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悦---快乐呼吸16法-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挑剔心相反的是知足心,你应该尽一切可能让自己对所拥有的一切及周围的环境感到知足。

    要谨防禅修中产生的挑剔心。有时你可能会想:〃我还不够深入,我已观察当下很久了,却一直没什么进步。〃此类想法正是掉举的因。禅修的进展如何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要对它绝对知足,相信自己的禅修将会更深入。如果你不满意于自己的进步,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因此,要学习对当下知足,忘记禅那,就对此时此刻感到知足。当知足感加深时,禅那将会因应而起。

    要满足于静默的当下。你若真的知足,无需说话,无需多想。大多数言语或想法,不是抱怨或想要离开,就是想做其他事情。〃想〃意味着不知安定。若真的知足,你一定是安定、安静的。试着强化自己的知足感吧,那正是掉举的解药。

    即使身体疼痛并微觉不适,你还是可以改变自己的感知,视之为很好,甚至很美的事。你可以看看自己能否满足于这种状况,以及是否允许疼痛感存在。

    出家之后,我曾有好几次感到身体剧烈的疼痛,但我没有逃避,因为那样无法消除随之而来的掉举。我努力让心完全接受疼痛感的存在并对此感到满足,结果发现自己也能接受更剧烈的疼痛。你若能那么做,便不会感到疼痛有多可怕,掉举也会随之消失,你完全可以安住于疼痛之中。伴随疼痛而来的掉举,可能才是最糟的部分,通过知足去除掉举,你甚至可能享受疼痛。

    请你对目前所了悟的当下、静默、呼吸等,发展知足之心。无论你正在何种禅修阶段,都请知足——发自真心地知足。这样,你将逐渐安定,并使禅修变得更深入。

    克服了普通的掉举后,在更深入的禅修阶段通常还会出现一种更加微妙的掉举。这是指当你初次看见禅相时,陷入掉举的你会三心二意,不满足于眼前的禅相,想要得到更多,并感到兴奋不安——这种状态会轻易地阻挠你体验禅相。你应当采取的对治之法是:什么也不做,只是让自己知足,只是坐在那里看着禅相如花般绽放,而后进入禅那。

    不论你为此要花一个小时还是五分钟,或者永远都不会看到禅相,你都能够知足,那便是走上了通往禅那之道。假如禅相犹如烛火般明灭不定,那是内心陷入掉举的征兆。反之,如果你能毫不费力地将注意力维持于当下的禅修之上,即表明你已经克服了掉举。

第三部分 5。第五障:疑

    最后一个障碍称为〃疑〃,它针对的对象可能是教法、老师或你自己。

    对于针对教法的疑,你要有足够的信心,相信禅修定会带来美好的结果。你可能已经历过许多美好的事,那就让这些正面积极的经历来强化你的信心吧,你应当相信禅修的作用。打坐,在安定中修心,尤其在禅那中修心,是非常有意义的,它将会带给你清明、快乐和对佛法的正见。

    说到针对老师的疑,老师们常常像是运动团队的教练,主要工作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教导学生,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来启发学生。但你在信任老师之前,要先检验他们,观察他们的行为,并检视他们是否言行一致。他们若真的知道自己所教授的内容,就应该是有道德、有自制力且可以激励学生的人。只有以身作则、堪为典范的老师,才是你应该信任的。

    怀疑自己的人会想:〃我没希望,我办不到,我真没用,我相信除了自己之外的每个人都已达到禅那,且已开悟。〃这些挫败与失望感往往会因为老师的激励与鼓舞而被克服。老师的工作是要告诉你:〃是的,你可以做到这一切。很多人已经做到了,你怎么会不行呢?〃老师会给你打气,要你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心想事成。

    事实上,只要你有足够的决心与信心,成功是迟早的问题,唯有那些中途放弃的人才会失败。

    你也可能会转而怀疑自己当下的经历:〃这是什么?这是禅那吗?这是对当下的觉知吗?〃这即是疑障,它不应该出现在禅修之时,你需要尽可能地放下,让心保持安定、享受快乐,你可以在事后回顾并自问:〃那是怎么回事?真有趣。那时发生了什么事?〃禅修之后,才是你确认那些事是否为禅那的时机。如果你在禅修时心想:〃这是禅那吗?〃那么它一定不可能是禅那!因为那样的想法不可能在深入禅修的阶段出现。只有在事后,当你回顾那些状态时,才可能检视它并说:〃啊!那是禅那。〃

    如果在禅修中遭遇困难,你就该停下来问自己:〃这是哪一种障碍?〃一旦明白所遇为何种障碍,你就可寻找相应的方法来解决。若是欲贪障,你就该逐渐把注意力从五入处移开,专注于呼吸或别的禅修对象;若是嗔念障,你就该发展慈悲心;若是昏沉障,你就该记住〃珍视觉知〃;若是掉悔障,你当谨记〃知足、知足、再知足〃,或练习宽恕;若它是疑障,你就要坚定对老师、教法以及自己的信心。

    每次禅修时,你都应该有系统地运用合适的方法来解除相关障碍,这样一来,你所遇到的障碍很快就会消失。

    ?障碍工场

    禅修者之所以无法克服障碍,是因为他们不了解障碍的出处。想要获得成功的禅修,禅修者务必充分了解障碍的运作过程(那是只有身处觉知者与觉知对象之间才能看见的)。造作者制造障碍,阻碍禅修者进步,而制造障碍的工场就位于心与其禅修对象之间的空间里。

    聪明的禅修者会观察自己的呼吸,同时也会注意〃如何〃观察呼吸。若能看见自己对呼吸的期待,你便是遇到了第一障〃欲贪〃;若能察觉其间的侵略性,你便是遇到了第二障〃嗔念〃;若能认出其间的恐惧(也许是害怕失去关于呼吸的觉受),你便是在禅修时碰到了几种混合的障碍。有时你看似成功,能专注于观察呼吸数分钟,但却无法进一步深入。实际上,你在禅修中的主要任务即是发现这些障碍并把它们排除。

    不论面对何种觉知对象,若能把安详、慈爱放在自己与觉知对象之间(即安详、慈爱地对待觉知对象),那么你在禅修的每个阶段都不会出错。例如,当性幻想出现时,你待之以安详,那样的白日梦很快就会失去动力,终至消失。

    就如房子是由千百块砖头砌叠而成一样,安详之屋(即禅那)也是由千百个静默的当下累积而成。当你在每一个相续的当下,都能安详、柔和或慈爱地对待觉知对象时,你就不再需要性幻想,疼痛会消失,昏沉将转为光明,掉举将失去动力,禅那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总之,你要先知道,五障是在觉知者与被觉知对象之间的空间里出现的,然后才能把安详与慈爱放入其间。当然,你不只需要这样的正念,还需要增长我所说的〃无为的正念〃——绝不控制或干涉觉知对象。这样一来,一切障碍都将被摧毁并迅速消失。

    ?蛇的譬喻

    有些禅修者抱怨说,某些纠缠不清的障碍在禅修时经常出现。这些反复出现的障碍,可用以下由〃蛇的譬喻〃衍生出的方法加以克服。

    早年我在泰国森林里修行时,因为没有凉鞋,所以晚上经常打着赤脚返回茅舍,又因为没有手电筒,所以我总是利用星光引路。虽然森林中的小路上有很多蛇出没,但我从来没有被咬过,因为我知道它们数量庞大且非常危险,所以一直小心翼翼地提防着。如果看到路上有可疑的东西,即使那只是一根棍子,我也会跳过去或绕道,因而能成功地避开危险。

    禅修之道上同样会有许多危险的障碍等着要抓你,让你无法进步。但你只要记得它们就潜伏在四周,而且很危险,自然会提高警惕,不会被逮到。纠缠不清的障碍就如为数极多的蛇,你如果不想被它逮到,就该在每次开始打坐时提醒自己,小心那个纠缠不清的障碍,因为它很危险。此时你就会在整个坐禅过程中,一直提防它出现在觉知者(你自己)与觉知对象之间的空间里。运用这个方法,你就不太可能会被抓到。

    ?那罗祗梨对策

    有些禅修者说他们曾一次同时感受到五个障碍,且来势汹汹!当时他们心想自己可能会发疯。为了帮助禅修者准确并强有力地反击五障,我提出了〃那罗祗梨对策〃——这与广为人知的佛陀遭遇的某件事有关。

    佛陀的敌人们试图在他托钵乞食的狭窄街道上,释放一头醉酒的公象〃那罗祗梨〃来杀害他。看见疯象狂奔而来的人尖叫着让佛陀和随行的僧人们快闪开,于是除了佛陀与侍者阿难,所有比丘都避到一旁去了。阿难勇敢地挡在佛陀面前,准备牺牲自己来保护他敬爱的老师,佛陀温柔地推开阿难,独自面对狂象的猛烈攻击。

    佛陀当然拥有神通力,我相信他能抓住大象的鼻子,在头上转三圈,然后把它抛入几百里外的恒河中!但那并不符合佛陀的行事风格,他会慈悲地放下。也许他心里想的是〃亲爱的那罗祗梨,无论你对我做什么,我的心门都为你敞开。你可以用鼻子打击我或将我踩在脚下,我都不会嗔恨你,我会无条件地关爱你〃。佛陀温柔祥和地对待凶猛的大象,那是无法抵挡的、真正慈悲的力量,几秒之内,狂暴的大象就被降服了,那罗祗梨温顺地趴在大慈大悲者的脚边,佛陀轻轻地拍着它的鼻子:〃做得好!那罗祗梨,做得好。〃

    某些禅修者在修行时,他们的心就如横冲直撞、破坏力巨大的醉象,在这种时候,请记得〃那罗祗梨对策〃。别用暴力去征服内心那头狂暴的公象,应慈悲地放下:〃我亲爱的狂心,无论你对我做了什么,我的心门都完全为你敞开。你可以打击我或摧毁我,我都不会嗔恨你。无论你怎么做,我都爱你——我的心。〃要与你的狂心和解而非对抗,那是在极短时间内真正慈悲地放下的力量,心将不再狂暴,转而温顺地站在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