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关于菩提心---希阿荣博堪布-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不是因为你是佛教徒,不对弱者表示同情便觉得很没面子,你才去布施。出于宗教或哲学的动机去行善,是不符合佛陀教法的。布施的精髓是舍弃贪执。把自己不要或不看重的东西送出去,不论东西本身贵重与否,都不算清净的布施。我们通过布施来破除自己的贪爱和执著,所以并不存在施惠于人这回事,也就没有必要居高临下、沾沾自喜,或为布施的结果牵肠挂肚。布施是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给予。如果别人需要的东西,我们有,就给他。为了布施而刻意去争取、去积累财物,布施本身便成为一种执著,显然与布施的精神相违背。对已拥有的,随时能放弃;对未拥有的,不再贪求,内心满足,这便是最好的布施。

? 上面讲的主要是财物布施,但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法布施和无畏施。
 
   戒律常被人误解为束缚。把自己五花大绑,困在条条框框之中动弹不得。这只是跟自己过意不去,佛教徒的持戒不会这样生硬无趣。戒律指适当的行为,持戒是在适当的时候做适当的事,其目的是不伤害包括自己在内的一切众生。留意观察言行,我们会发现自己总是在错误的时间、地点做错误的事,像一只闯进瓷器店的大象,把周围弄得一团糟,自己也满身是伤。佛陀慈悲地教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协调起来,不再因为笨拙而受苦。看见我们装模作样、自欺欺人而又总是弄巧成拙的情景,诸佛菩萨都会发笑。所以,持明无畏洲说:持戒就是所作所为别再让诸佛菩萨发笑了,不然在他们面前该多么难为情。

?  行为精准意味着我们须保持正念,不轻易对状况下评断、做反弹。这正是忍辱的要义。任何情况都能适应,任何可能性都会被接受,大乘修行者的内心始终是开放的。没有趋避,所以没有恐惧,也不会不耐烦。他的心太柔韧、开阔,可以无忧无惧地包容一切。修忍辱波罗蜜的行者就像大地,因为有承载万物的能力,才匍匐在万物的脚下。

?  通过布施,我们学习放下贪著,执著减轻,行为便不那么容易造成伤害,这是持戒;不容易起嗔恚心,这是忍辱。生活中由此而来的变化令人欢欣鼓舞,于是我们的六度之行进入到一个新阶段,欢喜、持续修行的阶段。不是因为必须而勤奋去做事。我们对自己的创造力,对自己的变化充满了兴趣,因而想知道得更多。如果生活过于繁复,妨碍了这种求知,我们便欢欢喜喜地让生活简单;如果这种求知需要一辈子,我们便一辈子欢欢喜喜地走在求知之路上,不因为旅途艰辛漫长、看不到终点也似乎没有终点而着急、沮丧。这就是精进。
 
    禅定指舍弃散乱。一般未经过禅修训练的人很难把握自己的心念,总会不由自主地攀缘外境。没有定力而企图在喧闹之中不散乱,几乎是不可能的。对初学者而言,寂静处远离诱惑和嘈杂,是帮助生起禅定的理想环境。前辈的修行者们也一再赞叹寂静之地的殊胜功德。如果能安住,能不离清醒的觉知,则一切行动都可以是禅定。

?  般若空性超越文字,从感受上来说,它比较接近于内心的极度开放状态,清明,辽阔,不固著,不僵化,不拒绝,不期求,不留恋,一切皆有可能。以开放、清明的心去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你将体会到无所不在的空性。

?  我们很真诚地发了菩提心,愿意从此走上大乘菩萨道,可心底还是窃窃希望情况一旦变糟,自己有路可退。这毫不奇怪,总想开溜是我们的一贯反应。如果不是假设有路可退,我们恐怕什么事都不敢做。然而,在我们的世界里,时间是单向的,人生根本就是一条单行道。任何事情发生了就无法重来,我们也无路可退。菩萨戒帮助我们放下早先的自欺。
 
    如果真的相信轮回中所有众生在本性上皆与诸佛无别,就该知道:在与众生的关系上,我们早已别无选择。菩萨戒不是无中生有,事实本来如此,受戒前后发生变化的只是我们的心态。受戒意味着我们不再以为自己与众生是割离的,不再相信自己与众生能割离开。这个认识如此鲜明有力,不断鼓舞着我们尚很脆弱的菩提心。有人把菩提心比喻成一粒种子,菩萨戒则是土壤、阳光、雨露,呵护种子生根、发芽、成长。

? 菩提心平凡朴实到常被人忽视,但它是大乘佛法一切修为的基础。有人问我:菩提心的修持需要多久?我的答案是:“生生世世”。

? 本来,登地以上菩萨、亲见本尊或者精通经论的修行人才有资格著书立说;阐释佛法,而我只是个凡夫,只因看到身边很多人在修行过程中陷入困惑,我才把自己微不足道的学佛经历和感受写出来,希望能有所帮助。其中难免有错漏,我在此祈求诸佛菩萨的宽宥;也请读者看在我真诚菩提心的份上,勿多怪咎。

?  希阿荣博堪布口述,于公历11月19日(藏历九月二十二天降日)完成文字整理。当年释迦牟尼佛升到三十三天为母亲说法三个月后重回人间。后人把佛陀重降人间的那一天定为天降日,以纪念佛陀为母说法的功德。希阿荣博堪布希望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生起珍贵的菩提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