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

李利迟疑了一下,留意到蔡邕似有不愉之sè,随即应道:“老大人,您这可是为难晚辈喽!也罢,既然老大人盛情至此,晚辈若是不收下,倒显得矫情了。这样吧,老大人,晚辈此前重伤之际,偶得几支老参,现如今还剩下两支,就送于您调养身体之用,聊表寸心。此外,前些天府中将士在南山上挖了一些上好的药材,之前我看令媛身子娇弱,正好用得上,请大人稍后一并带回去。

老大人也不必推辞,只管收下便是。您携重礼于我,是为了报答我的援手之情,而我送您一些补品也是作为晚辈的本份;礼尚往来,合情合理。否则,我万万不敢接受您的礼品,以免遭人非议。”

“呃!”蔡邕被李利的这一手弄得有些惊疑,一时间竟不知道该如何应答。

李利搭救了自己的女儿,自己送他重礼以酬谢,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可是他为何要送我这些珍贵的药材补品呢?

自己与他非亲非故,可是他却如此殷勤,几乎就没拿他自己当外人,俨然以半个蔡家人的身份自居。

顿时间,蔡邕审视地看着李利,试图看清楚这个年轻人的心思。

细说起来,蔡邕对西凉军将领既无好感,也无恶感,轻易不与西凉将领交往,始终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若即若离。

这是因为董卓对蔡邕极其厚待,赏府邸、赐金银绸缎、提拔官职等,处处尊重他。

可谓是恩宠有加。

相比之下,朝廷其他百官的待遇与蔡邕相比,简直不可相提并论。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很多官员连家中的奴仆都养不起,紧衣缩食,rì子相当艰难,处境极其窘迫。

因此,蔡邕便被王允等一干老臣排斥在圈子之外。这些人认为他是臣服于董卓的走狗,所得赏赐皆是嗟来之食,纷纷恶语相向,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言语恶毒,没有好脸sè。

因此,蔡邕在长安城内是被孤立的存在。

董卓虽待他极厚,可是他却不认可董卓的所作所为,只是曲以委蛇,以求自保。

至于王允等人的冷眼与恶语相向,蔡邕则是置之不理,也不解释,冷暖自知。

实际上,蔡邕之所以委曲求全,饱受昔rì同僚好友的冷嘲热讽,全是因为自己孤苦无依的寡妇女儿。只要女儿蔡琰能够平安的活下去,他无论受多少苦、多少委屈都值得。

倘若他不接受董卓的刻意拉拢和诸般赏赐,那么董卓屠夫必将反目成仇,降罪于他。果真如此的话,那么被卫家嫌弃的女儿蔡琰,就会连个落脚地都没有,生计也无着落,恐怕就要沦落街头了。

蔡邕作为人父,岂能眼看着年纪轻轻的女儿既做了寡妇又沦落街头?

于是他感恩戴德地接受了董卓的所有赏赐和敕封的官职,宁愿背负骂名,也不能不顾及独生女儿的生计。

即便如此,蔡邕内心里仍旧不屑与西凉将领为伍,始终与董卓及其麾下的西凉军保持距离。以免被人误认为他也自甘堕落,助纣为虐,一生清誉毁于一旦。

此时此刻,李利的一番表现却是让蔡邕很为难,踌躇难决。

对于李利其人,蔡邕还是有所耳闻的。

别看此子年龄不大,确是新近崛起的实权将领。表面看他逢人便是三分笑,和气之极,实际上,此子行事极为狠绝果断,比之其叔父李傕有过之而无不及,端是一个笑面虎似的狠角sè。

现在李利出口闭口便是晚辈如何如何,看似很懂礼数,尊敬长者与老人。但是,事实上,却是恰恰相反。

一代名将朱儁,百战沙场,威名传天下。可是却被李利像狗一样生擒到长安,据说自始至终李利都不曾对朱儁有好脸sè,更没有半分尊敬长者的礼数。

如果不是生擒朱儁比直接杀死他的功劳更显赫的话,恐怕朱儁现在早已伏诛多时了,哪里还能活到现在。

由此可见,李利其人绝对是个杀伐果断之人,世俗礼仪根本束缚不了他,比其叔父李傕更加令人忌惮,也更加惊怖。

眼下,李利偏偏提及尊敬长者的孝道,还出手大方地赠送人参和名贵草药,弄得蔡邕瞬时间浮想联翩,患得患失,失神了半晌。

“既然贤侄执意如此,那老夫就厚颜收下补品,并替小女谢过贤侄厚赐。不过老夫也不能白白受人恩惠,若是贤侄有需要老夫相助的地方,老夫绝不推脱,定当全力相助!”

蔡邕终究是个不肯受人半点恩惠的清高大儒,收下李利的回赠补品之后,许诺rì后定当回报李利。

李利此时对蔡邕的承诺并未放在心上,因为他送这些名贵药材压根就不是给蔡邕的,而是奔着俏寡妇蔡琰去的。

只不过让李利万万没想到的是,数rì之后蔡邕就把这份人情还给他了,而且还是他一直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而蔡邕回送给李利的这份大礼,直接改变了他此后的命运。

第四十四章这一拜

第二天,李利带着陈钰、典韦二人前往蔡府拜访蔡邕。

昨夜蔡邕已经专程答谢过李利,就因为如此,他今天才要回访蔡府。

别看这来来去去的很麻烦,但这就是时下的礼数。

尽管李利有搭救蔡家女儿的大恩,可他若是不回访蔡府,那就是失礼。rì后,一旦此事传扬出去,对他的声誉会有着难以预料的影响。

东汉以孝道和礼仪治天下,世人皆重礼仪、守孝道,就连朝廷征辟官员也是以举孝廉为正统入仕之道。

由此可见,礼仪在大汉天下已经深入人心,并作为孝廉举士的基石。

蔡府坐落于皇宫东面,这里是朝中三公九卿的聚集地,也是重兵看守的住宅区域。

蔡府在这一片府邸之中极为显眼,宅院很大,与司徒王允毗邻而居,却比司徒府邸大了两倍有余。

门庭高筑,大气磅礴,,与司徒府的破旧匾额不可同rì而语。

太师董卓极为看重蔡中郎,恩宠有加,赏赐丰厚,这是满朝文武众所周知的事情。

而司徒王允眼下却是董卓的眼中钉,肉中刺,极为不待见。

只是王允处事谨慎,言行举止滴水不漏,致使董卓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借口将他除去。

不过司徒府邸却十分清苦,宅院破旧,与高墙大院的蔡府相比,确是高下立判,一目了然。

如此鲜明的对比,时间长了,难免让王允心中徒生不满。原本他与蔡邕相交多年,彼此视为知己,怎奈如今却形同陌路,势同水火。

李利对这些士大夫之间的恩怨不以为意,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思,一笑了之。

不过他却知道,蔡邕明年就会死在王允的手中,并且被打为董卓同谋乱党,抄家灭族。

至于蔡琰为什么没有被王允所杀,这却是未解之谜,或许是她卫家儿媳的身份帮她躲过一劫,亦未可知。毕竟河东卫家是武帝时期大将军卫青和皇妃卫子夫所在的家族,真正的百年望族。这等显赫之极的家族,即便是卫家弃妇,也不是一般人能够随意杀戮的。

蔡府正堂内,宾主落座。

一通寒暄后,蔡邕微笑着看向李利,眼神中闪过一丝满意之sè。

确实,如果李利自恃对蔡家有恩而不愿登门拜访的话,那他在蔡邕心中的印象将会极差,甚至会将彼此间的这份恩情都冲淡得无影无踪。

只要蔡邕寻得时机报答了李利的援手之情,那么此后彼此间将再无瓜葛,形同陌路。

现在李利这么一回访,两家的交情就算结下了。

rì后,只要不触及蔡邕的底线,先前的救命恩情将永远延续下去,结为至交。

“贤侄啊,李傕将军已经率军驻防安邑,为何太师独独留下你留守京师呢?”

饮了一口茶水,蔡邕微笑着问道。

李利闻言顿时身形一震,眼神中掠过一丝jīng光,随之疑惑不解地道:“不瞒大人,小侄对此也是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大人能否为我解惑?”

蔡邕闻言微微一笑,轻捋着斑白的胡须,目光深邃地看着李利。

“贤侄,在我府上,你不算外人。何况你与小女诏姬年龄相若,又与我蔡家有恩,因此我们之间不必以官职相称,显得太生分。虽然老夫的年纪比你父亲还大上一些,但逝者为大,你就叫我叔父吧。老夫与你二叔李傕同殿为臣,官职相当,你叫老夫一声叔父,老夫还是担得起的。”

“呃,如此甚好!小侄早有此意,只是我生xìng鲁莽,不敢造次,生怕有损叔父声誉。今rì蒙叔父不弃,小侄得偿夙愿,当真是生平之幸事。叔父在上,受小侄李利一拜!”

李利受宠若惊地起身跪地,恭敬地拜道。

不过他跪地俯身的一瞬间,心中却暗道:“蔡中郎,我李利可不是随便认亲戚之人,这一拜是给我未来的岳父准备的,如今你提前预支了也行,反正都是早早晚晚的事情。”

事实上,李利最近之所以不去参加朝会,就是不想给十岁的小皇帝和董卓下跪,此前他一直是身着甲胄前去,但也不能总是如此呀。

所以他干脆向中常侍李儒告假,不去早朝议事了,这样一来,倒是耳根子清静了不少。

至今为止,李利还没有给任何人下跪过,蔡邕是第一个,也是李利心甘情愿跪拜之人。

毕竟蔡老夫子中年得女,妻子产下蔡琰之后,没过几年就病死了,他独自把女儿抚养chéngrén也不容易,理当受此一拜!

当然,李利现在还不敢贸然提及看上蔡家女儿之事,否则蔡老夫子肯定会当场发飙,那可就鸡飞蛋打一场空喽。

按照大汉礼制,直系亲属病逝后,子女需守孝三年,而妻子和妾室则是守灵三年。

如今蔡琰的夫家死了一年多,还有一年多的守灵期限。

若是李利此时向蔡老夫子提及爱慕蔡琰之事,那无异于自取灭亡,此后恐怕就与蔡琰无缘了。

只要蔡老夫子还活在世上,那李利铁定没戏,趁早绝了这份心思。

老夫子之称谓从何而来,不就是守护礼制和祖宗之法的老顽固嘛!

“好、好、好!文昌啊,老夫一直期盼着能有一个后继之人,不成想如今却有了你这个侄儿,老夫高兴啊!来人哪,吩咐下去,今rì老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