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3828-抗战狙击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是机枪射手出身。多年在枪子雨里的爬滚,他养出了一手好枪法,不管是轻机枪还是重机枪,都整得漂亮。最绝的一手,他可以用二四式重机枪演奏出曲牌《小桃红》。    
    【二四式重机枪——民国时期国造重机枪,于1935年(民国24年)研制,所以叫“二四式”。    
    马克沁水冷式,以德国的MG08式为基础,同时吸取了英国Vickers式、德国1909式外销型、俄制M1910式的部分优点,在细节上作了一些简化(比如枪架)。总体性能不逊色于德国原版。    
    该枪主要由当时的金陵兵工厂生产,该厂位于南京城外的雨花台附近。】    
    除了机枪玩得棒,他还有一大特点———见了好看的娘儿们,腿肚子就变成豆腐做的了。    
    民国23年,补充1旅在江西跟红军作战,何进财被对方俘虏过。    
    红军挺仁义,不打不骂,教育了一番,说是想留下参加红军的,欢迎;想回家乡的,欢送,还发给一块大洋作路费。    
    何进财觉得红军队伍上清苦,自己待不惯,便接了那一块大洋,走人。    
    走在半道上,他一寻思,头年,老家热河已经被日本人占了,咋回?自己除了会打机枪,旁的什么手艺都不会,咋办?    
    思来想去,他掉过头,寻了个小镇子,在个窑姐身上花光了那一块光洋,然后拍拍屁股,又跑回51师扛枪吃兵粮了。    
    【1933年,在占领了山海关、九门口之后,日军于2月17日下令开始进攻热河省。日军第6、第8师团、第14混成团旅及伪军,分三路发起攻击。    
    张学良指挥下的中国军队抵抗不力,开鲁、赤峰、朝阳、凌源、承德相继沦陷。    
    1933年5月31日,《塘沽协定》签字,实际默认了日本对东三省和热河省的占领。】    
    不过从此以后,再跟中国人打仗,只要当官的没注意,他就会把机枪枪口向上抬那么一抬。    
    在淞沪战场上,由于下级军官伤亡很大,51师从老兵里临时提了一批,充任班、排长。    
    就这么着,何进财成了305团1营2连的二排长。    
    “说起这南京城,最来劲儿的还要属……”    
    这当口,见周围凑过来听的弟兄越聚越多,二排长精神头更足了:    
    “……这最来劲儿的还要属那条河,叫秦什么河来着。那河边的娘儿们,操,长得那叫个俊!”    
    他吸了吸鼻子,半眯的眼睛也瞪开了,从里面放出光来:    
    “那帮娘儿们,脸上抹得那叫个浓!一张嘴,粉直往下掉,操,整得那河里的水都是腻腻的……”    
    抹了把嘴角冒出来的水沫沫,他长长地嘘了口气:


第二章 南京外围第二章 南京外围(6)

    “操……”    
    二排长一番神吹,让排里的弟兄都来了点儿精神。从上海撤出来后,弟兄们一直都闷头不响,无精打采。    
    这会儿,在二排长的唾沫星子飞舞中,大伙儿脸上总算见到了些笑模样。    
    萧剑扬的心里,也被整得有些痒痒。长这么大了,连东北老家的濛江县城他都没进过几回。    
    三个月前,他们在赶往淞沪前线的途中,曾经路过南京。    
    当时,他们是坐着火车,从江北一个叫浦口的地方渡江。火车车厢是搁在轮船上摆渡的。那是在夜间,船开到江心,还碰到鬼子飞机的轰炸,一场惊吓。    
    过了江,脚还没沾地,就被火车拉着朝上海赶去了。    
    如今,皇城南京就在脚边,要是能进去瞅瞅,那有多开眼啊。    
    可连里传来传去的小道消息说,部队要绕过南京,渡过长江,到江北整补。    
    听到这信儿,大伙儿的心情比较复杂。    
    淞沪战场几个月打下来,伤亡很大;撤退又撤得窝窝囊囊,一路上士气低落。如果真的能彻底脱离战区整补一下,当然好了。    
    可另一方面,到了首都的墙根儿下,却连一眼也看不成,没劲儿。    
    【整补——对战损比较大的部队进行整理、补充。】    
    11月30日,日头还没有出来,凄厉的军号声就在寒风中撕扯了起来。    
    这是萧剑扬他们连到达淳化镇的第三天。    
    弟兄们赶紧整好背包扛好枪,迅速在镇外一块不大的空场上集合。    
    列队完毕,新到任的连长,给官兵们传达了上峰的命令———    
    51师所属各部,停止后撤,就地展开防御。    
    死守南京。    
    (六)    
    “死守南京。”    
    个子不高的连长,把这四个字又重复了一遍。    
    空场上很静。    
    日头刚刚爬出来。清冷冷的白光,透过几棵干枯的麻栎树树梢,散布在一百多顶灰色的钢盔上,没有一丝暖乎气。    
    【麻栎——山毛榉科落叶乔木,高可达25米。广布于我国各地,在南京附近的落叶、常绿混交林带有大量分布。】    
    清晨浓重的寒气,轻松地穿透了士兵们身上的蓝灰布棉军衣,悄无声息地挤进他们的肌肤。    
    萧剑扬站在队列中,身子骨有点儿哆嗦。    
    这南方的冬天冷得真邪乎,没雪没风的,可却有股子寒气从骨头缝里往外涌。    
    老家的长白山里,这时节早已是大雪漫天了,但好像也没这儿冷啊。    
    让他感到寒意的,不仅仅是天气。    
    “死守”,这字眼儿让他觉着不是滋味儿。    
    当年在长白山跟爹干义勇军那会儿,向来是能打则打,打不了就蹽——就像一股活水,流到哪儿算哪儿。    
    而这眼跟前的“死守”,他觉着好像是要让活水变成坚冰。    
    【蹽——偷偷溜走(在东北话中常用)。】    
    他用眼睛的余光,偷偷瞅了瞅队列中其他的弟兄。    
    大伙儿脸都绷得灰白,不知道是不是让寒气给冻的。    
    站在队列前面的连长,似乎感觉到了什么。    
    二连连长毕铭成,弟兄们背地里给了他另外一个称呼。    
    他总是在军装的左上衣口袋里,插一杆很粗的黑自来水笔,还时不时地拿出来,攥在手心里。    
    正因如此,再加上他姓“毕”,所以大伙儿便暗暗地叫他——“笔杆儿连长”。    
    这位笔杆儿连长,老家四川,本是个在洋学堂念书的学生,民国23年,投考了设在南京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被编进第二入伍生团,是为黄埔十一期。    
    1。【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即我们所熟知的黄埔军校,在其发展史上,它有过多个不同的正式名称。    
    1924年在广州成立之初,叫做“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1926年3月,更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    
    黄埔六期、七期的校址,有黄埔本校、南京本校之分,前者位于广州,后者位于南京。    
    1928年3月,南京国民政府将南京本校命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第二章 南京外围第二章 南京外围(7)

    1928年5月,李济深以中央政治会广州政治分会的名义,将黄埔本校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    
    1929年9月10日,蒋介石曾以国民政府的名义,将“国民革命军军官学校”改为“国民革命军黄埔军官学校”。    
    1930年9月7日,蒋介石电令:“在第七期业后,埔校着即停办。”10月24日,位于广州的黄埔本校彻底结束。    
    至此,中国只剩下了一个位于南京的黄埔军校——“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这一年的10月25日,也就是淞沪战役打得正惨烈的时候,他们黄埔十一期第二团的600多名学员毕业了。他被分到51师,任305团1营2连的少尉连附。    
    【连附——正式的名称是“连部附员”,连长的助手,平时主要负责训练及一些日常事物,作战的时候协助连长指挥。不是副官。附员的军衔一般偏低。总体说来,一支队伍既有副职、又有附员的情况比较少见,但也不是没有。】    
    11月上旬,从上海外围撤退的时候,前任连长倒在了日本人的飞机炸弹下,副连长也受了重伤。于是他接过了连长的手旗。    
    【当时的连级指挥官手中有一面小指挥旗,称作“手旗”。接过连长的手旗,即继任连长一职。】    
    今天,是他第一次有机会,在正式场合给连里的弟兄们训话。可一时间,他却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毕铭成心里很清楚,从上海撤下来的一路上,弟兄们的士气是如何的低落。如今又要奉命死守孤城,无怪乎大家的脸上都蒙上了一层黯色。    
    顿了半晌,他下了道令,全连绕脚下的空场跑五圈。    
    几圈跑下来,大伙儿身上有了热乎气,笔杆儿连长心里也有了主意。    
    待全连立定站稳之后,他清了清嗓子:    
    “弟兄们,今个儿是我毕某第一次跟大家讲话。其实,我也么得啥子好讲的。这样吧,我来教大家唱个歌歌。我唱一句,大家跟着学一句。”    
    说完,他扯开腔唱了起来。    
    这歌的曲子简单有劲儿,容易上口;词儿也短小生动,好懂好记。没用几遍,全连的弟兄已经基本可以齐唱了。    
    “枪口对外,齐步前进    
    不伤老百姓,不打自己人    
    我们是铁的队伍    
    我们是铁的心    
    维护中华民族    
    永做自由人!    
    装好子弹,瞄准敌人    
    一枪打一个,一步一前进    
    我们是铁的队伍    
    我们是铁的心    
    维护中华民族    
    永做自由人!    
    ……”    
    【毕连长教的这首歌,叫做《救国军歌》,冼星海作曲,塞克作词。    
    抗日战争爆发后,这首歌在抗日军队中广为传唱。比如国民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