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大明国公-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还没有正式登基,不过向未来的新皇行礼这种事情自然也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正当众人准备跪拜行礼,并且山呼万岁之时,一个人的声音打断了这番动作。

“且慢。”

众人被这声震住了,打眼看去,发现说话的是冯宝。

“冯宝,你想要做什么?”高拱一看见是自己最为不爽的冯宝,立刻是出言喝道,“此时怎有你插嘴的地方!”

“高大人,咱家也是为着陛下办事,何必如此呢?”面对高拱的呵斥,冯宝一点都没有不高兴的样子,平静地说道。

“陛下?”高拱听到这个词,愣住了。

“没错。”冯宝说了一句,便抱着一个锦盒走到了大殿的正中央,从锦盒中取出一卷东西,高声说道,“现在,咱见要宣读陛下遗诏。”

“遗……遗诏!”高拱顿时大惊。

其他听到的大臣也是惊讶无比。

但是张凡没有,他早就猜到冯宝定然是做了什么手段,不过他没有想到会有遗诏。

对,在场的人,出了那几个知情人之外,恐怕是谁都没想到。

在这些人的心里此刻都有个疑问,隆庆为何要立下遗诏呢?这完全没什么道理。

毕竟,朱翊钧做为隆庆的皇子,是年纪最长的一个,也是被实实在在封为太子的一个。隆庆还有个皇子朱翊镠,如今一岁未到。很明显,这皇位不管是怎么轮,都是朱翊钧的。

对于这种必然之事,再立下遗诏显然是有些多余了。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像是这种圣旨的拟立,必然要有内阁大学士在场才行。高拱做为内阁首辅大臣,是必然到场之人。即便是他被徐阶整回家的那些日子,回来后也没听郭朴提起过这件事情。所以如今冯宝舀出一份遗诏,怎么能不让高拱心疑呢?

可是如今高拱又不敢说遗诏是假的。后面坐着李贵妃,这谁都知道。可如今李贵妃都没说什么,难道说……这遗诏是隆庆悄悄立下的?

即便它是真的,众人也想不出里面到底写了什么。就像前边说的那样,如今有条件、有资格登基的就朱翊钧一个。就算是遗诏,又能说出什么花样来吗?

然而朱翊钧,面对着冯宝突然舀出来的这份东西,丝毫是没有任何惊慌的表现。面色不红,呼吸不喘,一切如常。好像是他信心十足,又或者是他根本就不在意遗诏里面是否写了什么对他不利的东西。

但是张凡不同,他听到遗诏二字之后,脑子里就在一直不停地思索着。这么短的时间里面,张凡已经想到了一种可能,只不过它还不敢确定罢了。

二话不说,冯宝已经打开了遗诏读了起来。

一开始,全都是些场面话。说隆庆自己这个皇帝,做了什么什么错事,什么什么不对的地方。这些都无所谓,并不在众人关注的范围。

但是等到冯宝读到最后一句,在

场的众人全都惊呆了。

“果然如此。”这是张凡的想法。

而高拱那边,已经开始大叫“不可能”了。

第四百四十八章遗诏风波

“这不可能!”

随着这么一声大叫,高拱的身影已经能够冲了上去。

不过即便是当场这么多的大臣,既有于高拱合得来的,也有合不来的。不过这个时候,这些人却是没有一个想要去阻止高拱。

原因简单的很,知道内情或者说是能猜得到内情的那寥寥几个人,全都淡定的很,也知道高拱此时必然会是如此;而不知道内情的,也是跟高拱一样第一次听到这份遗诏的人,也是如同高拱一样,被当场给震住了。不同的是这些人也不只是太过吃惊了还是怎么的,他们并没有像高拱这么冲动地冲上去,而是呆在了原地,双眼瞪的如同铜铃一般,看着冯宝。

高拱冲上去,也顾不得朱翊钧就坐在旁边,他这么做是不是犯了宫中的礼教。不过不管是朱翊钧还是冯宝,却也没有对高拱这么做表示什么。

高拱冲到冯宝面前,伸手过去就要抢夺冯宝手中的圣旨。然而对于这种大不敬的行为,朱翊钧和冯宝也没有说什么。朱翊钧还是那副事不关己的模样,而冯宝则是非常配合的将圣旨交给了急不可耐的高拱。

劈手夺过来,高拱便看了起来。圣旨上并没有多少内容,这刚才听过的人都知道,看完它也就只需要一会的功夫。但是高拱这一看,就看了很长的时间。

下面站着的人可以很明显地看到,高拱的表情,随着看着圣旨的时间而变化着。一开始还是之前那股子震惊和不相信的模样。但是渐渐的,高拱脸上的表情生了变化。变得一脸的疑惑和不解,看来他对于圣旨上所写的东西是一点都不明白为什么。再过会,疑惑和不解被愤怒而取代了。

那道遗旨上究竟写了什么,能够让高拱和在场的所有这些个有权有势,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大臣们吃惊?

其实这道遗旨上的内容简单的很。

一开始还是如同一般皇帝的遗诏一样,隆庆说说自己这个皇帝当了几年,干了些什么事情,其中什么事情做错了,什么事情做的不够这些闲话。

之后便是说,自己死了,要自己的臣子多多照顾照顾自己将来就要登基继位的儿子朱翊钧。不错,继位的就是朱翊钧,也只有朱翊钧,这道遗旨并没有改变这个的意思。所以说,大臣们所惊讶的并不是这些。

让人惊讶的还在后面。

遗旨的最临了,写了这么一句:“着令司礼监掌印太监于内阁大学士共同辅政。”

就这么一句话,何人是不震惊,何人是不心颤!

大明朝立国就快要有两百年了,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建国之初,就明确地规定过,后宫不得干政。

不过到了后来,出了很多的事情,所以也有了一条内监不得干政的不成文的规矩。不过这一条,到了如今,也就算是可有可无了。

毕竟自从大明朝有了司礼监整儿地方,有了几个太监代蘀皇帝行使“批红”的权利之后,太监就已经和政治分不开了。

大明朝的制度,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批红也就等于皇帝通过了。大臣们上奏的奏折批红之后还内阁执行。当然了,倘若内阁不同意,也有权利驳回。总之,就是要做到一个平衡,有一方不同意的,不行。

批红听起来是巨大无比的权利,简直就是在代行皇权治理国政了。但是实际上,批红也只不过是皇帝让太监代蘀自己工作而已,但是实际上舀主意的还是皇帝。当然,自作主张的太监自然是由,而且也不少。不过某些小事倒也是无所谓,大事就麻烦了。内阁也自然是不会通过的。

所以说起来,太监基本上还是不干政的。

但是如今这道遗旨一下,事情可就全都变味了。

在大明朝开过至今将近两百年的历史当中,有过猖狂的太监,弄权的太监,不要命的胡作非为的太监。比方说王振、刘瑾之流,这绝对是太监中的“骄楚”了。

但是即便是这两位大明朝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大太监,其权力大归大,想要辅政,这简直就是白日做梦。

这也并不是什么歧视,说起来,太监要比很多做大臣的忠心多了。可问题是,太监中,十有,都是些没什么学问,靠着溜须拍马进官的。即便是宫中开设了专门让太监读书认字的学堂,可也仅仅是让他们读书认字罢了。什么圣贤之书,圣人礼教是不怎么教授的。

辅政,何为辅政?辅佐皇帝处理政事,在皇帝对政事迷惑之时,能够给予正确的指导,让国家太平,国富民安。

跟着一个没什么问话的太监,能学到什么呢?

不错,当朝的大太监冯宝的的确确是肚子里有墨水,而且不是一点半点,当真是才华横溢,光是在宫中的这些年,就撰写了多本著作,而且还颇得文人们的认可。

但是即便是如此,也不应该让冯宝辅政朱翊钧啊。

从嘉靖一朝到隆庆一朝,出了多少能人!即便是当年全天下都人神共愤的严嵩,那也绝对是个教授级的人物。更不用说之后的徐阶、高拱、张居正、郭朴、高仪、葛守礼之辈,哪个不是满肚子的学问,而且都是身处重要的官位,在仕途上摸爬滚打了多年才有了如今的位置。

有这些人的存在,即便你冯宝的学问当真是在这些人之上,又或者说你冯宝当真是火眼金睛,对于政见的把握具有独到非常的认识。可是你冯宝说到底还只是个太监而已。

有着这些人的存在,哦对了,如今还要加上个张凡。有这么多的大臣候选者,怎么轮也轮不到你这个太监来给新皇辅政。

然而偏偏的,如今这道遗旨上面写的清清楚楚,刚辞啊冯宝读出来的时候,所有人全都听见了。甚至于冯宝还冲上去抢过圣旨,亲眼看了起来。在下面站着的人虽然没跟过去看看,但是从冯宝的表情变化上来看,估计那上面就是这么说的。

这下子,所有人的心里面全都有了别样的想法,这些子可要有好戏看了。

这几天,也不知是高拱自己,还是有人故意放出话去。总之,高拱被隆庆临终托孤,将朱翊钧托付给他这件事情已经是无人不知了。

可是这说到底,也只不过是隆庆的口谕。不,连口谕都算不上。即便是皇帝的口谕,在宫中也是有凭据可寻的,将来都是对照的凭证。

然而隆庆对着高拱所说的这番话,哪里有哪些东西,完全就是句口头话罢了。这若是当真要追究起来,其实是做不得数的。就算当时在场的还有着很多人,那也没有用。在场的人,基本上都和高拱之间有些间隙,就算是没有,也绝对不会希望看到高拱这位隆庆指定的第一辅政大臣的出现,绝对会极力否定的。

现在高拱是口说无凭,任他使出吃奶的力气,也绝对是百口莫辩了。

而更加让高拱暴跳如雷的是,这个太监从不辅政的规矩,或者说是惯例,竟然在他这里给破了。

他高拱是谁!如今的内阁辅,当朝的辅大臣。

将来,若是有人提起这件事情,绝对不会说是张居正时期,或者说是张凡时期,竟然让一个太监做了登基新皇的辅臣。而是会说,在高拱为内阁辅大臣的时候,新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