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宗祖师外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宝掌黑夜摔下深崖,看来性命休矣!谁知菩萨保佑,幸好落在一棵大树杈上。他定了定神,睁开双眼,用目观望,忽然,眼前灯火辉煌,一幅黄色的幔帐里坐着一位女菩萨,看这菩萨的相貌就是刚才那个女子。“哎呀!是观音大士在试探我是否贪恋女色!”宝掌自言自语地说。他再看看自己坐的不是在树杈上,而是坐在佛像前面的香炉中间。宝掌翻身下来,跪在地上对着观世音菩萨拜了又拜,一边拜一边说:“观音菩萨在上,我一定游遍震旦,弘扬佛法,救苦救难,请菩萨放心。”宝掌拜罢,继续向北行进。
  佛教是在西汉时期传入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从印度来传教的僧人越来越多,来得最早的还是达摩、流支、宝掌等人。南北朝时,佛教在全国有很大势力,北魏时,北方佛教寺院就达到三万多所,僧尼达二百多万人。南朝梁武帝把佛教定为“国教”,他还三次舍身寺院,表示愿为佛教门徒,并拜宝志和尚为师。他舍给寺院的“赎身费”,一次就花钱一亿万。正因为梁武帝对佛教非常重视,所以,他听人说天竺高僧菩提达摩前来求见,便立即下令召见。达摩来到京师建康,前往宫中递交文契,梁武帝请宝志大师同他一起召见,达摩面向梁武帝席地而坐。忽然,一阵风将殿檐的风铃吹动,发出“当当”的响声。梁武帝说:“风声铃动。”达摩说:“我看是皇上的心在动!”梁武帝说:“你说得对,请问高僧,来我国为了何事?”达摩说:“为了广传佛法!”梁武帝说:“你从天竺来到东土,沿途皆有所见,你说朕对佛法有何功德?”达摩不语。梁武帝问达摩:“朕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记,有什么样的功德?”达摩说:“并没有什么功德。这些功德不过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谈不上真功德。”梁武帝问:“什么才是功德?”达摩说:“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是世间之法可求。”梁武帝又问:“什么是圣谛第一义?”回答说:“廓然无圣。”梁武帝不禁诧异地问:“既然无圣,那么面对我的是谁?”达摩回答说:“不认识!”梁武帝听了脸色一沉,很不高兴,沉默不语。过了好久又问达摩:“你说世间上有没有佛呢?”达摩回答说:“没有。”梁武帝面带怒色问:“既然没有,你为何来传佛法?你知道你是谁吗?”达摩斩钉截铁地说:“不知道!”梁武帝站起身来喝道:“真是话不投机,来人呀!送客!”达摩站起身来,转身退出宫门。
  梁武帝非常生气,恨不得把这个和尚给斩了,他望着达摩的背影自言自语地说:”什么天竺高僧,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是谁!看来也不过是如此,荒唐!荒唐!”达摩见与梁武帝“机缘不契”便要离开建康,准备北渡至魏,去宣扬他的“直指本心,见性成佛”的教义,毅然离开梁武帝,走出了金銮宝殿……
  话分两头,再说宝掌从南海来到庐山,又由庐山沿江而下,展转到达京师建康。有一天,在大街之上他看见一群人在围观一个身穿破衣的和尚在哄笑,一个尖嘴猴腮的壮年人站在和尚背后,用他的马鞭柄敲打这个和尚的后脑壳,这和尚依然不动,毫无反应,任他敲打。可是,旁边又挤出一个大汉,满脸横肉,对和尚大声喝道:“哪里来的秃驴,坐在这大街上化什么缘?”这和尚也不予理睬,仍然闭着眼睛嘴里在念着什么。这大汉见和尚不理睬他,便恼羞成怒,飞起一脚朝和尚的脑袋踢去。只听见“呼啦”一声,这和尚腾空而起,一个筋斗落在地上。在落地的同时用脚踩着这大汉的腰部,大汉伏在地上口叫:“师父饶命!师父饶命!”和尚却念了一声:“阿弥陀佛,饶你去罢,今后再也不能仗势欺人!”那个用马鞭敲打和尚的瘦猴子,趁机一溜烟地跑进了小巷里去躲了起来,害怕和尚找他算帐。这位大汉跪在地上磕头如捣蒜,见和尚饶了他,爬起身来就跑。围观的人们拍手称快,个个敬佩这个和尚武艺高强,胆识过人。宝掌此时走上前去仔细一看:“喔哟!”原来是达摩师弟在此!
  达摩见是宝掌来到这里,欣喜若狂,二人都丢下禅杖,紧紧拥抱一起。达摩问宝掌:“师兄何时来到这里?”宝掌答道:“昨天刚到。天生有缘,今日在这里遇见师弟,是为兄之福也!”达摩说:“我俩找一寺庙休息几日,谈谈别后之情。”宝掌说:“甚好,甚好。”二人各执禅杖,走出了建康城。
  过了几日,达摩和宝掌来到长江岸边,达摩问宝掌:“师兄要往何地?”宝掌说:“暂无主意,四海皆家,请问师弟你要去何方?”达摩说:“我要到嵩山去!”宝掌说:“那么为兄就与师弟一同前往。”达摩说:“不可!我俩应该分头讲经,寻找佛门弟子以承我禅宗衣钵,不知师兄意下如何?”宝掌说:“很好!我们分头寻找弟子,讲佛传经。”于是达摩说:“师兄多加保重!后会有期,告辞了!”达摩说罢,弯腰从江边扯了一根芦苇,丢在江中,芦苇飘浮在水上,达摩将身一跃,跳进江里,站在芦苇上面,一挥手,招来一阵南风,飘飘荡荡离开岸边,回首便向宝掌大声喊道:“师兄请你记住,你的道场是‘紫云升处是归途!’我先去也!”说罢像箭一样向江中飘去。
  宝掌站在江边,目送达摩过了长江。他低下头来思忖:“紫云升处是归途”,只要遇有紫云升处的地方,就是我的卓锡之地,待我遍访“紫云”结社讲经。想着,想着……他迈开大步,沿着长江岸边去寻找紫云升起的地方……
  这正是:达摩始祖渡东洋,未契机缘斥帝王。
  一苇飞江嵩洛处,九年面壁洞中藏。
  花开五叶传心印,楞作四卷渡苦航。
  断臂门人承释义,中华从此启禅床。
  第三回
  古槐树鹰巢抱子  疯癫僧出狱伴君
  话说东晋义熙十二年〔公元416 年〕,金陵东阳有个村庄名叫钱家庄,背靠青山面向河,依山而建。村庄虽然不算很大,但是人丁还算兴旺,庄上住着一户姓朱的老汉,夫妻俩口是从外乡迁徙到这里来落户的,因他姓朱,人称朱老汉。朱老汉年过半百,膝下没有儿女,唯有老伴尹氏与他朝夕相处,相依为命。朱老汉每天上山打柴,老伴在家烧茶弄饭,日子虽不宽裕,但也能过得去。
  一天,朱老汉上山打柴,中午时分,他担着沉重的担子一步一步地走出山林,刚刚来到古老的槐树下,突然听见有婴儿啼哭之声。朱老汉停住脚步,将柴担放在槐树脚下,他想:在这荒郊野外是哪里来的婴儿啼哭呢?莫不是我老汉想儿想疯了。于是他侧着耳朵,仔细地听着,的确是婴儿的哭声,于是他沿着声音去寻找,找来找去,在大树的周围根本没有发现婴儿的踪影。朱老汉准备挑起柴禾走路,又听见婴儿啼哭声,于是他又放下柴担,来到古槐树下决心看过究竟。朱老汉背靠大树,坐在地上,心中正在纳闷,突然婴儿又哭起来。朱老汉这次可没有起身,而是坐在树下,辨别哭声来自何方。他猛一抬头,见大槐树上有一个很大很大的鸟巢,筑在大槐树的树杈当中。此时,婴儿啼哭的声音越来越大,朱老汉明白了,原来这婴儿的哭声是来自鸟巢之中。
  是谁将婴儿遗弃在这鸟巢里呢?莫非是鸟生人子!哪还有老鹰叼婴儿之事,实在怪哉!朱老汉心想:不管怎样,还是回家拿来梯子上树看过仔细。他连忙挑起柴担,迅速向家里奔去。
  钱家庄的乡亲们听说山旁槐树上的鸟巢有婴儿啼哭,大家都觉得非常稀奇,纷纷地跟着朱老汉扛着梯子来到槐树下,他们将梯子搭好,由朱老汉上树探取。
  朱老汉的心快速地“咚咚”直跳,不知鸟巢里是何样的婴儿,他上了几步又停下来,几次欲上欲下,举棋不定,最后在乡亲们的鼓励下,朱老汉还是硬着头皮上到鸟巢旁边。他既好奇又胆怯地朝巢穴里一望,只见一个婴儿躺在鹰巢里,方面大耳,肤色莹洁,只是手足皆如鸟爪。朱老汉小心翼翼地将婴儿抱起,搂在怀中,然后慢慢地从梯子上下来。乡亲们一哄而起,蜂拥而上围住了朱老汉,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观看婴儿,原来是个赤裸的男婴。朱老汉心中十分高兴,他对乡亲们说:“苍天不负我朱氏一门,想不到老来苍天赐子,乃是祖上洪福庇荫。”朱老汉在乡亲们的拥簇下,怀抱儿子回到家中。
  朱老汉老来得子,心中乐开了花,夫妻俩精心地哺养婴儿,由于是在鹰巢里抱来的,所以给儿子取名“英儿”,“英”与“鹰”谐音,人都称他为朱英。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朱英年满七岁,非常聪明。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个化缘的和尚,他见朱英在门前玩耍,就上前去与朱英问话,和尚问:“你姓啥?”朱英答:“姓朱”。和尚问:“何名?”朱英答:“名鹰”。和尚正在询问朱英之际,朱老汉正好从山上打柴回家,看见一个体态不凡的和尚在与他儿子交谈,便问:“师父到此有何贵干?”和尚说:“今日遇见你家儿子,看来与贫僧有缘,特到贵府化缘来了。”朱老汉说:“师父要化何物?只因老汉家境贫寒靠打柴为生,请师父多加原谅。”和尚说:贫僧一不化你的金银财宝,二不化你绸缎衣衫,单单只要你小儿,同贫僧一起出家为僧。“朱老汉当时瘫跌在地上说:”请师父行行好!我朱某仅有一子,全靠他养老送终,若是小儿随同师父出家,我老俩口将来依靠何人?”和尚说:”贫僧知你夫妇寒贫,无力培养孩儿读书习字,因而带回寺中习读经书,将来也好与人行善,你若不肯,贫僧就算无缘了。“朱老汉听和尚这样劝说,当时顿开茅塞,他想:我朱某家庭贫寒,无钱请师教学,岂不耽误了英儿前程?既然今日有大师前来点化,这也是我儿与师有缘,应该应允,便说:”师父若是器重小儿,老汉愿将小儿送与师父当徒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