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徐娘恨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生姜高良,奉恩师之命,有一封信要当面交予二夫人,想请二位姑娘代为通传一声。”

雪刹看他还算有礼,却还是警惕道:“你把信交给我,我替你呈交。”

姜高良面露迟疑:“这……恩师有命,叫学生一定当面交予二夫人。”

雪刹斥了一声“固执”,转而低声对蒋瑶笙说:“交给慧珠姐姐处理,咱们走!”

蒋瑶笙却没有动,还出言相询:“你恩师叫什么名字?”

姜高良:“恩师乃清烈先生。”

“那你跟着来吧!”

“不行!”雪刹赶忙出声制止,“我们都是奴婢,二夫人见不见你,我们说的可不算。”

蒋瑶笙这才想起自个儿现在叫知遇,慌乱中编了个理由圆方才的冲动:“清烈先生乃我家二夫人至交,我们带你去见二夫人也行,想来二夫人也不会怪罪。可你若拿不出清烈先生的信,到时我便让家奴收了你的借书牌,叫你从此不得踏入藏书房。”

姜高良又一作揖,道了声“是”。

这一路看的都是桥上风景,蒋瑶笙有那个自信,凡是第一次到她家的人,都会为这风景赞叹一句。

她时不时瞥眼看向那姜高良,见他目不斜视,走起路来也是不疾不徐,心中便又多了些赞许。

姜高良的名字,她倒还记得,她看过他入藏书房时写的题册,就是画像并不曾看仔细。

如今看到真人,只觉他长相虽不比余良策俊俏,却也少了花哨,整个人给人的感觉是周身散发着读书人的正气。

若今日,她并不曾见到余良策,便不会觉得姜高良好。

可一与余良策比较,她也说不上来,为什么觉得姜高良哪儿哪儿都好。

再说,他长的真不难看,还很顺眼。

待到了“六月莉”的院门前,蒋瑶笙对雪刹道:“你去通报。”

雪刹犹豫了一下,心知拗不过她,只能飞快往院中去。

哪知二夫人也够荒唐,听她说人是三姑娘硬要带进来的,居然还道:“不忙不忙!”

当然不忙,既得了她女儿的眼,便让她女儿和姜高良多说几句话。

徐昭星不用想也知道,在她的地界,只有她女儿欺负人,哪有她女儿被人欺的可能。

蒋瑶笙是不明白她娘的苦心,但并没有发现雪刹进去了许久。

两人沉默了许久,原以为姜高良会趁机套些她的话,谁知,他跟根棍似的,直立在院门前,不声不响。

她“喂”了一声,姜高良好似才看见她,道:“谢谢姑娘引荐,姑娘若有事尽管去忙,学生一人等候就行了。”

蒋瑶笙气的差点儿跺脚,一扭身,独自进院了。

看见她娘,就撒娇。

徐昭星问她:“怎么了?”

“没怎么!”

情绪这么低落,徐昭星想要相信都不行。

那姜高良已经好几日不曾来过,算着时间,她女儿应该是第一回见到他。

这就一见钟情了?

惊喜来的有点儿快啊!

又一想青春期的一见钟情可不可靠?别是一时冲动就完了。

徐昭星有些不敢确定,拍了拍蒋瑶笙的手,道:“你先回避一下,叫娘先见一见他。”

不是还要转交章得之的信,虽说她和章得之之间没什么牵扯,可万一要是正事呢!

☆、第十九章

姜高良没见到蒋家的二夫人前,还在想她长的是否和那蒋家三姑娘相像。

蒋家三姑娘他是见过的,去年临湘县侯家摆宴,他与县侯的四子高巍有些交情,便也去了。

路过花园,瞧见一众女眷,均是如花似玉的年纪,那蒋家三姑娘个子略高,打眼的紧。

不知名门贵女们聚在一起,说的是否都是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

反正,那日,高家的五姑娘高五儿拉着高巍,不依不饶地道:“四哥,你快看看,那就是蒋家的三姑娘,是她好看,还是我好看?”

待看见了他也在,居然也不避讳:“姜哥哥,你也来看看。”

高巍实在拗不过高五儿,还硬拉上了他。

说来好笑,长那么大,头一回躲在老槐树后,像个登徒子似的偷看小姑娘。

更好笑的是,仅仅一眼之缘,便将蒋三姑娘的样貌牢牢记在了心间。

说不上动心与否,他对这些事情就好像少了根筋,这一点倒是随了他无情的爹。

等了好半天,蒋家二夫人终于差了丫头来请,来的丫头并不是知遇。

他敛眉跟在后面,谨记着他爹说过的——万事不好奇。

院子不算太大,姜高良跟着丫头过了繁花似锦的花园,便上了长廊。

他还以为自己眼花,踏上长廊又回头一看,那花园背阴之处,方方寸寸的一片地方,盛开着妖艳的石蒜花。

他心想,哪有人在院子里种石蒜!

石蒜还有其他的名字,红色与白色合称彼岸花,红色单称曼珠沙华,白色单称曼陀罗华,黄色又叫忽地笑。

这花园里的石蒜,一半为白,一半为红。

传说,彼岸花开在黄泉路边。

这蒋家二夫人是不畏生死吗?

姜高良想破了脑袋都想不到,那仅仅是徐昭星吓唬别人的新招式而已。

自打彼岸花盛开,连大房的眼线都不敢来了。

姜高良带着些许的诧异,随丫头到了花厅,恭敬地行礼。

徐昭星打量了来人几眼,觉得这孩子长相周正,可说不出为什么,一举一动,竟有一股老学究的气质。

看着就像学霸,不是像那种不学就会型,而是像那种带着厚底眼睛,斯斯文文、不苟言笑,刻苦用功的学霸。

她心想,敢情,蒋瑶笙好的是这类型。

也还成,看着踏实,就是不知定亲了没。

徐昭星不慌不忙,提也不提章得之,而是“慈眉善目”地和姜高良话家常。

“姜公子请坐。”

“谢二夫人。”

“姜公子不是长安人士?”

“学生乃陈留郡人。”

“姜乃国姓,不知姜公子这一脉……”

说白了,东颜朝乃是姜家的天下。只是姜姓那么多,也不可能都是皇亲国戚。

即使是皇亲国戚,也分个三六九等。

两百年前,那个被女人坑出了心病的武帝登基,一肚子的心眼,总害怕别人以他为榜样,登基的第二年颁布了推恩制,就是为了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

具体的办法是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儿子分给孙子,孙子分给重孙,生的越多,分出去的越多,诸侯国越分越小,分到最后,说不定就剩下二亩地。

这就是生孩子太多的坏处了,有些皇亲国戚,若不是嫡出一脉,仅仅是说起来好听。

徐昭星问的很是委婉。

这个问题,姜高良被人问起的太多,丝毫不显尴尬,道:“祖上乃是废王一脉,得圣武广泰皇帝宽恕,保存一息。又得当今圣上恩赐,我才得以进入太学学习。”

我去,徐昭星惊讶了,这是还不如普通农民的节奏。

要知道,历来的史书都是由胜利者书写。

两百年前的那场夺位之争,武帝胜利,废王之所以被废的原因就成了“残害手足、暴虐无道、残民害理”,本应斩尽九族。

估计武帝想着,自己和废王也是兄弟,也在九族之列,这才下令,处死废王以及废太子,至于废王的其他儿子,早就死尽。最后,倒是给废王留了根独苗,便是废太子尚在襁褓中的儿子。

毕竟尚在襁褓之中的孩子,能活下去的几率,简直的…低!

逆转就是,那孩子不仅活下去了,还生了儿子,儿子又生儿子……

看看眼前的这孩子,都不知道是第几代了。

徐昭星想到这儿,随口问了一句:“几世了?”

“十二世孙。”姜高良认真答。

我去,徐昭星再一次惊讶了,两百除个十二,平均每代16。667岁生子,早婚早的很彻底。

且不说,以蒋家的出身,这姜高良不算良配。

单只说,这生育的压力……姜高良今年已经十六了。

徐昭星面上不显其他神色,又笑着问他:“父亲、母亲的身体可还康健?”

这就是一句客气话,哎哟,才三十多岁,正值壮年,可不是好的很呐!

一个人是否得另一个人的眼缘,最是奇妙的事情。

先有藏书房的大义,又有彼岸花的诧异,再见二夫人其人,姜高良只觉……和蔼可亲。哪里是他爹说的诡异。

他道:“父亲和母亲都很安康,虽说两人不在一处,但各有各的天地,过的都很好。”

说罢,顿了一顿,抬眼去瞧徐昭星的神情,不觉有异,方又道:“我一岁之时,母亲便与父亲和离,另嫁叔父,如今又有一子三女,幸福安康。其实,在我朝,女子再嫁也并非不行。再者,人活的幸不幸福全看自己,何须在意他人的眼光。”

这一回说罢,他没敢再看上首的二夫人的神情,他心里忐忑,只因不知她会不会怪自己多事。

徐昭星笑出了声音。

姜高良窘的不行,他想说自己以往并不是多管闲事的人,可这话要是一说,就更奇怪了。

就在这时,徐昭星道了一句:“那是你母亲幸运,遇到了良人。”

姜高良不好意思说,他爹、他娘、还有他叔父的恩恩怨怨。

旁人都以为“叔父”是他对母亲再婚配偶的尊称,实际上,叔父真的是叔父,他爹的堂弟。

那一段往事,他也不知情,实在不知是他娘和叔父先在了一起,才有的和离。还是和离了之后,才在一起。

反正,他爹从来不提。

旁人都以为他爹是不愿提起,他爹确实是不愿,但他爹的不愿是根本不在意。

就因为如此,他对他爹有些冷淡,对他娘亦是亲热不起来。

姜高良略微一晃神,尴尬笑笑。

家世已经了解的七七八八,徐昭星道:“章先生托你……”

“其实没有信,先生就让学生带句话给二夫人。先生说‘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先生指的究竟是什么没有明说,学生也不知。”姜高良略微不好意思,又道:“因为先生说事关紧要,一定要将话带到,学生便对方才的二位姑娘撒了谎,还请二夫人见谅。”

虽说那章得之有点儿咸吃萝卜淡操心了,可这几天徐昭星的心里也确实在犯膈应,越是找不到原因,就越显焦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