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为匠户的杨潮,对这些门道清清楚楚,因此对兵仗局的武器质量不报什么希望,只敢拿制作简单的长枪,不敢去碰那些结构复杂的鸟铳。

最后一个小吏拿来了名册,验看登记造册之后,拿过来让杨潮画押。

杨潮看到在名册上,自己竟然领取了棉甲三百,腰刀一百,弓一百,箭三千,长枪三百。

这远远的超出了自己领取的数额,显然有猫腻,有水分,但这就是潜规则,杨潮现在还对抗不了,只能乖乖的签字画押。

自己画押之后,兵仗局的账上,就可以抵充今年的任务了,那些多报出来的东西,显然兵仗局不会去做的,但是却着实用账册向朝廷领了料,或者领了料钱。

那些钱自然是各级官吏分了,料则用来打造其他东西,然后卖出去。

杨潮心中虽然叹息,但是却知道,跟这些兵仗局的贪官分赃,自己也有好处,挖的是大明朝的墙脚罢了。

杨潮是水军把总,有权力从兵仗局中领用军资,但是领用这些也是一个把总的上限了,未来几年都没有权力来领取了。

等于是杨潮用自己几年的名额,加上贿赂,换取了这些物资。

但是对于杨潮来说也不亏,反正自己如果选择花钱找街上的铁匠订购,一百两银子远远买不来这些军资。

杨潮省钱,官员得利,谁都不吃亏,除了大明朝廷!

兵器拉回去后,分发下去,人人都很高兴,说到底都是男人,而且年纪并不大,最大的也不过十七岁,哪有男人,哪有少年人不喜欢武器呢。

要不是那些读书人从小受教育,产生一种鄙夷匹夫之勇,又忙于科举,恐怕秀才也未必不喜欢武器。

不过这些武器中,明晃晃的腰刀最受欢迎,其次是弓箭,数量最多的长枪反而不受欢迎。

腰刀只有十把,杨潮自己用了一把,给了赵康一把,其他的封存起来。

杨潮想用这种区别对待,让士兵们产生认识到官兵有别,有对比才有向上的动力。

长枪和弓箭,暂时都没有发下去,也都先封存起来。

然后带领士兵,清理出了靠近南墙附近,有三分地左右的一块菜园,在上面插上立木。

立木一人高,又给上面裹上茅草,外面用草席扎紧,用黑漆标画出胸、腹、头的位置,制成靶子。

用了三天时间,在墙根下弄好了九个靶子。

杨潮才每人发了一杆长枪,包括自己一人一杆。

杨潮练兵,也练自己。

因为练兵是为了让士兵拥有战斗力,不但是为了打赢仗,而且也希望士兵能够活下来。

打赢和生存,是一只军队最重要的两件事,两件事往往没有冲突,打赢的军队,总能生存下去,总打败仗的军队,一次两次侥幸能逃掉,总有被歼灭的时候。

杨潮为了士兵能生存,所以训练他们,他自己也不想死,所以自己也练。

“预备,刺!”

杨潮一声令下,自己也跟着刺杀过去,瞄准的是靶子的胸部,可是刺中的却是头。

可是杨潮自己可没有功夫,也不懂武功,但是从影视剧中看到的片段,太假了。

只能一步步摸索,所以一人发了一杆枪,杨潮心想,刺的准,刺的狠,总归有用吧。

“预备,刺头!”

“杀!”

一个星期后,号令也改了,从开始的无序随意刺杀,变成了刺头、刺胸和刺腹等号令。

同时杨潮下令后,同时刺杀,嘴里也喊一声杀显得很有气势。

三十个兵,就剩下了八个,几乎是四选一。

留下的人,确实比走了的要强,不管是服从性,理解力都更强。

刺杀训练也掌握的很好,甚至有几个,比杨潮自己还好的多,刺杀的更准,更狠。

不出意外,这就是杨潮将来军队最基本的班底了。

第六十五节消息

为了这个班底,杨潮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三十个人,只留了八个,而且还耗费了三个多月的时间。

但是杨潮认为这很必要,兵员素质太低,就只能用这种高淘汰率来遴选,当然杨潮相信人跟人的差距并不大,只要合适的训练,都能掌握某些技能,可是杨潮没有时间,所以才用这种优胜劣汰的残酷方法,来挑选出那些更有天赋,更聪明,学习能力更强的人。

就是这样,杨潮也耗费了三个月,代价实在是太昂贵了。

本来杨潮还以为自己时间充裕,距离崇祯皇帝吊死煤山还有两年之久,但是现在看来,两年时间都未必够自己用来攀爬到一个可以改变历史的位置。

说白了,这也是杨潮是外行的原因,如果是一个正宗的部队军官的话,用不了这么长时间就能练出一支精兵了,可自己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靠着兵书上面的文字来揣摩领悟,自己摸索练兵,能快才怪了。

士兵刺杀训练一直持续到了八月中旬,杨潮正打算过几天去给上级千总和副将送礼去,结果康悔找到了军营中来。

新江口的水营戒备并不严,但是而且靠近江边,非常潮湿,一般没人来这里。

杨潮以为是青楼那边遇到了急事,直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王潇送消息来了。

杨潮听完,立刻就跟康悔离开了军营。

事情成了。

周延儒再相板上钉钉。

王潇从北京发来急报,专门让一个仆人从北京连夜赶往江南,不过却也不是专门给杨潮送消息,而是给他王家送。

仆人到了扬州,过江后直奔江南,但是在镇江又派快船转到南京,来通知杨潮一下。

杨潮早就嘱咐过王潇,一旦事成,要第一时间通知自己,王潇做的算不错了。

相信此时消息未必传到杭州,距离更近的杨潮这里先知道了。

已得到这个消息,杨潮什么都顾不得了,第一时间先赶到了江宁县衙,求见县令。

……

上次的集会过后,江宁知县杨文骢时常烦躁,频繁的去青楼散心。

烦躁的是,上次本来是那么好的一个机会,让自己可以跟张溥加深关系。

可是自己最后碍于钱谦益的面子,只出了五十两献金。

那五十两好像人家也看不上,最后也没人来跟自己要。

当时身上明明装着一张大会票,却完全没办法拿出来。

可惜错过机会的同时,杨文骢还暗中担忧,很担心因为这事,他会把张溥给得罪了。

更让他郁闷的是,集会之后,复社和东林竟然公开分裂了,在江南争得你死我活,互相检举揭发,互相弹劾,士子们,也互相看不惯,作诗作词,互相谩骂。

好在复社的核心是以苏州为中心,而东林则是南直隶、南京松江等府为核心,双方士子大多时候只能隔空对骂,不然谁都不敢保证他们会不会打起来。

但这事让杨文骢就像吃了一只死老鼠那么难受。

自己当时碍于钱谦益的面子才不敢捐助太多钱,可是转眼间钱谦益就跟复社翻脸,而自己却是一个复社的成员。

这简直就两头不是人,钱谦益不会记得自己的好,张溥可能还会记恨上自己。

杨文骢是复社成员,而且是最早那批加入的早起成员,与张溥有交情,但交情并不深,因为自己毕竟是外地人,而且祖籍贵阳,距离江南太远了,对南京人来说几乎是化外之地。

加上自己后来科举总是不顺,一直只是一个举人,所以不怎么被人重视。

但真要说起来,杨文骢还是有些真才实学的,名气也不算小,过去也是一个江南才子,风头被那些年轻士子盖过也不过是这几年的事情。

可就算跟那些年轻才子相比,杨文骢也只是少了激情,论起文章老辣、诗词厚重、书画动人,杨文骢更胜一筹。

在真正的内行眼中,杨文骢更有名气,书画一出,购者甚众,可惜的是名气没有给他带来官运,仅仅带来了些许财运。

这些年杨文骢很是攒下了些银子,几乎全都是他卖画的收入,乃至为了当上这个县令,运作花去的几千两银子都是他卖画所得。

跟江南许许多多文士才子一样,他多才多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随便挑一样专心钻研下去恐怕都能成为一代大师,可跟其他人一样,他也痴迷于官场,说到底就是热衷当官,把其他的事情不过看作是雅趣,玩玩即可,多了就丧志了。

所以杨文骢最在乎的不是名气,不是诗书画的才能,而是仕途,他更希望能青云直上。

奈何一直没有机会,复社最辉煌的时候,他没有赶上,复社这几年低谷,他却摊上了,这几年复社的举子少有考中科举的,士子间颇有传言,说是朝堂上的大人们都不愿意看到复社的人,所以复社举子根本不愿意录取。

杨文骢未必没有受到牵连,始终考不中进士,才选择了挂名国子监成为监生,最后得到了一个优评,又走了走关系,才谋到了这个县令。

跟杨文骢一样的复社举子大有人在,像杨文骢这样谋到一个县令的,却少之又少,所以这些年脱离复社的士子人数众多,就连杨文骢也不是没有考虑过,还是碍于脸皮太薄,没有下定决心。

以前没机会也就算了,可是这次张溥运作周延儒再相,是一个多好的表现自己的机会,而他却再一次错过了,因此集会之后,他就一直懊悔不已。

“老爷,杨潮公子求见!”

仆人来报,手里拿着一张帖子。

杨文骢只看了一眼,当即站起来:“快快有请!”

……

杨文骢急切请自己的态度,杨潮一点也不意外。

相信周延儒再相的消息传开后,南京城任何一个衙门,都会把自己奉若上宾。

“恭喜老父母了。玉绳公再相了!”

杨潮大笑着走了进来,这次拜见杨文骢,就没有大礼了,只是随便拱拱手。

杨文骢也不在意,早就不敢小瞧杨潮了,虽然杨潮没有什么大背景,但是在青楼中,这些天他可是听够了杨潮的名字,在文人中,杨潮的名字,可是跟周延儒、钱谦益等人一起出现的。

因此杨文骢可一点都不敢小瞧杨潮的。

因此不但不怪杨潮不行大礼,反而慌乱着让仆人看坐,看茶。

但是一听杨潮的话,杨文骢也不由惊了一跳:“杨公子此话当真!”

杨文骢参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