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天一点经济学全本(完整版)-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济学更应该是一些常识。许多人眼中的经济学只是很多理论和对经济数据的处理,这种经济学对那些搞学术的经济学家有用,但对你来说可能没什么用处。本书建议你从常识入手,利用这些常识来帮助你实现目标、提高效率。因为人们总是想要尽可能高效地达到目标,也就是说,花费尽可能少的资源。
    Q:经济学是什么?
    有位博学的经济学家曾经这样说过:“经济学是经济学家的事情。”由此看来,为经济学下定义并非易事,要想让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接受更是难上加难。经济学家要做的事情有很多,绝不仅仅是关心价格、商业和政府的政策。经济学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化。100年前为经济学家津津乐道的事情,不可能是今天的经济学家感兴趣的话题。
    有人为经济学下了一个精确的定义,大意是:“经济学是研究稀缺的学问,凡是稀缺的都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这就是说,经济学关心的可能是金钱、能源、自然资源和时间;总而言之,经济学可以研究任何东西,只要它们是稀缺的。在上述定义中,“稀缺”指的是“某物没有足够的供应量来满足所有的需求者,包括个人、企业和政府部门等”。所以,一般情况下价格会上涨,以减少那些非急需(即“多余”)的需求,而且要一直涨到足以削减多余需求和购买力的程度。这样一来,对所有的市场主体(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来说,所得与所需(即需求)正好相当,因为他们既有能力又有意愿为自己的所得付款。但如果这些东西是免费的,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当然,有些东西是永远不会缺乏的,比如空气和水,尽管可能会被污染。而如果你想要的是(所谓“纯净”)瓶装水,那就得掏钱买,所以说瓶装水也是稀缺的。





    正文 第1章 经济学的意义:精练的常识(2)
    。 更新时间:2010…8…7 21:20:04 本章字数:674


    上述关于经济学的定义经常被扩大化,以涵盖资源稀缺情况下的决策。我们做事时不可能为所欲为,也不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东西。一般来说,如果你购买一辆汽车,就有可能不再携家人去度假,因为你的钱也许不够了。同样,如果你成为一名医生,那就不可能再当电工了,因为你的时间肯定不够用。你决定做什么或者得到什么,就意味着放弃本来可以做的其他事情,放弃本来可以得到的其他东西。经济学研究的就是这样的决策,并且大都是我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我们生活在一个资源稀缺的世界,很少有个人、企业或政府拥有取之不尽的财富,所以他们在作决策时通常会为了获得某些东西而放弃其他东西。
    一些经济学家走得更远,把经济学定义为“经济学就是作决策,这种决策可以理性地把稀缺的资源分配到各种各样的用途中去”。有些时候,我们的各种目标往往相互矛盾。一个人不可能尽可能地存钱,同时又尽可能地花钱;一个企业不能把盈利全部用于扩大经营,同时又以此作为红利发给职工。有些时候,我们的目标是无法实现的,例如,谁也发明不了永动机。在经济学家看来,顾此失彼或无法实现的目标是“非理性”的,因而不在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之内。
    那么,在经济学家看来,怎样做才是“理性”的呢?“理性行为”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首先,你必须有一个目标,并且不能有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如果你的目标不止一个,它们之间也要能协调一致。其次,你必须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来完成自己的一个或多个目标,换句话说,你必须抓住一切机会向目标靠近,但要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来做。这就是所谓的“经济效益”。





    正文 第1章 经济学的意义:精练的常识(3)
    。 更新时间:2010…8…7 21:20:05 本章字数:923


    在有些情况下,假如你的目标无法实现,你必须尽可能地接近它,这同样也是“理性”的。你的目标如果是想成为你所在国家最健康的人,显然这是无法实现的,但至少你可以让自己尽量健康些,这是非常理性的。这里所说的目标不一定单纯针对自身,它也可以是尽可能多地为慈善事业捐款,同时又确保自己应有的生活水平。
    上述定义被批得一塌糊涂,但批评者并未领会它的真谛。理性行为不一定是自私的,所以问题根本不是出在这里。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个已经被奉为标准的经济学定义,虽然涵盖了整个“微观经济学”,但并未将“宏观经济学”全部包括在内。家庭和企业一旦进入市场,无论是作为个体还是整体,都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主角”,都要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作决策。政府同样如此。
    然而,有时问题不是出在资源太少,而是由于资源太多。请看下面这个宏观经济问题:当经济出现衰退的时候,可提供给劳动力的工作岗位太少,随之而来的就是失业。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问题的实质是劳动力过剩,而不是缺少工作岗位。不过,我们不能把这一逻辑推而广之,因为它并不适用于其他情况下的稀缺。例如“能源短缺”(更确切地说是“能源匮乏”)就不能说成是其他资源的过剩。
    因此,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又对上述定义进行了修正,去掉了“稀缺”这一背景因素。在他们看来,“经济学说穿了就是研究理性决策,仅此而已!涉及的资源不一定是稀缺的”。我喜欢的就是这个经济学定义,因为它同时涵盖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从而把经济学表述得入木三分。事实上,经济学不是专门研究任何事物,而是研究一种特殊的决策,这种决策要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实现一个合理的目标。当你实现自己的目标时,一定要尽可能地采用最好的方式,而“最好的方式”无非是动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没有任何其他含义。举个例子来说,要想提高就业率,就得吸纳剩余劳动力;要想实现吸纳剩余劳动力的目标,就得出台刻意“增加工作岗位”的计划;而如果注重“经济效益”,创造就业机会的计划将以失败告终。结果,国内生产总值(GDP)上去了,但由于使用了过多的工人,经济效益却是低下的。不过,尽管经济效益不高,但消除了大范围的失业,也算是实现了预期目标。





    正文 第1章 经济学的意义:精练的常识(4)
    。 更新时间:2010…8…7 21:20:06 本章字数:850


    Q: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在哪里?
    微观经济学跟“小”事打交道,宏观经济学跟“大”事打交道。具体来说,微观经济学研究消费者以及企业应该如何作决定,宏观经济学主要关注的是整个经济体。
    举几个微观经济学的例子:我们该如何支配收入,储蓄和消费的比例?如何选择商品和服务?假设我们有决定权,每周应该选择工作几个小时?我们应该在几岁开始制定退休计划?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公司应该生产哪些产品?聘请拥有哪些技能的员工?应该聘请多少有技能的员工?在哪些情况下需要加班?公司需要购买或租赁多少台机器?什么时候应该增加物资设备或是扩大规模(工厂数量和办公室面积)?扩大规模应该到什么程度?每件商品又应该如何定价?制定哪些激励措施能让公司经理们从公司及其所有者(假如是股份公司,应该还有股东)的根本利益着想,作出最优决定?最后一个问题对企业来说可能最重要,在随后的章节里会有所涉及。
    个体市场,即以个体商品为主角的市场,也属于微观经济学的范畴。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里有很多买家和卖家,这些卖家生产同类商品,各自拥有一小部分市场份额,那么这些商品的价格是怎么决定的?若是换做只有一个卖家的垄断市场,或者是有几个卖家销售的寡头市场呢?在寡头市场,若生产的商品(至少消费者觉得)在一定程度上略有不同,定价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宏观经济学在针对整体经济问题给出有意义的回答前,需要一定的积累(如综合各种重要信息)。因此,宏观经济学不是某种商品的具体数量,而是着眼于除去通货膨胀因素后整个国家的实际总产出;不考虑某家企业或是某个市场有多少名员工,而是考虑整个经济体的就业状况和失业状况。关于宏观经济的问题包括:经济周期的动力是什么?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经济增长)是由什么决定的?究竟什么在影响着通货膨胀?汇率变化(本币兑换外币或外币兑换本币的比率)又是由什么引起的?所有这些有关宏观经济的问题都会在后面的章节得到解答。





    正文 第1章 经济学的意义:精练的常识(5)
    。 更新时间:2010…8…7 21:20:09 本章字数:839


    经济学家总是热衷于研究政府的经济政策,无论是微观经济还是宏观经济。微观经济政策包括:环境保护、对私营企业进行援助、反垄断(即政府出面对市场上的垄断和寡头势力进行打击)、对垄断和寡头企业进行管理(即限制产品的价格和产量)、价格管理(在微观领域内针对某个特定产业)。宏观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实施、政府债务的管理、价格管理(在宏观领域内对大部分经济体进行价格调控)。
    有时候,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区别在某些问题上并不十分明朗。当一个市场的行为影响到了另一个市场的行为,这个事件既有可能属于微观经济学也有可能属于宏观经济学。但是,当市场逐渐扩大并达到一定规模(比如说农业和制造业)时,那么这个问题很显然属于宏观经济学的范畴。
    你也许没想到,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比宏观经济学更加稳固。虽然宏观经济学讨论的问题往往都比较“大”,而且对于整体经济来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