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占一两个州郡,那便是我军锐气已失,全军将领无能,这其中也包括我这个统帅之内!

你们知道大汉各州之中眼下有多少路诸侯吗?我告诉你们,方今天下共有大大小小二十多个诸侯,实力颇强的诸侯就有十几路之多。这么多诸侯并立于世。自然是战事不断,征战不休,没有几十年光景,只怕很难戡平天下。所以。你们不用担心无仗可打,更不要心存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念头,天下局势瞬息万变,说不定哪一天,战火就会烧到我军身上。到时候,就是你们大展身手之时,更是热血男儿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呵呵呵!”

“哈哈哈!”在李利爽朗的笑声带动下,桓飞、许褚、陈到和何曼等人一扫阴沉忧郁之气,当即开口大笑。

待众人笑罢之后,李利摆手说道:“好了,立即请郎中前来给袁熙和逢纪二人处理伤口,稍后让人把他们抬上马车,跟我们一起离开。你们也都各自回房收拾一下,午饭过后,我们就整装起行,争取天黑之前全部撤离无极城。”

说话之中,李利大步走出房门,身后众人也随之离开杂物室。

当门外脚步声渐行渐远之后,只见逢纪蜷缩在墙角的左腿轻轻动了一下,随即他的双眼微微睁开一条缝,十分谨慎地探视整个杂物室,发现屋内除开紧随自己之后昏厥过去的袁熙之外再无别人。这时,他才放心睁开双眼,满脸苍白地低声自语道:“难怪这些人个个身手不凡,魁梧彪悍,胆大包天,居然无视主公袁绍这个冀州之主,敢对二公子狠下毒手。原来这些人全是西凉李利的手下,为首之人竟然是李利本人。哎呦!”

自言自语中,逢纪无意中碰到胸口的伤口,顿时疼得他失声哀嚎,痛苦不已。

低声“哎呦”好一阵子之后,逢纪方觉疼痛稍缓,忍不住低声沉吟道:“李文昌居然敢亲身犯险,潜入中山甄家,而甄家主甄氏还和他如此亲密,看来他们勾结在一起了。难怪甄氏连区区五万石粮草、三百万钱都不肯借给主公,原来她早已暗通李利,打定主意举家迁往西凉,有恃无恐啊!这么重要的消息,冀州斥候和细作居然毫不知情,而主公至今还不知晓此事,真是荒诞可笑!

听他们说话的意思,今天下午就要起行离开甄府,还要将我和二公子带上一起走。哎,该如何脱身呢?只要能将消息传给主公,定要李利小儿有来无回,命丧冀州,还要杀光他们所有人,一雪今日鞭刑之辱!”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斜阳下,偌大甄府宅院已是人去楼空,原本整洁有序的庭院、水榭、路道和走廊,此刻尽显狼藉之象。

事实上,早在半个月前,甄氏就已经开始安排甄家族人陆续离开甄府。一千多名族人之中,或是经冀州直接离开,或佯作商队经兖州进入司隶,亦或是走幽州经并州转道西凉。

甄家名义上虽是官宦世家,实际却是商贾之家。在此之前,甄家族人也经常跟随商队四处奔波,赶赴各州,只不过没有此次这么大动作,半个月内甄家几乎全体出动,分头离开冀州。或许正是甄家这种异常举动引起了袁绍麾下细作的注意,既而传进袁绍耳朵里,由此才有袁绍遣使前来甄家借取粮饷之事发生。

然而,借粮之事恰恰说明袁绍对甄家有所怀疑,并不能确定甄家弃他而去,转而依附其他诸侯。而第一次他派遣逢纪前来借粮之中,甄氏没有一口回绝,而是讨价还价,虚以委蛇,表现出一副商贾嘴脸,致使逢纪摸不着头脑,拿捏不准甄家对袁绍到底有没有异心。于是逢纪只能返回军营向袁绍禀报,随之遵奉袁绍之意,他跟随袁熙一起再次前来甄府,而这一次却是带领一千五百名亲兵卫队同行,威逼恐吓之意昭然若揭,摆明是强行借取粮饷。

不承想,袁熙和逢纪等人和游历归来的李利不期而遇,乍一碰面便火气十足,针尖对麦芒,矛盾一触即发,势不两立。就在袁熙和逢纪二人以为冀州上将鞠义将狠狠教训李利一番之时,却发生了戏剧性的一幕,鞠义竟然被李利三言两语摆平了,随之鞠义带着随行百余名亲兵转身就走,似乎是负气之下直接返回常山军营。

当鞠义负气离开之时,袁熙和逢纪二人自以为自己一行人已经震住甄家了,有没有鞠义跟在身边都无所谓,无关大局。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是大大出乎他们的预料,在他们眼里软弱可欺的甄家突然发难,一举射杀了袁熙身边的五百甲士,并将驻守四门的一千名亲卫甲士全部生擒,没有走脱一人。如此一来,袁熙一行千余人便是有来无回,三日内音信全无,仿佛人间蒸发一般,没有任何有用的情报传到常山大营。

纵观整件事情始末,袁绍好谋无断,优柔寡断的性格彰显无遗。他疑心颇重却又手段偏软,当机立断的魄力稍显不足,不够果敢,以致贻误时机,才使得李利能够成事,偌大的甄氏一族从容撤离无极城。若是换做李利,一旦得知自己境内世家大族有异动,必定第一时间调集兵马围困其府邸,并下令各处关隘加强戒备,严格盘查过往行人。

归根结底,还是冀州袁绍尚未将冀州各郡县悉数彻底地收入囊中,也没有将整个冀州经营得像铁桶一般无懈可击。仅凭黑山贼众将能将冀州搅得鸡犬不宁,漏洞百出,而袁绍两次兴师动众的出兵剿匪,却未竟全功,直到眼下还在和黑山贼对峙相持。

恰恰因为这样,才让李利一行人有惊无险地潜入冀州,有幸结识甄家财团,并想方设法说服甄家家主甄氏和老族长甄袆同意依附李利,举族迁往长安。

然而,世间既有祸不单行,同样也有好事成双。

甄家举族依附李利,这对于李利而言,已然达到了中山之行的初衷,算得上是心想事成,圆满成功。然而,李玄、郭嘉、桓飞和许褚四人还与甄家四个女儿结成姻缘,就连寡居多年的甄氏也春心大动,委身于李利。如此以来,李利等人此次当真是将甄家一群漂亮女人除年龄尚幼的甄宓之外,一锅端了,人财兼得。此举,可谓是意外之喜,大丰收!

除此之外,李利还胁迫拐带郭嘉,促使其就范,既而顺利地收到麾下。随之,又与返回常山奔丧的赵云不期而遇,于是李利多番谋划,精心布局,一步步将赵云套入瓮中,促使赵云由最初敌视戒备之心迅速转变为心悦诚服的投效于他。

事情进行到这里,李利此番冀州之行可谓是成果丰硕,赚得盆满钵满,绝对是不虚此行。

第462章闻巨变怒火冲天

第462章遭剧变怒火冲天

夕阳晚照,李利站在无极城南门城楼上,扶在墙头眺望无极城,思绪良多。

回顾之前发生的这一桩桩、一件件事情,当真是应验了两句老话:“苦心人天不负;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很多原本看似不可能成功的事情,如今都已逐一实现,冀州之行俨然功德圆满,是时候离开了。

“主公,甄府最后一批侍女和家丁已经出城,我们也该走了。”

忽然,就在李利理清思绪准备下楼时,一直站在他身旁察看城楼下撤离人员的李挚,轻轻走到身旁,低声禀报道。

李利欣然颔首,脸上带着淡淡微笑,随手拍着掌心下的青石垛口,轻声道:“张姬安排得很合理,旁系族人半个月前开始撤离,随后安排甄家老仆、亲信侍女和扈从离开中山国,而将嫡系族人留下坚持到最后,直到今天跟我一起离开。此外,老族长甄袆不愿离开祖宅,甘愿住进这城墙之下的机关密室,眼下他还带着一众老奴替我们看管着数千名自愿回家的侍女和扈从,待明天下午才会将他们遣散出府。

这一切都安排得合情合理,天衣无缝,真不愧是拥有两百年底蕴的世家大族,做事滴水不漏,恰到好处!”

一边说话,李利一边扭头将目光投向脚下这座远超其它三座城门的“臃肿”城楼。

这座南门城楼以及两边长达数里的城墙,全是一百年多前甄家先祖出资修建的,整个工程都是甄家全权负责。

于是,建成之后的南门城楼巨大而坚固,建筑规模远远超过其它三个城门,并且城墙内侧与甄家偌大的府邸相连。而城楼北侧便与甄府南苑浑然一体,让人无法判断到底是城楼修得太大,还是甄家南苑建的有违律法。

而今,甄家最后一批嫡系族人和家族死士全部从南门撤离,惟有现年七十五岁的老族长甄袆执意留在府中,不愿离开甄家祖宅。而他所居住的南苑就建在南门城楼之中,房屋不多,两进宅院总共十个房间,非常阴暗,全靠油灯照明。

中午李利和甄氏前去向甄袆辞行的时候。临走前在甄氏的引导下,他亲自看过建在城楼中的机关密室,当真是极其隐蔽坚固。仅仅是开启密室的机关石门,便是一块高约丈二、宽七尺,三尺厚的花岗石。足有万斤重。

除前门之外,密室还有一个建在城墙脚下的后门。与城墙浑然一体。只能从室内开启石门,可直通城外。此外,密室内还有十二个甄家老仆,这些人世代都是甄家奴仆,他们的子女是第一批撤离冀州的甄家旁系族人,而他们则是和甄袆一样故土难离。甘愿陪着老族长在此终老。

这一幕对李利触动极大,让他第一次认识到这个时代里人与人之间并非没有真情,处处勾心斗角,而是平时看不出来。当真正考验人心和忠心的时候,他们才会彻底显现出来。

由此延伸至先秦时期,很多跟随君主征战一生的老兵,在君主病逝或猝死下葬时甘愿以身殉葬,生死相随,久而久之便衍生出君王死后需要活人殉葬的旧制恶习。

身负后世灵魂的李利,饱受后世人权主义思想熏陶,早已不再相信人与人之间真正存在“生死相随”这种事情。因为这个词儿说起来很容易,上下嘴唇一碰,就出来了;但真正能做到这种事情的人,却是、、、没有。即便是信誓旦旦相约白头,祸福与共的恩爱夫妻,休说生死攸关之际,就连遭遇祸事或是遇到难以解决的难事之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