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二十世纪中国著名女作家传 作者:阎纯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中的威信。这篇小说写于解放战争刚刚取得胜利,接管城市工作刚刚展开,而我们又对城市管理生疏、不少工人群众、职员正在观望的1950年,因此这篇小说颇具典型性,是一篇现实性很强的好作品。

  1949年她出席了全国第一次文代会,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翌年被选为上海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就任华东妇女联合会宣传部副部长。  1951年,作为以冯雪峰为团长的第一个中国作家代表团的成员,赴莫斯科访问,参加苏联十月革命节的庆祝活动。回国不久,1952年春,菡子便随作家巴金等奔赴冰天雪地、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坚持了最艰苦的坑道生活,参加了著名的上甘岭等几次战役。她在《在朝鲜,我也要做一个诗人》(《和平博物馆·代后记》)一文中写道:

   我时常觉得我正生活在一个最理想的环境里——一个崇高

  而优美的精神世界。这里的人们有最亢奋的热情,最顽强的毅

  力,最深切的同情赠和责任心;这里充满了青春、友谊和对祖国

  及人类深厚的感情。在这个世界中,我很自然地和大家融和在一

  起,整天张着友好的眼睛,乐意答应每一个人的差使,可是我还

  是做得太少,有时也插不上手,我曾因此而深深地不安。

  这是她白雪般纯洁无暇的精神境界,向人们昭示无私和崇高,为读者留下闪光的作品。她的作品不是访问记,而是亲临其境的真实感受。她亲眼看见战士们如何用自己的鲜血写下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美好诗篇。她的第一篇战地通讯《在胜利的前沿阵地上》在《人民日报》第一版发表后,相继发表了写她在坑道见闻的《和平博物馆)。英雄郑小强怎样从岩顶跳进敌人堆里,拉响了手雷以及《从上甘岭来》等十余篇散文、特写和小说,使她成为当时国内十分被人注目的女作家。她的《在观察的位置上》写朝鲜中线战场的大门口——五圣山的观察所,《松树下》写卫生员小李,《激渡》写前方渡口激流中的水上英雄,《亲人》写孤儿张永强对祖国亲人的挚爱和对侵略者仇恨的高尚情怀。在这些作品里,主人翁都是普通而伟大的战士,他们的战斗生活、英雄事迹、美好的心灵,深深地感动、教育着人们。菡子爱那些牺牲的或还健在的“最可爱的人”,并“愿意永远作我们主人翁实际存在的见证人”。黄源说,菡子“在这小规模的场地和普通战士身上。典型地塑造这些英雄人物,不论是郑小强、金卫明,都是具有特征的、真实的、性格生动的英雄人物,通过这些英雄人物反映出我们人民的伟大精神:最高度的自我批评精神,最动人的革命英雄主义,最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前方》序)菡子笔下的战斗描写绘声绘色,恰到好处,并不多用笔墨,对她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写得有血有肉,充满感情,感人至深。

  1953年,中国正在建设中向前,这时,她向正在为召开全国第二次文代准备大会工作报告的冯雪峰请假,在“写吧,写吧!做一个作家起码要留下三百万字!”的鼓励和“写文章不一定在文艺界,绝不能做脱离人民的文人,更不能在小圈子里混,这将一事无成”的告诫下,她告别首都,兴奋地到安徽农村落户、深入生活,先后担任过两个大型水库的政治部主任、工程队党委书记及水库党委委员。战士的性格使她习惯于集体生活,在青山绿水间,她找到了自己的岗位。1956年,她上调北京,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兼大型文学杂志《收获》编委。翌年底,她又回到安徽,担任省委宣传部宣传处长、《安徽文学》编委,参加农村工作,在基层蹲点。

  高山上的劲松,都经过雷电风雨的无情洗礼;一个人,大约只有经过磨难才会使之成熟,坚强有力。1959年9月中旬,菡子以莫须有的“右倾反党”罪,被“车轮战”苦苦斗争了五个昼夜,当时身上即使有一千张嘴,也没有用,现实严峻地考验着她。这时恰逢祖国十周年大庆,菡子回忆说:“我所能做的事,就是把酝酿了两年之久的《万妞》写出来献给国庆。九千字的作品只写了一天,那些表达人民与党与我军至亲至爱的语句,一串串从我内心涌出,我简直来不及把它写在纸上。第二天就完全改好抄好,与我作为一个党员的申述一同交给了组织。”(1979年,《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菡子自述》)她还说:“写《万妞》,那不是写,而是把我的泪水化作墨汁,一起倾泻在稿纸上。表达感情的语言,犹如涌泉一般喷薄而出,这写的是我的信念,我的忠诚,仿佛一个赤着脚的女孩子,在百折不挠地追赶自己的部队,而党不会也不能舍弃这样一个女儿。”(《我与〈万妞〉》)《万妞》的写作,被视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向党进攻”,因此她又遭到围攻,《万妞》也被当作“罪证”和“人质”押在专案组的文件箧里。

  不久,在寒风凛冽的隆冬时节,她被下放农村。她带着一大箱书在贫穷的茅舍里思考着生活的哲学。巴乌斯托夫斯基选集中关于“金蔷薇”的来历及为安徒生设计的爱情故事,曾给她莫大的慰藉和满足,使她在委屈的深渊里看到了光明的彼岸。“我的朋友,要善于为人们的幸福和自己的幸福会想象,而不是为了悲哀。”安徒生的话,给她以力量,最终使她懂得:“为了创作,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

  在乡下,菡子与农民一起在饥饿中挣扎。在中国历史上,艰难的三年,历史学家们可以在厚厚的书页中仅仅一笔带过,但它是一个记忆犹新的真实悲剧。那时,她只在1960年日记本的扉页上写着“欢乐的哲学”五个字,但她没法写出什么欢乐之事,只好还抄录了《孟子》里的一句话: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这是一种“清高”而又无可奈何的人生哲学。她处在逆境之中,爱的是事业,执著的是生活。

  当时的农村是艰苦的。她在老乡的锅前支过铺,睡觉时还把脚伸在一对水桶上。她学锄地,老大爷手把手教:“起、落、深、浅、拐弯、抹角……”不知她查访过多少村庄,和乡亲讨论战胜死神的途径。生活,最终使她明白了农民无言的美德、沉默的美德,也使她时刻不忘那些创造历史、擎着火把走在前面的人们。

  她的《万妞》终于在两足岁的时候在《人民文学》上与读者见面了。菡子感慨地说:“她是母亲苦难中的迟产儿,格外值得怜爱,何况她毕竟是足月的十分健康的孩子。”她还说:“我发现比较顺利的创作,都是在我处境困难、思想纯正、接近人民的时候写出来的。”这大概也是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的注脚。菡子的这篇小说一经发表,即得到文学界和读者的好评, 1961年11月号的英文版《中国文学》还把它介绍到国外,先后被选入多家优秀短篇小说选集之中。

  《万妞》是根据真实的感人故事写成的。它写的是战争时期,一个“为国为民为穷人”的干部,在江南江北山里山外打仗,寄养在老百姓家里的孩子,受着比亲爹亲娘还亲的养育,深刻表现了人民与党与军队至亲至爱的血肉关系。这篇小说是菡子解放后的代表作之一_

  菡子的《妈妈的故事》,也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感人佳作。它以第一人称的手法,写母亲和三个哥哥被反动派活埋,父亲在大别山红军里打敌人,小姑娘在外奶奶悉心教养下长大成人;而小说的重心是妈妈在死亡面前坚强不屈、与敌人斗争的故事。

  《万妞》和《妈妈的故事》是艺术品,又是历史教科书。黄源说:“菡子是用深厚的爱,把最深沉的民众对党和军队的感情塑造成典型人物而深刻地反映出来了。”(《前方·序》)读她的这些作品,使我们想起过去,不忘记过去,更珍惜今日的胜利,并坚信美好的未来。

  菡子解放后的小说创作,思想开掘得更深,结构得更巧,人物形象刻画得更集中,同她的散文一样,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朴素、细腻、抒情。一切文学都是语言的艺术,小说也不例外。《万妞》中有这样的描写:

   山村里正月的旋风,像个不请自来的夜客,爱在黑地里敲

  门,门环儿搭搭地响了一阵,屋子里就都是风的声音了。被筒里

  透进一阵寒气,三个人偎得紧了一些。

   漫天大雪,他们仿佛总走在雪花的前面,一步一个脚印。

   咔嚓,咔嚓!

   出了山,到了一片开阔的地方,耀眼的飞舞的银白色的天空

  和大地,把这一对仅有的路人拥抱起来。小万妞双手抓着雪花眯

  着她的眼睛,把嘴巴套在她爹的耳朵上问道:

   “爹爹,雪花花里哪儿是路呵?”

   父亲已是一个童颜鹤发的“白胡子老头”,背着他披着白雪

  的姑娘,大声地回答:

   “妞呵,踩在哪儿都不用怕,这亮晶晶的干干净净的世界,哪

  里都有路呵!”

  多么美妙!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我们仿佛听到风在敲门,看到雪在飞舞;世界多么纯洁,道路多么宽广!这样的描绘令人难忘。

  再看《妈妈的故事》的结尾:

    已经把妈妈和哥哥们搬到梅山湖,松树和兰草陪他们睡在

  一起,连拱坝是世界上最好看的风景,就在梅山的对面。过去埋

  葬妈妈的地方,被我们制服的山水,会在这里休息,大家叫它“人

  工湖”。

   妈妈亲眼看看人工湖一点点地大起来,碧蓝的湖水一天天

  地深起来,连拱坝已经比山还高了,最高的一层垛子上,有妈妈

  心爱的小闺女。

   和泥沙打过仗,和岩石打过仗,和风雪打过仗,和洪水打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