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道理来说,这是不应该的啊,江南是人文荟萃之地。风流尽聚,精英无数,能在这里闯出名头的艺术家。她的水准怎么说都该比在北疆那个文化沙漠要高吧?怎么这位林佳音大家,给自己的感觉还不如欧阳青青?
孟聚琢磨好一阵,才想明白了事情的缘故:并非林佳音的技艺比不上欧阳青青,而是她们两位所处的环境和氛围不同。北疆东平是抗击塞外魔族的前沿,边关将士扎边于此,守土卫国,民风剽悍。在那种环境下,人们崇尚的是男儿至死心如铁的豪迈,壮士朝生夕死一杯酒的悲壮,男儿轻生死,重离别。而欧阳青青身处边塞,久闻边疆故事,她的思想明显受到了这种影响,舞为心声,她的歌舞里很自然带出那种“壮士一去不复还”的壮烈,那种敢死冲阵般激烈的决绝感,那种灵魂的力量自然会令自己感同身受,震撼巨大。
而江都这边则是升平已久,民风享平,这里的民众崇尚的是风流文雅,诗书礼乐。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和社会氛围下,也造就了完全不一样的艺术家风格,自己身为边将,自然更喜欢欧阳青青的那种激越风格了。
孟聚还在胡乱遐想的时候,一曲奏罢,歌舞已是结束了,众人都是轰然叫好。
李秀玉坐回了孟聚身边。一曲舞罢,她已微微出汗。她轻轻摇着扇子,一股清新芬芳的女性体香传入孟聚鼻端,也不知是她的天然体息还是脂粉香味。
刚才自己跳舞的时候,孟聚一直显得若有所思的样子,并没有跟其他人一样投入,李秀玉也是看在眼里的。她歉意地对孟聚说:“孟大官人,您这样的贵人见多识广,肯定见过更精彩的歌舞。吾等姐妹的粗浅技艺,怕是入不了法眼,献丑了,还请多多包涵。”
“李大家过谦了。方才的歌舞甚是精彩,尔等的舞技可谓已至化境巅峰了。只是有些东西,已是超出所谓‘技艺精湛’的范畴了,那是勉强不来的。”
孟聚说得高深,李秀玉一愣,她还在回味着孟聚的说话呢,那边的李朝阳已出声了:“久闻李大家非但精通歌舞,最擅长的还是诗乐才艺。李大家的雅名,吾等是久闻了。今晚吾等在此聚会,在此冒昧,想请李大家赋诗一首以贺,让吾等开开眼界,不知李大家能否答应?”
李秀玉愣了下,她没有出声,却是先望向了孟聚,不出声地用眼神探询他的意思。
孟聚不露声色,心中却是诧异:这李朝阳,莫非是不懂规矩?今晚,既然已安排了李秀玉陪自己,那按照礼节来说,其他人是不能随便招惹她的。即使说李朝阳真的很想听才女作诗,那你也该先找孟聚请求,征得孟聚同意了才能请她。
当然,如果大家彼此是熟不拘礼的朋友,也不是非得讲究这些。但问题孟聚和他们今晚只是第一次见面而已,根本谈不上熟,李朝阳这样做,那简直是把孟聚当不存在了——他是真喝醉了,还是故意如此的?
孟聚垂下了眼帘,他沉声说:“既然李公子既然有此兴致,那你就试试吧,且当给诸位贵人助兴好了。作不出来也不要紧,不必勉强。”
既然孟聚发话同意,李秀玉就好办了。她站起身,先是自谦了一番,说奴家以往虽薄有诗词虚名,但其实才识浅薄,怎敢在诸位大贤面前卖弄?但既然是诸位公子有请,她不得不勉为其难,就此献丑一首,还望大家见谅。
说罢,她沉吟片刻,当场口诵了一首诗赋,纪念这次众人泛舟赏月的雅事。孟聚听着,觉得那用词和意境倒也只是平平,但仓促之间能做出这样,已是很不错了,已是不负才女之名了。
在这个时代,流行的诗歌还是乐府诗和歌赋,无论是体裁还是用词都还不成熟,也不怎么讲究平仄音韵,甚至连对称都不很严格,远没达到唐诗那种巅峰造极的美感和艺术成就。
看着孟聚皱着眉闭目,像是在品味方才李秀玉的诗赋一般,李朝阳笑道:“孟官人,您如此深思熟虑,莫非在诗赋一道上也有涉猎吗?如果有什么佳作,还望官人莫要吝啬,与吾等分享一下如何?”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都是大蹙其眉,纷纷责备地望向李朝阳——方才孟聚已明摆着不精文采了,你这样说,岂不是要故意出他的丑?
江都梦 (十)
孟聚也诧异,这位李朝阳李公子是吃错药了还是怎么的?怎么老盯着找自己的麻烦?不知道今晚自己才是主客吗?他难道不知道,自己的地位要比他高得多吗?
所以说,人与人之间的想法真的差得好大。在孟聚看来,自己白手起家、浴血奋战,凭自己努力而得来的地位和爵位是最光荣的,因为这证明了自己能力,比那些躺在父辈功绩本上的贵族公子们要强得多了。
殊不知,在贵族少爷李朝阳眼里,他们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家谱和族谱才是值得骄傲的。
要知道,在南唐内部,贵族世家也是分等级的,一个开国的三百年世族世家还是要比起那些不到一百年历史的家族显得有分量也有底气一些。历史越悠久的贵族,他们就有越多的时间来发展,经营实业,布局朝廷,把持江都和大唐境内的各行各业,在朝廷、军队和民间都拥有极大的势力。。。
贵族世家的可怕之处并不止如此,单个的贵族再强也强不到哪去,但数百年间,各个贵族世家之间彼此联姻结亲,彼此合作,有此形成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网才是令人忌惮的。贵族们虽然彼此间也有不少矛盾和过节,但在对外的时候,勋贵集体却往往能做到同根连枝,团结一致,这才是他们的真正可怕之处。面对这样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即使是皇帝李功伟想要触动哪个勋贵也不敢轻举妄动。
而孟聚这种新鲜出炉的侯爵,虽然也是朝廷正式册封的,但在江都的贵族圈里是没什么地位的,也融不进江都贵族的交际圈里的。
所以,在李朝阳看来,孟聚地位虽然尊崇。但说来说去无非一个江北降将罢了,跟他们这些根正苗红的世袭南唐将门世家实在不可同rì而语。开始时候,因为还有事相求,所以他还能耐着xìng子对孟聚客气地以礼相待,但被孟聚一口回绝后,这位心高气傲的公子爷顿觉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不就是一个粗莽武夫吗?居然敢拒绝本公子?真是岂有此理了!
当然,李朝阳也不是那种不明事理的纨绔,为这点意气小事,真想跟孟聚如何如何,那还不至于。这点分寸他还是有的。但潜意识里,他却是很想让孟聚出点丑。
在李朝阳想来,想让孟聚出丑,那也太简单了,这武夫不是不通文墨吗?那我今晚就故意大谈特谈诗词歌赋。泛舟河上。赏月吟诗,这是风韵雅事。谁也说不出什么来。让这一窍不通的武夫半句话插不上,我再偶尔跟他应和几句,看他如何尴尬应对,在这么多美人面前让他丢脸又说不出来,这就是李朝阳的打算了。
李朝阳的想法,孟聚还猜不出来。但对方的话语中的挑衅味道,孟聚却是听得出来了。在众人怜悯的目光下,一时间,酒意上头。孟聚也是微微羞恼了要跟老子比诗词歌赋?你小子真是自己找死了!
孟聚捏着酒杯,斜眼很不礼貌地睥睨着李朝阳:“李公子有心了。只是诗赋乃小道,此技于国家无益,所以孟某对此并不甚关注,虽然也有一两首心得,但众贤当前,孟某就不打算献丑了。”
孟聚说自己有诗作?
这武夫居然敢厚着脸皮说自己对诗赋也有心得?
一瞬间,李朝阳还真有爆笑的冲动,他赶紧说:“孟官人过谦了,孟官人的大作,想来必定是极佳的,还请官人莫要客气,让吾等有机会一饱耳福吧!”
黄昌旅和曹双两人也跟着附和:“是啊,孟官人既有诗作,又何必吝啬呢?今晚清风明月,佳人在侧,正是赏月吟诗的佳时,孟官人还请千万赐教啊。”
徐彦世子看看众人,又看看孟聚,神sè间隐有忧sè。他已经感觉到了,席间的气氛不是很正常,众人隐隐有针对孟聚的意思,他正待出来打个哈哈岔开话题呢,孟聚却是先说话了:“既然诸位如此盛情相邀,那吾就不客气了。方才,吾忽得灵感,得诗作一首,还请诸位公子不吝赐教。”
公子们嘻嘻哈哈:“孟官人的大作,那肯定是好的,吾等就洗耳恭听了!”
“那好,吾就献丑了!”孟聚起身走了几步,昂首吟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没错,孟聚吟的就是李太白的千古名作《将进酒》。拥有着来自后世千年间的记忆,在孟聚的脑海里不知藏了多少的绝妙佳作。以前孟聚一直不曾拿那些名诗名词出来显摆,一来他觉得靠这些诗词来混名声无聊,二来也是因为他不屑如此在这个武力称雄的乱世,靠抄袭古人诗词混名声,纵然有个绝世文豪的名声又能如何?自己走的是军阀路线啊,又不是要走文臣路线。
在北方时候,孟聚也是想过的,是否做几首诗词为自己混个“文武双全”的儒将名声呢?但可惜,他一直没找到机会自己那帮部下,吕六楼、王北星、王虎、齐鹏、徐浩杰……个个都是货真价实的武夫来着,跟他们谈诗词,那真真是对牛弹琴了。
后来,东平军的地盘大了,孟聚也有了接触地方上文人和士绅的机会,他照样找不到显摆的机会:谁不知道孟大都督是边关武夫出身的军阀头子?有哪个不识趣的帮闲会跑来“请孟大都督作诗一首”开玩笑,想让大都督出丑,你莫非是嫌脑袋太多了?
所以,纵使孟聚满腹名篇,但一直没有好的机会,那无数的绝妙文采都只能憋在肚子里了。今晚这种场合,明月当空,名jì在侧,那是最好不过的显摆时机了。孟聚当然不会放过,立即用了李太白的文章来个当场打脸哥就不信了,面对这样气势恢宏、流传千古的名篇,你们哪个敢不服气的?
孟聚的《将进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