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英雄-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复兴军军饷是不高,可问题是朱建德的军装那么好看,不是将军就是大官,女人们想着再怎么也能哄出一些油水来。谁想到朱建德对什么都只是看看。买的心思根本就没有,弄得那些人一点也没有办法,心中只呼来个铁公鸡,赶紧赶紧的把这两个人打发了。

“她们是嫌弃我们吗?”又一次被拉进店去然后再被冷眼送出来。多次之后朱建德终于感觉有些不对。他这话像是对自己说,又像是再问秦小鬼。

“报告长官,她们是嫌弃我们不肯掏钱。”秦小鬼道。朱建德是大人,可他是跟班,女店员对他可不是那么客气了。“她们一面纱巾就要两块华洋,放老家这钱都能吃一个多月了。”

朱建德只是看看。根本不想买,也就没在意价钱,现在听勤务兵这么一说,还真觉得的那东西卖的太贵了,他忽然想起,这大马路就是宰客一条街,只要是外地人,十个有八个会被宰。想到此他立觉有些庆幸,于是道:“还是别逛了,去四马路吧,那边是卖书的。”

四马路在大马路附近,过去不是太远。两人正准备过去的时候,一阵口号声从不远处传来,细听却有人在呼喊‘保护私产、维护宪法’之类,再等一会,就看见一排举着横幅和标语的长衫士绅从横街冒出来,他们一边喊一边走,俨然是在游行。

那些士绅看上去声势很大,但等人走过,才知道只是前面人多,后面空无一人,虎头蛇尾而已。朱建德此时方从惊讶中过回神来,笑着摇头从横街前往四马路。他不知道这些士绅怎么闹起游行来了,这不是革命党的专利吗,他们怎么也闹上了?

朱建德这边嘀咕的前往四马路,到了那边却又发现有人站在十字路口边临街讲演,这次似乎就不是士绅了,而是一些年轻书生,他们倒不是为了要保护宪法,而是严厉批评大理寺和廷尉府,将当朝说成是暴政,并宣称为了营救学界泰斗‘张先生’,希望大家能在一张写得半满的大纸上签名画押。

前面是‘护法’,这里却是‘救人’,即便是不怎么通人情世故的朱建德也有了些觉悟,那就是在有些人眼里,法律只是一个粉头。它能保护自己利益的时候,就是像前面那些士绅一般,高呼要护宪;可当要被法律制裁的时候,则撕心裂肺的高呼救、谴责暴政。这横竖就是看法律能不能合乎自己的心意、维护自己的利益,行就护法,不行就诅骂。

朱建德在云南讲武堂的时候是看过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虽然那时候看的不是很明白,但却也知道法律是维护国民自由的根本保证。中国虽然不是三权分立,但最少廷尉府是独立执法的,现在这些人不断在用仁义道德批评政府行的是暴政,怎么听都很变扭。难道当初这现在不是这些读书人倡议的吗?

在租界短短半日的经历,不知为何怎么让朱建德感觉到一阵压抑。本来想去张园、跑马场、同济大学堂等处参观的他此时忽然了无兴趣,好一会他才想起自己为何不舒服,那便是:若是复兴军流血保卫的是这么一群人。那牺牲还有什么意思?

朱建德很早就回到了客栈,以等明天早上上车前往济南。例行翻看中华时报的时候,看到报纸头条上说‘土地改革案或将于下月正式施行’的新闻,他才神色一轻,心头方不像方才那般压抑。细细的把报纸上的每一个字都看了好几遍。朱建德又看下一条新闻,这也是最近稽疑院通过的一条法案,那就是将施行一夫一妻制,禁止男人纳妾。

民部侍郎秋瑾上一次反对纳妾被一些议员以结婚双方自愿给否决了,只同意纳妾需要男子其他夫人同意,而现在她再提此案的理由是纳妾将助长人口买卖,特别是妇女买卖。她拿着各地巡警局和大理寺所经办的数千个贩卖女性的案例,以事实说服所有议员,准许纳妾那就等于鼓励人口买卖,案件中有六成的妇女是被贩卖给有钱人家做妾。

朱建德正想为秋瑾舌战众人叫好的时候。一夫一妻案又牵扯出另外一个法案,那就是丁税案——在辩论实行一夫一妻的辩论中,有议员提出,穷人家卖儿卖女实属无奈,我国人多地少,民生困顿,又天灾不断,如果可以纳妾,那灾荒年景,那些有女儿的人家还能有条活路。女子自己到了新人家也能吃饱饭;如果禁止纳妾,那一旦发生灾荒,政府救济又未到,就把人家唯一的出路都堵死了。

此次发言的是一个叫丁初八的老农。他以过来人的身份述说着九年前苏北水灾的实际经历,那时候有女儿的人家都卖了,有些年轻媳妇也卖了。有女子卖的人家换来些粮食,没女人卖的人家不少都饿死了。读书人讲究仁义道德,尊严人格,可庄稼人只求吃饱过活。一夫一妻是很好。可这断了庄稼人最后的活路,难道说士绅大人们可以为尊严饿死,庄稼人也要饿死不卖女儿吗?

丁初八是海州老实巴交农民,说的是自己一辈子的经历,其他议员闻此心有戚戚,而朱建德看着这里眼泪却吧啦吧啦掉到了报纸上。他记得十多年的前一次灾荒,家中祖母看着田里面收成太少,就打算把姐姐卖掉以度荒年,好在那年最终是熬过去了……

能不能纳妾这么一个道德、人格尊严的问题最后引出出灾年灾民的生计问题,而灾年的灾民生计除了牵扯到植树造林、水利工程、救灾救难等事项外,还涉及到了土改、甚至是人口控制的问题。土改的推行确实是能改变农民、特别是最底层佃农的生计,但是再怎么土改耕地也就只有那么多,如果不控制生育,那这一代可以勉强吃饱,等生下儿女把地一分,那又是半饥半饱,然后再生儿育女,土地已分无可分,子孙生计根本就无从着落。

是以有议员提议,为不使人越生越多,应该恢复被前清摊丁入亩所废止的丁税案,即法案通过后所出生的孩子都需缴纳丁税,且税额实行累进税率,即生的越多,交纳的丁税也就越多。这个提案一出来,就有蒙古议员反对,认为一旦重新交纳丁税,那么漠北很多蒙古人就会越来越少,最终那里会变成一块荒地被俄国所占。

中华时报重重一叠极厚,里面所例举的稽疑院讨论让朱建德心驰神往,最少这不是虚无空洞、只会祸害庄稼人的实业救国之类的提案,议员里很多人本就是农民,甚至就是佃农,他们会站在农民的角度为农民说话。那些士绅们之前还污蔑泥腿子只会乱国,甚至说他们连兵工厂都不会同意办,可就是这些泥腿子,开国初年完全支持政府扩建军工、整顿军备,又是他们回乡去鼓动泥腿子参军入伍、多交农税、多买债券。

“长官,还是先吃饭吧。已经热了好几次了,那下面的厨子说要关火睡觉了。”看着朱建德津津有味的看着报纸,秦小鬼不敢打扰。只得把饭菜热了一遍又一遍。

“好!好!”朱建德放下报纸说道,只待吃了一口饭菜,顿时皱眉,“怎么一点辣子都没有。甜腻甜腻的?”

“长官,我问过了,沪上的饭菜是这样的,早上中午我们吃的都是烙饼,还没觉着。下午的时候我一吃就差点吐了出来。”秦小鬼笑道,而后从一边摸出几个辣椒道,“这是我下午出去讨的,就是太辣,不知道……”

江西不怕辣,四川怕不辣,朱建德一点也没斯文,抓过辣椒就往嘴里塞,这才把饭菜囫囵吞枣的吃完,他插嘴的时候看着一边的帝国日报。那是他还没有看过的,不由问道:“帝国日报都说了些什么?也是土改吗?”

“报告长官,土改这边也有,但帝国日报主要讨论的是丁税案。”秦小鬼说道。

“哦…,都说了些什么?”朱建德刚才也在想重新恢复丁税的影响,他对什么人口关乎国力的说辞不感兴趣,他只知道一直不间断怀孕待产的母亲,如果政府重新征收丁银,那母亲一定可以摆脱这种状态,变的健康起来。而家里也不会接连不断的溺死孩子。

“议长杨湘潭大人说,土地改革一定要和丁税案结合在一起实施才行,如果不控制人丁繁殖,百姓即便有地也还是穷苦。”秦小鬼复述着报纸的内容。他说的杨湘潭其实就是杨度,他是湖南湘潭人氏。朝廷的大人们,如果做了大官,为了避讳,一般都以大人的出身之地称呼,比如袁项城、张南皮、杨南安、章余杭、秋山阴之类。

“那不是说穷苦人家连孩子都要生不起啊?”朱建德忽然说着报纸看来的一个观点反驳道。

“杨大人说丁税是累进税率。生三四个谁都能交的起,可要是生了七八个、十二三个那就要加重税赋了;再有,如果交不起丁税银,又想生孩子,那可以移民到边关省份。每个省的丁税率都不一样,边关省府,如移民到西域生孩子可以由政府补贴,黑龙江也要补贴,而像江西福建、广西等地,那就要征收重税,杨大人的意思是通过丁税税率来调节各省人口。”

秦小鬼读过书,平常也看报,说起国家政策来倒头头是道,话到最后他又补充道:“其实杨大人此策还有调节各族人口的意思,比如满人、回人、蒙人、藏人。有些地方汉人很少,如果对移民到此处的汉人补贴丁税,再对当地人征收人丁重税,那这些族可是要灭族了。难怪蒙古人不同意征收丁银。”

“嗯,是有这个道理。”没想到丁税还能这样用,朱建德有些骇然,这不就是减丁之策吗。

“不过杨大人也有办法,那就是丁银不纳入国家财政,只纳入地方财政,这样蒙古人就不会反对了,反正这钱收上来都是给蒙人贵人花,他们巴不得多收丁银。”秦小鬼道。

蒙、藏两地是自治的,而西域回人极多、汉人极少,真要是收丁银,或是放由下面的土司、贵族征收丁银,那说不定真能把那些小族人口灭了个干净。朱建德想到此便觉得不忍,可又知道历来边关不稳都是和人口,或者说人口比例有关。他想到这里不好再说话,军国大事岂是他能知晓的。

洋泾浜客栈一夜无话,第二日一早秦小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