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亚里士多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亚里士多德说:“哲学起源于好奇。”诚然,好奇心能引起我们对周围事物
的兴趣。当人们在月光下仰望星空,在阳光下凝视大海之时,无不产生一种好奇、
惊奇之感。哲学家为此而思索人生的真谛,科学家由此而探究宇宙的奥秘,文学
家因此而展示生命的美丽,演说家就此引发出隽永的谈锋。学子、听者由好奇而
入科学之门,由好思而“净化灵魂”。吾辈不但为自然之奇而惊叹,而且对亚里
士多德思想的博大精深亦感震惊!惊与奇,不只使我们从中发现了人类心灵与求
知欲望是如此之广漠深远,同时更让我们体会出生命在道德价值中的义务、责任
与尊严!
    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学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竭力摆脱外界干扰,潜心于教学与研究。他的整个生涯和各种活动都表明他最为
关注的是促进真理的发展,增加人类的知识量。他涉猎广博,兴趣广泛,对他所
处时代的一切领域几乎都进行过探讨,试图把握、理解当时一切理论与实践知识,
也确实在每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见解和杰出的成就。他是古代科学和哲学的集大成
者,建立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思想体系,在西方文化史、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占有
显赫的地位。
    人们在回顾人类思维历程时,都不能否认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文化的一位奠基
人。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精湛细密,是一个激发过,并且继续激发着一代代后辈灵
感的导师,他像一盏理智的明灯悬于古代世界的上空。在他之前没有人在学术上
取得过他那样的辉煌成绩;在他之后虽然科学巨匠辈出,但并未因此而使他失去
智慧的光辉。黑格尔誉他为“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人物”,马克思说他是“古代最
伟大的思想家”,恩格斯称他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物”,他无愧于这些评价。
    “求知是人的本性”,这是亚里士多德的人生信条。他把人生的意义归结为
求知,把求知当作人格高低的象征,他真诚地认为,爱好知识,寻求真理是人所
共有的本性。他坚信人类光辉灿烂的未来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求知实践,逐渐积
累知识才能达到,并认为按求知的欲望行事,是人生最高的目标,从事理智活动,
进行思辨的生活才是真正幸福的生活。
    求知,不只是学习,而且更有教学与探索。亚里士多德认为一个人能把某个
问题的知识传授给他人时,才算懂得了这个问题。他把教育看作是展现知识的最
合适的方式。他在结束了漫游生活之后,在雅典办起了学校,一心要把自己的思
想无保留地讲出来。他的讲稿与研究成果形成了多篇巨著,有人说至少有400 部,
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是47部(很多都失传),这累累硕果,令人惊奇的不是数量,
而是它所涉及的范围和研究的深度。这些著作有关于逻辑、语言、文学艺术、伦
理、政治、法律方面的,有关于政制史、思想史方面的,有关于心理、生理方面
的,有关于自然史、动植物、生物方面的,有关于化学、天文、物理、数学方面
的,有关于哲学方面的……一个人的头脑中能容纳那么多知识,实非一般人所能
比。
    亚里士多德尊重事实,尊重经验,求知与求实相结合,这是他重要
    的治学方法。求知与求实相结合的精神,像探照灯的光柱,把探索的光芒投
向科学的未知领域,不断探求新的知识,从不满足于已有结论,力求以更新的成
果来说明事实。列宁说:“亚里士多德的哲学里有活生生的东西,他在寻求,在
探索。”他在每一个领域都提出一些根本性原理,点燃起思维的火花,为人类文
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亚里士多德以辛勤的劳动,为自己竖起了雄伟的知识之塔。与他的名字相联
系的吕克昂学园,在相当一段时间都是科学与哲学研究的辉煌中心。后人称他为
“学问之父”,其含义一是指他奠定了逻辑学和生物学基础,二是指他是古希腊
哲学集大成者,是许多学科的创始人。科学发展史告诉人们,一个人能发现某一
规律,发明某一技术,已是不可多得的人才;能奠定某学科的基础,可谓大科学
家;某一时期、时代某方面的集大成者,更是历史上少见的人物。亚里士多德是
许多学科的创始人,其历史地位确实是同时代人及无数后人所不可企及的。罗素
在评价毕达哥拉斯时说:“无论就他的聪明或就他的不聪明而论,……(他)
    都是自有生民以来在思想方面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这评价同样适用于亚里
士多德。
    我们肯定亚里士多德的成就,并不意味着肯定他的全部学说。实际上,他的
很多思想都已被新的科学所否定,特别是自然科学方面更是如此。因此相当一部
分科学家把他看成是近代科学进步的障碍。平心而论,全盘否定是不对的。因为
科学的发展是不断修正错误,发现新真理的过程。从科学史角度看,人们仍承认
亚里士多德在人类科学发展中的贡献与作用,他的许多著作仍是今人必读的经典
之书。乔纳逊。伯内斯说:“亚里士多德永远不会被人遗忘,他的事业一次又一
次地引起人们的兴趣。”无论人们对他的评价多么不同,有一个事实无可否认,
他为人类探求真理开拓了道路,他尊重事实的治学方法为今人所发扬,他的思想
是人类的一笔精神财富。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他的里程碑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总序郭锷权一个对人类充满美好遐想和机遇的21世纪正悄无声息地向我们走
来。21世纪是竞争的世纪,是高科技知识爆炸的世纪。竞争的关键是人才,人才
的关键是素质。素质从哪里来?有人说,3 (语文、数学、英语)
    +X= 素质。素质= 传记人物的EQ情怀。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翻阅《巨人百传丛书》书稿,不难发现多数巨人的伟业始于风华正茂、才思
敏捷的青少年时期,我们的丛书记录着以下巨人们创造的令人赞叹的辉煌业绩:
美国飞行之父、16岁的莱特兄弟已是多种专利的小发明家;诺贝尔24岁首次取得
气体计量仪发明专利;爱迪生29岁发明电灯;居里夫人31岁发现钍、钋、镭三元
素;达尔文22岁开始环球旅行并伏案构思巨著《物种起源》;克林顿46岁出任美
国总统;比尔。盖茨28岁成为全球电脑大王,并评为1998年度世界首富;普希金
24岁开始创作传世之作《叶甫盖尼。奥涅金》……读着巨人们的一本本使人激动
不已的奋斗史,他们追求卓越的精神和把握机遇的能力,使人肃然起敬,这一切
对今天的青少年朋友无疑具有启迪、教育和诱惑力。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编撰
了这套丛书。获悉《巨人百传丛书》即将付梓,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赵钰琳先
生、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赵庆刚先生、天津南开中学校长康岫岩先生和复旦大
学附属中学校长曹天任先生先后寄来了热情洋溢的信,对丛书出版寄予殷切的期
盼和高度的评价。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赵钰琳先生说:“我们高兴地向广大青少年朋友推荐
《巨人百传丛书》。在世纪之交,能有这样的精品丛书陪伴你,是智慧上的愉悦。”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赵庆刚先生说:“每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人物,
都蕴藏着一部感人至深的故事。”
    天津南开中学校长康岫岩先生说:“高山仰止。巨人是人类的精英。
    世纪伟人南开中学最杰出的校友周恩来以及毕业于南开中学的四十多位院士
校友和各界杰出校友们的业绩,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曹天任先生说:“仔细阅读这套丛书,犹如看到他们
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感受他们的理想、信念、胸怀、情操,这将帮助你学习
做人,学习做学问,学习做事业……”
    有必要说明的是,《巨人百传丛书》的读者对象为初、高中学生和部分大专
学生,因而在传主和传主内容的选择上有针对性的考虑,如果有挂一漏万或不足
之处,敬请学界原谅。
    1998年6 月于盛京
    亚里士多德
    第一章生平一代大师亚里士多德的一生说不上坎坷曲折,但也不是一帆风顺。
    关于他的生平材料,主要来自古希腊哲学史料《名哲言行录》的编纂者、思
想文化史作家第欧根尼。拉尔修(约公元200 —250 年)的记载。《名哲言行录
》用的多半是间接材料。近代西方学者对这些材料进行校正,重新收集,但终因
年代久远,古代印刷条件差,很多直接材料没有流传下来,其中有些细节免不了
是出于推断,互有矛盾。根据多数人的看法,亚里士多德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
时期:1。幼年时期,从他出生于斯塔吉拉到离开故乡到雅典去求学,约17年时间
;2。求学时期,从公元前367 年进阿加德米学习到离开学园,约20年时间;3。游
历时期,从公元前347 年到前335 年,共12年,这12年间他从雅典到小亚细亚,
从小亚细亚到马其顿,再重返雅典;4。教学时期,从公元前335 年回雅典办学,
到前323 年再次离开雅典计12年,次年病故。
    1 幼年时期按古希腊纪年法,亚里士多德生于第99届奥林比亚赛会的第一年,
即公元前384 年。出生地是位于爱琴海北部卡尔西乃西半岛东岸的斯塔吉拉城。
斯塔吉拉是希腊的殖民地,它的居民大多数来自南方的安德罗斯岛和优卑亚岛。
亚里士多德的父亲尼各马科就是安德罗斯的移民,他出身于爱奥尼亚以医务为业
的世家,母亲菲斯蒂斯是优卑亚岛人。尼各马科曾是腓力二世(公元前382 —前
336 年)的父亲马其顿王阿明塔斯的御医。受父亲的影响,亚里士多德从小就喜
爱生物学和医学,而且自幼养成了专注事实、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