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帝内经-养生智慧ⅱ--曲黎敏开讲养生经典-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想藏得住,就不能开北门。但是北京城的北面有两个门——安定门和德胜门。这两个门在古时平常情况下是不能开启的,但在某种情况之下是可以开的,不过也不能同时开启,就是在军队出征打仗的时候,可以开启安定门,当军队得胜回朝时走德胜门。这是什么意思?这实际是在告诉我们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即如果人要想有定力,是要靠肾精足,要想得胜还朝,也要靠肾精足。同时,这两个门一定是一出一入,因为肾主封藏,只有在动用兵力,动用人身体最关键的部位时,才可以把肾精调动出来用,平时,一定要把肾精藏好。治病也是一场战争,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做“用药如用兵论”,即用药就像用兵一样,敌人就像我们身体的寒邪,如果要打败这些寒邪,人一定要调动正气,但是在打退寒邪的过程中,人肯定也会有损伤,如同有战争必然有牺牲一样。所以有时治好病以后,人们会出现一个虚象,因为正气缺失了。因此肾精有一个原则,一定要有出有入,要及时回补,就像企业动用了老本以后,一定要记着及时回补,所以,中医强调补肾。 

  但是肾该怎么补?首先,大家要明白身体是一个最自足的组织结构,不是人想补就能够补进去的。人如果经脉不通畅,又乱吃补药,只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比如“亡羊补牢”,假如羊圈里有五只羊,由于栅栏坏掉了,跑掉两只羊,从一种很简单的思维来讲,就是再去买两只羊放在圈里,但是这不叫“补”,真正的“补”是要先把栅栏修好,修好之后羊就不会再缺失。对应人的身体来说,人一定要固摄住现存的一些东西,其实,中医里谈的“补”的问题,在很大意义上也就是固摄的问题。如果人只是不断地往身体里加东西补进去,而身体的“栅栏”没修好,肾精照样会缺失。所以最重要的一点,也就是经脉要通畅,不然药是补不进去的。而且所有的补药都有一个特性,叫滋黏之性,很难化开。有的人脾湿本来就很重,脾胃很弱,如果他还总吃滋黏之物,像年糕之类的,那么他的脾湿就会更加严重。所以大家要从新的方面去想补的问题,首先经脉要通畅,如果经脉不通畅,营养没补进去,反而会造成人体的负担。肾病经常会表现在哪些方面?所谓肾经的毛病都有什么? 

  第一种,叫“饥不欲食”,即虽然人感觉很饿,但并不想吃东西,吃不下。因为人元气不足,没有力量去消化食物,所以,人饿了也不想吃,吃了以后反而要多调元气上来,更加损伤身体。 

  第二种,叫“面如漆柴”,即人脸上像漆柴一样。中国古代,家里一般有年纪很大的老人时,都会准备一口棺材,这个棺材每年都要上一遍漆,要不断地打磨,不断地上漆,最后,棺材就会油光锃亮,能照出人来。所谓“漆柴”,就是指人的脸像柴只被一层油漆刷过一样,没有光泽,发黑,因为肾属黑色,所以,如果人“面如漆柴”,就表明肾有毛病。 

  第三种,叫“咳唾则有血”,即人只要一咳嗽或者吐唾沫,咳出来的东西或者唾沫里边就有血,这是肾精不再收敛的象。因为肾精是主变的,而唾是肾液的外现,唾是肾精的精华,就像云雾一样,就像肾水气化以后的雾一样,所以唾是很宝贵的。但是如果唾里边含有血丝,那就代表肾主藏的功能已经很弱了。 

  第四种,叫“喝喝而喘”,实际上是指哮喘,特别是指肾精大虚的哮喘。这种哮喘会让人“坐而欲起”,即人坐下之后就觉得气被憋住了,总想站起来。 

  第五种,是一种精神症状,叫“目如有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指人会惊恐,总担心、害怕事情的发生,什么事都担心。比如下了楼以后,又跑上来开门,看看屋里怎么样,然后重新锁上,再下楼,再上楼……这都是肾虚的一种象,是一种抑郁的前兆。 

  第六种,如果肾病更加厉害,会出现口热舌干等现象,还会咽喉肿痛,气往上涌。因为肾不藏精了,所以气也不能收敛。而且肾不藏精还会使肝也生发不起来。还有心痛、黄疸,都同肾生病有关。 

  第七种,是“痿厥嗜卧”,即人特别爱躺着。为什么爱躺着?因为人的精不足,全身无力。有一些老人,白天总是躺着,就说明他的气和精不足。小孩子很少有喜欢躺的,他们只要会走路,好像永远在走,永远在跑着,而且是跳着跑。而人年龄大一些之后,肾气缺失,只喜欢慢慢走路。过了四十岁以后,人就喜欢坐着。六十岁之后,人就喜欢躺着了。这都是肾精缺失的象。 

  第八种,是“但欲寐”。即人会隔一会儿就会睡一小觉,但每一个小觉睡得不踏实,这都是老人的象。人老了以后,白天总会昏昏欲睡,这实际是肾精不足、阳气不足的象。为什么晚上反而不睡?其实,这也是肾精不足的象,因为肾精不足,人没什么可收敛的,所以晚上反而会精神,而年轻人往往头一挨着枕头就会睡着。 

  什么叫健康?什么叫亚健康?健康就是在生活当中没什么心事,躺下就能睡着。现在很多人躺下反而睡不着,这实际上就是亚健康。过去有一句话,叫“圣人无梦”,如果有人夜里一个梦接一个梦,甚至是今天做完的梦明天接着做,那就说明这个人真的没有得到很好的休息,久而久之会疲惫不堪,慢慢地就会失眠。所以人能不能好好睡觉,是一个健康的大问题。 

  第九种,是“足下热而痛”,即脚底下很痛。这个是足下的病,因为脚底有一个涌泉穴(见图7),是肾经的发源地,所以脚下的痛也同肾经有关系。“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 

  所谓“膻中者”,是指人体里边很特殊的一条经络——心包经,即心包和三焦,这是在五脏之外,中医里边加出来的一个脏器。膻中穴在两乳的正中间,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黄帝内经》认为“气会膻中”,人体的气机在很大程度上都会通过膻中来表现。这里又涉及西医的一个概念,就是“胸腺”,胸腺是指膻中穴到肚脐之间的一条直线。在人出生之前,胸腺是一个很大的器官,等到人出生以后,它就迅速地萎缩。其实,这里边暗示着一个很重要的道理,就是小孩子之所以能用十个月来完成人类几亿年的进化,和膻中、胸腺是有密切关系的。 

  所谓“喜乐”,在某种意义上是指经脉特别通畅,如果经脉特别通畅,小孩子的发育就会特别顺畅。我们也会发现,人在婴幼儿时期长得非常快,基本一天一个变化,而过了青春期以后,人的生长速度就明显减缓了。这些实际上都和膻中非常有关系。 

  “臣使之官”,是说膻中是代君发令的。中医认为人体有心,同时有心的外围,即心包,心是不受邪的,而心包就有代君受过的功能。所以这个“臣使之官”就相当于所谓的宦官,代君行令。为什么要用它代君行令?因为传统文化认为,君主是喜怒不形于色的,就像心的喜怒也是不形于色一样。那么“形于色”的这个功能,要由谁来承担?就是心包来承担的。 

  膻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阻挡邪气、宣发正气。比如北京有紫禁城,紫禁城里有皇宫,紫禁城就有阻挡邪气的作用,让外面的邪气进不来,同时又可以向外宣发正气。心包在人体当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疏通气机。如果膻中闭塞,人们的气机就会很不顺畅。现在的人工作压力都很大,膻中这个穴位非常容易堵塞。因此,在日常生活当中,大家要经常梳理、按摩膻中这个地方,其实不难,用大拇指直接往下捋就可以。现在有一种做法,就是拍打膻中,不过我个人认为这种拍打对膻中的影响有点太过了,只要往下捋就行了。人如果生气,就可以往下捋一百下左右,这样对自己的气机会很有帮助。 

  常见心包经病及其中医对治 

  心包经的病症经常会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它会表现为“手心热”。心包经是沿着人体手臂前缘的正中线走的一条经脉,一直走到中指。人的手心里有劳宫穴,劳宫穴也是心包经的一个重要穴位,如果心包有热,就会体现在劳宫穴上,即手心热。如何解决?大家可以拍打心包经(见图8),先按摩位于腋下的的极泉穴,极泉穴是解郁大穴,属于心经穴位,然后沿着手臂前缘的正中线向外拍打。拍打心包经,对心包的一些气机非常有作用。 

  第二,有的人手心总出汗,这是心包不收敛的一个表现。因为心包经属于厥阴经,厥阴经就是主收敛的,如果不收敛,手心总出汗的问题就得不到解决。 

  第三,臂肘挛急。就是沿着这个肘臂,会出现“挛急”,即抽筋,或者是不舒畅、麻木。在临床上,这样的病人越来越多,他们总觉得自己手臂发沉、发麻。实际上手臂的发沉、发麻,尤其是以中线向下这一块发沉、发麻,就是人已经出现心脏病或心包病的一个前兆。这种人一是工作压力太大,二是过度焦虑,阻碍了气机,造成了气血不通、经脉不通畅,导致了麻、胀、沉的感觉。 

  第四,腋肿,即腋窝下会出现肿痛,这个也是心包的病。如果再继续发展下去,就会觉得“胸胁盛满”,就是总觉得两个胸胁特别地胀。再继续发展下去就会“心大动”,心会“扑通扑通”跳得特别快,就像人特别紧张一样。 

  第五,是心脏病前兆的一个象,叫“面赤目黄”。就是脸会发红,如果红在眉心“如灯花状”,那就很不好。在道教医学里,眉心正中的地方叫印堂,如果这个地方发红,人“祸福在旦夕间”。如果印堂发黑,就更加不好,因为黑的颜色是肾水的颜色,水克了火,就会造成心脏更加重的病症。平常大家在照镜子的时候,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脸,有些病的前兆会反映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