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修身觅音开慧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褡宓睦芬彩遣涣肆酥
      这一点,我在海外碰到许多中国过去的大学生,他们的中国文、史、哲底蕴常常不及国外那些大公司的高级职员、外国的职员。在录用他们的时候,问几个中国历史上的故事、中国最著名的几本古书,常常都是张口结舌,答不出来。这个现象,其实是非常可怕的。这就造成了中国思维模式的丢失和西方思维模式的取代,但是这种取代是非完整性的。取代以后,就是创造能力出现了明显的低迷期。我们中国沦为西方科技加工厂的现象,也就极其普遍了。这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共性现象。所谓超越西方之道,并不在于社会生产力,而在于超前性的科学创造能力,在教育中培养慧智同步运行的思维能力。可以说,只有这个抓住了才能够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之道,实际上在我们古代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包括现在海外众多的科学家、学者都在扑向中国,研究中国2500年以前的文化,从老子思想当中寻找出路。比如说,整个德国人口不算多,但是根据他们电视台调查公布的结果,以及采访员在街上随机采访了解到的情况,综合出来一个结果:德国人每四个家庭有一本老子《德道经》。我们中国多少个家庭才有一本呢?中国基本是在道观里才找得到,很难有,普通家庭基本上没人阅读《老子》。我有时就想,外国人对中国的文言文、古文完全不懂、不通,他们却把翻译本的《老子》五千言视为珍宝,这与我们自己对待祖先优秀文化的态度,可以说存在着天壤之别。
      老子思想方法论当中的“修之身,其德乃真”,可以说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根本办法。中国的文化最强调修身,提升自己性命的水平、质量、品格,就能解决许许多多的困惑和疑难,在修身中开启慧识生理功能,在慧识中深化修身的量变到质变的层次,德慧智同步再造生命的品格和职能。这就是2500年前社会上的一种基本的教育共识。“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这也就是说,通过修身,不是自私的,也不是自利的,而是既要有利于家庭、有利于乡邻、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天下的一种整体教育方法。强调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是这种教育方法的一个根本。从自身做起,就牵扯到为人父母者从家庭做起,就牵扯到从胎教开始,幼儿教育、少儿教育、少年教育都包含在古代的德性教育、慧性教育、智能教育之中。
      冥思的慧识与苦想的智识
      比如,中国有个成语“冥思苦想”,这个词就高度概括了“冥思”的慧识认识论与“苦想”的智识认识论。“冥思苦想”,非常形象地将学习和思维过程中的难易、主次包容在其中。“思”,是慧识产生过程;“想”,是智识产生过程。
      这两者之间,“冥思”可以说是比较超前的最优秀思维方法;然而,我们现代人常常只有“苦想”,没有“冥思”。所以,对人生的际遇、家庭的困难或身体的疾病,自己常常找不到自己的解决办法,而要依赖别人来操控自己的生命。这样,实际上就将自己的精神系统和肉体系统交给了一个不太可信、不太可靠的外环境。真正最可靠的管理,还是在自己身体里面,它既有自我修复的系统,同时也有开发自己聪明才智的系统,需要我们至知而格物,格物而知至,来完成这个认识过程,那么我们就能获得真正的健康和事业的顺利。这其中许许多多的现象,仅凭一个浮想是解决不了的。
      人类的念头,也就是左脑的思维,每天冒出来的念头大约是24000个,没有一刻止息。包括我们从早上一睁眼,马上就有一个思想出来,实际上是“想”不是“思”,是一个想法冒出来。但是,这两万多个念头却有86%是错误的,准确率是极其低的。所以,我们仅凭左脑来判断事物,犯错率极高;而只有在冥思当中才能捕捉灵感和直觉,抓住事物的本质,也就是说抓住事物的本因、内因,而不仅仅只是外因。这样,就能够使自己的命运真正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不被外界所左右和影响。
      古代的“思”,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甲骨文“恖”,上面是“囟门”的“囟”,下面是“心”。“想”,就是“心”上着“相”,着了后天的相。古“恖”直解:运用道德心灵的先天慧性,与大脑后天智识相结合,通过囟门与天地相连接,进行人天合一的慧识图文思悟,得出最符合自然规律的结论。
      “恖”,要求把天门打开、囟门打开,与天相连,心里面的能量、体内的能量与天相连接,来完成一个天人合一的状态。这样一来,我们才能发现最准确的直觉、最标准而符合客观事物规律的实质,并且顺应它,遵从它,而达到事物准确在我们的身边进行应验和实践,这就是主动进行天人合一、慧识图文思悟的一种方法,去得知符合自然规律的结论。
      “思”的过程,是无为而为,是一个轻松、愉悦、快乐的过程。
      所谓“冥思”,就是要求我们放松心、身、意,垂帘或者闭目,将私心杂念、欲望、贪心净化干,心和脑与宇宙自然大环境相连。在这种连通的前提下,去致知而格物,物格而知至。获取信息,进行体内与身外的实践,通过慧识的实践把握事物本质。格宇宙大环境之物,与整个宇宙联系在一起,从而将其中的信息反馈到我们的大脑和心灵之中。
      什么是“苦想”呢?“心”着于“相”,为表相外相所困。
      《说文解字》:“想,冀思也。从心,相声。”注释:冀思,不同于思,心着于物相的思。“相”压于“心”,心被“相”所蒙,被眼睛所见到的“相”所困惑。
      “想”是孤立的,没有外界联系的。心中着于“相”,是心被相所制约下的智识思维过程。
      “想”,是通过大脑皮层的思维意识区浅表层次的意识区完成的,没有调动大脑质层和大脑核心层的思识库和藏识库里的先天慧识,也就只能是绞尽脑汁,苦不堪言。
      在智能教育方法当中,学习是一个“苦”差事,所以古代智能教育学习就有一种苦行的方式,自己强迫自己去提升记忆力。例如,用头悬梁的办法,以防止瞌睡而不能进行记忆;还有锥刺股的办法,拿一把锥子,要睡觉了,就刺一刺自己的大腿或者屁股,鲜血淋漓,靠疼痛来增强记忆。这些方法,实际上都是不可靠的,即使勉强记住了,也会遗忘,而需要“学而时习之”来巩固。
      中国的教育和思维方法丢失了什么?
      所以,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说了一句有趣的话,智能教育的一些内容,对于他来说,是不屑一顾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慧性思维的人物,他已经在牢牢应用中国古代文明揭示过的“图文思维”状态。他的思维是图像思维,也就是中国古代的图文思维。虽然他还没有进入“童话思维”、没有进入“神话思维”这两步,但是他在图文思维上却达到了非常高的阶段。所以,他对我们学校的教育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他说:“所谓知识,就是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忘掉以后,剩下的那部分。”
      可能我们觉得难以理解,“剩下的那部分”是什么呢?可以说学校所学到的知识都是前人的经验积累,不能陷在里面而爬不出来,只有站在前人的双肩上才能有所创造。例如,爱因斯坦从德国到美国去的时候,刚下了轮船,有一位科学家追着他问一个公式,他说:我不知道这个公式,人家说:你这么大的科学家怎么不知道这个公式呢?他说:字典上有的内容,我为什么要记到大脑里呢?那不占用了我大脑的空间么?你翻翻字典不就行了么?他非常珍惜自己大脑的空余面积,来调动自己的图像思维,而不是轻易往里面塞东西。我们现在人就是拼命往自己大脑里面塞很多的知识,结果自己掉进了知识的陷阱,没有办法将大脑皮层通往质层的通路留下空间,灵感和直觉就会尘封在大脑质层之中。
      而且,他还曾经说过:“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指逻辑推理、试验证伪的智能科学研究),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全都做出来了。”
      “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他是指的逻辑推理和实验证伪的智能科学研究;“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他并不感到惊奇。他认为“令人惊奇的倒是这些发现全都做出来了”,这就是说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明,在古代并没有依赖逻辑推理,也没有依赖实验证伪,却产生了大量科技发明创造。怎么实现的?他列不出来,但是我们自己却应当知道,这就是我们祖先慧识生理功能的全面开发,不去依赖逻辑推理和实验证伪,同样能够准确地抓住事物的客观规律,抓住事物的本质,产生优胜于当时社会的科学创造。
      韩非子在《喻老篇》中也曾经说过:“而慧者不以藏书”。就是说,慧性并不藏在书籍当中,而在心脑之内。慧识,是中国科学发现、发明、创造永不枯竭的动力和源泉,所以慧识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极其珍贵的一笔精神财富。我们应当诚信祖先们的认识论、方法论,将它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充分而完整地开发出来。
      二十世纪以来,西方文化瞄准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什么内容?这一点,我们要找到答案。他们并不是爱我们现代的文明,因为我们现在的城市森林对他们来说早就拥有了,并且还早已主动放弃城市森林的建设,他们爱的是自然、自然环境。像西方很多的城市,都公园化、森林化。他们也并不喜欢我们工业的发展情况,那个过程他们也早就走过了。他们所看重的,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什么内容?其实被他们视为瑰宝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