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亚里士多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建立在直观表象认识基础之上的。这里面,后来也形成某
些科学认识,发展了某种科学,但终究是笼罩着一层神秘的外衣。科学不发达,
哲学自然不会发达,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学说受“神”
    的影响,不是不可理解。
    第三,认识论原因。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学说主要是从本体论来考察的,同时
也涉及到认识论问题,因此他在论述问题的过程中,有时候往往把本体论的一些
问题同认识论的认识过程混淆起来,结果就出现了前后矛盾和混乱,如“实体”
这个范畴,前后就不一致。在《范畴篇》中,说个别事物是第一实体,一般的
“属”“种”是第二实体。在其他著作中,如《物理学》《形而上学》中,变为
一般的形式是第一实体,个别事物是第二实体。为什么会有这个变化?在《范畴
篇》中,亚里士多德主要是从逻辑上考虑问题,没有分析个别事物是由什么组成
的;在《物理学》中,他分析出个别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合而成的。这里的形
式是《范畴篇》中所说的“属”,“质料”是新提出的概念。具体事物由形式和
质料组合而成。决定事物本质的是形式,再分析下去,就回到了柏拉图的唯心论。
从认识论上说,人的认识过程可以从一般到个别,但如果把这种认识过程当作客
观事物存在的情况,那就错了。
    创立逻辑学,是亚里士多德的一大功绩。但他把形式逻辑中的矛盾律,当成
宇宙的根本规律,这就使真理变成了谬论。矛盾律反映了事物的一个侧面,它是
人们初步的思维规律,把它绝对化,变成适用于一切领域的普遍规律,用形式逻
辑的矛盾律代替客观世界的矛盾规律,就无法理解事物的矛盾运动,无法理解事
物既存在又不存在的辩证法,他用“是就是,不能既是又不是”的原则衡量一切,
解释一切,不可避免地在范畴学说中反映出形而上学观点。
    总之,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学说,既有正确的一面,这是主导方面,
    又有不足的一面,存在着矛盾和混乱。既然正确的一面是主要的,我们就要
肯定他的贡献,在当时的条件下,提出如此丰富的范畴学说,确实值得大书特书。
而提出不足,是为了更好地宣传成绩。
    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学说对后世的哲学、自然科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德国古
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是继亚里士多德之后,系统研究范畴学说的哲学家,创立了自
己的范畴体系。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学说主要是从本体论来考虑问题的,这和当时
哲学思想发展与哲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有关。康德是从认识论出发,根据认识论所
要解决的问题而提出范畴体系。
    康德在一定程度上阐发了主体的思维能动作用的思想。这比亚里士多德前进
了一大步。但康德的范畴体系吸收了亚里士多德范畴学说的思想资料。亚里士多
德范畴学说也是黑格尔建立辩证范畴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亚里士多德对黑
格尔的影响,不仅表现在黑格尔的许多范畴沿用了亚里士多德使用的术语,而且
表现在内容的吸收上。黑格尔不忘其师,高度赞扬了亚里士多德,他“深入到了
现实宇宙的整个范围和各个方面,并把它们的森罗万象隶属于概念之下;大部分
哲学科学的划分和产生,都应当归功于他。当他把科学这样地分成为一定概念的
一系列理智范畴的时候,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同时也包含着最深刻的思辨的概念。
没有人像他那样渊博而富于思辨。”①亚里士多德的范畴学说,经过康德和黑格
尔的发展,发扬光大了。
    第九章逻辑学说亚里士多德一生写过许多逻辑著作,主要的是《工具论》,
包括《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辨谬篇》。
    在《形而上学》《物理学》《修辞学》《论灵魂》等著作中也有一些关于逻
辑的论述,据说还有一些失传了。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著作多,国内外学者研究他的逻辑思想的成果也较多,不
仅讲西方逻辑史、西方哲学史的著作中有专门章节,而且研究他哲学思想的著作
中也都谈到他的逻辑思想,还有专门的著作,如王路著的《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
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1 基本观点逻辑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概念、判断和推理及
其相互联系的规律、规则,以帮助人们正确地思维和认识客观真理。远在公元前
7 世纪,古代中国、印度、希腊的思想家就研究了有关的逻辑问题。亚里士多德
的逻辑研究更具系统,学术界公认为他是逻辑学的创始人。
    亚里士多德创立了形式逻辑,但他自己并没有用过“逻辑”这一术语。他关
于逻辑这门科学所用的术语是“分析的”或“由前提继随的”。
    他的“分析”一词,最初是指把推理分析为三段论的格,把三段论分析为命
题,把命题分析为词项。这种分析就是现在讲的逻辑。
    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是以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在这方面的成果为基础的。传统
形式逻辑的基本内容,他都确定下来,后来增添的东西不多。
    黑格尔很推崇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他是被人称为逻辑学之父的;从亚里
士多德以来,逻辑学未曾有过任何进展。亚里士多德所给予我们的这些形式,一
部分是关于概念的,一部分是关于判断的,一部分是关于推理的,——它是一种
至今还被维持着的学说,并且以后也并没有获得什么科学的发挥。”“这个逻辑
学乃是一部给予它的创立人的深刻思想和抽象能力以最高荣誉的作品。”①英国
著名哲学家罗素对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也给予了充分肯定:“亚里士多德的影响
在许多不同的领域里都非常之大,但以在逻辑方面为最大。在古代末期当柏拉图
在形而上学方面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时,亚里士多德已经在逻辑方面是公认的权
威了,并且在整个中世纪他都始终保持着这种地位。到了13世纪,基督教哲学又
在形而上学的领域中也把他奉为是至高无上的。文艺复兴以后,这种至高无上的
地位大部分是丧失了,但在逻辑上他仍然保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①亚里士多
德的逻辑都研究些什么呢?郑文辉在《欧美逻辑学说史》一书中指出:第一,亚
里士多德认为逻辑研究的是普遍性的东西。按他的意见,普遍的东西存在于个别
的东西之中,科学的对象都是关于普遍性的东①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
2 卷,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第366 页。
    ①罗素:《西方哲学史》,上卷,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252 页。
    西,因而逻辑学也是研究普遍性的东西。
    第二,逻辑研究的是普遍性中有关形式问题的东西。亚里士多德认为,逻辑
不同于关于本原的实质科学,它不涉及对象的实质内容,而是涉及证明和科学本
身,即方法论的问题,这是属于形式的科学。他认为形式科学是精密的科学。
    第三,从逻辑学是一门形式的精密的科学出发,亚里士多德认为,逻辑研究
的主要内容就是三段论,而为了研究三段论,必须研究范畴和命题,研究三段论,
目的是为了证明。整个逻辑问题,与一般性相关,因而必须遵循逻辑的矛盾原则
和排中原则①。
    逻辑学在科学体系中的位置,我们从第六章的科学分类表中看出,亚里士多
德并未列入。后人的解释是,逻辑是方法,是工具,而不属于理论科学,因此不
必列入科学分类表中。这不等于说逻辑无意义或意义不大,相反,作为工具、方
法,更不可缺少。亚里士多德说:“有些人对于本应承认的真理也加以争论的企
图,是由于缺乏逻辑的训练。”(《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十分重视逻辑的作用,认为逻辑不只是论证的方法,更重要的是
探求真理、获得知识的认识工具。思维的形式和规律是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规律
的反映。因此,逻辑论证不仅要求形式正确,而且要求内容真实。他的逻辑学说
的基本倾向是正确的。他在逻辑学中,第一次提出了哲学范畴,试图通过各种范
畴,把客观存在的一切分成若干类别,然后把握事物性质的不同方面或规定,他
认为各种范畴是互相联系的。对此,列宁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到处,在每一
步上所提出的问题正是关于辩证法的问题。”②亚里士多德逻辑学中的辩证法思
想也像其他问题的辩证法和唯物论一样,是不彻底的。他不了解事物的辩证运动,
而把形式逻辑的矛盾律看成是在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绝对规律,所以他反对赫拉
克利特关于事物“既存在又不存在”的辩证法命题。当然,我们对他不能苛求,
他毕竟是二千多年前的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提出新的学说,已经是了不
起的贡献;他之后的形式逻辑没有根本性的发展,他的基本思想、观点,仍然是
今天形式逻辑教科书的实质性内容,有这种学术成就的,古今中外又能有几人?
    2 关于逻辑学著作成书时间问题《工具论》中六部著作的题目不是亚里士多
德使用的,它们的顺序也不反映成书年代的先后,它是由安德罗尼珂编辑整理而
成的。
    《工具论》中这六部著作是否全是亚里士多德本人的作品,学术界也有不同
的看法。《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题篇》《辨谬篇》是亚里士多德的原作
已得到公认。《范畴篇》和《解释篇》是不是亚里士多德所作,说法不一。如逻
辑学家普兰托尔一方面认为《范畴篇》的绝大部分的内容与亚里士多德的其他作
品没有矛盾,另一方面又怀疑此篇①郑文辉:《欧美逻辑学说史》,中山大学出
版社,1994年版,第21页。
    ②列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