科学的专家,本质上通过数学来解决问题。一类是混吃等死的砖家,本质上通过想象来解决问题。后者就像是老鼠,不光坏了一锅又一锅的汤,而且繁殖力惊人。

90年代的中国之所以文凭热,正是因为缺乏真正的专家。最是年富力强的那批人,却因为70年代的经历,根本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偶尔有两个蒙混过关的家伙,也就只能在国内称霸,放在船舶或石油这种需要全球竞争力的行业里,完全不够看。

因此,大华实业虽然已经高端到可以直接找院士的地步,苏城还是选择了李沧这样的稀缺品种来合作。

晚上10点,李沧和他的两名助手,顺利抵达本埠。

苏城亲往迎接。

坐在车里,李沧就迫不及待的问道:“苏董有平地造船的全部设计吗?”

“我哪里有。不过,这项技术应该不难吧。”苏城这样说,是因为他上大学的时候,老师就是这样说的。

当时,教石油储运的那位副教授,还充满遗憾的说:平地造船本质上是一种精巧的设计,捅破一层窗户纸,就能取得巨大的利益。结果被外国人注册了专利,咱们就算是看到了窗户外面的情况,也不能用了。

大学男生,不是高富帅就是愤青。苏城当时听的很认真,直到现在,也记得那层窗户纸,正是船只下水的问题。

船在船坞里的时候,下水是很方便的,但在平整的场地上下水,就没那么容易了。

国内的勘探3号,是通过水上作业完成的最后吊装,困难度很大,容错率很低,也不能用于生产更大的船只了。

采用无动力拖船和枕木铁轨的方式,却能相对容易的解决下水问题。

李沧正是对这个方案充满了兴趣,才会着急的赶来。见苏城不能提供更多的信息,他不无遗憾的道:“船体的重量、体积,以及水的重力和浮力,都会影响到船舶下水的安全,大华实业如果没有做过具体的实验,恐怕不能直接用在建造上。”

“就用202号船做实验怎么样?”苏城说着就介绍了起来。

李沧听着摇摇头,道:“对同一艘船来说,平地造船和船坞制造,速度上恐怕没什么区别。采用平地造船的好处,是能够节省船只在船坞的时间,不用造好了分段等着上船坞,所以,同时建造多艘船,才能用得上平地造船法。”

“那就用201号船做实验。”苏城说的是大华运输公司订购的船只。两艘船是同一个船型的,为了加快202号船,201号已经减缓了建设速度。

李沧自然不会拒绝,有一艘万吨巨轮做实验,这种事情是每个船舶专家梦寐以求的。他即使专注于基础研究,也不会放弃这种机会。

不过,看着苏城“忧郁”的笑容,李沧多少有点不好意思,问道:“你说202号船的预计交工时间已经延迟了,再用201号船做实验,会不会太耽搁你们了。”

“我们的工人总数是够的,只是骨干工人比较少。201号船能做多快就做多快吧。202号船虽然不能按期交工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止步不前吧。平地造船法,就当作是技术储备,下次就能发挥作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