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朱自清散文全集 1078-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上几个园子都在市内,都在泰晤士河北。河南偏西有个大大有名的邱园(Kew G ardens)。却在市外了。邱园正名“王家植物园”,世界最重要,最美丽的植物园之 一;大一千七百五十亩,栽培的植物在二万四千种以上。这园子现在归农部所管,原也是王 室的产业,一八四一年捐给国家;从此起手研究经济植物学和园艺学,便渐渐著名了。他们 编印大英帝国植物志。又移种有用的新植物于帝国境内——如西印度群岛的波罗蜜,印度的 金鸡纳霜,都是他们介绍进去的。园中博物院四所;第二所经济植物学博物院设于一八四 八,是欧洲最早的一个。
  但是外行人只能赏识花木风景而已。水仙花最多,四月尾有所谓“水仙花礼拜日”,游 人盛极。温室里奇异的花也不少。园里有什么好花正开着,门口通告牌上逐日都列着表。暖 气室最大,分三部:喜马拉耶室养着石楠和山茶,中国石楠也有,小些;中部正面安排着些 大凤尾树和棕榈树;凤尾树真大,得仰起脖子看,伸开两胳膊还不够它宽的。周围绕着些时 花与灌木之类。另一部是墨西哥室,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
  东南角上一座塔,可不能上;十层,一百五十五尺,造于十八世纪中,那正是中国文化 流行欧洲的时候,也许是中国的影响吧。据说还有座小小的孔子庙,但找了半天,没找着。 不远儿倒有座彩绘的日本牌坊,所谓“敕使门”①的,那却造了不过二十年。从塔下到一个 人工的湖有一条柏树甬道,也有森森之意;可惜树太细瘦,比起我们中山公园,真是小巫见 大巫了。所谓“竹园”更可怜,又不多,又不大,也不秀,还赶不上西山大悲庵那些。
  ①寺院门,敕使参谒时由此行。
  1935年12月12日作。
  (原载1936年2月1日《文学》第6卷第2期)
       黄金书屋Youth校对||goldbook。yeah/

  朱自清散文全编  加尔东尼市场
  在北平住下来的人,总知道逛庙会逛小市的趣味。你来回踱着,这儿看看,那儿站站; 有中意的东西,磋磨磋磨价钱,买点儿回去让人一看,说真好;再提价钱,说那有这么巧 的。你这一乐,可没白辛苦一趟!要什么都没买成,那也不碍;就凭看中的一两件三四件东 西,也够你讲讲说说的。再说在市上留连一会子,到底过了“蘑菇”的瘾,还有什么抱怨的?
  伦敦人纷纷上加尔东尼市场(Caldonian Market),也正是这股劲 儿。房东太客厅里炉台儿上放着一个手榴弹壳,是盛烟灰用的。比甜瓜小一点,面上擦得 精亮,方方的小块儿,界着又粗又深的黑道儿,就是蛮得好,傻得好。房东太说还是她家 先生在世时逛加尔东尼市场买回来的。她说这个市场卖旧货,可以还价,花样不少,有些是 偷来的,倒也有好东西;去的人可真多。市场只在星期二星期五上午十时至下午四时开放, 有些像庙会;市场外另有几家旧书旧货铺子,却似乎常做买卖,又有些像小市。
  先到外头一家旧书铺。没窗没门。仰面灰蓬蓬的,土地,刚下完雨,门口还积着个小小 水潭儿。从乱书堆中间进去,一看倒也分门别类的。“文学”在里间,空气变了味,扑鼻子 一阵阵的——到如今三年了,不忘记,可也叫不出什么味。《圣经》最多,整整一箱子。不 相干的小说左一堆右一堆;却也挑出了一本莎翁全集,几本正正经经诗选。莎翁全集当然是 普通本子,可是只花了九便士,才合五六毛钱。铺子里还卖旧话匣片子,不住地开着让人 听,三五个男女伙计穿梭似地张罗着。别几家铺子没进去,外边瞧了瞧,也一团灰土气。
  市场门口有小牌子写着开放日期,又有一块写着“谨防扒手”——伦敦别处倒没见过这 玩意儿。地面大小和北平东安市场差不多,一半带屋顶,一半露天;干净整齐,却远不如东 安市场。满是摊儿,屋里没有地摊儿,露天里有。
  摆摊儿的,男女老少,色色俱全;还有缠着头的印度人。卖的是日用什物,布匹,小摆 设;花样也不怎样多,多一半古旧过了头。有几件日本瓷器,中国货色却不见。也有卖吃 的,卖杂耍的。踱了半天,看见一个铜狮子镇纸,够重的,狮子颇有点威武;要价三先令 (二元余),还了一先令,没买成。快散了,却瞥见地下大大的厚厚的一本册子,拿起来翻 着,原来是书纸店里私家贺年片的样本。这些旧贺年片虽是废物,却印得很好看,又各不相 同;问价钱才四便士,合两毛多,便马上买了。出门时又买了个擦皮鞋的绒卷儿,也贱—— 到现在还用着。这时正愁大册子夹着不便,抬头却见面前立着个卖硬纸口袋的,大小都有, 买了东西的人,大概全得买上那么一只;这当口门外沿路一直到大街上,挨挨擦擦的,差不 离尽是提纸口袋的。——我口袋里那册贺年片样本,回国来让太小姐孩子们瞧,都爱不释 手;让她们猜价儿,至少说四元钱。我忍不住要想,逛那么一趟加尔东尼,也算值得了。
  1935年4月11日作。
  (原载1935年4月14日《大公报·文艺副刊》第147期)
       黄金书屋Youth校对||goldbook。yeah/

  朱自清散文全编  吃的
  提到欧洲的吃喝,谁总会想到巴黎,伦敦是算不上的。不用说别的,就说煎山药蛋吧。 法国的切成小骨牌块儿,黄争争的,油汪汪的,香喷喷的;英国的“条儿”(chips) 却半黄半黑,不冷不热,干干儿的什么味也没有,只可以当饱罢了。再说英国饭吃来吃去, 主菜无非是煎炸牛肉排羊排骨,配上两样素菜;记得在一个人家住过四个月,只吃过一回煎 小牛肝儿,算是新花样。可是菜做得简单,也有好处;材料坏容易见出,像大陆上厨子将坏 东西做成好样子,在英国是不会的。大约他们自己也觉着腻味,所以一九二六那一年有一位 华衣脱女士(E。White)组织了一个英国民间烹调社,搜求各市各乡的食谱,想给英 国菜换点儿花样,让它好吃些。一九三一年十二月烹调社开了一回晚餐会,从十八世纪以来 的食谱中选了五样菜(汤和点心在内),据说是又好吃,又不费事。这时候正是英国的国货 年,所以报纸上颇为榆扬一番。可是,现在欧洲的风气,吃饭要少要快,那些陈年的老古 董,怕总有些不合时宜吧。
  吃饭要快,为的忙,欧洲人不能像咱们那样慢条斯理儿的,大家知道。干吗要少呢?为 的卫生,固然不错,还有别的:女的男的都怕胖。女的怕胖,胖了难看;男的也爱那股标劲 儿,要像个运动家。这个自然说的是中年人少年人;老头子挺着个大肚子的却有的是。欧洲 人一日三餐,分量颇不一样。像德国,早晨只有咖啡面包,晚间常冷食,只有午饭重些。法 国早晨是咖啡,月芽饼,午饭晚饭似乎一般分量。英国却早晚饭并重,午饭轻些。英国讲究 早饭,和我国成都等处一样。有麦粥,火腿蛋,面包,茶,有时还有薰咸鱼,果子。午饭顶 简单的,可以只吃一块烤面包,一杯咖啡;有些小饭店里出卖午饭盒子,是些冷鱼冷肉之 类,却没有卖晚饭盒子的。
  伦敦头等饭店总是法国菜,二等的有意大利菜,法国菜,瑞士菜之分;旧城馆子和茶饭 店等才是本国味道。茶饭店与煎炸店其实都是小饭店的别称。茶饭店的“饭”原指的午饭, 可是卖的东西并不简单,吃晚饭满成;煎炸店除了煎炸牛肉排羊排骨之外,也卖别的。头等 饭店没去过,意大利的馆子却去过两家。一家在牛津街,规模很不小,晚饭时有女杂耍和跳 舞。只记得那回第一道菜是生蚝之类;一种特制的盘子,边上围着七八个圆格子,每格放半 个生蚝,吃起来很雅相。另一家在由斯敦路,也是个热闹地方。这家却小小的,通心细粉做 得最好;将粉切成半分来长的小圈儿,用黄油煎熟了,平铺在盘儿里,洒上干酪(计司) 粉,轻松鲜美,妙不可言。还有炸“搦气蚝”,鲜嫩清香,蝤蛑,瑶柱,都不能及;只有宁 波的蛎黄仿佛近之。
  茶饭店便宜的有三家:拉衣恩司(Lyons),快车奶房,ABC面包房。每家都开 了许多店子,遍布市内外;ABC比较少些,也贵些,拉衣恩司最多。快车奶房炸小牛肉小 牛肝和红烧鸭块都还可口;他们烧鸭块用木炭火,所以颇有中国风味。ABC炸牛肝也可 吃,但火急肝老,总差点儿事;点心烤得却好,有几件比得上北平法国面包房。拉衣恩司似 乎没甚么出色的东西;但他家有两处“角店”,都在闹市转角处,那里却有好吃的。角店一 是上下两大间,一是三层三大间,都可容一千五百人左右;晚上有乐队奏乐。一进去只见黑 压压的坐满了人,过道处窄得可以,但是气象颇为阔大(有个英国学生讥为“穷人的宫 殿”,也许不错);在那里往往找了半天站了半天才等着空位子。这三家所有的店子都用女 侍者,只有两处角店里却用了些男侍者——男侍者工钱贵些。男女侍者都穿了黑制服,女的 更戴上白帽子,分层招待客人。也只有在角店里才要给点小费(虽然门上标明“无小费”字 样),别处这三家开的铺子里都不用给的。曾去过一处角店,烤鸡做得还入味;但是一只鸡 腿就合中国一元五角,若吃鸡翅还要贵点儿。茶饭店有时备着骨牌等等,供客人消遣,可是 向侍者要了玩的极少;客人多的地方,老是有人等位子,干脆就用不着备了。此外还有一些 生蚝店,专吃生蚝,不便宜;一位房东太告诉我说“不卫生”,但是吃的人也不见少。吃 生蚝却不宜在夏天,所以英国人说月名中没有“R”(五六七八月),生蚝就不当令了。伦 敦中国饭店也有七八家,贵贱差得很大,看地方而定。菜虽也有些高低,可都是变相的广东 味儿,远不如上海新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