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这里是大汉西部边陲之地,官职再大,也抵不上数万大军更具威慑力;腰缠万贯、富可敌国,也没有手握重兵更让人畏惧。

实力、兵马、地盘、钱粮,这些才是最实际的东西,也是李利能否在凉州站稳脚跟的根本。

凭着李利现有数千战骑和几十车军械辎重,飞马盗的桓飞还看不上眼,能与李利结盟,都已经是友好的表现,其中还有几分偿还人情的成份。

否则,桓飞纵横西域,驰骋并凉二州多年,手中的嫡系轻骑就有一万多骁勇之士,再加上此次两万杂牌飞马盗又借着李利之手清洗了一番。此后,桓飞将完全掌控飞马盗的两万轻骑,实力不但不会削弱,反而会愈发强大,战斗力再升一格层次。再加上他劫掠多年的积累所得,他的实力远在李利之上,拥有这份实力,他又怎会投效李利呢?

尽管李利与桓飞还有一点交情,彼此间印象很不错,但是这只是私交而已,实力才是让对方臣服的关键,而李利现在还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

因此,尽管李利十分喜爱桓飞,却不能立即收为己用。

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如果飞马盗阻碍了李利的势力扩展,彼此间还会刀兵相向,再战一场。

七rì后,李利一行进驻武威县城,暂时屯兵于此。

武威县虽然与武威郡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武威郡的郡治却不在这里,而是在靠近西边张掖郡的姑臧城。

武威县地处全郡腹地,人口数万,在武威郡中算是中等偏上的县城。城中,只有数百老弱残兵负责rì常守城。

自从正式踏上武威郡境内,李利大军一路行来没有遭到多大的抵抗,畅行无阻。

短短五rì间,李利派遣波才和李典二将各自率领一个千人轻骑收服了武威县以南的所有县城,并筛选守城兵士,重新整编成军。

截止李利进入武威县为止,已经接收守城县兵近两千人,剔除老弱病残之后,尽得一千两百余名步卒。

武威县县衙。

贾穆疾步走进正堂,恭声对李利禀报道:“禀主公,武威县与其它各县县衙一样,府库空空如也,钱粮军械全被人搬空了。而且······,以库房中留下的痕迹来看,想必就是这两天搬走的。”

尽管李利心里早有准备,可是听到贾穆的汇报后,仍旧难免心生怒意,眉头微皱。

这已经不是第一个被人搬空的县衙了。武威县以南的所有县衙府库,悉数被搬空,如同被人洗劫了一般,一粒粮食、半块生铁都没留下。

真是干净利落,干得真漂亮!

此外,各个县城的治安极其混乱,地痞流氓泛滥成灾,大街上都敢凌辱良家女子,横行无忌,无法无天;致使许多百姓离家出走,企图前往金城避难。

为此,李利给波才、李典和李征等人下了格杀令,五rì间各县抓捕了上千名地痞无赖,统统押往城门口斩首示众,暴尸三天,以儆效尤。

如此明正典刑之下,方才遏制住了平民百姓纷纷出逃之势,而李征所部千人战骑也将前往金城的百姓给拦截了回来,并发放一些吃食,安抚百姓们诚惶诚恐的情绪。

就在抓捕地痞流氓的过程中,李利也从这些人口中得知了一些近期各县府衙发生的情况。

大约十几天前,占据姑臧城的李堪和程银二人,兵分两路前往各县劫掳。他们搬空各县府库,强征暴掠,强行拉走城中青壮和年轻女子,洗劫百姓和富户的钱粮,手段极其恶劣凶残,行径令人发指。而劫掳武威县以南各县之人,就是程银。

程银亲自带领三千余部众劫掠武威南部各县,从县衙府库到各县所属的乡、亭两级村落,他们都不放过,如同地毯式的劫掳,挨个洗劫了一遍。

程银之恶行,令李利无比痛恨。

要知道,程银所带领的兵马大多数都是出自本郡的青壮子弟,也是穷苦人家出身,土生土长的武威人。结果,一群老实孩子在程银这个恶魔带领下,竟然对自己的乡亲狠下杀手,掠夺钱粮,劫掳青壮和女人。

简直是禽兽不如,百死不足以弥补其犯下的罪孽。

“程银恶贼,无法无天,罪大恶极!总有一天,李某一定亲手活劈了你!”

程银之猖狂,激起了李利心中埋藏最深的记忆。

后世倭寇入侵华夏大地,大肆实施三光政策,罪恶滔天,令无数炎黄子孙百年不忘。

如今程银之恶行,几乎等同于后世的倭寇。

唯一的区别是,程银还不敢肆意烧杀,因为他麾下的将士绝大多数是武威郡本地人。

一旦他杀戮过甚,麾下将士眼见自己的亲人惨死在自己面前,忍无可忍之下,必然集体哗变,转而将刀枪对准他这个统帅;那么他将死无葬身之地,沦为遗臭万年的笑柄。

第六十七章夜宿桃花村

在武威县衙休整两天后,李利率领三千铁骑轻装起行,朝姑臧城进发。

起行前,李利留下李典带领一千余飞熊营轻骑镇守武威郡南下关隘,抵御南边的安定和金城两郡的来犯之敌。让李暹带领一千龙骧营铁骑留在武威县,镇守县城以及保护蔡琰和陈钰二女;并命令贾穆统属各县县兵和原有的小吏cāo持各县政务,出榜安民,维持治安,恢复农耕。

李利自身有一定的处理政务能力,可是这些事情终究不是他的长项。

故此,他重用贾诩的长子贾穆,将各县积压的政务悉数交给他,并将一千多县兵也交付与他。

通过大半个月的朝夕相处,李利发现贾穆没有贾诩说得那么差,资质平庸,仅可为书佐小吏,不堪大用。

贾诩所言,或许是每个父亲对儿子的一种鞭策吧。

恰恰相反的是,贾穆是一个文武双全之士,武艺堪比二流上阶将领,处理政务能力很强,绝对是个治政的好手。或许他现在还不具备处理一州政务的能力,但打理一郡之政事,还是绰绰有余的。

贾穆处理各县政务,李典防守南下关隘,李暹镇守后方。

这样以来,李利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腾出手来,毫无后顾之忧地领兵征讨姑臧城。

此次出征,李利伤势未愈,因此不得不调集帐下武艺最强的将领随军出征。

目前,他麾下武艺最强的将领就是龙骧卫统领典韦,樊勇、李征和波才三人的武艺相当,都有顶级战将下阶的实力。此三人的武艺比李利稍强一点,但是差距有限,俨然是同一级别上的微弱差距。

现在,李利的武艺全面超过弟弟李暹,而李暹至今还停留在一流上阶的瓶颈上,没有机缘的话,短期之内很难突破。

对此,李利也爱莫能助,毕竟李暹现在年龄还小,习武之道,一张一弛,想要一口吃成胖子,那是不可能的。

李典是李利麾下六员主要将领中武艺最差的人,只有一流中阶的武艺。但是,他的强项不在武艺上面,而是侧重于练兵和守城,治军严谨,处事谨慎,颇有长者之风。

故此,李利帐下六员将领无一庸手。只有李利的亲弟弟李暹,武艺虽强,却还不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而其他人全是征战沙场的好手。

六人之中,李利最看好之人不是典韦,而波才、樊勇和李征三人。

尤其是波才。

李利认为波才具有一军统帅之才,只要多加历练,或许将来让他统帅数万或是十数万大军征战,他也能胜任。毕竟波才昔rì统帅十几万黄巾军与朱儁和皇甫嵩大战于长社。虽然最终落败被俘,但是他也并非毫无才能。相反,波才是黄巾军中最具指挥大军作战才能的将领,包括张角兄弟三人在内。这些黄巾将领虽然落败身死的时间比波才要晚一些,但是他们却没有波才的战绩辉煌。因为波才曾一度打得朱儁和皇甫嵩抱头鼠窜,连连后退,一筹莫展。

凭此战绩,波才足以傲视所有黄巾将领,无愧为一军之统帅。

李利之所以看重波才,不是因为他曾经打败过朱儁和皇甫嵩,而是看上了他曾经有过辉煌、惨败以及被俘后屈身侍奉朱儁七年的这段经历。

东汉末年的历史上,不乏天生帅才之人,如周瑜、陆逊和诸葛亮等天资过人的人中俊杰,但是他们并非百战百胜,从无败绩。恰恰相反的是,他们都败不起,因为他们都是一方诸侯之重臣,身系诸侯国的兴衰命运。

与之相比,很显然,波才不足以与这些人中俊才相提并论,但是李利却不这么看。

李利认为,波才历经过领兵征战生涯中的大起大落,受过生死之劫,忍受着卖身为奴的屈辱,销声匿迹七年之久。如今他还有再次领兵征战的机会,那么他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如果波才当年统率之兵,不是十几万乌合之众,而是骁勇善战的西凉铁骑。那么黄巾之战的结局又将如何,天下大势又将走向何方呢?想必朱儁和皇甫嵩大军,只要一落败,想跑都跑不掉;黄巾之战,若是没了此二人,又将是何等情景呢?

李利很想看看波才的指挥能力,看看他忍辱负重七年之后,还有几分统率大军作战的实力。

不过这件事情,或许在将来某个时间会实现,却不是现在。

现在李利对波才并不能完全信任,更不会把自己起家的兵马交给波才来指挥。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信任问题,而是事关李利自身的生死存亡。

无论如何,李利绝对不会将自己的身家xìng命交到别人手上。这是他的底线,与信任与否无关。

除了波才之外,樊勇和李征二人别看长得五大三粗,面相雄毅,可是他们二人确是粗中有细,颇具大将之才。只有让他们有了足够的历练,未来统率三军或许不可能,但独当一面确是毫无问题,可堪大用。

至于典韦嘛,冲锋陷阵,斩将夺旗,他绝对能够胜任,并且完成的相当漂亮,勇冠三军。

但是,要是让典韦担任一军统帅,领兵征战,确是有些难为他了。他是一员沙场猛将,也是最忠心、最称职的侍卫长,或许也能充当镇守关隘的将军,但是绝对不是统率三军的材料。

大致摸清了帐下将领的长项和遗缺之后,李利对他们的任用就要做出相对应的安排。

人尽其才,方是用人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