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魂-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明显了,聂人凤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如果陆战队独立出去的话,那么海军就真的成为了一支只能在海上作战的部队,这样一来,海军实力就会被严重削弱,恐怕今后的地位还不如空军呢。

这个被无中生有搞出来的问题几乎成为了当时海军面临的第一大难题,不管是聂人凤,还是甘永兴,或者是任何一名海军将领,实际上都不愿意让陆战队独立出去。另外,陆战队将领也对此持保留态度,就算大部分陆战队将领都希望获得更高的地位,可是有点理智的陆战队将领都知道,离开了海军,陆战队就什么都不是,独立出去后的好处不见得比坏处多。

当时,到底要不要陆战队成为第四军种的事情还没有确定下来,主要是聂人凤死咬着不放,而薛希岳又没有拿定主意,而严定宇在旁边吹风的作用也越来越小。可问题是,如果最终首相真的决定让陆战队成为第四军种的话,那对海军的影响非同小可。另外,几个知道内幕的海军高层将领对此事都不抱乐观态度。

对陆战队的位影响最大的还是未来的国防部。如果真的成立了国防部,那么不管是陆军,还是海军,空军,或者是陆战队,都将由国防部统一领导,那么陆战队独立,还是不独立,实际上在国防部范围内的影响是很小的。如果首相最终为了平衡海陆两军,再加上个新成立的空军,那么搞出个第四军种出来,也是很有可能的。这样,四个军种的影响都将非常有限,到时候肯定更利于国防部的运作,这也肯定要比海军一家独大好得多。

从这些因素考虑,就算当时海军还在积极争取,可也必须得做好陆战队成为第四军种的准备工作,这又要涉及到很多的人事变动,以及海军体制的变动。不说别的,仅仅是陆战队官兵的人事转变就很费事。那些陆战队将领的人事变动就更费事了。

可以说,当时海军完全是被迫进行体制改革的,可同样因为是来自外界的压力,这次体制改革绝不会立即开始,也不会立即结束。在谈仁皓拿到甘永兴给他的资料时,体制改革的事情只是暂时确定了下来,海军内部不会有十个以上的高层将领知道这件事情,毕竟这会动摇军心,没有任何理由要在这个时候公开。

当谈仁皓看完这份资料的时候,他的心情也是挺沉重的。这场战争让帝国海军名扬天下,从新回到了鼎盛状态,可是物极必反,当海军迅速扩大的时候,“瘦身”成为必然,恐怕也正是因为这场战争,将让帝国海军面临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刻的全范围削减吧!

第二十四卷 海上霸主 第六节 盟友

等到谈仁皓摸清楚了这三个主要问题之后,已经是七月二日的凌晨了。看到还有几个小时就要天亮,谈仁皓去沙发上睡了一觉。六点半刚过,他就醒了过来,匆匆吃了早点后,谈仁皓就叫上杜兴去了海军司令部。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甘永兴比他来得还要早。

“校长四个小时前才回来,现在在家里睡觉。”甘永兴显得很精神,昨天晚上睡得肯定很香。“我才打了电话,他的副官告诉我,校长十点准时到办公室,让我们先做好准备,到时候直接过去。”

“看来,校长也累坏了。”

“是啊,与那些盟友协商联合作战的事情,加上校长那么大把年纪了,不累才是怪事。”甘永兴给谈仁皓端来了茶杯,然后从办公桌上拿来了一份文件,丢给了谈仁皓。“这是校长带回来的,今天一大早就放在我的办公桌上了,大概是校长派人送过来的吧。我只大概翻了一下,你看看就知道,这次校长在德黑兰遇到的麻烦有多大。”

谈仁皓迟疑了一下,这才翻开了文件。在看到了首页上的标题后,谈仁皓就知道,为什么这次要校长亲自去德黑兰,以及参谋长为什么说校长在德黑兰那边的日子不好过了。可以说,前段时间在德黑兰进行的那次会议,不但直接关系到了战争最后阶段的发展,同时也直接关系到了同盟国集团的内部关系。

这本来是一次同盟国参谋长会议,从24年开始,同盟国集团成员国的军种参谋长每年都会召开一次这样的会议,而会议地点并不固定。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协调各国的军事行动,并且确定次年度的主要军事行动。以往,都是由甘永兴去参加会议的,而且每次也就大概五到八天地时间,会议不会持续太久,而且很多问题实际上都是由各国派遣的专门人员进行磋商的。参谋长只是去负责碰个头,确定一下会议的主体,以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然后就在会议举办地点休息几天,如果是在哪个国家的首都的话,说不定还会得到该国元首的接见,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比如,25年那次就是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地。与会者不但与芬兰总统吃了顿晚饭,而且各国的参谋长还都得到了一枚芬兰军队的最高荣誉勋章呢。而26年那次在柏林举行,德国首相还专门安排了几十名交际花去接待各国的参谋长,当时搞的几次宴会的规模很大,连甘永兴都在感叹,一向严肃的德国人在搞社交活动方面确实有那么一手。

27年的会议是在曼谷召开的,当时就确定28年的会议地点在德黑兰,而且会议时间暂定在年初。到了27年底,会议时间被延迟到了3月,而到了28年2月底。会议时间又被延迟到了5月。这主要地是因为当时唐帝国与德国在欧洲产生了分歧与矛盾。到了5月,就在甘永兴准备去德黑兰的时候,接到了会议升级。并且将举办时间延迟到了6月的通知。结果,聂人凤不得不在六月中旬离开了舟山,飞往德黑兰,去参加同盟国司令官大会。而这次参加会议的全是同盟国地各军种司令官,与会者超过了2000人,其中司令官就有80多人。当时,刚加入同盟国集团不久的巴西等国的军种司令官也来参加了会议。而已经战败投降的英,西,法,意等国则派来了观摩代表。

可以说。这算得上是战争期间同盟国集团最高级别的军事首脑会议了,帝国的主要代表是聂人凤与严定宇,另外廖汉翔以帝国海军航空兵司令的身份参加了会议。本来,应该由罗云冲去的,不过罗云冲的资历太浅,而且当时他正在忙着陆航的事情,抽不出时间来,就由廖汉翔去应付那些同盟国的空军司令了。

提出让会议升级的是德国,当时唐帝国与德国的关系已经有所改善。本着相互信任,精诚合作的原则,将参谋长会议升级为司令官会议的建议很快就得到了其他国家的同意。当然,会议升级的原因绝没有这么简单,如果从各国希望在这次会议上实现的目标来看,也许只有让各国的首脑来参加会议才比较合适,而仅仅是军队首脑是不可能解决很多实质性问题地。也正是因为会议上需要讨论的问题过于深入,而且各国希望达到的目的过高,导致会议持续了十几天,而且到最后,也没有能够达成多少协议与共识。

在战争后期举行这样的高级会议,其用意是非常明显的。到28年初,胜利距离同盟国集团而言已经不再遥远了。特别是在会议开始之前,英国已经战败,就只有美国还在继续顽抗,几乎所有的国家都认为,战争最迟都将在29年结束。在经历了数年的鏖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同盟国集团各成员国自然希望能够从胜利中捞到更多的好处,其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有就是说,这是一次分割利益的会议,是一次为同盟国各国元首最终确定战后世界格局进行准备的会议。

可问题是,当时战争还没有结束,而且毫无疑问的,帝国将是战争中出力最多的,也必然是获得好处最多的,其他的成员国都希望从帝国这里捞到更多的好处,而不希望在战争结束之后被排挤到一边。就连巴西等几个才参战的国家都想抓住这次机会捞点好处,就更别说其他的国家了。另外,以旁观者身份参加会议的几个战败国也肯定希望能够从三巨头这里获得一定的好处,以保证战后的地位。

反正,当时几乎所有的与会者都认为这是一次分享胜利的会议。也正是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聂人凤与严定宇在到达了德黑兰当天,就向前来采访的各国记者申明,这不是一个分享胜利果实的会议,而是一个为获得最终胜利而努力的会议。有了这两个重量级人物的发言,其他的与会者也都认识到,唐帝国不会这么早就来切分胜利的蛋糕,可以说,只要战争没有结束。唐帝国就不会考虑向别的国家提供非军事援助,更不可能讨论战后利益的问题。聂人凤与严定宇的话也就代表了唐帝国政府的意思。在此情况下,会议的主体很快就确定了下来,那就是,要怎么样才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战胜最后一个敌人!

这个主要议题并没有成为会议上最受关注的议题,因为直到这个时候,仍然只有唐帝国。以及墨西哥等几个弱小的盟国参加了对美作战行动,而德国,波斯帝国等强有力的盟国并没有参与到美洲地区地战斗中去。在很多人看来,怎么击败美国,这是唐帝国的事,而不是整个同盟国集团的事,而这绝对是帝国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当时,其他盟国在会议上提得最多的还是唐帝国将怎么帮助他们恢复与扩大军事实力。毕竟这是军队首脑会议,经济问题不在讨论范围之内,能提的也就只有军事问题了。聂人凤与严定宇都在极力回避这些问题。说白了。没有投入,哪有回报?

会议的第三天,聂人凤与严定宇都认识到。如果不摆明立场,那么会议就将在一些次要问题上纠缠不休,也就不可能讨论主要问题。当天,两人在请示了薛希岳首相之后,在下午的会议上摆明了立场,那就是,军事援助与对美战争的投入直接挂钩。换句话说,任何国家想从唐帝国这里获得军事援助,那么就必须得参加对美作战,而且投入的力量将直接决定所能够获得地军事援助地分量。

到此。会议也才算是进入了正式议题。可问题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