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封神大天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九夷之民实为九黎族后裔。当初圣皇轩辕与九黎之主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蚩尤兵败被擒后遭轩辕车裂而死,其所部九黎族随之土崩瓦解,大部分作为战败者归附了轩辕,另有死忠于蚩尤的小部九黎族人一分为二,一部南迁,一部东徙。南迁者行至南部蛮荒之地,与当地土人通婚繁衍,成为后来的三苗蛮族;东徙者则行至东海之滨,同样与当地土人融合,演化为后来的九夷部落。

到了夏朝太康年间,九夷中风夷一族的有穷氏出了一位冠绝当代的英雄人物,因其射术精绝直追有穷氏远祖“羿”,遂以“后羿”为名。后羿凭借绝世的武勇与胆略一统九夷,以姓立国是为“有穷国”,割据东方成为天下实力最强的诸侯。

后羿立国之后,目睹夏王太康失德乱政,心中萌生争鼎野望。太康四年,后羿趁太康流连于洛水以南游猎逸乐,亲率三千风夷神射勇士万里奔袭,一举攻占大夏王都。在先后扶植了几个傀儡作为过渡之后,后羿堂而皇之登上王位而成为天下共主。

只可惜这位决胜沙场神射无敌的英雄却挡不住来自身后的阴谋暗箭。畎夷部首领寒浞不甘心屈居原是平起平坐的后羿之下,遂勾结后羿唯一弟子逄蒙设计伏击暗杀了后羿。后羿既死,刚刚一统的九夷族随之分崩离析,各族彼此争杀,稍稍崛起的九夷族复归于衰微……

听父亲李秉直将九夷族历史娓娓道来,李靖心中生出奇异的感觉,这段历史在自己前世的世界同样有流传,只不过颇有些有似是而非之处。凭今世十数年的观察,李靖已经可以确定今生的这个世界绝非自己前世的世界,偏偏两个世界之间又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其中必然存在某种原因。

“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李靖的思绪回归现实,向父亲问道,“如今九夷再生变乱,可是又出了一个像后羿一般了得的人物?”

“‘江山代有才人出’这句话颇为精辟,”李秉直赞了一句,答道,“不错,近年来九夷确是出了一个堪比当年后羿的人物。事实上那人便是后羿的直系子孙,现为当代风夷族的族长,名为羿天行。

“据说此人武艺射术、雄才大略均不逊乃祖,心机智谋则犹有过之,多年前便筹谋将九夷重归于一,再现当年有穷国的辉煌甚或进取天下。但这一切都以极隐秘的方式进行,东伯侯姜伯端为东方诸侯之长,九夷族亦在其管辖之下。可他居然自始至终未曾察觉羿天行的所做作为,那羿天行的手段可见一斑。

“直到去年姜伯端因病去世,其子姜桓楚年纪虽已不小,威望却远远不及乃父,所属二百镇诸侯中有三十六镇不服姜桓楚管辖,同谋起兵作乱。羿天行抓住这机会,公然宣称组建‘九夷盟会’,自任盟主一职。他虽然未曾表示叛商自立,但不臣之心已昭然若揭。此次大王以闻太师为帅,统带十万精兵东征,对外宣称的是去平灭叛乱的三十六镇诸侯,真正的目标却是那刚刚成立的‘九夷盟会’。”

李靖叹道:“隐则蛰伏于九地之下,动则飞腾于九天之上,这羿天行当称得上枭雄一流人物。”

“所以你此次追随闻太师出征,务必要多加小心。”李秉直正色叮嘱道,“为父知道你有一身本事,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九夷族久居化外荒远之地,民风剽悍,素来是全民皆兵,无论男女老幼皆能上阵杀人;而且其部族蒙受九黎遗泽,族中颇有奇人异士。再加上羿天行这个传说中莫测高深的首领,纵使闻太师亲自挂帅,也未可轻言必胜。”

李靖两世为人,自然深知骄兵必败、轻敌必失的道理,当即恭然领受了父亲的教诲。

李秉直仍不放心,不厌其烦地反复叮嘱几遍后,轻叹一声道:“距离出征还有近三个月,为父已经代你向闻太师告假,这些日子你暂不用到他军中听用,尽量多抽点时间陪陪你娘和雪儿。离家三年,刚回来又马上要走,而且是投身兵凶战危的沙场,她们两个应该是最担心的。本来我和你殷伯父商议好转过年后便为你和雪儿完婚,现在看来只有延期了。”

李靖听父亲话中说的虽是母亲和殷雪娘,其中浓浓的关切之意却可以清晰的感受得到。看到父亲已经白了大半的头发,油然而生伤感之意,不知不觉间,自己来到这世界已经十七年。十七年时间,自己再次经历了由一个稚嫩婴儿成长为轩昂青年的过程,却仍如忽略前世的父亲般忽略了今世的父亲也在不知不觉间变成年过花甲的老人。

这一天被李靖惩罚在淇水上造桥的方弼、方相和邬文化完工归来。李靖正式将邬文化收为门下第三弟子,每天用一个时辰的时间点拨教导,为其重新奠定根基。

在听说师父要出征后,方弼等三人都急切地表达了追随之意。

李靖考虑到方弼和方相武艺已成,对上真正的高人不敢说怎样,但放到战场之上,绝对是两台搅肉机式的凶器,便答应带上他们。

至于邬文化,一则年岁尚幼——不要看他的身量不在方氏兄弟之下,其实今年才十一岁,二则武艺未成,战场之上无所不用其极,可不是凭着一身蛮力便吃得开的,所以李靖一口回绝了他的请求,只叮嘱他趁着这三个月多记住一点东西,待自己出征后独自用功。

除了教徒弟的这一个时辰以及隔三岔五到隔壁见一次殷雪娘,李靖每天差不多将剩余所有的时间用来陪伴父母,绞尽脑汁来哄父母开心。

李秉直夫妇虽然在心中为儿子忧虑伤神,但为了不使儿子在出征时放心不下,勉强作出享受天伦之乐的样子。时间便在这看似其乐融融,实则各怀心事的状态下一点一滴地流逝……

(第一卷终)

第五十八章出征,断路

帝乙二十年春三月十八,帝乙在朝歌东郊设坛拜帅,发十万精兵东征,名义是征讨不臣,平灭东方起兵反叛的三十六路诸侯。

此次东征大军以太师闻仲为元帅,又以这三年来在军中崭露头角的少年将军黄飞虎为先锋,太子殷受亦随军出征,挂了个监军的名头。不过他此次只是被帝乙送到军中历练,所谓“监军”,实实在在只是挂名而已。

李靖在亲卫营的队伍之内,仰头看着闻仲登台祭拜天地,接领黄钺、白旄、帅印、宝剑、金盔、甲袍等物。

此刻的李靖全身戎装,身上披挂九麟铠,胯下骑乘黑焰驹,马鞍两侧分别挂着方天画戟、长刀、刺犀弓和一袋羽箭,后背皮囊中藏有子午双钺,又暗带了太虚镜、落宝金钱和镇狱峰三件宝物,当真是武装到了牙齿。

方弼和方相各自怀抱一根已经加长加重,约有四丈长短、两千五百斤轻重的青铜蟠龙柱,如两尊铁塔般岿然伫立于李靖身后。

李靖虽被授予护军校尉之职,但闻仲的亲卫营自成体系,根本没有多余的士卒给他率领,所以他这校尉也只是个虚名,实际上不过是小兵一个,充其量可以指挥一下身后的方氏兄弟。

闻仲拜别帝乙之后,转向高台之下下令道:“大军开拔!”

黄飞虎的一万先锋军闻令先动,在一片人喊马嘶声中,搅起漫天烟尘滚滚东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靖渐渐地对“十万”这个数字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从黄飞虎的先锋军出发开始,又过了三个多时辰,才轮到他所在的中军亲卫营开拔。至于后面后卫营、辎重营,怕是要等到第二天。

闻仲深通兵法,料定三十六路诸侯必有探子探听朝廷动静。在得知大军东征之后,彼方必定心有顾忌而放缓攻势。再者那新任的姜桓楚虽无大才,却是一个老成持重之人,短时间内稳扎稳打、维持不败的局面当能做到。因此,这一路上他只令大军不急不缓地行进,以免赶到战场时将士疲劳,平白折损军力。

大军行进十余日,这一天前方的先锋军忽地停止行进,闻仲心中略感惊讶,停住墨麒麟后正要派人去看,黄飞虎已派了一名小校飞马前来报讯,说道前方有一支人马拦住去路,为首的四人自称是饿虎岭的四家寨主,口口声声要大军留下买路金银。虽然黄飞虎这几年一直在军中历练,但这等稀罕事却从来未曾遇到,一时拿不定主意,所以派人来请教主帅是剿还是抚。

以闻仲的修养城府,在听到这个消息时也不由怒极反笑。他实在想不出是何等胆大包天的贼寇,才能在光天化日之下做出抢劫十万大军这等疯狂的事情。他转头看到李靖正在身侧,便吩咐道:“李靖,你到前方看看是怎么一回事,若确认是贼寇无疑,便叫黄飞虎就地剿灭他们!”

“末将遵令!”李靖答应一声,催动黑焰驹往前方疾驰而去。马后有方弼和方相这两条巨汉紧紧跟随。

三人不多时赶到大军最前方,果然看到数量在三千左右的一队人马布下一个颇为规整的二龙出水阵势横在大路之上。这些人甚为齐整,都是二十至三十岁间的青壮。一色地青绢裹头,青色劲装外罩一件掩心皮甲,左执团牌,右提单刀。在最前方有四个骑马的首领,两个黑脸的顶铜盔、批铁甲,骑青鬃马,手中横宣花板斧;两个白脸的戴银盔、裹素铠,骑银合马,手中绰银战戟。

李靖赶到时,其中的一个黑面首领正在阵前叫嚣:“对面官军中难道没有主事之人怎地?要么交钱买路,要么上来厮杀。钱也不来交,仗也不来打,好生窝囊!”

阵中的黄飞虎正憋了满肚子的闷气,双手将一条提卢枪的枪杆攥得嘎吱吱直响。但他初次独当一面,凡事力求稳妥,在未得主帅指示之前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卖狂。

“飞虎兄!”李靖隔远招呼一声。

黄飞虎循声转头看到李靖,双眼登时一亮,迫不及待地问道:“李贤弟,太师怎样说?”

李靖笑道:“太师有令,若果是贼寇,就地剿灭!”

黄飞虎精神大振,喝道:“既然如此,便请贤弟稍待片刻,看愚兄将这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草寇擒下!”言毕便要催马出阵。

“将军且慢!”旁边有副将萧银上前拦住黄飞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