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潘宝山赶紧拐上正题,把徐光放要来夹林调研循环农业高效产业园的事讲了,说这一切都亏了她写的报道,还说其实不仅仅是报道,就是产业园的兴建,当初也是受她的启发。
“呵呵,原来是这事啊。”沈欣丽笑了笑,道:“潘局长照你那么说,也不能就是一个电话表示感谢吧。”
“那是当然,改日一定去市里专门拜访!”潘宝山道,“感谢不当面,说啥都不算嘛。”
“好,那我等你来面谢。”沈欣丽道,“你来之后有一点可以保证,不会让你喝多,否则我一个人还没法服侍不了你呢。”
沈欣丽的这句话,很清晰地向潘宝山传递了一个信号:去市里找她的时候,只身前往。
潘宝山能领会,不过没敢轻易接招,只是装着糊涂打着呵呵,“去市里肯定是要注意的,就是再高兴也不能往醉里喝呐。”
“不只是在市里,就是在富祥,咱们再见面时你也不能往醉里喝啊。”沈欣丽笑了起来。
潘宝山一听沈欣丽的话有点言外之意,忙问道:“沈主任,你要来富祥?”
“对!”沈欣丽回答得很干脆。
第一百二十章一哆嗦
赶在元旦前夕,沈欣丽随同徐光放调研组一起来到富祥。平常采访中沈欣丽一般不跑领导活动,这次是她主动要求的。
祁宏益带着县四套班子领导还有几个单位部门负责人,在县城南入口处迎接调研组一行。
相关步骤已经安排好,徐光放来到后下车简单打了个招呼,然后上车直奔县大院,进了会议接待室坐下。
不到十分钟的简单欢迎仪式后,徐光放对祁宏益点点头,说抓紧时间去夹林。
下楼的时候,潘宝山来到沈欣丽身边,说今天事情多忙不开,有招待不周的地方要多担待。
“今天确实够你忙活的,那这次不算。”沈欣丽笑道,“下次好好招待吧。”
“没问题!”潘宝山豪爽答道,“下次招待不好,有一罚十。”
潘宝山说完就撇下沈欣丽开始打电话联系郑金萍,调研环节的具体安排都由他负责,不能出差池,现在需要最后确认。
情况很好,郑金萍说产业园那边早已准备妥当,该打扫的都收拾的干干净净,绝对是全新亮相。仲崇干和梁延发也已整装,随时可到产业园坐地迎接。
“他们两个怎么表现无所谓,关键是园内的事项要准备好。”潘宝山道,“肉畜肉禽养殖区装扮得要像,否则万一徐市长要过去看怕是不太好应付,当然了,我会把进程筹划好,让他没时间过去。”
潘宝山所说的肉畜肉禽养殖区,是让郑金萍临时凑上去的,本来产业园内有四大片区,但目前只有大棚蔬菜、禽类养殖和蘑菇种植三区投入使用,看上去有些残缺。潘宝山想了个点子,让郑金萍安排人在空闲机动区沿路搭建一排养殖棚,找了几十头肉牛和一批肉鸡放进去,作为肉畜肉禽养殖区,原先的禽类养殖区作为蛋禽养殖区。这样,“一园四区”的规模就很齐备了。
路上行进速度不快,两个小时后才到夹林,直抵循环农业高效产业园。
所有的人都下了车,簇拥在徐光放周围。
这时,潘宝山才真正跟徐光放照面。
祁宏益将他引荐过来,“徐市长,这是县农业局副局长潘宝山,循环农业高效产业园的构思与筹建,均由他一手打理,有关情况还是让他介绍会比较详实。”
“哦,你就是潘宝山?”徐光放呵呵笑着,大方地伸出手来。
潘宝山一看,连忙点头带笑,两手迎上去握住,“徐市长,您辛苦了!”
“要说辛苦嘛,在基层一线更辛苦!”徐光放慢慢抖了几下手,继续笑道:“小潘局长,今天我来可不是听你诉苦的,主要是想听听这个循环农业高效产业园的发展运作和建设经验!”
徐光放话音一落,引来一阵赞笑。
潘宝山也笑了,引着徐光放步行进入产业园大门头内。潘宝山边走边观察徐光放,刚才他说话很幽默,看上去平易近人。不过潘宝山仍然觉得他身上有种威严风度,也许是到了一定位置,自然就有了居高临下的气场。
穿过产业园门头,站在清洁干爽的水泥道上,潘宝山笑着抬手一指,对徐光放说:“徐市长,这是纵向园区路,还有一条相当长度的横向路,纵横交叉,快速有效地将园内大棚蔬菜种植、蛋禽养殖、肉畜肉禽养殖和菌类种植四大片区连结在一起。目前整个产业园水、电、运输路以及照明等硬件配套设施基本完善,下一步,将注重分片区内的辅路硬化。”
徐光放点头示意,转着身子看了一圈。
“硬件设施的打造是为了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如今产业园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已步入良性轨道。”潘宝山面带微笑,身体正向徐光放,“徐市长,园区比较大,还是以车代步好一些,我向你慢慢汇报下各生产区的情况。”
“嗯,那才是最重要的。”徐光放道,“在园区发展上,骨架易拉,鲜肉难长。”
“徐市长您说得是。”潘宝山不住地点着头,“这正是我们产业园在发展中力克的难题!”
“好吧。”徐光放边上车边说,“在报纸上看到的报道,你们做得都还不错,先看看情况。”
潘宝山不敢怠慢,立刻上车带路。
先到设施大棚蔬菜种植区。鲁成升家是必去的,经过几次锻炼,他在配合采访、调研上已经游刃有余,介绍起情况来混熟明晰,还带着点煽情的味儿。
“现在外面寒风劲吹,大棚里可是温暖入春!”鲁成升乐呵呵地指着翠绿的西葫芦说,“瞧这西葫芦,长势多喜人!我家有两个这样的大棚,是主产蔬菜,此外还有两三个西红柿、黄瓜、辣椒和茄子混合大棚,年采摘量加起来可达十万斤,获利在十万元以上!”
“嗯,效益是不错。”徐光放看上去很满意,背着手走了两步,问潘宝山:“像蔬菜种植区有多少个大棚?”
“两百多个,还在不断增长中。有效益影响,发展起来很快。”潘宝山道,“当然,在整体数量和规模上有一定控制,因为整个产业园是按照闭合式循环产业链来发展的,需要平衡。”
说完,潘宝山指指棚外整理出来的大堆蔬菜茎叶,继续说道:“每天,大棚蔬菜区在生产成品销售的蔬菜时,会产生大量这样的角料,它们将被及时收集并送往蛋禽和肉畜肉禽养殖区作饲料。”
话音一落,大棚口的郑金萍打了个手势,几辆电动三轮开了过来。几名工人把地上的茎叶装车运走。
“徐市长,咱们跟过去看下一环节。”潘宝山伸手做了个请的姿势,把徐光放让出蔬菜大棚,上车后跟着电动三轮前往蛋禽养殖区。
蛋禽养殖区内,范少华早已准备妥当,接到蔬菜茎叶后立刻吩咐员工进行加工,有的打碎成片粒状,与饲料搅拌后放入“U”型食槽,有的经过分理后直接投食。
养殖笼内,蛋鸭和蛋鸡立刻扑棱着翅膀欢快抢食,好不热闹。
“徐市长,这是蔬菜余料利用的一个部分。还有一部分会运到肉畜肉禽养殖区去,多是供肉牛食用。”潘宝山及时向徐光放介绍,“肉牛食量大,收集供应处理的时间相对要长一些,比较耗时间,所以就没过去,但程序跟这边差不多。”
“既然来了就看看嘛。”徐光放笑道,“现在热讲可持续发展,产业园的循环利用就是一个生动写照,要看看!”
肉畜肉禽养殖是个临时冒牌货,怎能经得起考察?
潘宝山听了心里一紧,旁边的郑金萍更是惊得一哆嗦。
第一百二十一章七仙姑
听徐光放说要去肉畜肉禽养殖区去,潘宝山虽也有些紧张,却并不慌乱。
“好的徐市长,等下这边情况介绍完就过去。”潘宝山笑着指向养殖棚后面,“那边是蛋禽区堆放粪便的地方,经过堆沤后生成有机肥,供应给蔬菜大棚做养料。”
潘宝山说完,觉着再拖延下去也无意义,便神色坦然地对徐光放说现在去肉畜肉禽养殖区去,看看那边肉牛养殖产生的大量粪便用途。
众人调转方向,朝养殖大棚外走去。潘宝山趁机安排郑金萍,马上叫人准备几辆推粪车,到肉畜肉禽养殖区把这几天的牛屎装起来,拉到养殖区入口处,等会他们赶到的时候,故意掀翻一辆,把地面弄脏。
“然后呢?”郑金萍问。
“然后就交给我了。”潘宝山催促道,“赶紧去安排,别误事!”
交待完这些,潘宝山快步赶上徐光放,听着他和紧随身边的祁宏益交谈。
“徐市长,肉畜肉禽养殖区就在旁边,我们步行过去吧。”潘宝山挤身上前插话,尽量为郑金萍那边争取时间。
“好,步行过去。”徐光放欣赏地看着潘宝山,“小潘局长,刚才祁书记表扬你了,说虽然年纪轻,但工作能力强,在夹林任副乡长短短一年多时间,就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业绩。”
“徐市长,那是祁书记领导有方,在他的指挥棒下,干什么都能有大收益!”潘宝山笑道,“当然,也离不开当时乡里黄开建书记和梁延发乡长的大力支持。”
“是啊,地方的发展不单单是靠某一个人的努力奉献,而是靠大家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的结果。”徐光放不由地打起了官腔,扭头对祁宏益道:“话说回来,领头羊的作用十分关键,关系到全局工作的方向性,那可是个大问题。”
“所以要集思广益,充分调动领导班子的积极性,广纳建议,好中选优,坚决不能指鹿为马搞一言堂,那是百害而无一利。”祁宏益笑道,“很容易成为事前拍胸脯决策,事中拍大腿懊悔,事后拍屁股溜号的‘三拍’官害。”
“祁书记说得好,很深刻。”徐光放一拉嘴角,说道:“为官从政,就得有这样认识!”
说话间,已经到了园区路十字路口,左拐就是所谓的肉畜肉禽养殖区。
“徐市长,肉畜肉禽养殖区是最后投产经营的,有些地方还正在完善,但正常运作不受影响。”潘宝山边说边看入口处,几辆推粪车正在磨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