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利微微摇头,神色平静地道:“再看一眼吧,看一眼少一眼,权当给昔日的故友送行。现如今,昔日的故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大多数诸侯都已相继伏诛,眼下便轮到吕布了。孤与他相识多年,如今前来探望一番,也不枉相识一场。”郭嘉闻言神色诧然,眼神颇为茫然,遂扭头与贾诩对视一眼,却见贾诩微微摇头,同样拿捏不准李利的心意。

但是,李利的话中有一个字眼儿让郭嘉、贾诩和桓飞等人心神震动,眼神中闪烁着异彩。这个极其关键却又容易忽视的字眼儿便是“孤”。其实他们之前便从李利嘴里听到过这个极其特殊的字眼儿,但他们并未在意,权当是自家主公一时失言,口误而已。然则,近一段时间里他们屡屡听到李利以“孤“自居,此刻听得格外真切。

自古以来,有资格称孤道寡的都是帝王将相。自从始皇帝一统天下之后,称孤道寡便是帝王的专属称谓,其他人断然不敢僭越,否则便是大不敬之罪,甚至会被扣上谋逆的帽子,满门抄斩。

方今天下,若以权势地位而论,有资格“称孤”的只有两人,李利当仁不让位居第一,其次便是自领大汉丞相的曹操。然而即便如此,他们两人堂而皇之的以“孤”自居仍有僭越之嫌,等同于谋逆,俨然是图谋不轨,暗藏帝王之志。

一念至此,郭嘉不禁暗自思索,霍然想起李利自从邺城兵败之后便自称“孤”。恍然间,郭嘉心有所悟地顾自点头,已然猜出李利称孤的用意。

邺城惨败之后,全军士气低靡,就连军中将领亦有些萎靡不振。值此军心浮动之际,李利作为全军主帅,他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军心士气。正因如此,遭遇大败之后李利非但没有意志消沉,反而一如既往地沉稳开朗,脸上时刻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并公然称孤,将自己胸怀天下的帝王之志毫不掩饰的公之于众。此举看似无甚作用,实则影响巨大,最直接的作用便是让时刻跟随他身边的文臣武将一扫颓败之气,信心大振。

事实上,这不经意间的转变收效甚佳,极大鼓舞了众将领的斗志,从而影响全军将士。而此次攻取徐州便是重整军威的强心剂,干净利落的打个翻身仗,借此鼓舞全军士气,让全军将士从邺城大败的阴霾中走出来,重拾斗志,再现无敌之师的铁血雄风。

就在郭嘉暗自思量之时,耳边再度传来李利的声音:“昨夜韩暹、杨奉二人战死沙场,虽未攻陷东门,却仍是功不可没。他二人的后事便交给奉孝了,以其生前的官爵安葬,妥善安置他们的妻儿。”

ps:衷心感谢:“书友140914220501849”书友的月票支持,多谢!

第105章白门楼下

“啊!”李利话音未落,他身后便传出一片惊呼。但见桓飞、许褚、去卑、纪灵、张勋和雷薄等将领纷纷失声惊呼,不可置信地看着李利,一脸不可思议之色。

韩暹和杨奉二人生前官居何职呢?

韩暹其人,于刘协逃离长安时救驾有功,随后沿途护送汉帝刘协和百官们返回洛阳,因功受任大将军,领司隶校尉。

杨奉与韩暹是一路人,同样是护送刘协和百官们逃离长安,东归洛阳,因功受任车骑将军。

他们二人之所以只有官职而无爵位,是因为当初刘协和百官们回到洛阳时饥寒交迫,无法给予他们实物赏赐,因此便不敢提及爵位。毕竟,历代君王赐封爵位之时都有相应的财帛赏赐,是以逃亡之中的刘协只能对他们封官许愿,不惜敕封他们位至三公的偌大官职,却绝口不提其它赏赐。

正是因为韩暹和杨奉二人的官职太高,才使得他们将刘协和百官送到洛阳之后,前来接驾的各路诸侯根本容不下他们,俨然不把他二人放在眼里。于是宛城混战之中,他们不得不率部离开刘协,转而投奔袁术。

所以,韩暹和杨奉虽有堪比三公的官职,却一直是有名无实,根本不被各方诸侯承认。

孰料他们此刻已经身死,却因李利的一句话,反倒坐实了他们的官职,竟然享有位列三公的崇高待遇,死后得以公侯之礼的风光大葬。还能封妻荫子,其子嗣将坐享荣华富贵。

正因如此,桓飞、许褚等将领才会哗然变色的齐声惊呼。无比震惊。

不止他们这些将领,就连郭嘉和贾诩二人亦是闻声色变,满脸骇然。若不是亲眼看到此话出自李利之口,他们还以为这是谁在开玩笑,而且这个玩笑开大了,完全是不着边际,不自量力。

“这、、、主公。此事只怕有些不妥。”奉命处理韩暹和杨奉二人后事的郭嘉,尽管知道韩暹、杨奉一直都是奉命行事,屡立奇功。却仍然不能遵从李利的命令。

事实上,郭嘉这些年间一直负责给韩暹、杨奉二人传达命令,暗中指挥他们按照预定的计划一步步走下来,直至今天。换言之。郭嘉就是韩、杨二人的直属上司。

这也是郭嘉箭伤初愈便跟随李利一起前来徐州的直接原因。实际上。贾诩才是此次出征徐州的随军军师,而郭嘉则是专门跟过来接收韩暹、杨奉二人帐下兵马,并为他们庆功而来的。

李利闻言神色微变,扭头看着郭嘉,问道:“有何不妥,奉孝不妨直言?”

郭嘉恭声道:“韩暹将军生前曾官拜大将军,领司隶校尉,若照此办理便与主公官讳相悖。此乃犯忌之举,微臣断不敢为。而杨奉将军的官职与雍州刺史李傕将军的官讳相同。亦是犯忌之事,亦不可为。是以微臣以为,韩、杨两位将军虽然功不可没,却还不足以和李傕将军相提并论,如此便不能依照三公之礼安葬。否则,此例一开,日后势必一发不可收拾,继而引发无谓的争执或混乱。所以,微臣建议折中办理此事,赐予韩、杨二人堪比九卿之官爵,厚待其家眷即可。不知主公意下如何?”

李利稍稍沉默,若有所思地沉吟道:“方今天下,位比三公者不在少数,位在三公之上者亦有之,眼前城中这位闻名遐迩的吕温侯亦是位同三公的奋威将军。而这一切只因天下无主,但凡有些实力的诸侯或置身偏远州郡的州郡(交州),纷纷割据自立,等同于诸侯藩王,此等人早已无视大汉礼制,肆无忌惮,恣意妄为。

值此纲常法纪崩坏之际,孤乃天子亲授的天下兵马大将军、录丞相事,总揽一切军政,断然不能无视礼法纲常。故此,韩暹、杨奉二人生前所拥有的官职虽是有名无实,却是天子所赐,岂可等闲视之?是以他二人的后事就按生前官职安葬,其家眷应得的抚恤如数发放,任何人不得擅自改动或克扣。”

郭嘉闻声后心中一阵发苦,满脸为难之色,却见李利神色平静,丝毫不为所动,俨然是不打算收回成命了。顿时郭嘉扭头看看身后的一干将领,遂以求助的目光看向贾诩,希望他出面说项。

贾诩当即点头会意,恭声劝说道:“韩、杨两位将军的官职实属虚设,且他们二人生平所为亦无与之般配的战绩和功勋,有甚资格与主公和李傕将军齐名?更何况,若是按其官职安葬,恐有损主公声誉,即便是主公对此并不介意,然则李傕将军获悉此事之后又当作何感想?是以,微臣同意奉孝所言,九卿之礼足矣,恳请主公三思。”

“孤此生便止步于大将军之位乎?”不等贾诩的话音落下,李利皱着眉头脱口说出一句众人万万没有想到的话。

“此事就这么办吧,尔等无须多言。”语气不容拒绝地丢下这句话后,李利轻提缰绳,驱使金猊兽王转身缓步而行。

眼见于此,郭嘉和贾诩二人再不赘言,当即策马跟上。贾诩恭声道:“眼前战事如何决断,还请主公示下。”

李利驾驭着金猊兽王踱步前行,沉声道:“下邳战事交由奉孝全权负责,文和随我返回彭城,与公台一起攻取徐州各郡,并负责善后安抚事宜。”

贾诩闻言后欣然点头,当即策马回到阵前,抽调去卑、轲比能和徐晃等将领随行,并带走了朔风营战骑。而桓飞、许褚、纪灵、张勋和雷薄等将领以及两万余步军,则留在南门继续攻城,听候郭嘉调遣。

就在贾诩调拨兵马之时,郭嘉策马跟在李利身边,轻声道:“我军随时都能攻陷南门,届时必可擒杀吕布,不知主公对此可有吩咐?”其实郭嘉就是想说,攻陷南门之后如何处置吕布,杀还是不杀。

李利闻声驻足,目光深邃地注视郭嘉,反问道:“不知奉孝对此有何看法?直言无妨,无须顾忌。”

“诺。”郭嘉神情严肃的拱手一揖,恭声道:“既是主公询问,微臣自当秉义直言。自董卓领兵进洛阳开始,直至现在,吕布先是斩杀其义父丁原,随后再度手刃其义父董卓,而后又弃司徒王允于不顾,致使王允身死;然后吕布寄居兖州却夺了曹操的兖州根基,借据徐州而鸠占鹊巢。

纵观吕布之所作所为,微臣不得不说其人贪婪如豺狼,恶毒如蛇蝎,桀骜不驯,趋利避祸,反复无常。所以微臣认为吕布其人断不可留,应将其枭首示众,以安人心!”说出这句话时,郭嘉神情冷峻,眼神坚定,显然是早有决断,直到李利此刻开口询问,便毫不隐瞒地一吐为快。

李利轻轻颔首,道:“奉孝所言不无道理,我亦有此意。其实不光是你我二人,时下希望看到吕布伏诛之人不在少数,冀州曹操便是其中之一,而荆州刘景升和江东孙策等诸侯恐怕也是乐见其成。所以罢了,如何抉择皆由奉孝决断。”李利欲言又止,终是没有多言,彻底将下邳战事全权交给了郭嘉。

然而正当李利提缰离开的一瞬间,一直跟在他身边不发一言的吕玲绮却突然拉住他的衣角,泪眼婆娑地看着他,虽然没有开口求情,但一双噙泪的眸光中全是祈求之情。

“唉,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衣角被人拉住的一刹那,李利没有回头,只是轻声叹息一声。随即他侧身看着故意扭头佯装没看见这一幕的郭嘉,伸手在郭嘉的肩膀上拍了两下,既而摆手示意吕玲绮松手,遂驾驭着金猊兽王疾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