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品公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朝薪俸确实不高,但是薪俸高了,官员就不贪墨了?”朱棣年轻的时候也曾深入民间,绝对不是不出庙堂的君主,深知官场的积弊。给官员涨工资绝对不是防治贪墨的根本方法:“林三洪啊,我知道你心中别有所想,要不然也不会闹出今天这么一出,你是怎么想的,给朕细细说道说道吧。”

就算是给官员涨了俸禄,林三洪也摸不到几两银子,为了这么几两银子就闹出这么大的动静,把满朝文武都得罪了个遍,难道真的是为那点可怜的俸禄?朱棣还没有傻到这种地步。

官员贪污腐化历朝历代都不曾少了,当年的太祖洪武皇帝用尽了种种手段,连扒皮的恐怖政策都堂而皇之的用上了,可是效果……

在大明朝的体制之下,反贪是不可能有真正效果的。这一点林三洪知道,朱棣也知道。

林三洪借着薪俸低的理由指桑骂槐,把所有官员都裹进“贪官”这个范畴之内,当然不可能是为几两少的可怜的俸禄,这一点朱棣看的明明白白。

朱棣让林三洪明说,林三洪还真不好开这个口。

“皇帝老大人你装什么糊涂哇?我知道你想清洗,所以才把现成的理由送给你。按照我说的贪墨这个理由,全天下当官的谁的屁股底下没有一个是干净的,你还不是想弄掉谁就弄掉谁?我知道你这个皇帝当的不踏实,时时刻刻都想着削藩,理由我给你送过来了,借着这个理由剪除实力藩王的羽翼,不正是你想做的事情么?装什么傻呀,这种事情你我心知肚明,你说起来都不方便,我哪有那么大的胆子敢说这种话?”

这些腹诽绝对不敢明说出来,可朱棣有问的挺急,林三洪不得不回答,正琢磨着怎么说才合适的时候,旁边的老和尚姚广孝开口了。

第四十三章 摘桃子

“新朝初定,民心思安,若是有不肖官员趁万岁宽仁为政的机会上下其手,不仅遗祸于民,也对万岁的声名有碍。”老和尚双手合什道:“林三洪说的也不无道理,治贪治腐势在必行。”

“高哇,真的是高。”林三洪听了老和尚姚广孝的话,心里的那股子佩服劲就甭提了:“身为僧人,居然能够左右朱棣的决策,在很多时候还能起到决定作用。怪不得能够把和尚这个光辉伟大的职业做到这个地步,光冲着这几句话,没有几十年的政治经验,就说不出来。不仅达到了办事的目的,还说的滴水不漏,顺便不动声色的捧了朱棣一把,这份功力,不是随便什么人就能修炼的出来的。

自朱棣上台以来,砍瓜切菜一般剁了多少人的脑袋,恐怕没人能算的清楚。单纯的从杀戮这个方面来说,朱棣和夏桀商纣也差不多了。但是姚广孝这个老和尚居然用“宽仁”来形容朱棣,这让林三洪自愧不如。要是没有几十年的功力,脸皮绝对没有这般的厚度,而且说完之后脸不红心不跳,完全就是一副自然而然言出于心的样子。

这老和尚才是他娘的拍马屁的祖宗哇。

反贪官是历朝历代都高喊的口号,从来也没有见过什么效果,大明朝也不会例外。无论是朱棣还是林三洪,都不会天真的去整顿吏治肃清贪墨,而是要借着这个由头做点别的事情——比如剪掉一些实力藩王的羽翼,顺便彻底铲除旧朝余孽。

事情是这么个事情,可话不能这么说,还得说的冠冕堂皇。

朱棣说道:“治理墨吏是你提出来的,想必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想法,说出来于朕听听。”

朱棣既然揣着明白装糊涂,林三洪自然不会挑破,而是顺着朱棣的话头说道:“小人没有见过什么世面,不敢妄谈论国事。不过大明朝这么大,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北方久在万岁治理之下,肯定是吏治清明,整顿吏治的重点应该是在江南,只要找个熟悉江南官场的人,宣以道理,明以教化,惩以律法,当收奇效。”

拍马屁说好话这种功夫并不是只有姚广孝会用,林三洪学的也不慢。

北方的贪官少,江南的贪官多,这纯粹就是胡说八道,连林三洪自己也不相信。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北方的官吏多是朱棣的老底子,根本就动不得,也不能动。朱棣摆明了是要对江南下手,林三洪才这么说的。小小的马屁其实都不算什么,重点是这个“熟悉江南”之人。

明着是整顿吏治其实就是为削藩做铺垫,事关永乐朝的基础,肯定需要一个绝对信得过的人来办理。那些新近才依附的官员肯定没有资格主导这件事情,有资格的燕王嫡系人马又是初来乍到,不熟悉江南的官场形势。而朱高煦在江南呆了好几年,肯定比别人更加摸底,也更加适合主导这件事情。

说是整顿吏治,其实就是打击一批人,而在这个过程中,只要稍微做点小动作,就能拉拢起一批势力,这对急于培植亲信势力的朱高煦来说是一个绝好的机会,所以林三洪才有意无意的暗示朱棣,朱高煦很合适做这个工作。

“熟悉江南官场者,非汉王莫属。”让林三洪没有想的是,开口推荐朱高煦的竟然是老和尚姚广孝:“按照祖制,京枢附近必由皇室掌控。汉王为万岁嫡血,又久在江南,对京城附近官吏廉腐自是熟知在胸,办理起来也是得心应手事半而功倍。”

按照明朝不成文的规定,都这样的地方是绝对不允许任何藩王插手的,必须要由太子或者太孙掌握。现在永乐朝还没有立太子,把这件关系到京师官吏升降的大事交给朱高煦去办理,也算是合情合理。

借助大事给自己谋取晋身的资本,同时为朱高煦这个“靠山”争取一些壮大自身的机会,这就是林三洪的本意,只是没有想到会通过朱高炽的师傅姚广孝之口来完成而已。

“嘿嘿,老和尚也有走眼的时候,把这个差事交给朱高煦办理,你是学生朱高炽的优势就没有那么明显了!我还以为你是怎么了不起的人物呢,黑衣病虎的眼光也不过如此!”

林三洪终究还是个官场上的雏儿,过分的低估了这些在风浪中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老家伙们的政治智慧和权衡能力。正在他暗自得益的时候,就听姚广孝说道:“汉王熟知京枢附近的形势,我看就让他整顿京枢一带的吏治吧。至于其他各地,多有实力藩王坐镇,汉王恐难服众,还是交由我和世子协同办理较为妥善……”

朱高煦虽然是汉王,终究是个空洞的爵位而已,没有与之相匹配的实力,恐怕很难和地方上的藩王较劲。我的学生朱高炽经营了这么多年,手下颇有些用得上的人才,势力也是根深蒂固,江南之外的吏治整顿还是交给我和我的学生吧!

朱棣略略的想了想,就同意了姚广孝的建议,准备同时任命自己的两个儿子为整顿吏治的钦使。

朱棣对林三洪说道:“今日你弄出的闹剧确实是用心良苦,朕也能体会到你对社稷的忠心。只是大局如此,朕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很多事情朕也不便一言而决。尤其是整顿吏治的事情上,先不宜大刀阔斧雷厉风行,所以先委屈你一些时日了,待到此事底定之后,再行启用之事……”

林三洪规规矩矩的行礼:“臣不敢居功……”

从皇宫出来的时候,天已经擦黑了,正是华灯初上的时候,林三洪的心里很不是个滋味儿。

煞费苦心给了朱棣一个削藩的借口,本以为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让朱高煦站到台前来,要是朱高煦能够主导这事情的话,自己有很多升官财的机会。想不到哇想不到,整天琢磨别人今天被一个老和尚给琢磨了。

姚广孝轻飘飘的一句话,就拿走了绝大部分胜利果实,可以想象得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朱高炽和姚广孝二人将主导大明的官场,而留给汉王的仅仅是都附近这一块小小的试验田!

原以为这次进宫会被朱棣委以重任,或者成为什么钦差大臣的想法也不是没有过。但是事与愿违,不仅没有飞黄腾达,连官职也没有要回来,反而是替朱高炽做了嫁衣裳,自己一星半点的油水也没有捞到,想想就让人气闷……

“老和尚,有你的!咱们走着瞧!”

ps:本周要结束了,求票求收藏

第四十四章 当头棒喝

“把官职丢了?丢了就丢了吧。”母亲听林三洪说了朝廷的事情之后,淡然的态度更象是一个淡泊名利的隐者,而不象是一个农妇:“当官做大老爷固然风光体面,可也得有那么大的福气才做的稳当。咱家命浅福薄,丢了官也没有什么打紧的,刚好你可以拾起天丰号那边的营生,以后等你和月娘成了亲,少不得要打理自家的买卖……”

母子二人正有一句没一句的说着,就听到一声怯怯的呼唤:“三洪哥哥回来了?”

春桃倚门而立,看了林三洪一眼,赶紧就把脑袋低下去,想要迈步进来却又胆气不足的样子。

“哎,春桃这孩子……这几日每天都过来一趟,我看她的心思很重,要是她对你说什么,千万莫太逆着她了,我怕这孩子一时想不开,做了什么错事……”

所有人都担心春桃真的寻了短见,所以才小心翼翼的对她。总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林三洪还是决定和春桃摊牌,免得老是这样下去对谁也不好。

“春桃妹子,你过来。”

闻得三洪一声唤,春桃欢喜的紧,仿佛看到什么希望一般,三步并作两步跑了过来。到了三洪近前,却又扭扭捏捏的不敢靠的太近……

母亲又是一声叹息:“你们俩先说说话吧,我先去照看前边的生意。”

“三洪哥哥,我……你口渴不?我去拿茶水。”

春桃没话找话的样子让林三洪感觉到很无奈,指了指身边的石墩说道:“春桃妹子你坐下吧,有些话早就想对你讲明了。”

春桃似乎意识到林三洪要说什么,赶紧应声:“那……三洪哥哥你说吧,我一定好好的听着。”

“我也能知道一些春桃妹子的心思,事情到了今天这步田地并非你我所乐于见到。不过我与月娘的亲事你也看到了,连礼都成了,已不再可能再有什么更改!”

林三洪说的比较委婉,其实就是一句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