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斗铠-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战之初,金吾卫那些精锐兵马就被我们打垮了不少,到了后来,朝廷只能拉一帮训练不够的新兵和民夫来组建新兵马,战力越来越差,软得跟豆腐捏似的,一冲就垮。如果不是叶家碍事,我们早打进洛京了,也不至于落到现在这凄惨境况了。。。”

史文庭猛咳一声,黄旻一愣,这才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弃暗投明,投奔大都督麾下,这是多么荣幸的事,怎能用“凄惨境况”来形容?难道,自己对大都督心存不满吗?

黄旻脸色发白,扑通一声跪倒,匍匐在地,连连磕头:“大都督,末将是猪脑子,末将说错话了,末将该死,请大都督责罚!”

史文庭也跟着跪倒求情:“大都督恕罪。黄兄弟只是嘴上缺个把门的,一时不合说错话了,他对大都督是忠心耿耿的,绝无二心,请大都督明鉴!”

孟聚洒然一笑,他自己也是从小军官升上来的,太清楚武官们的心态了——这黄旻分明是平时跟史文庭发牢骚发惯了,口无遮挡一不小心在自己面前说错话罢了,倒不是真存有什么反心——那些心机深沉之辈,他们倒是不会犯这种浅显错误的。

孟聚示意两人起来,想打发他们下去,但看着黄旻那可怜巴巴的眼神,显然是还在害怕着惩罚,孟聚不得不安慰他说:“说错一句话,区区小事,黄将军何必吓成这样?本座不是拓跋皇叔,不以小节罪人,黄将军不必过虑——呃,这样吧,黄将军出口错言,本座就罚你一个月饷银以作惩戒,这样如何?”

黄旻这才如释重负,他躬身道谢:“末将甘愿受罚,谢大都督宽宏。”

“好,今天辛苦二位了,你们先下去休息吧。”

打发走了两位边军降将,孟聚独自一个人留在城头,慢慢地踱着步子,眉头深蹙,目光深邃。

今天,自己亲身见识了边军残部的战力和斗志,比起先前的边军已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了。而朝廷拥有三四倍的优势兵力,再加上暝觉师的坐镇,却还是拖延了大半年,至今没能把他们给消灭掉——金吾卫的战斗力,又该烂到了何等奇葩的地步?

孟聚意识到,一个巨大的机会出现在面前了:连年征战,大魏朝的武力已衰竭到了最低点——不光是边军或者金吾卫,而是整个北魏都在最虚弱的时候。

现在,边军和金吾卫主力尽在此地,慕容家和拓跋家的首脑人物也在这里。自己手握一支强兵,恰逢良机身处此地,倘若突然发难,对他们来个一网打尽的话。。。

孟聚激动得心脏砰砰直跳,甚至比刚才冲杀时跳动得更加激烈:“在安平城,自己只有四旅兵马而已。。。还是太少了!两个新投诚的边军旅?他们是没有战斗力的,也靠不住,指望不上。。。

倘若王北星、李赤眉、易小刀,他们中的随便哪个能及时赶来就好了,哪怕再多一个旅都好!要不要豁出去,来个舍命一搏?”

(呼噜,信而有信的猪本周还债一千字谢谢月票,谢谢打赏

预祝各位读者朋友新年快乐,提前给大家拜年了也请大家新年里继续支持猪)(未完待续。。)
三百零七乱平(一)

在距离安平城二十里,有一个名为马坡庄的小村里,朝廷的行营在此驻扎。由行营统领的十五万王师主力就驻扎于马坡庄外的荒野上,大军傍山扎营,营地从高处一路往下延伸,延绵十几里,岗哨森严,旌旗飘扬,在四面环绕着营地的,是宁谧的田野和山林。

这年头,“王师”跟“叛匪”的分界是很模糊的,就跟戏子偶尔会穿错戏服一样,“朝廷”跟“逆贼”之间也会很突然地互换角色。比如叛乱首脑拓跋雄就一直坚持认为,他是大魏正统皇帝拓跋晃的叔叔,在拓跋晃被弑杀后,南下的边军才是货真价实的朝廷王师,慕容家不过是一伙篡夺京城的叛乱逆党而已。

自从五天前,行营抵达马坡庄后,就不再继续前进,也没有对叛军展开进一步的攻击。行营对外的说法是——没有说法,陛下做事,难道还要对谁交代不成?

就在边军起兵攻打安平城的这天,行营也出现了异样的繁忙。一大早,川流不息的信使和探子便频繁进出主帐,向着统帅禀报战情。

“启禀陛下,叛军已出营列阵,目测兵马已超过两万人,叛军还在不断增兵。。。”

“陛下,安平城向我军派来信使,称叛军大举进攻,城池危在旦夕,请王师速派增援前去——陛下,信使就在帐外,是否要传他进来?”

慕容家家主兼大魏皇帝慕容破摆手,示意不用传东平军的使者进来——进来无非是哭啼哀号罢了,徒添噪音,于事无益。

慕容破坐在大帐正中的座位上,他威严地注视着帐中众人:“诸位,叛军大举进攻,北疆的孟大都督向朝廷求援,请求援兵——大伙怎么看,都说说吧。”

帐中十分安静,散发着焚烧上等檀香的芬芳味道。在慕容破的左手边,站立着朝廷的文臣,包括各部尚书、侍郎、御史大夫和掌管大军辎重的后勤官员们;而在慕容破的右边。则是大魏朝各地的都督、兵马使、金吾卫中的路总管和中郎将们。文臣武将对峙分列,壁立如林,气氛肃穆又庄严。

听到皇帝的问话,文臣武将们都没有说话。帐中一片沉静。

按常理来说,友军有难,自然是应该救援的,但这“友军”倘若是东平军的话,这就要另外说了。救不救援孟聚。这并非简单的军事问题,更牵涉到极复杂的政治问题。

孟聚这种跋扈的实力镇藩,一向是朝廷欲灭之而后快的对象,现在让他跟拓跋雄这个叛贼斗得你死我活,这是对朝廷大大有利之事,朝廷正可坐收渔翁之利,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家尽可高呼:“让孟聚去死!”

但朝廷的问题从来都不可能是这么简单的。孟聚是跋扈镇藩不错。但他是太子殿下的救命恩人。是铁杆的太子党。虽然这阵子,陛下要更换东宫的说法传得很邪乎,但毕竟还没真换呢。这种争嫡斗争,结果到底如何,那真是谁也看不清的。万一太子殿下挺过了这次劫难,坐稳了位置。那自己陷害太子殿下的亲信,很容易被人看成对太子殿下的攻击。到时候被太子秋后算账不久麻烦了。

而同样,提议去救援孟聚的。也会被视为是太子殿下的爪牙,万一将来三皇子得了天下,同样没什么好果子吃。

有资格能站在这里参加御前会议的,哪个不是心思剔透老奸巨猾的货?早在慕容破开口之前,大家都已想透了其中的关键。为稳妥起见,现在,慕容家的文臣武将一个个都修炼了噤口禅,眼观鼻鼻观心,安静得恍若闭关的佛门高僧。

慕容破等了片刻,却是半个说话的都没有。他微微蹙眉:“怎么,都哑巴了?张全,你是到过楚南府的,说说东平军的情形,他们能不能挡住叛军的进攻?”

被慕容破点了名,舒州都督张全脸露难色。他单膝跪下回话说:“陛下,末将确实到过楚南,但并未在那边停留,当天就离开了,对东平军的情形并非很清楚,只知道东平兵马约莫有四旅,兵马一万余人,斗铠数量不详——至于东平军能否抵挡叛军进攻,末将实在不敢妄言,还请陛下恕罪。”

慕容破嗯了一声,脸上未置可否。他问:“这件事,兵部怎么看?”

兵部尚书慕容淮是皇帝的族弟。刚才,他一直在阖眼瞌睡,直到被皇帝点了名,他才睁开了眼睛,沉缓地道:“来而不往非礼也。昔日孟大都督千里南下救援朝廷,对朝廷有着擎天保驾之功,今日大都督有难,朝廷岂能袖手旁观?倘若我们就这样近在咫尺地看着忠于朝廷的一路镇藩被叛军消灭,日后朝廷的脸面何存?

陛下倘问微臣的看法,微臣觉得是该救的。但具体该出动多少兵马,如何救援,这就有待陛下圣裁了。”

兵部尚书慕容淮话音刚落,有人立即插口道:“老尚书看法谨慎,老成谋国,但却是忒小觑孟大都督了。微臣却以为,救援之事完全无必要,孟大都督定能击退叛军,大获全胜。”

众人齐齐循声望去,却见说话的人仪表堂堂、器宇轩昂,却是后军第二镇总管轩文科。

慕容破点点头:“轩总管,你为何这样看?”

轩文科站前一步,他对着慕容破跪倒,中气十足:“陛下,在昔日金城战役中,微臣曾有幸与孟大都督并肩作战,对他还是了解的。据微臣亲眼所见,孟大都督智勇双全,用兵如神,战力远超一般。

昔日,大都督只统领了三百战兵,就击败了边军的整整一路兵马,现在孟将军麾下统帅四旅强兵,麾下战力百倍强于当日,而叛军不过区区四五万,绝非大都督对手。

陛下派出援军,自然是出于对大都督的关爱之心,但外边人不知情,还以为朝廷要跟大都督抢功哪。。。万一派出的援兵与大都督的兵马起了什么误会,这就反倒不美了。微臣以为,我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静待大都督奏来捷报便是。”

听上去,轩文科总管对孟聚十分推崇,说的都是好话,赞他是“智勇双全”的名将,但在座的哪个是笨蛋,轩文科昔日与孟聚的恩怨早已广为流传,轩总管的用意那简直是路人皆知。听到他这么说,帐内众人无不莞尔。

慕容破望了轩文科一阵,轻轻“哼”了一声——他当然知道轩文科的用意。臣属们的各种小心思,在这位履历丰富的将军皇帝眼里,简直是写在手掌上一般清晰。

其实在心里,慕容破的想法和轩文科是相同的,他也是倾向于消灭这位野心勃勃的汉人新军阀的。如果解决掉拓跋雄之后,朝廷还有两年时间的话,他有信心软硬兼施地把东平军给消灭掉——虽然孟聚是很能打,但朝廷掌握了斗铠、兵员、粮饷和大义名分上的优势,这种优势是全方位的,不是一介武夫之勇能抗拒的。

但问题是,自己还有两年时间吗?

野心勃勃的南朝,还会给大魏两年吗?

慕容破很清楚,野心勃勃的南朝汉人帝国,这才是大魏真正的威胁。自从仁兴帝即位以后,南朝一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