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神大天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段缘分,你不觉得对他太过不公么?而起相比那只是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我倒更愿意给与我们朝夕相处,已如家人般亲近的袁野一些信任!”

这一番话如晨钟暮鼓在李青璃的心头回荡,登时使得多日来的迷茫与矛盾一扫而空。其实以她的聪慧,早该想明白这些道理,只是当局者迷才在不知不觉间钻了牛角尖罢了。多日不见的笑容浮现在李青璃的脸上,她偎在李靖的身上甜甜地说了一句“谢谢爹爹”,随即站起身来,如一只欢快的小鹿般轻盈的向园外奔去。

“你去哪里?”李靖在她身后愕然问道。

李青璃头也不回地答道:“方才那小猴儿手中的宝贝我未曾看清,现在要去找他讨来好生把玩一番!”话音未落,人已一溜烟跑得不见踪影。

被孤零零丢在荷花池边的李靖呆了片刻,苦笑叹道:“果然是女大不中留。做老子的费了这许多唇舌为她开解心事,而她消除心事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却是去见情郎!”

在李靖平息了家中的这场小小风波的同时,中原大地上却掀起了滔天巨澜。由于李靖已斩了余元,并将化血神刀与虎魄魔刀融合为一,余化已失去依仗;又镇压法戒,破了他万刃车的术法,韩升、韩变未得传授,所以姜子牙在汜水关原该遭受的劫难尽都消于无形,轻而易举地斩将破关而过。但在界牌关前,却再不敢前进一步,只因在关外早已布下了号称当世第一杀伐之阵的“诛仙剑阵”。

后来发生的事情却又回到原来的轨迹之上,老子与元始天尊亲临,接引道人与准提道人齐至,对上势单力孤的通天教主,便有诛仙剑阵在手,终究是寡不胜众,不仅大阵被破、四剑被多,连掌门弟子多宝道人都为人所虏,一教之主的颜面丢个干净。

羞愤交加的通天教主自去紫芝崖祭炼“六魂幡”,准备依仗这宗左道异宝暗算几个对头,借此扳回颜面。

姜子牙轻取了失去诛仙剑阵障蔽的界牌关后,在穿云关遇再次出世的吕岳,身遭瘟癀之厄,在潼关奉余化龙之子余德,又受痘疹之灾。所幸他有师门为强大后援,每遇灾厄便有人前来献计献策,消灾解难后连下此两关。

第二百四十五章八百诸侯会孟津

姜子牙攻占潼关之后,万仙阵之战,截教一败涂地,由万仙来朝的极盛之况急转直下,不仅弟子死走逃亡殆尽,连通天教主本人也被前来调解纠纷的道祖鸿钧带走关了禁闭。

此后姜子牙兵进临潼关。依旧是因为李靖的影响,在原来轨迹中教导小将卞吉术法并授以“幽魂白骨帆”的法戒早早地被李靖镇压入宝塔之内,如今的卞吉只是一个随父亲学过几天武艺的寻常武将,自然难敌姜子牙麾下门人勇将。一场大战之后,成汤一方众将或死或俘,临潼关随之易手。

再后面的一关为渑池县,当初接替张奎驻守渑池的却是邓昆、芮吉二将,此二人本就与纣王离心而仰慕文王姬昌之德,其中的邓昆又与黄飞虎有姨表之侵,彼此间早有默契,周军方到城下,两人即刻易帜、开关、出城纳降,姜子牙兵不血刃轻取渑池。

周军随后渡过黄河,屯兵于孟津。先前纣王得知姜子牙兵锋极盛,一路攻城拔寨势如破竹,曾在朝歌张榜招贤,以袁洪为首的梅山七兄弟揭了榜文,又在纣王面前略显神通。纣王观看梅山兄弟的手段之后大喜,当即封袁洪为讨逆大元帅,余者皆为大将,整顿了几乎是成汤最后一点家底的二十万人马,扼守孟津前的咽喉要地以阻周兵。

姜子牙初时不识梅山兄弟的出身和手段,着实折损了不少门人部将。所幸的是邬文化和高明、高觉如今都在李靖的麾下,无形之中使得周军免除了几次伤筋动骨的大败。到后来杨戬借来云中子的照妖鉴,照破七怪真身。以生克变化之法将袁洪之外的六怪一一斩杀,而袁洪自己也在女娲娘娘借给杨戬的“山河社稷图”中束手就擒。最终命丧与陆压的斩仙飞刀之下。

消灭了成汤掌握的最后一支大军之后,姜子牙并未着急进兵攻取朝歌。而是以文王姬昌之名,遣使者分别传书于北方的李靖、南方的鄂顺与东方的姜文焕,邀请他们各自率治下二百镇诸侯齐至孟津,会盟之后同讨暴君。

南伯侯鄂顺第一个响应姬昌,率二十万人马攻破三山关,直抵孟津与周军合兵一处。而后是东伯侯姜文焕,本来他被老成善守的名将窦荣扼守游魂关难以寸进,不过近来得到两位高人相助,斩杀窦荣及其妻彻地夫人。姜文焕破了游魂关。亦率二十万人马来孟津会盟。到最后差的就只是一个雄踞北方、实力高深莫测的靖边侯李靖。

姬昌久候李靖不至,心中不免有些不安,便先请姜文焕和鄂顺来营中相见,商议进兵朝歌之事。

鄂顺秉性暴烈,在众人面前哂笑道:“本爵素闻那靖边侯李靖为当世英雄,孰料其太过令人失望。天下豪杰云集孟津同讨暴君,偏只他拖延不至,莫不是存了让我们在前面拼杀,他却在后面捡便宜的心思?”

“住口!”姜文焕身后传来一身暴喝。一个亲兵装扮的少年举步跨出,双目射出若有实质的厉芒将鄂顺罩定,“我叔父是何等样人,岂容你这匹夫信口污蔑!”

鄂顺先是被那少年的气势所迫。不由自主地后退半步,但他终究是一方之雄又身经百战,旋即醒悟过来。羞怒交集之下反跨前一步,手按剑柄厉声呵斥道:“尔是何人。竟敢在本爵面前如此放肆!”

“贤侯息怒,”姜子牙甲急忙起身拦在两人中间。先向鄂顺道,“贤侯有所不知,这少年姓袁名野,乃是靖边侯李靖之侄。”

鄂顺神色立时有些尴尬,当着人家的面对其尊长说三道四,却也难怪人家发作。不过纵使知道自己方才的话有些欠妥,他也绝没有向李靖的一个晚辈道歉的意思,只是冷哼一声,表示不予袁野计较便算下了台阶。

“好威风!好煞气!”姜文焕身后又走出一名亲兵,声音却是婉转如莺啼燕语,分明是一个妙龄女子,“小猴儿,人家似乎为将咱们放在眼里呢。”

姜子牙这才认出这亲兵竟是李青璃般的,心中登时叫苦不迭,暗道这位向来唯恐天下不乱的小姑奶奶怎地也来了,今日的事情怕是有些麻烦。

果然,听到李青璃的话,袁野将右手一张,手中凭空多了一条八尺长短、鸡卵粗细的金箍铁棒,看似漫不经心地向着地面轻轻一顿,却发出一声轰雷般的震耳大响,以棍头的落点为中心,方圆百步之内的地面竟如水中涟漪般一阵起伏荡漾。震得这百步之内的所有人都立足不稳,踉跄欲倒。

仿佛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袁野先环顾四周面容失色的众人,最后盯着面前的鄂顺一字一顿地道:“立即收回你方才的话,否则,某手中这根铁棒可不认得什么南伯侯!”

鄂顺面色铁青,握着剑柄的右手的手指关节因用力过度而呈现出惨白之色。他身后的几名亲卫唯恐自家主公有失,一拥而上护住鄂顺,一个个都按着刀剑握柄怒视袁野。

“两位不可作此意气之争。”见这剑拔弩张的情形,姬昌这老谋深算之辈也再坐不安稳,急忙亲自起身,与姜子牙一起拦在两拨人的中间。

看到年高位尊的姬昌亲自下场劝架,姜文焕也不好再坐着看热闹。他也知道能在场众人之中能劝住袁野的只有李青璃,所以走到她的身边低声劝道:“贤侄女莫要造次,李兄只怕不希望你在此弄出乱子。”

听姜文焕提到李靖,李青璃偏着头略作思忖,终于点了点头唤到:“小猴儿,今日且不和他计较,回来罢!”

袁野张扬的气势缓缓收起,冷冷地又看了鄂顺一眼,轻哼一声退回李青璃身边。

那边姬昌也好说歹说地将鄂顺安抚下来,众人重新坐了回去。

姜子牙为缓和气氛,含笑向李青璃问道:“贤侄女,为何你和袁贤侄会在姜侯爷的身边?”

李青璃嘻嘻一笑答道:“启禀伯父,当初我们两个受爹爹差遣到姜叔叔那里办事,后来他大破游魂关,率兵赶来孟津。我想到反正爹爹不久也会来此,便随着姜叔叔一起来了。”

姜文焕连连摆手道:“贤侄女休要吹捧我了,若非你也袁贤侄相助,只怕我至今还被阻在游魂关下。这是你们两个的功劳,何必硬安在我的头上?”

众人这才知道其中还有如此因果,正要问其中的详情,忽有一报事官进帐禀道:“启禀大王,元帅,今有靖边侯李侯爷率北地二百镇诸侯并二十万人马到来,举大营已不足二十里!”

第二百四十六章战朝歌

以姬昌与姜子牙为首,包括心中尚有几分怨气的鄂顺,众人一起出营来迎接李靖。

大家方到辕门,李靖已骑乘黑焰驹,身后跟着六个弟子与三个儿子,先身后的大军一步赶到。

两边的人各自上前相互见礼,很是嘈杂纷乱了一阵子。

寒暄已毕,众人同到中军帐内坐定,李青璃和袁野自然顺势站回李靖的身后。

李靖向众人拱手团团一揖,歉然道:“李靖因有些琐事缠身,故此晚来一步,有劳诸位久候,望乞恕罪。”

姬昌、姜文焕连道无妨,鄂顺纵有不满,却也不便当面发作,只得哼哼哈哈地随着两人应答几句。

姬昌笑道:“如今八百镇诸侯尽聚于此,不日即可起兵入朝歌,清君侧、整朝纲、重塑成汤社稷。”

“大王此言差矣!”李靖忽地起身道,“纣王无道,杀妻灭子,诛戮忠良,残虐万民。正所谓‘罄南山之竹而书罪不尽,扬东海之波而流毒无穷’。其获罪于天,不惟己身遭天之弃,亦使成汤气数到此而终。大王正该上恭天罚,下应民意,诛暴君而再造乾坤,岂有重塑成汤社稷之理?”

姬昌见李靖如此捧自己的场,心中不由大喜,但面上却丝毫不露声色,反而连连摆手道:“李侯爷何出此言?姬昌世为商臣,岂能行此悖逆之事?”

一旁又有姜文焕起身昂然道:“天命无常,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昔日尧有天下。其子丹朱不肖,遂禅位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