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御山河-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部分的考试虽然看起来只有能熟记硬背就可以,但是杨纪却知道,实质并不是这样。这里面还有一个隐形的考试分就是卷面的整洁和文字。

杨纪以前在晋安城,没少听那些落榜“学子”三三两两聚集在一起,落是遗憾的议论此事。

文科举的主考官对于文字笔法极其看重,这是私底下早就知道。所以杨纪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苦练文字。

沙沙~

考场上一片沙沙的书写声,混夹着一些低低的呓语声,和过于紧张而低泣的声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熟记《三经》《五典》上的内容。

有的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死记硬背,强行记下了大量的经义文章,结果一看考题,根本不是自己记忆的那些,瞬间就崩溃了;也有人发现自己明明记忆很熟的文章,写到后面突然写不出来了,顿时冷汗涔涔,衣衫都湿了。

这就是文科举,不管你平时付出多少的努力,大浪淘沙,只留下最后的三个人,才能荣登金榜。而其他大部分都注定是要淘汰的。

杨纪同情的抬头看了一眼,很快就沉下心来,沉浸在科考之中。

第二部分是“经义”。共有五段文字,全部都是截取《三经》《五典》上的内容。

“君子之道五百,一言以蔽之,曰:‘儒者四心’。”问,什么是“儒者四心”?

杨纪蘸了蘸墨,微吟不语。这句话其实不是《三经》《五典》上的内容,而是另一个人说的话。

《三经》《五典》上有很多关于君子做人道理话,有人试图将它归纳总结成一句话,这就是“儒者四心”。

历史上任何试图重新诠释《三经》《五典》的人大部分都被斥为异类,不被接受。但是这句话却在读书人中广为流传,甚至连朝廷主流也同样认可,因为说出这句话的人的身份非同小可,乃是一位声名赫赫的“文圣”。

任何一位“文圣”说出来的话,即便是不是《三经》《五典》上的内容,也一样被视为金科玉律,是读书人的圣典。

关于“儒者四心”,这位文圣并没有说出来。但是儒者四心的内容已经充斥在《三经》《五典》的每一页,让洋洋洒洒数百言诠释着。

这其实是很考验每一个人对《三经》《五典》的考察和理解情况的。因为不同的人,“儒者四心”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写出来的自然也是不同的内容。

杨纪微一沉吟,随即写下一行字:

“儒者四心,即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羞耻之心,……以及辞让之心!”

这并不是胡乱书写,而是杨纪读书多年,对于《三经》《五典》的理解。

“人必有恻隐之心,方才知义。否则见老幼不扶,见弱小不助,与**何义?”

“人必有是非之心,方才知忠。……”

“人必有差耻之心,方才知信。……”

“人必有辞让之心,方才知礼。……”

杨纪写下了四行字,这四行字联系起来,正好是儒家推崇的“礼义忠信”。也是杨纪对于《三经》《五典》的另一个理解。

试卷共五页,还有其他四个题目。杨纪把所有的题目答完,不知不觉已经是傍晚了。文殿三层早有许多的皂吏点上了大烛,里面一片灯火辉煌。

杨纪一抬头,就看到桌上放了一些烙饼,馒头之类的饭食,都很简单。这是朝廷准备的。

送食的皂吏轻手轻脚,杨纪居然都没有注意。

杨纪微微一笑,然后收回了目光。他暂时还不饿,借着这通明的烛火,杨纪把题目重新审了一遍。

“有意思,第一部分考是的礼,第二部分虽然考了五个题目,各不相同,但内容都是礼义忠信。这次的文科考到底想要做什么?”

杨纪若有所思。

文科举的题目并不是很秘密,每次考完之后,都会被各地的学子公布出来。杨纪也曾经留心过。

往届的文科考虽然也是分三部分,但内容却是很随意,并没有像现在这样,给杨纪一种很强烈暗示感。

“不知道最后一题考的是什么!”

杨纪压下念头,然后翻开了最后一页。

这是文科举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第五十八章 破题

“太祖此生有三笑。年幼时,因势微贫寒遭同伴讥笑,此其一笑;年少时学文,一篇百家姓半月方熟,先生斥之,为同窗所谩笑,此其二笑;年长时学武,百竞而百败,为同学所笑,此其三笑……,此后天下大乱,蛮荒四起,太祖振其威烈,席卷天下,囊括四海,一统天下,成就不世霸业,此后终生再无敢笑者!”

杨纪翻开试卷,看到的就是这么一段话。这就是文科举第三卷的策论,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关于本朝太祖皇帝的事迹,天下传的很多。其中最为普通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太祖皇帝的贫寒时的际遇。

太祖皇帝出身微贱,这是众人都知道的事实。在一些流言中,甚至夸张到说太祖皇帝年幼时只穿得起上衣,而穿不起下裳,因为这个原因被人耻笑。

到年少时,由于启蒙入学的年纪很晚,太祖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读书识字,因此进境要比同龄人晚,这也是不争的事实。

到年长时,太祖在学武的人中年龄是最大,修为却是最低的,比武切磋的时候,其他人最喜欢挑太祖切磋,击败之后,又大加耻笑。

可以说是太祖皇帝一生最微贱的经历,朝廷史官将之记录下来,总结为“太祖三笑”,对比起太祖一生的成就,而被人茶余饭后,津津乐道,广为流传。

谁也没想到,这次策论的主题居然就是这个。

杨纪看着身前的试卷,心中感概万千。太祖势微的时候,受尽了冷眼、耻笑和奚落,但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相比起讥笑太祖皇帝的都是些玩伴、同窗和同学,打压、排挤、欺压自己的却都是和自己有着血脉联系,本该支持自己的同族啊!

这个故事或许早就广为流传,对于很多人来说,也仅仅只是个考试的题目。杨纪甚至能想像很多人写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之类的话,但对于杨纪来说,这却是自己的人生写照!

或许只有自己,才能体会到这字里行间的种种感受!

杨纪沉吟半晌,然后提了提笔,在砚台中蘸了蘸墨,然后在试卷上写了两个大字:

“岁寒!”

两个大字,刚劲雄浑,带着一股强大的气势,仿佛阵阵风雪扑面而来一样,让人感觉到一股凛然萧瑟的味道。、

这两个字写出来,连杨纪自己都有一种寒冷萧瑟的感觉,一时间不由恍惚了一下。这是他第一次参加文科举的考试,原本也只是冲着文科举的奖励而来的,属于自身处境的无奈之举。

杨纪看重的,也是一个月之后的“武科举”。毕竟这个世界“武道显圣”,武科举的地位远非文科举所能比。而且“文科举”仅有“文童生”、“文秀才”两个级别的考试。即便杨纪醉心于此,也不会有太大的出息。

但是这一刻,杨纪突然对人生的这第一次“文科举”有了不一样的领悟和感受。

春来的时候,大地花开,草木郁郁;夏天的时候,枝叶繁荣,松、柳、樟、桐……,所有材质的树木隐藏在其中,默默生长,看不出差别。

只有来一场深冬的酷寒,弥天盖地,才此凋的凋,谢的谢,真正顶得住酷寒的,才能傲视山林,一木独春!

“咝!”

杨纪深吸了一口气,然后在试卷上写下了第二字: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松柏春天与百草同春,夏天与万物同生,冬天与万木同盛,只有到了冬天,百冰天雪地,犹如烈火焚炼……,此时百草凋谢,万木枯朽,只有松柏一枝独秀,方才显出“真金”本色!

当年的太祖皇帝势微时,受尽百般的歧视,那些嘲笑他的人恐怕也不会想到,他有今日!

杨纪揭起桌上的试卷,伸手弹了弹,望着上面的苍劲雄浑的字迹,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

从前面的《礼记》,到后面的“儒者四心”,再到最后的“太祖逸事”,杨纪隐隐明白了这次考试背后隐含的喻意。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这不仅是杨纪对最后一道策论的破题,也是杨纪对这位主考官出考意图的明迹。

不知道为什么,最后短短的一句话写话,杨纪即是觉得腹中饥肠辘辘,无比的饥饿。接连从桌上拿了几个烙饼,肚中才算是好了一点。

杨纪休息了片刻,一边整理着脑海中的思绪,感觉胸中成竹,差不多,这才提过笔,接着扬扬洒洒上千字的写了下去。

时间不知不觉的过去,杨纪所有的思绪都集中到了最后一题的策论之中,渐渐的,所有的东西都淡忘了,进入了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只剩下胸中的“文字”。

三层文殿中,一片寂静,只余下沙沙的书写声,和烛火的摇曳声。

夜深人静,等到杨纪写完的时候,周围连沙沙的声音都没有了。

杨纪抬头一看,只见佑大的文殿之中静悄悄的,除了少数几个“学子”依然在挥斥方遒之外,大部分的人都抵不住困意,趴在桌上睡着了。

众人的睡姿千奇百怪,有人的流着哈喇子,有的人手上笔还滴着墨,不过更多的人还是紧皱着眉头,一副郁郁不得志的样子,似乎还在思考着白天的题目。

这个时候已经过了子时了,连皂吏们都大起了磕睡,只余下精力旺盛的文殿甲士们精芒烁烁,警惕的打量着四周。

只要有人随处走动,形迹可疑,这些甲士必然会走上去,严加查处。

杨纪只是扫了一眼,笑了笑,很快就收回了目光。

文科举的三部分大题已经全部答完,杨纪再次检查了一遍自己的卷子,字迹刚劲有力,卷面整洁白净,文字也完全达到了自己的效果。

“差不多了,八年所学,尽在其中,我也尽力了。这次‘童生试’万中取三,能否中榜就看天意了!”

杨纪看着试卷满意的点了点头。

哒!

杨纪收拾东西,挎起包袱,然后从过道里走了过去,步伐坚定和踏实。

他这一动,远处的“文殿甲士”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