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6月9日,光绪借去颐和园向慈禧〃请安〃的机会,正式向慈禧提出自己的变法计划,慈禧没有表示反对。

  6月10日,光绪命令翁同龢起草《明定国是诏》,送给慈禧审查,慈禧批准。

  6月11日,光绪的变法诏书发表,宣布帝国变法开始。

  这一天,光绪专门去了一趟颐和园,把开始变法的消息告诉慈禧,并且给慈禧又带去了几份关于变法的奏折,其中就有康有为介绍世界强国变革经验的宏论。史书这样记载了当时在场人的表现:光绪皇帝在慈禧的榻前读着讲着,慈禧斜倚在床上眯着眼听,批评着,议论着,她感叹过去朝廷也行了许多维新自强的事,但究竟都不如这些书里说得透彻。光绪看见慈禧高兴,就主张把这几本折子里的内容大量印刷,大臣小吏人手一本,以习变法。慈禧点头说,就这样办吧。

  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变革运动就这样开始了。

  历史就是这样简单。

  并没有后人描述的那种谋划于密室的刀光剑影。

  帝国的宫廷和帝国的前途至少在那一瞬间是明亮的。

  大清帝国的变革运动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表《明定国是诏》开始,至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政变为止,持续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力图使国家强大起来的变革运动竟然如此短命,变革的主力那些帝国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们的下场竟然如此悲惨,这是包括在初夏和煦的阳光中奔向颐和园的光绪皇帝在内的所有的人都没有预料到的。

  根据粗略的统计,〃百日维新〃期间,仅光绪皇帝亲自发出的变革令就有280件之多,平均每天要下达三个变革令。可以想到帝国的衙门该是怎样拼命地起草着,而皇帝则要彻夜审定,传送的官员就得昼夜奔跑于皇宫的红墙内外了。

  中国的皇帝如一个急躁的孩子,他想在一天之内把世界上所有的游戏都玩上一遍。在〃百日维新〃的103天中,帝国整个官僚衙门完全陷入了繁忙混乱之中,整个帝国也为之狂癫没有人认为自己在变革之外,因为,帝国官制的任何变动都意味着有人或者升迁或者被罢免,而帝国军制上的变动关系到官兵养家糊口的饷银的发放,废除八股文的消息更令全国的举子们惊慌失措,因为他们多年苦读所积累的〃高考〃经验突然没用了,而商业政策的变化令普通的市民连夜计算一下自己可能的得失。

  为了避免保守派的干扰,康有为建议皇帝〃乾纲独断〃,意思是所有的文件不要通过各级衙门讨论,而是直接命令衙门执行。

  光绪皇帝的变革令涉及经济、文教、军事和政治等帝国政体的各个方面,其中经济体制变革令有七十多件。包括鼓励民间对农工商业的投资、大力发展铁路和矿业,发展银行,减免税收,变革财政制度等等。文教变革令八十多件。明令变革过去按照书本选拔人才的方法,规定以后的考试要考三场:一为历史政治,二为时务策略,三才是四书五经。要求大办中西文化兼备的学校,特别是科技专科学校,要求王公贵族们〃出国游学〃。军事变革令有二十多件。要求裁员精兵,开展现代训练。政治变革令最多,达九十多件。包括精简机构,裁减官员,点名立即撤销的衙门就有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大理寺等。同时鼓励〃官民论政〃,这一条最令中国人感到新鲜,因为中国的法律是不允许民间和下层官员议论国家政治的。这条变革令下达后,民间的奏折一下子如雪片飞来,几天之内,仅经都察院转上来的关于对国家政体变革的建议就达七百多件。帝国的官员对民间议政不习惯,有意无意地表示着不同意见,或者干脆扣押不送,结果被皇帝一下子撤了一群官员,其中包括把李鸿章〃逐退〃。

  光绪皇帝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想决定帝国由什么人来管理,他想决定帝国该有什么样的声音。

  这是帝国最要害的统治权力的关键。

  慈禧绝对不允许。

  变革仅仅开始五天,慈禧突然宣布了她的三道指令:一、以后凡是任命二品以上的官员,必须得到她的批准;二、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三、罢免翁同龢的官职。

  晚清时代,帝国最高权力掌握者光绪皇帝和没有任何明确权力职位的慈禧太后的关系,是世界上最微妙最奇特的国家政权关系形式。没有人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在变革开始后的每一天,无论天气如何,光绪都要亲自到慈禧那里去禀报,每次都在慈禧的门外跪着,等待慈禧恩准他进见。慈禧的太监们故意刁难皇帝,每每拖延向内传达的时间。太监们觉得看着皇帝在白玉台阶上跪着的神态很有趣。慈禧对光绪的态度总的来说是和蔼的,但是皇帝永远也不敢抬头看一眼慈禧的眼睛。

  慈禧的第一道令是在明确地告诉皇帝,帝国官员的任免权属于她;第二道令是在明确地告诉皇帝,国家的〃军事指挥权〃属于她其中对荣禄的任命后来竟然真的关乎了她的生死。至于第三道令,根据通常的解释,是慈禧要除掉皇帝身边最重要的大臣,翁同龢是众所周知的帝党的首领。慈禧的突然袭击怎么能不让皇帝感到害怕〃惊魂万里,涕泪千行,竞日不食〃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戊戌变法》(一)332~333页。皇帝哭了。

  第二天,慈禧得知一个消息:一天没有吃饭的皇帝擦干眼泪之后,今天要召见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康有为。

  1898年6月16日,是帝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天。

  光绪召见康有为的决定是前一天发出的。当时,皇帝和慈禧都在颐和园处理国事,康有为提前一天来到颐和园外的户部馆所住下,等候第二天的召见。

  康有为渴望被皇帝召见,他说这是变革的需要。

  一个六品官要当大官就得〃破格提拔〃,〃破格〃的惟一希望是得到皇帝的召见,而帝国的皇帝何时〃破格〃召见过一个六品小官?康有为看见了希望!

  三天前的13日,康有为和梁启超商量,决定以礼部侍郎的名义写一个奏折,隆重推荐康有为,当然也顺便推荐一下梁启超、谭嗣同等精英们。拟订的奏折名称很长,说得很直接:《国是既定,用人宜先,谨保维新救时之才,请特旨破格委任,以行新政而图自强折》。奏折中特别突出推荐了康有为,一看就知道是康有为自己的手笔:〃其才略足以肩艰钜,其忠诚可以托重任,并世人才实罕其比。若皇上置诸左右以备顾问,与之讨论新政,议先后缓急之序,以立措施之准,必能有条不紊,切实可行,宏济时艰,易若反掌。〃徐致清《国是既定,用人宜先,谨保维新救时之才,请特旨破格委任,以行新政而图强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16日,阳光灿烂。

  康有为兴奋得不能自持。走进等候传旨的朝房的时候,他迎面碰上了政治上的冤家对头荣禄。荣禄是因为昨天得到直隶总督的任命而按照帝国的规矩来向皇上谢恩的。两个人短短的对话是一段精彩的戏剧台词:

  荣禄:〃以子之槃槃大才,亦将有补救时局之术否?〃

  康有为:〃非变法不能救中国也。〃

  荣禄:〃固知法当变也,但一二百年之成法,一旦能遽变乎?〃

  康有为:〃杀几个一品大员,法既变矣!〃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戊戌变法》(一)354页。

  那个瞬间,荣禄肯定觉得脖子上掠过了一股寒风!

  没有比中国的知识分子失意时垂头丧气,得意时忘乎所以更为性格鲜明的人了。

  问题是,康有为面前的这个大员是谁?是帝国的军机大臣,是帝国的直隶总督,是掌握着帝国武装力量的头号人物!

  这一回,秀才真的遇见兵了,荣禄如何也说不清。

  但是,就凭这一句话,康有为们必死无疑。

  颐和园的勤政殿,后来被称为仁寿殿,在这里,光绪皇帝见到了康有为。这是光绪皇帝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看见这位帝国的职业变革家。

  皇帝首先问了康有为的年龄和出身,见面前的朱卷上写有〃康有为十三世为士〃的字样,于是〃抚掌而笑〃。

  接着,康有为抓紧时间开始阐述自己的变法主张。从变革的必要性、〃少变〃与〃全变〃的关系、变法的要点、教育变革、财政变革,一直到官僚机构的变革。当说到变法为什么今天才开始时,皇帝已经把面前这个小官当成知己了,他不经意地向帘外看了一眼,然后脱口而出:〃奈掣肘何?〃康有为知道,光绪指的是慈禧。他安慰皇帝说,重要的是慈禧身边的老臣,他们是凭借遗老资格才有高位的,他们不读书,反对新政,蛊惑太后,如果皇帝还不能罢免他们,至少可以提拔一批精明强干的人。专门破格使用维新人士。

  光绪听康有为说完,停了一会儿,然后让康有为下去歇歇。

  可以想像到康有为回到南海会馆时的得意和风光。

  康有为终于平静下来了,开始等待皇帝对他的任命书。

  但是,他失望了。

  光绪皇帝确实给军机处下达了考虑给康有为官职的旨令,军机处上报给皇帝的建议是:赏六品,在总理事务衙门章京上行走。光绪皇帝批复:准。

  康有为三年前就已经是六品官了,〃在总理事务衙门章京上行走〃,只不过是让他换了个〃上班〃的单位而已。

  慈禧太后收回的仅仅是二品以上官员的任命权。皇帝不是有权任命三品以下的官职么?按照帝国的先例,召见之后即可进翰林院,至少可以当上内阁中书。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出了什么变故?

  最失望的是梁启超。康有为没有升官,预示着他更没希望了。半个月之后,梁启超也被召见,召见后的结果也是官职六品:办理译书局事务。梁启超气愤之下,要离开京城不干了:〃数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