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初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风波稍过,门口又再次忙碌起来……

约莫念了二三十个人的名字,福顺巷巷口突然又闯进来一群兵戈器甲之士,有近百人之多。

明晃晃的铠甲,手执戈矛,陆续开入巷子中,强行将巷子戒严出一条小道来。

又是哪一位大人物来了?

就在众人心中疑惑猜想之间,一名满头银发,虬须花白的老者,身穿普通缎子袍衫,龙骧虎步,颇有气势地走入了巷中。

后头紧跟一名少女,素衣洁白宛如仙女,虽满脸地淡然,但眉宇间与生俱来的狡黠,任她如何掩饰也无法祛除。

这位老者领着白衣少女来到福伯跟前,气势尽管威仪,但始终有礼有节,乖乖递上门帖。

福伯接过帖子,念道:

“益州折冲都尉府,折冲都尉大人,康岳山携女康芷茹,前来吊唁……”

嗡~~

本已沉寂不少的人群,再次炸出几许浪潮……

在场商贾士绅都是去过益州府的人,有不少人在益州亦有产业,折冲都尉康岳山的大名怎会没有听过?

连堂堂一府折冲都尉都亲自前来吊唁,郭业的面子何其之大?

再加上康岳山居然便服出行,携带女儿康芷茹,亲自前来吊唁,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康岳山此行并非是以同僚身份前来祭拜,而是以私人的身份,不然也不会带着女人徒步出行了。

众人纷纷猜测,益州地头蛇的康家,与郭家,郭业,又有何私交的关系呢?

猜测之余,不由感叹,这郭业,当真是了不得啊!

不过看着康岳山身边扈从近百,哪里还有敢上来搭讪,皆纷纷望着康家父女,徐徐迈过门槛儿,进入了郭府的前院中。

喧哗一阵之后,郭府外头再次恢复了刚才的秩序,不过相比于刚才,众人表现的更加雀跃了,生怕自己进去晚了,会错过一些什么东西似的。

……

……

门口处等候进府的人群徐徐骤减,但郭府大门却是进进出出,往来宾客一个也不曾减少。

就冲今天前来吊唁的这番场面,郭家,当之无愧陇西第一家。

也算是成全了郭老太公之身后名。

吊唁拜祭,进进出出,一刻也不曾停歇……

“西川小都护府长史,庞飞虎庞大人前来吊唁……”

“西川小都护府录事参军,关鸠鸠关大人前来吊唁……”

“西川小都护府司马,朱鹏春朱大人赶回奔丧,拜祭老太公。”

“西川军宣节校尉,阮老三软校尉……”

……

……

郭家班的成员,也终于赶在老太公设灵堂的头一天,集体返回陇西。

时间,刚刚好……

第325章善后

按照风俗,设灵堂祭拜,供人吊唁,共为七天,称之为头七。

七天的光景里,上至益州折冲都尉康岳山,陇西县令冷天霖,下至陇西城的贩夫走卒,凡受过郭家恩惠之平头百姓,皆来祭拜吊唁。

特别是第七天,郭老太公出殡之日,更是家家悬挂缟素,参与出城送殡的队伍,从城东正门一直排到城西,近乎半城百姓借来送行。

场面之壮观,当属陇西立衙设县数百年来头一遭。

用县令冷天霖的话来讲:“本官初来乍到陇西县,陇西郭业之名如雷贯耳,郭家之义举亦是频频听闻,起初不以为然,疑有夸大其词之嫌。如今老太公仙逝,山雨欲来风满城,百姓者闻之竞相涕泪,送殡者多大半城之数,纵是万家生佛之首善之家,亦不可足以享其誉也!”

当然,这场别开生面的送殡,冷天霖,康岳山,康芷茹,孙明延等人亦在其列。

抬棺者,皆是西川小都护府的郭家班嫡系成员。

……

……

几日过去,郭府郭老太公的丧事风波算是告一段落,无论是陇西城,还是福顺巷郭府,都徐徐归于平静。

康岳山父女在陇西就如浮光掠影,郭老太公入土为安的当日便启程返回了益州。

而西川小都护府的诸位郭家班嫡系,在陇西与家人小聚了一顿时日之后,也启程飞马回奔西川,坚守岗位。

一切的一切,又渐渐恢复到如往常一般。

不过,郭业还是将关鸠鸠给留在了陇西,因为自己身边离不开一个能写能画之人。

此时的关鸠鸠正在郭府内院的书房中,替郭业草拟着一份奏折,准备快马发往益州府,再由益州刺史府转呈吏部。

郭业这份奏折的内容就如先前苏定方所断言一般,毫无出入,这是一份关于丁忧请辞的奏折。

所谓的丁忧就是祖制,凡朝廷官员的父母去世,无论此人何等官职,上到当朝宰相,下到七品县令,从知道丧事那一天,皆要回祖籍地不问政事,替父母守孝二十七个月。

亦称,丁忧守孝三年。

通常的丁忧官员,这三年期间基本上不问政事,不理朝政,有点像我们后世官员的停职留用的意思。

不过,在古代,这丁忧可是了不得的事儿,因为百善孝为先,孝道也是衡量一个官员品性的依据。

所以,纵你再如何留恋官场,痴迷官位,凡要丁忧者,必须离开岗位,回老家给爹妈守孝去。

否则你这人算是毁了,正如礼部尚书李纲开导太子李承乾一般,一个人,如果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能尽孝,你又如何能相信他能对你百分百的忠诚?

李纲如是想,孔夫子如是说,历朝历代的君王,也是这么衡量忠臣孝子的。

当然,如果皇帝老子离不开这个官员,朝廷一刻也不能离开这个官员,不允许你因为小小孝道而耽误了国家大事,这又另当别论了。

也有它自己专门的称呼,叫做“夺情”。

可以理解成,特殊原因下,强召丁忧臣工入朝为官,替皇帝陛下分忧,替江山社稷谋划。

丁忧期间,被夺情起复的官员,概率很低,除非是当朝宰相,亦或是在外征战,片刻不得离开帅帐的将军,否则,当朝皇帝不会私自开这口子。

不然,这违反祖制之事,满朝的大儒与名士,非喷皇帝一脸的口水。

……

关鸠鸠习惯性地在写好的奏折上哈了一口气,然后摊开递给郭业,说道:“大人,写好了,请您过目。”

郭业摇摇头,轻轻推了回去,笑道:“我还信不过你么?你办事,我放心!”

现在朱胖子不在,关鸠鸠也没有矫情,腼腆地笑了一下,然后小心翼翼地将奏折折好,放平在郭业的书桌上。

转头看着郭业,发现他眉头紧蹙,似有心事,不由问道:“大人,学生不知道您为何不想去长安,不过,如今这丁忧折子一进长安,至少三年之内您必须在陇西替老太公守孝,不可以离开祖籍地。这样,您的烦心之事不就解决了么?怎么看您还有一脸的不高兴呢?”

郭业听着关鸠鸠这话,自然明白丁忧守孝可以完全跳出李承乾这个是非漩涡,算是得了老爹的福荫了。

不过……

“唉!”

郭业轻叹一声,对着关鸠鸠摇头苦笑道:“老关,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丁忧自然有丁忧的好处,当然也有丁忧的烦恼。我就问你一句,如果按照祖制,我丁忧守孝在陇西,那么是否就要停掉西川小都护的一切官职?到时候,谁来主持西川小都护府?”

说到这儿,郭业颇有些懊恼,连嗓门都提高了不少,叫道:“西川一带的基业,可是咱们兄弟一刀一枪,拿命换回来,要是朝廷空降一个不相干的人来取代我的位置,那不是替他人做了嫁衣裳吗?奶奶的,给人摘了套子,到头来一场空!”

关鸠鸠闻言,脸色骤变,如果西川小都护府被人摘了桃子,那么他这个录事参军,不也扯淡了吗?

他心里清楚得很,没了郭业,他们这帮人啥也不是。

情不自禁,关鸠鸠也后怕起来。

不过很快,关某人就释然了,眼神发亮地冲郭业献策道:“大人,学生饱读圣贤书,对这朝廷祖制之事多少了解一二。也许您不知道,朝廷对丁忧官员也是极为恩恤的,我记得有一条就讲过,凡丁忧官员,皆有权向吏部推荐人选,继任三年。您完全可以再写一个推荐折子,向吏部推荐一个继任人选,考虑到西川一带的特殊情况,加上您近期履立新功,学生认为吏部肯定会酌情考虑一二的。”

“是吗?”

郭业倒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规矩,原来吏部竟然还这么有人情味。

关鸠鸠信誓旦旦地讲道:“大人且宽心,只要有人在吏部打点一番,此事绝对可成。”

郭业闻言,心道,吏部咱也没有认识的人啊,找谁打点去?

就在他犯难之机,贞娘轻叩了几声房门,在外叫道:“大官人,前院来了几位长安的贵客,其中一人自称董顺,说是奉太,太子殿下之命,给老太公送来宫中太医瞧病来着。”

太子李承乾派来太医?

麻痹,我爹都去世了,你的太医现在才来,你这不是扯淡呢吗?

不过旁边的关鸠鸠却是很兴奋地笑了起来,附耳说道:“大人,这董顺不就是顺公公么?有他在,只要打点了他,您还何愁吏部无人打点啊?”

郭业错愕了一下,现在才响起董顺便是顺公公,是啊,这贪财的阉宦倒是个办事儿的人,只要给了足够的好处,绝对能替自己把事情办得妥妥。

虽然这拨人姗姗来迟,错过了给老爹诊治,但是却也成全了自己如今迫在眉睫之事。

真是打着瞌睡,便有人送来枕头啊!

旋即,郭业整了整衣衫,冲门外贞娘吩咐道:“好好招待几位长安来的贵客,本官马上就出来相见。”

“大官人放心,奴婢早让丫鬟们上茶上糕点了,就等着您过去一趟呢!”

贞娘的声音从门外软软传来,听得郭业浑身一阵酥麻,继而与关鸠鸠二人,一前一后,出了书房,朝客厅行去。

第326章恰似长安有客来

顺公公此番前来,较之上一次传旨图瓦城,可是大不一样。

上次差事,他是败兴而来,乘兴而归。

自从郭业在长安城前,将那口大红木箱子转送于他之后,入了长安,他可是估算过里头那些稀罕玩意的价值,即便分了一半给礼部尚书李纲,剩下一半亦是价值不菲。

在顺公公现今的心目中,郭业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