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亚里士多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和潜能等都是对立面。但后来他认为质料是没有任何规定性的,因而是没有内
在的对立的东西,这就使他脱离了辩证法。
    第三,研究方法中的辩证法。亚里士多德研究问题的方法是尊重事实,寻求、
探索、排除简单化的独断论。他经常分析名词、范畴的各种含义,为的是说明在
什么条件下这个范畴,说明的是什么意义。如他在《形而上学》中提出哲学必须
解决的十几个问题,就是他从以前和当时的思想史中总结出来的。他以自己的思
辨方法提出这些问题,无论提法还是解答方法,都是辩证的。
    第四,著作中的辩证法形式。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讨论了许多辩证法的
范畴。它以运动变化着的现实世界作为研究对象。他认为离开了事物,就无所谓
运动。运动的形式有:本体的生灭、性质的变化、数量的增减和位置的移动。变
化就是从存在到非存在,或者从非存在到存在,这不是从有到绝对的无,或者从
绝对的无到有,而只是从潜能的存在到现实的存在。他给运动下的定义是:运动
是从潜能到现实的变化,也就是作为潜能事物的实现。能够生成的东西在生成,
能够变换性质、数量、位置的东西在变换,这就是运动。所以,运动是一种实现,
是尚未完成的实现;而当它完全实现时,运动也就结束了。
    有限无限也反映了他的辩证思想。亚里士多德指出,要否认无限是有困难的。
时间无始无终,数量也无限可分,事物的产生和灭亡也是无穷无尽。如果不是这
样来认识问题,说事物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那么它由什么来限制呢?只能
由事物本身来限制,不能由事物以外的别的东西来限制。这显然是不对的,所以
只能承认无限的存在。
    亚里士多德又讨论了时间。他认为,时间的一部分——“过去”——已经存
在过,现在却已不再存在了;还有一部分——“将来”——有待产生,现在尚未
存在。应该把时间当作一种运动和变化,但时间和运动变化又不同,变化总是有
快有慢,而时间却没有快慢。快慢是用时间来衡量的,所谓快就是时间短而变化
大,慢就是时间长而变化小。可是时间却不能用时间本身来衡量,可见时间和运
动是有不同的。但时间和运动又不能脱离,任何一种运动发生以后,总有一段时
间和它一起过去了。因此,亚里士多德说,时间不是运动,而是使运动成为可以
计数的东西,人们总是用时间来判断衡量运动的多和少。同时,人们又用运动来
计量时间,即用天体的运动来计量,以年、月、日、时……为单位。
    所以,时间和运动是相互衡量的。一切存在都存在于时间里,万物都在时间
里产生和消灭,不过不是被时间消灭掉,而是和时间一起发生的运动和变化消灭
掉。亚里士多德这里已经发现了时间和运动的辩证关系:时间是运动的存在方式,
是计量运动的单位。
    从以上论述看,亚里士多德对运动、有限无限、时间空间等问题都作了辩证
的分析,他的思辨达到了古希腊哲学的高峰。
    但当他探索运动的永恒性时,又抛弃了辩证法。这就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
运动的最终原因是第一推动者——不动的动者。之所以陷入反辩证法泥潭,是因
为他不懂运动的根源在事物的本身,而总是到事物之外去找原因。
    5 哲学学说产生的条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学说,就当时的科学和社会发展情
况来说,其成就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其中许多理论、观点就是在今天看来仍有其
一定的科学价值和认识论价值。他所以能够达到如此高的成就,有主观原因,也
有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指他博学多才,富于探索精神,这一点我们在第三、六章
已做过说明。客观原因指当时的理论思想基础和自然科学条件。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学说,继承了他以前哲学家的研究成果。他说,我们受益
于前人,不但要感谢那些与我们观点相同的人,就是对那些较浅薄的思想家,也
不要忘记他们的好处;因为他们的片言只语正是人们思考问题的先导,这对于后
人仍是一个贡献。
    哲学并非与人类俱来,而是文明时代的产物,这表明哲学的产生和发展需要
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就人类思维的发展而言,哲学的产生是以人类具备一定的抽
象思维能力,能对世界形成整体的概念的认识为基础的。哲学的发展除了这个条
件之外,继承前人的思想是必不可少的。希腊哲学以面对外部世界,注重探索事
物的本质,以求真为目的而著称古今。由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海洋
文明的影响,使得希腊哲学逐渐形成了注重人与自然的区分,崇拜外部世界,推
崇力量,重视技术,进而导致对解释力量秘密的知识的崇拜。追求知识、重视智
慧,探索事物的原因和内在本质是古希腊哲学家的传统,亚里士多德在这方面表
现更突出,“我爱老师,更爱真理”是这一思想的典型表现。这种探索追求精神
使古希腊哲学充满了怀疑、批判和超越精神,哲学家们都是根据自己的研究得出
自己的结论,他们不囿于传统,不慑于权威,而是推陈出新,独抒己见。集古希
腊哲学之大成者的亚里士多德,在前人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在批判
与超越精神的指导下,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成果,使古希腊哲学达到前所未有的
高度。
    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对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的形成也起了很大作用。公元前
5 世纪,希腊城邦奴隶制发展到一个繁荣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自然科学,如
数学、天文学、医学、生物学、地理学等也得到迅速发展。天文学计算出一年为
365 日8 时57分,并编制了希腊的历法;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创立了原子论,用原
子的不同结合说明物质的构造。
    数学家欧多克斯研究过比例论,创立了不可通约数关系式的理论;医学家希
波革拉底研究了病理学、外科医术;恩培多克勒认为血液流向心脏,并由心脏流
出,人们的健康有赖于人体中四种元素(土、水、气、火)
    的正确平衡,初步提出有机物起源的学说。亚里士多德对一切领域都有兴趣,
都有涉猎,并进行了独到的研究。对生物、天文、动物等收集了大量资料,取得
了许多重要成果。自然科学的研究使亚里士多德哲学在更高的基础上发展。
    第八章范畴学说范畴是哲学中的一个问题,本用不着单独成章;但因亚里士
多德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探讨哲学范畴的人,他的范畴学说内容丰富,
是其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剖析范畴理论,可以从一个方面来探讨他的
哲学思想,认识他的哲学特征,并可以从中总结人类思维发展的经验教训,故而
列专章介绍。
    学术界对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研究,总的看还不是很深入,而对其范畴学说的
研究就更少了,多是在谈论哲学思想或逻辑思想时涉及到范畴理论。《论辩证思
维的形成和它的范畴体系》(黄顺基、刘炯忠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和《亚里士多德范畴学说简论》(杨寿堪著,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两书,
特别是后者,专门研究了范畴问题。本章根据这两书有关论述及学术界的研究成
果简述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学说。
    范畴是客观事物的本质联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认识世界过程中的
支撑点和阶梯。列宁说:“在人面前是自然现象之网。本能的人,即野蛮人没有
把自己同自然界区分开来,自觉的人则区分开来了。
    范畴是区分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即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一些小阶段,是帮
助我们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网上纽结。“①人们在实践中,反复地接触到
同一种类的事物,积累了关于某一种类事物的种种属性、特征、联系等等的丰富
印象,于是就在头脑中进行整理和概括工作,把这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联系抽象
出来,形成概念,并在概念的基础上进行逻辑的思维活动。这样,人们才可能日
益深刻地揭示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达到有成效地改造世界的目的。那些比较深刻
的、比较普遍的概念,就叫做范畴。
    亚里士多德是在西方哲学史上最早对哲学范畴的含义和意义作了许多有益探
索的哲学家。虽然他没有给范畴下过定义,但根据他的几本有关著作,我们可以
考察出他的范畴学说的含义。
    1 范畴的含义亚里士多德对范畴的研究,一个重要方面是从语法或修辞学出
发的。在《范畴篇》一开头就讨论语法问题,讨论了同义词、多义词以及在语言
表达中语词的表达形式和组合形式。并按主词和宾词的关系,把范畴分成两大类
:一类是属于只能作为主词不能成为宾词的,另一类是属于作为宾词而述说主体
的(主词的)。他之所以从语法的主词和宾词的关系上来揭示和阐明范畴的含义,
是因为:(1 )范畴和语法是紧密相联的,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或表达对事物的
看法,总是离不开对于事物的定义和概念。对事物下定义就必然牵涉到语法问题,
因此作为反映事物本质的、普遍的概念的哲学范畴,当然也就同语法问题直接发
生联系。
    (2 )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学说首先是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提出来的,或者是以
形式逻辑为基础的,而对逻辑的研究和思维过程的分析,是以语法为①列宁:《
哲学笔记》,《列宁全集》第38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90页。
    出发点的。(3 )亚里士多德的活动年代正是智者中诡辩派风行的时期,他
当时在理论上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反对诡辩派的种种谬论,而诡辩派的手法之一
是在语法上制造混乱,混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