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山变-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下害得朱光第也是颜色大变,放缓了声音说:“你女儿多大,卖给哪家?细细说给我听。”

姓余的无法从容陈述,哽咽着说了个大概,他有个十六岁的女儿,尚未许亲;为了钱粮征收不足,便要连累“大老爷”的“考成”,于“前程”有碍,因此,将女儿卖给了邻家的儿子。卖得的钱,也不过刚刚够完速欠,因为邻家的境况也不好。

完速欠不是为了免于受责,而是不忍连累县官的“考成”;朱光第心里越发难过,也就越发不能不问个清楚。“你那女儿卖与邻家,是作偏房,还是算正室?”

“也不是偏房,也不是正室。他家把钱都凑了给我来完粮,办不起喜事,我也一点都没有陪嫁。就在今夜,悄悄把我女儿从后门送了过去‘圆房’,就算成了亲。”姓余的说到这里,大概是觉得太委屈了女儿,抽抽噎噎地哭得好不伤心。

“你莫难过!”朱光第说,“等我先找了你邻家来再说。你也带了你女儿来,我自有道理。”于是朱光第派人找了男女两造到县衙门,在后堂接见:邻家姓陈,父子两个,问了老陈,确实是买了一个儿媳妇;他那儿子是学锁匠的,上一年和师傅在江南做活计,发了一笔小财回来,说起来品貌不算粗蠢,也略略识得文字,只是配余家的女儿,无论如何是女家委屈。

老余的女儿名叫寿姑,中人之姿而气度极好,不带丝毫小家子气;朱光第跟他太太商量,要把寿姑认作义女。朱夫人极其贤惠,欣然许诺,把她陪嫁的一枝玉钗和一副宝石耳环,赠予义女,作为陪嫁。朱光第又传鼓吹把寿姑送到陈家合卺。一时传为美谈。

这件事过去不久,有一天寿姑忽然到府衙来拜见母亲,朱夫人很喜欢义女的端庄和孝顺,母女两个感情很好,等到朱光第回到后堂,寿姑拜见之后,忽然跪在他的面前,呜呜咽咽的哭了开来。这一下可把夫妻两个吓了一跳,“怎么了,女儿,怎么了?莫不是在夫家受了什么委屈了吗?”

寿姑一面哭,一面期期艾艾的说出一番话来:原来,陈家小锁匠随师父到江南去,名为是做锁匠,实际上是做一些没本钱的生意!上一年的十月间,众人在江宁城中某一户大宅门里,盗出一件宝贝,不敢在府城出手,转到浙江售卖,各人分得了不少银钱,陈家小锁匠也分得了两千两银子之多——迎娶寿姑所用的,就是从中分润而来。

本来小锁匠以为这样的生意平生只做一次就够了的,不想当初的同僚找上门来,要他重操旧业,小锁匠以自己已经成家立业为名,有心推拒,对方撂下狠话:若是从了,今后彼此发财,若是不从,杀了你全家!

小锁匠又惊又怕,又不敢和妻子实说,不料和来人的这番对话,都给寿姑听到了耳朵中,小夫妻新婚不久,正是甜甜蜜蜜过日子的时候,谁知道眼睛一眨,枕边人变成了江洋大盗?而且还为来人语出威胁,要他重作冯妇?寿姑虽然是一介女流,人却非常聪明,第二天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和丈夫说,多日未见朱太太,心中想念,要过府拜见,小锁匠不疑有他,容她去了。

朱光第听完之后,也是大吃一惊,小锁匠做出这样的事情,自然难逃朝廷法度,只是,寿姑是太太的义女,眼见两个女子哭得哀哀欲绝,他又怎么好做出派皂隶到府缉捕的事情来?左右想了半天,给他想出了办法:对外只是说寿姑过府,和义母攀谈良久,席间吃坏了肠胃,暂时不能回家,然后让小锁匠过府来探视、照顾。等身子好一点了,再让夫妻一起回去。

于是,小锁匠很快到了府衙,到此之后,立刻早已经准备好的三班六房扣住了,朱光第命人把他带到后堂,亲自审问,小锁匠躲无可躲,便如实招认了。

听他说,他自幼聪明,和师傅在一起数年之下,把开锁的功夫学了个十足十,这一次到江南去,本来是打算好好做生意,然后赚上几两银子,再回乡来的,不料生意难做,反倒认识了城中的很多江湖朋友,这些人借重他开锁的功夫,不知道做了多少案子。

朱光第大约做到心中有数,又问他,“本官问你一句话,你要死还是要活?”

“老大人这话小的不明白,怎么还有要死的呢?自然是要活。”

“那便好,既然你要活,便老实回答。你等作案的时候,可有人命官司?”

“这从来不曾有过。小的开锁一绝,从来不曾惊醒过府中人的。自然也就不曾有过人命。”

朱光第点点头,没有杀伤过人命,总算还有解救之道,不过这一刻他为了保命,什么话都说得出来,一时也不必当真,接着问道,“那,和你往来的江湖朋友,都有哪些人?”

有了小锁匠的话和指引,从江宁来到曹州府的一众盗贼全数落网,一番问讯之下,这些人抵死不认,最后没有办法,只好用上了大刑,这一次,终于起作用了。而得到的口供,大大的出乎朱光第的意料之外:竟然是江宁城中的驻防将军属下的兵士所为!

原来,清朝兵士境遇困苦,按照兵部的则例,每年当有十二关,也就是十二个月的军饷,若是有闰月的话,就是十三关,但这样的数字,只是存在于兵部的典籍文册中,正常情况下,是绝对达不到的,兵士被逼无奈,也只有另想途径——当长官的或者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也装作不知道,甚至是有意纵容,从中分润,亦并非罕事——便如同江宁驻防将军哈庆仍一般。偷盗得来的东西,转到旁的省份出手售卖,盗匪则隐身在军营之中——这样的案子,自然是一千年也休想能够破得了的!

这个案子爆发之后,驻防将军哈庆仍,副将军董芳身受国法,军营中参与其间的兵士,也逐一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桂良身为两江总督,上马管军,下马管民,这样的大案子出来,他也难辞其咎,不过他抢先一步,以江宁知府张照‘暗弱无能、纵兵为害’为名,上章弹劾,张照成为了替罪羊,落了个押解回京治罪的下场,这都是桂良笔下不留情面的结果——今天玉朗所说的,就是这件事。

桂良眨眨眼,很是不服气的亢声答说,“难道哈庆仍和董芳我参错了吗?这两个人身为军中主将,不但不能保一方平安,反倒纵兵为害,祸乱民间。即便我不参,日后给人知道了,他们也难逃公道吧?”

“诚然,此事燕公并无错处,但终究是得罪了一大批人。燕公请想,军中这种种弊政,由来已非一日,各省皆是如此的视而不见,您又何必呢?”玉朗实在是直脾气,丝毫不为父执长辈留情面,又说,“再说,马玉柱、许英虎二人呢?又当如何?”

这两个人是接任哈庆仍和董芳遗缺的,而且在御前陛辞的时候,多蒙皇上嘉慰,只是有一节,这两个人的年纪都有点大,皇帝本来是借重他们从军多年,深符威望,老成持重之风,到江宁去,认真的把绿营的这种疲塌之气整顿一番,但不料刚刚到来没有多久,又给桂良参了。

这一次参劾的理由是,这两个人一个是‘老不任用,若留军中,亦属无益,’;另外一个是,‘急遽冒昧,毫无调度’。

以一省总督的煊赫尊贵,参属下的武官,没有不准的道理,所以,朝廷再一次降旨,把这两个人也革职拿问了。

玉朗说到这里,顺福也听得很明白了,不由得怪桂良,“燕公,这件事也做得太冒昧了,马玉柱和许英虎都是皇上认为不错,派到你那里去的,哪知你把他们说得一个大子儿不值,皇上的面子往哪儿搁啊?”

桂良不做声,但脸上的悔色是看得出来的,好半天才说了一句,“我想到了就好了。”

顺福叹了口气,正要再劝他几句,玉朗又提到别人纠参的两个人,侯攀龙和高宗瑾。这桩案子又正好相反,因为他们都是桂良的人。

连续撤换驻防武将,皇帝也有点烦了,便让桂良保荐,于是保荐了这两个人,上任之后,做了很多坏事,种种训练不力之处,也曾经有人参劾,出了这样的事情,皇帝自然很不满意,但两江总督的面子也不能不考虑,便下旨让桂良彻查。桂良避重就轻,有意徇庇,这些情形是京中很多人都知道的,桂良也不能不承认了。

时间谈得久了,狱卒在窗外张望了好几遍,意思是在催促,于是顺福说道,“燕公,这一回的事情实在是有点麻烦,你总得有个打算吧?”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第133节西苑亲鞫(4)

更新时间:201221320:53:36本章字数:6449

“我想过了。”桂良说,“我也听说了,皇上亲自审我,我想,不外乎是想把我唬倒,甚至会用刑。不过,我已经横了心,决不能屈打成招,只要我能够挺住了,我想王爷会替我说话吧?”

玉朗心中一动,恭亲王忧谗畏讥,而且正在病假之中,如何能够为他说话?正要开口时,顺福抢在前面做了答复,“只有您能够挺住,王爷自然会替你说话,不过,你也要为王爷留下说话的余地才是的。”

“那当然,我不能连这一点都不懂。”桂良很郑重的说,“烦请上复王爷,桂良不是随便就能够唬倒的人,我胸中自有丘壑,也有把握,不至于让皇上处我的死。请王爷放心,我一定尽一点报答王爷的心,只求王爷将来在紧要关头替我说一句话。”

顺福立刻追问,“你所谓的紧要关头是什么?要说什么一句话?”

“紧要关头在什么时候,我不会知道,这要请各位在外面打听,反正总在皇上朱喻,或者交代军机处之前,那时请王爷托人替我说一句:桂良在两江总是有过些微苦劳的,道光二十二年的时候,父母下葬,皇上赐祭一坛,请皇上念他父母九泉之下感激皇恩,放他一条活路吧。”

听他说得凄凄惨惨,顺福亦自庄容相对,“我一定把您的话带到。”说着便站了起来,预备告辞。桂良也起身,准备相送,这时候,他身边那个叫贵乾的听用和他使了个眼色,口中说道,“我来代送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