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骁骑-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无战心。在乌延消极避战的影响下,乌桓前军根本挡不住轲比能部奋勇冲杀的阵势,边打边退。遂与后面紧跟而来的乌桓骑兵拥挤成团,进退两难,由此引发了乌桓骑兵相互冲撞。许多骑兵被连人带马挤出山道,跌入山道下方的山涧里,那一声声惊马长嘶与凄厉的惨叫声,凄惨至极。惨不忍睹。

越是混乱,其下场便愈发悲惨。在轲比能大军步步紧逼之下。三万乌桓前军前拥后堵,前推后搡,蹙成一团,堵塞山道。于是,位于最前方的骑兵全是被后面的乌桓铁骑推搡着冲锋陷阵,被硬生生推到鲜卑铁骑的面前,既而沦为鲜卑人的刀下亡魂。

随着一波接着一波的乌桓骑兵被斩落马下,山道渐渐变得通畅起来。慌不择路的乌桓前军被动地后队变前队,慌乱后撤,从而主动给轲比能率领的鲜卑铁骑腾出道路,遂被鲜卑铁骑一路追杀,打得乌延率领的乌桓前军落花流水,仓皇逃窜,疲于奔命。

而这一惨败的源头就在乌延身上。他畏惧轲比能,深知自己根本不是轲比能的对手。为了保全性命,在与轲比能不期而遇的一瞬间,他根本没有与轲比能对战的勇气,下意识地勒马后撤,直接导致整个前军三万乌桓将士不战自溃。以至于一败涂地,三万乌桓前军互相践踏致死者,远比死在鲜卑人刀下的亡魂多得多。

此消而彼长,乌桓前军的溃败无形中助长了鲜卑铁骑的斗志。在轲比能身先士卒的带领下,两万鲜卑铁骑经过最初极短时间的停滞之后,继续前进,并随着追杀乌延败军而加快了行军速度。如此一来,对后面的东征大军几乎毫无影响,使得后续大军陆续进入白狼山北麓,进入狭窄的山道。

哒哒哒!

“报轲比能部在前方十里与乌桓前军遭遇,双方展开激战,乌桓前军已被轲比能部杀退,正在追击之中!”策马前来禀报战事的哨骑是赵云帐下亲兵。

“遭遇战?”李利闻声勒马,当即沉吟一声,下意识捋着颌下的青须,剑眉微蹙,若有所思。

听到李利的话音后,诸葛亮眸光一闪,打马上前向斥候询问详细战况。斥候有问必答,当即把刚刚发生的战事详细道来,丝毫不敢隐瞒。

摆手示意斥候退下稍事歇息,诸葛亮策马伫立在李利身边,低声道:“近来连番大雨,我军行军速度十分迟缓,按理说乌桓蛮军应该知道我军的行踪和进军速度。倘若如此,何来遭遇战?此外,我军派出两路斥候,却在白狼山中与乌桓斥候纠缠在一起,竟然无一回来报信。难道这都是巧合吗?”

说到这儿,诸葛亮语气一顿,轻摇羽扇,袖襟随风摆动。稍稍沉默后,他接着说道:“微臣从不认为世间真有巧合之事。但凡看似巧合之事,必是人为所致,今日之事亦不例外。不知主公以为然否?”语罢,诸葛亮眼底闪过一抹异色,似是担忧又似杀机。显然,他认为这场遭遇战颇为蹊跷,与前军轲比能部不无干系。

李利闻言后神色异常平静,脸上无波无澜,看不出喜怒。思索片刻后,他仍未表态,答非所问地道:“一战之下,乌桓前军折损三千余兵士,而轲比能部伤亡不满一千人。看来轲比能帐下兵马甚是精锐,战力不俗,远胜于乌桓骑兵啊!”扭头看向诸葛亮,李利目光深邃,给人莫测高深之感。

“主公所言极是。”诸葛亮似有所悟地应声点头,“后方斥候探报,鲜卑王庭并无异动,在我军方圆百里之内也没有蛮夷兵马出没的迹象,一切都像往常一样平静。”

临末,诸葛亮又补充一句:“太静了,静得有些诡异,不同寻常。”

李利微微颔首,沉吟道:“是啊。此番我军出兵十万东征乌桓,沿途之上并未刻意隐藏行踪,却没有遇到蛮夷各部的抵抗或阻击,此举确实颇为反常。眼前这白狼山,连绵起伏,山高林密,古树参天,一眼望不到尽头,足可藏兵十万。如此险要之地,蹋顿蛮军居然与我前军不期而遇,且首战大败,平白折损数千战骑。呵呵呵”李利意味深长地呵呵发笑,笑声很冷,但不是冷笑。

诸葛亮轻轻点头,会意道:“近日细作密报,蹋顿逃回柳城便与乌桓各部首领密议半日,遂召集部落所有青壮男丁前往柳城集结,并联络右北平、安阳、辽西、辽东和漠南各部蛮夷部落,再度集结重兵,欲与我军再度决战。

初步估计,此次蛮军集结在柳城的兵力应不少于前次卢龙塞决战之兵,至少十余万众。并且,蛮军并不局限于乌桓和鲜卑部落,据说东边的扶余人也派遣万余兵马前来入盟参战,企图分一杯羹。所以此次白狼山之战将是一场决定幽州及塞外格局的大决战,吉凶未卜,不可小觑。”这是诸葛亮善意而又委婉的提醒,陈述厉害,以便李利决策。

李利神色微变,眉宇间闪过一丝凝重神情,一闪而没,遂轻笑道:“又是十几万蛮夷铁骑。由此看来,东北边境之所以常年动乱不堪,边境不宁,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些盘踞在东北一隅以及塞外草原上的蛮夷部落为数众多,实力不俗,并且他们都以劫掠我大汉边郡为生,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拥有共同利益。这样一来,他们屡屡结盟与我汉军为敌也在情理之中,不足为奇。”

说到这儿,李利眸子中浮现一抹异彩,低声道:“与这些蛮夷番邦相比,轲比能却是异数。他主动与我结盟,妄图借我汉军之力助他一统鲜卑各部,继而称霸草原。在此之前,我一直以为这就是他的真正意图,但现在我不得不对他重新定位了。

此人心思之缜密,图谋之大,恐怕远远超出我等的预料之外,甚至于我东征大军和蹋顿精心联络的十几万蛮军都在他的图谋之中。一场决定幽州格局的大决战依然无法避免,决战过后,无论双方谁最终获胜,都将是惨胜,虽胜犹败。等到分出胜负之后,中部鲜卑异军突起,可得渔翁之利。鹬蚌相争,一石二鸟,端是好算计,好计谋!”

“啊!”诸葛亮闻声色变,眸子中智慧之光连连闪烁,心思急转之中瞬间捕捉到核心脉络。难道

ps:感谢:……i苆种来书友的月票支持,多谢!

寒冷袭人,更新晚了,还请诸位书友多多宽宥,诚谢!

第975章杀破狼,以夷制夷

“啊!”诸葛亮闻声色变,眸子中智慧之光连连闪烁,心思急转之中瞬间捕捉到核心脉络。

顿时,他神情凝重,手中羽扇滞留在半空,额头溢出密密麻麻的汗珠,失声道:“主公是说、、、这是轲比能与蹋顿二人早已商量好的巨大阴谋!轲比能假意投诚,引诱我大军进入白狼山,借蹋顿大军之手将我东征大军困在白狼山中,待两军决出胜负之后,再集结鲜卑各部兵马击败获胜一方,坐收渔翁之利?这未免太过匪夷所思,轲比能安有这等谋略?”

李利不动声色地沉吟道:“如果我军在山道上没有遭到伏击,就说明我的猜测是对的。蹋顿可以就近联合乌桓、鲜卑各部乃至扶余人前来相助,难道轲比能便不能联络鲜卑各部和漠北势力前来助阵么?”

语罢,李利再不赘言,仰头看了一眼氤氲缭绕的白狼山巅,大手一挥,朗声道:“传令赵云所部注意警戒,大军继续前进!”

一切正如李利所料。大军经过山道没有遇到任何伏击或偷袭,沿着北麓山道快速行军,一路畅通无阻。

临近白狼山东麓时,赵云再度派遣哨骑前来禀报,轲比能部已行进至东麓旷野,正与蹋顿率领的蛮军激战。赵云请令立即出兵增援轲比能部,否则轲比能率领的两万鲜卑铁骑断然不能和蹋顿麾下十余万蛮军抗衡,随时都有全军覆没之危。

得知这一消息后。诸葛亮神情一松,眼角露出一抹只有李利才能看懂的笑意。李利明白诸葛亮为何而笑,无非是想借蹋顿蛮军之手乘机剪除轲比能这个祸害。一劳永逸,消除后患。此外,还能借机试探轲比能是否与蹋顿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引诱东征大军进入白狼山,妄图聚而歼之,一举灭掉八万东征大军。其实李利也有此念。既然轲比能与蹋顿蛮军打得不可开交,便索性让他们拼个你死我活。等到轲比能部两万兵马死伤殆尽之时再行出击。

对于心怀二志的轲比能,此等借刀杀人之计无疑是上上之选,顺水推舟。永绝后患。

然而正当李利准备下令暂缓出击之际,公孙瓒却力主出兵,言道:“轲比能投诚以来并无半点谋逆之举,一切都会奉命而行。并且还在行军途中为大军供应数万头牛羊。以解大军粮草之危。此时若只因怀疑其有异心,便置其于死地而不顾,未免太过草率,实难令人信服。此例一开,日后蛮夷各部必将誓死抵抗,再也没有哪个部落首领敢于主动请降,只能死战到底,别无它途。”

言明厉害之后。看到李利颇为意动,蹙眉沉思。为了进一步说服李利,公孙瓒继续说道:“主公常年征战,想来应该知道,我大汉北疆虽然气候恶劣,多有沼泽和沙海(沙漠),但北疆极其广博,其地域之大不逊于我大汉疆土。正因如此,从古至今,北疆从未真正平定过,蛮夷部落层出不穷,灭掉匈奴又有鲜卑,鲜卑未灭又生乌桓。

除此之外,辽东的北面还有扶余、高句丽等番邦小国,漠北还有丁零,西边则有月氏、乌孙等西域诸国。所以,若想彻底平定北方边患,一味赶尽杀绝是不可取的,且不说劳师远征,单单是平定北疆就不知一朝一夕可成。末将绝非危言耸听,主公若要彻底平定北疆,至少要动用二十万以上的兵马,耗费无数钱粮,用十年乃至二十年时间才有可能彻底平定北疆。”

说到这里,公孙瓒话音稍顿,看到李利脸上并无异样神情后,他接着说道:“显然,我等眼下没有这么多时间和兵马与蛮夷长期纠缠下去,否则后方不稳。因此我等就要想方设法收服蛮夷部落首领,将其收为己用,以夷制夷,从而暂时维持幽州边境的安定。等到时机成熟,腾出手来再行剿灭蛮夷,使其彻底归入我大汉王化之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