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亚里士多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妇,生活好得多,但她们始终是奴才,小心谨慎地伺候主子;而一旦被赶出大观
园,不仅一切全无,而且比一般穷人的命运更惨,这在《红楼梦》中有着生动感
人的描述。在奴隶社会,不仅奴隶没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
版社,1960年版,第734 页。
    有自由,没有权利,而且妇女也没有自由,没有权利。这样,真正有自由的,
能当统治者的,为数不多。他说,人类之所以高于其他动物,就在于人有理性,
能够辨别善恶与正义。就个人说,应该是灵魂统治肉体,理性统治情欲;在社会
上,也应该是有理性的、懂得治国之道的人进行统治,那些只具有体力能担任劳
务的人,只能被统治。这与中国的孟子所说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
一个意思。作为奴隶主思想家的亚里士多德,他必然这样说,因为他要论证统治
和剥削的合理性。既然这样,世人怎么可能轮流执政呢?
    亚里士多德对人天然的分成奴隶与主人这一点又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证。他指
出,一个人要完成他的工作,必须有一定的工具。工具可分为有生命的和无生命
的两种,比如航船的船主,船和舵是他的无生命的工具,掌舵的水手就是他的有
生命的工具。他认为,凡是缺乏理智,只能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只好当奴隶,而那
些生性优美,适于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应该成为主人。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在
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奴隶都是卑下的,有些奴隶也具有自由人的灵魂,不
过他将这说成是“例外情况”。在《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提到,当时有些人
反对这种主人和奴隶的划分,认为这是违反自然的。因为主人和奴隶天生并无差
异,他们的区别仅是由法律规定的,是违反天性的,所以是不正义的。
    亚里士多德承认主张这种理论的人不是全无理由,故未给予反驳。另外,他
还认为不能根据力量的强弱来划分主人和奴隶,如在战争中胜利的一方将俘虏的
对方士兵归为奴隶,这是不对的。他说只能以德性为标志划分主人与奴隶,不能
以强力为标志。
    公民拥有奴隶,也拥有其他财产,亚里士多德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因此他
反对柏拉图在《国家》篇中提出的取消私有制的空想。他清楚地看到,私有制已
经长期存在了,每个人都产生了占有欲,只对“我的”
    东西才关心。如果像柏拉图所说的那样,实行“共产”制度,取消家庭、财
产,甚至妻子和孩子都属于公共所有,无论男女都住公共房子,吃公共饮食,人
们就不会去关心不属于自己所有的东西。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公有制只能是空想,
是行不通的。不过,他也要求人们对私有财产加以限制,要人们不要只关心自己
的利益,同时也要关心别人的利益。
    更值得一提的是,亚里士多德还看到了政治关系背后的经济关系。
    他是第一个提出产品有两重性的人,他说:货物可以有两种用途,一种是本
来固有的用途,一种是非固有的用途。比如一双鞋,它可以穿在脚上,这是它固
有的用途;也可以用来交换,这就不是正常的用途了,因为制造鞋子的原意,只
是为了穿,并不是为了交易。他说,在早期社会,一家人共同使用一切财物,用
不着去进行社会上的交易;后来社会扩大了,自己生产的东西用不完了,需要的
东西又没有,物物交易逐渐发展起来。这种交易应当是互惠的、对等的,不然,
就会一方吃亏,一方占便宜。只有在对等的条件下,双方才能各得其所,才能相
通。交换中的东西都应该在某种形式上能比较,为了比较,人们发明了货币,它
是作为中间物而出现的。它衡量一切,决定价值的高和低,多少双鞋子等于一所
房屋或一定量的食品,不然,交换不能进行。
    亚里士多德通过研究发现了货币产生的原因。生活用品由于笨重而难于运输,
需要一种本身有用又便于携带的货物作交易的中间媒介之
    用,人们发现铁、铜、银、金等金属适用于作货币。这样就改变了交易的方
法,从物物交换变成了使用货币的买卖;而货币本身是可以无限制的获得和积聚
的,于是人们就贪婪地聚敛财富,以至致富成为人生的最后目的了。对于亚里士
多德的这个发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作出了评价:“这位研究家最早分析了
许多思维形式、社会形式和自然形式,也最早分析了价值形式。他就是亚里士多
德。”①同时,马克思也指出:亚里士多德不能够看到,在商品价值形式中,一
切劳动都表现为等同的人类劳动,是抽象的人类劳动,这是因为希腊社会是建立
在奴隶劳动的基础上的。“亚里士多德在商品的价值表现中发现了等同关系,正
是在这里闪耀出他的天才的光辉。只是他所处的社会的历史限制,使他不能发现
这种等同关系‘实际上’是什么。”②正因为亚里士多德尊重经验事实,所以他
能看到一些他同时代的人还不能看到的真理;然而他又受到他所处时代历史条件
的限制,有他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亚里士多德的局限性除了由历史条件的限制外,
还有认识上的原因。他区分事物在使用中的价值和在交换中的价值,目的是为了
贬斥商业。他认为商业不是为实用而交换,而是为了钱而交换,这容易造成人的
不诚实,使人堕落。
    他认为商业是获得财富的一种方式,但那不是自然的方式,为钱而交换不是
家庭应从事的。在这种不自然的交换方式中,最坏的是放高利贷,因为钱在这里
不是用来作其原来的目的(交换),而是用于一种聚敛财富的目的。亚里士多德
的这种观点是当时希腊人反对贸易、追求清高的心态的反映①。
    3 几种政体的比较城邦是公民的集合体。什么是公民呢?亚里士多德认为,
公民就是“享有司法职能和政府职能的人”。(《政治学》)城邦的事务由它的
公民直接管理,公民都是国家的公民大会或协商机关的一员,他有权参与管理城
邦的财政、军事和法律等事务。
    一个公民权力的多少和大小依赖于城邦所采用的政体,不同的政制把立法和
决定国事的权力交给不同的人或机关。亚里士多德广泛收集了当时希腊各城邦的
政制,共有158 个之多,并对它们作出了详细的分析。
    正是通过对各种政制的分析,他将政体分为六类:1。君主制,2。贵族制,3。
共和制,4。民主制,5。寡头制,6。僭主制。亚里士多德将这六种政体分为两类:
前三种是一类,他认为它们都是好的、正常的、理想的政体;后三种是另一类,
都是坏的、变态的,也是现实的政体。每一类中之所以会区别为三种,是因为统
治者人数不同:君主制和僭主制是由一人或两人统治的,贵族制和寡头制是由少
数人统治的,共和制和民主制是由多数人统治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个人的
能力超过其他所有人时,就自然产生君主制。君主制就是由古代的民族部落的酋
长、军事首领或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
75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75页。
    ①参见乔纳逊。伯内斯:《亚里士多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第161 —163 页;叶秀山等编《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汪子嵩撰:《亚里士多
德》,山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56—66页。
    人民选举出来的一个或两个领袖进行统治。他认为如果真能有这样一个超群
拔类的人物来当统治者,可能是最好的政体,“当整个一个家族或者个人其才德
超群出众,远在他人之上时,那么,这个家族或这个人成为统治一切的王室或君
主就是合乎正义的”。(《政治学》)但这种情况不多见。他指出,在现实生活
中,如果由一个人来统治,难免发生错误,特别是由他终身任职,并由他的子孙
来世袭,便很容易成为它的变态——僭主制,也即专制暴君的统治。当少数人的
能力超过所有其他人因而他们成了统治者时,就产生贵族制。当所有公民的长处
大致不相上下时,就产生共和制。当无财产的群众和自由民掌握国家领导权时,
就产生民主制,“大多数人的观点而不是少数贤良的观点是最重要的……
    可能是真实的。因为尽管大多数人中每一个都很平庸,但当他们聚在一起时,
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良的观点——不是作为个体而是作为集体,正如多人出资
举办的宴会可以胜过一人独办的宴会“。(《政治学》)
    当少数天才的富人和贵族统治国家时,就产生了寡头制。当单独一个人依靠
武装力量拥立自己为专制暴君时,就产生僭主制。
    像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样,亚里士多德对最佳国家的描述也是以希腊的城邦共
和政体当时的现状为根据。这样做的原因是,只有在希腊的城邦才存在着可能把
自由和城邦的秩序结合起来的条件,只有在希腊才能从英雄时代找到君主政体存
在的可能。但他又认为,当时个人不可能上升到君临一切人的地位,不会是全体
人民都心甘情愿地忍受他那唯我独尊的统治。当时希腊每个城邦都有少数几家有
财有势的贵族,城邦政权往往被他们掌握。贵族是高贵的出身门第,他们的子弟
可以世袭。但是,亚里士多德设想的贵族政体,显然不是这个意义上的政体。他
反复强调的是由少数有治国才德的贵族来统治城邦,这才是他所理想的贵族政体。
在这点上,他理想的政体与柏拉图提出的“哲学王”在实质上是一样的。他也知
道这不过只是幻想,在现实生活中理想的贵族政体并不存在,那些执政的少数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