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白马寺正立于洛阳城以东不远处,创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为中国第一古刹,天下闻名的伽蓝,也是佛门传入中土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可谓沙门祖庭。

因为这样的地位,所以白马寺,在胡教盛行的北方,处于一种超然的地位,至今没有被大规模损坏。

白马寺的由来颇具神话色彩,当初汉明帝夜宿南宫,梦见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次日晨,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最后二位天竺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

对于李志常而言,白马寺的神秘色彩,于他毫无相干之处。

不过前有地尼,后有魔帝谢眺,都曾在白马寺问道,足见里面还是有些名堂。

白马寺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占地足有数十亩。因为北方佛法昌盛,所以许多佛门高人,都潜藏此地,可谓佛门的大本营。

虽然其中分为不少派系,但是一旦遇到外敌,大抵还是能够齐心协力。李志常站在一处高岗之上,可以看白马寺的布局散而不乱,不规而整,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风格古朴,同时又十分庄严肃穆。

佛教能够大行其道,跟它寺院宏伟庄严,倒也有些关系。

李志常望气完毕白马寺整个格局,对其中潜藏高手的气机了如指掌,然后自高岗而下,直到白马寺山门。

白马寺山门采用牌坊式的一门三洞的石砌弧券门。“山门”是中国佛寺的正门,一般由三个门组成,象征佛教“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由于中国古代许多寺院建在山村里,故又有“山门”之称。

圆月高悬,平滑如镜,月华洒将下来,夜景美不胜收。

不过天气寒冷,倒也没有什么僧人会学南方名士风流,秉烛夜游。

李志常穿门过户,毫无阻碍,很快就到了后山,此处极为幽僻,又是一片紫竹林,常年氤氲围绕,即使有人误入其中,也会不知不觉转出来。

李志常自不会为这片紫竹林迷惑,飒然而入,很快就到了林中一片空地,面前是个石洞。

两边一副对联:

慈航本是渡人舟;无奈世人不上船。

大意便是众生执迷不悟,菩萨来帮他,也不知接受;教他正法解脱世俗,他也不听,他也不信。

李志常洒然一笑,落在幽清的紫竹林中,倒是不愁没人听见。

阿难自旁边的竹林中走出来,高喧一声佛号道:“见过太乙道尊,不知道尊笑什么。”

李志常道:“单从此联便知地尼有些狂妄。”

阿难眯着双眼道:“地尼乃是前古的仙佛级人物,学贯佛道,盖压一代,即使道尊生在她那个时代,也未必不被压制,为何道尊却说她狂妄。”

李志常杀气腾腾道:“连自己都度不得,如何渡众生,这不是狂妄,那是什么。”

阿难合十道:“那道尊又何必来寻地尼渡人之法,又何必要进洞观摩地尼残影。”

李志常冷笑道:“来与不来皆在我心,看与不看,也自由我。即可观沧海之辽阔,也可注目微尘,阿难道友不知我说的可对。”

阿难叹息道:“大道之争本就不在口舌,阿难和道尊徒逞口舌倒是多余了。”

他也不说那什么一年的飘渺之约,毕竟对两人而言,该出手时就会出手,不会拘泥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李志常漫吟道:“明月紫竹林,孤灯老死蝉。枯荣弹指过,一念断尘凡。阿难道友遇上我,便是你今生最大的不幸,恕我今夜不能让你生离此地。”

阿难微笑道:“道尊所言,我亦原封不动还给你。”

木鞘刀已经到了手上,流动着木质的光泽。

一刀在手,阿难再非一个慈和的僧人,而是那个纵横世间、罕逢敌手的佛门尊者。

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气势,或者山崩地裂的力量迸发,力量不断凝聚,不断压缩,没有半分流于表面。

第六十二章洒然而去

两人在沙沙作响的竹叶声中相对而立,僧者沉毅勇猛,道人飘逸绝尘,即使有旁人观看,也不能看出二人之间的剑拔弩张。毕竟阿难手上的不过是一把木刀而已,看不出能杀人的地方。

更妙的是,李志常手上没有剑,身上也没有剑。

他站在那里,轻轻松松的姿态,纵然不认识他的人,不了解他的人,也会为他这种月下洒脱的气度倾倒。

阿难手中有刀,心中也有刀,他的人便是他的刀,可是杀意没有半分泄露。

李志常在他的心灵中,神气是悠闲的。

他是那样的悠然,以至于李志常的形体虽然在竹林下,明月下,全身上下,一寸一毫,都纤微可见,但是在阿难的心灵中,李志常却不存在。

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他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有形无质的鬼魂。

和鬼魂不同的是,李志常能让人看见,也不会怕任何一个和尚和道士。

木刀横在胸前,阿难蓄势待发。

李志常笑笑道:“你的刀已经得了神,要杀我却差了点,这次看来你是注定要死在我手上了。达摩的气息离这还有一段距离,在他来的途中,这短短时间,已经足够我出手杀你,可我却想等他来了再出手。”

阿难神色一沉,他当然不会怀疑李志常说的是假话。

但李志常要等达摩到时才出手,并非一种狂妄。而是深刻指出,当达摩到的时候,便是他的气势下落的时候。

届时他的刀威力最大。却有了限度,而且无法攀上更高的气势,因为达摩以来,他就不是必死之地。

那时候李志常当然会出手。

因为那时李志常相当于限制了他实力的底线,而李志常在面对两大绝世人物时,反而能够自反而缩,激发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

阿难神目一凝。心存如一,以金刚之心,斩断无明。

紫竹林、明月、雪地都好似变成了无足轻重的事物。天地间只剩下了他和李志常。

阿难刀威势前所未有的霸道,他长吟道:“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

这已经是神佛的刀法,而非人的刀法。

庶几近道。无以复加。

刀意混而为一。没有任何飘渺,无比真实。

漫空的月华,已经消失不见,当阿难这一刀劈出的时候,月华好似也被收摄,成为阿难这刚猛无俦的神刀一斩的助力。

李志常仿佛变成了云,又仿佛变成了雾,恍惚如轻烟。又似流风回雪,缠绕这这一刀。

阿难刀不可能停住。

这神刀一斩。不但威力绝伦,而且在没有接触到李志常实质身体的时候,绝不可能将威力尽数宣泄出来。

阿难这一刀的确令鬼神动容,可是这不代表他就能杀了李志常。

李志常更强了。

佛法高一尺,李志常的道法高一丈。

一片竹叶捏在他食指与中指之间,犹如当年佛陀拈花而笑,这一笑莫名而来,颠倒众生苦果,破除红尘迷障。

在长空曼舞之中,李志常翩然到了阿难身侧,似乎在躲避这一刀的威势。这跟他一直以来无敌天下的气概,似乎有所不一样。

难道阿难刀的刀锋,竟然连他也不得不退避三舍了么。

事实绝非如此,连玄衣人纵观古今的无敌剑术,都不可能让李志常畏惧,更何况逊色不少的阿难。

即使李志常到了阿难身侧,亦避不开这如影随形的阿难刀。

木刀夺天地之精华,没有任何言语能够形容阿难这巧妙侧身的顺势一刀。

就好像流水到了悬崖,然后自然飞流直下,如银河落九天一般,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抗拒。

木刀积蓄已久的劲力,自然而然宣泄而出,且把握住李志常的真实身影,毫无虚假之处。

可是阿难的心灵却没有任何满足之感,李志常仿佛变成了空,也变成了无。他的感觉在强烈的欺骗自己,李志常已经不存在。

随着刀劲宣泄到空处,那种难受,让他欲发狂,想要大呼。

明明刀劲已经开始和李志常角力,可是那种虚无空虚的感觉,却如潮水般涌来。

现实和感官完全颠倒。

这种事情,甚至比任何酷刑还要令人难受。

他好似在做一场梦,再也分不清自我和现实。

阿难长吟道:“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东风上下狂。”

心思沉淀下来,虽然看不见,听不绝,感觉不到,可是那种心中狂乱的感觉,却消散了许多。

真实的外界,李志常的确已经被阿难刀劈中,他正以双掌合住刀锋,之前那片竹叶却悠然飞出,不疾不徐。

以李志常脚下为起点,背后延伸出一条长达十数丈的恐怖裂痕,也表明阿难这一刀竟然是如何的惊人。

竹叶飘飘到了阿难的眉心处,一闪而入。

随后阿难永远闭上了眼睛,一丝丝鲜血渗透出来。

等了一会,李志常才施施然松开手,看着仍旧保持劈出刀的阿难,低声道:“下辈子就别这么逞强了。”

达摩出现在裂痕的尽头,这点距离对他和李志常而言,又能算什么。

李志常背对着他,他看不清被李志常遮住的阿难,却已经知道结果。

忍着心中悲痛,淡淡道:“道尊厉害,贫僧只能趁人之危了。”

李志常负手卓然道:“我知道你已经将如来神掌第一式化为剑招,论在武学上的造诣,你的确惊天动地。”

达摩道:“比起道尊,仍旧不还是差了一些。”

李志常夷然道:“出手吧。”

在白马寺的僧众突然感觉到后山一道惊天剑意冲天而起,当不少佛门高人出静室后,便看到一阵耀眼至极的白光,自后山爆发出来。

龙吟雷响的声音,霎时间声动数十里方圆大殿都为之颤动。

紫竹林已经消失不见,只留下之前地尼闭关的石洞,似乎有什么莫名的力量守护。

等众僧人赶到后山时,只看到了达摩盘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