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国校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位老大人,独孤英受教了。请大人在此挥笔成文,我以爷爷所授玉玺应允。”

独孤英让开桌案,军政大臣眼爬到桌上,笔走龙蛇拟就奏本,民部和军令署名,独孤英转过身来时,掌中握有月牙形印章,滴血盖印后转身收起。

三位重臣跪倒在地,军令大臣双手捧住奏本,话都难以说连贯:“陛下深思远虑,实为清辉帝国之大幸。军符王剑皆授殿下,老臣自今惟命是从。”扶起三位老臣,独孤英脸色涩然:“老大人,军符不轻出,以后若非事关性命安危,切莫轻易泄露于人。我另写一道奏本送进宫去,父亲签署后会尽快送到军部。”

三位老臣走出翠华宫,一个比一个头抬得高。

清辉军符非同小可,无皇族嫡系子孙之血不成印,授予军符前还得武圣亲自护法,祭拜列宗列宗获得认可,清辉二字才会跃然纸上如同凤凰飞翔。军令部军政部和民部大臣上任伊始,宫中便会传授如何辨认真假,而三部密室皆藏有历代秘本以供验证。独孤英手握军符,三人尽可大胆行事,不必过多担忧太子即位后怪罪,有这道奏本在,三人家族不愁荣华富贵。

送走三位老臣,独孤英睹物思人,眼泪又不由滴落。爷爷恩宠之厚思虑之远托付之重,她每想及便情难自禁,王玺授予儿子,军符传给孙女,爷爷是怕去世后她会受委屈,以女子之身执政,爷爷再想法设法帮她化解阻力,甚至不惜用削藩之策来磨练。

朝臣软禁于皇宫,对外只说国王病危在宫中值守,帝国各部各院公务皆由宫门传递文书,等三大臣安顿好军务后,清辉皇家才正式昭告老国王驾崩,太子于灵前即位,清辉换了新国王。

对于英王之死皇家言词隐晦,没用谋夺王位的罪名,太子换作拥兵自重扰乱朝纲,与禁卫军冲突中意外身亡,至于英王府之祸则纯属侍卫趁机作乱自取灭亡,下旨厚葬英王等人,封其幼女为曦渺郡主,令清辉郡主独孤英照料起居。

尊娴皇妃为皇太妃,迁居睿王封地颐养天年,加封睿王议政王职衔,充清辉郡主太傅,掌学部和民部事务,虽剥夺城卫兵权却将学兵置于管辖之内。独孤英私下谏阻,父王执意不从,说睿王当日护驾有功理应有所赏赐。

清辉郡主独孤英不再担任征东大将军和绮丽郡守,留京都协理帝**政要务,食亲王双俸,宠无比,其实剥夺了实权,父王说她年少不宜太张扬,好在没调动东部兵团将校,将令狐清和欧阳轩正式升任绮丽郡长史与司马,多少给了她些安慰。

太子妃顺利晋位王后,对女儿倾诉的不满,以后宫不干政为由宽慰几句搪塞过去。独孤英索性称病不朝,除了对骁骑营和三卫军权死抓不放,其它政务军机一概不管,国王笑笑也不见怪,既然不愿列班参与朝会,就安心呆在翠华宫与各家郡王的人商议停战事宜。:

第222章 皇族亲情

王位更迭,于权贵人家又是一场收获或失落,平民百姓带几天白布条表过孝心,继续为柴米油盐而奔波。.M边陲战事停歇,京都戒严解除,公侯子弟以奔丧为由接连从封地回京,尘封三年的院落客来客往依旧一片繁华景象。

王陵早就备好,依礼停丧三月,国王领百官送灵车启行,在司仪官员搀扶下,扶着灵柩三步一哭五步一停,哀伤之意让官民感动。

灵车前,两条白绫数丈长,王后臂挽白绫立于右侧位,睿王妃隔开几步随在身后,十几名皇族女眷一字排开。左侧白绫位,独孤英肩膀套着白绫,双手抱着曦渺郡主,有意将绳头系在小女孩身上,在学部礼仪官拉长的腔调中,或走或停脸色木然,自老国王病重,她的泪水几乎已流完。灵车后,英王带一众皇族男丁护灵,目光不时越过人群落在独孤英身上,心中不知是何滋味。

按清辉礼制,在灵车前拉灵之人,本应王后执一端,睿王妃执一端,学部照例将拟出的顺序名单先呈翠华宫,不料数月不理政务的清辉郡主大怒,撕碎名单将礼仪司郎中责打五军棍赶出宫门去。学部要员聚在一块商议,实在顺序有何不妥,学部大臣亲笔重写一份进了皇宫,想要请旨定夺,他不敢去翠华宫,梅林的血腥至今犹萦绕在梦中。

太子置可否,让高林拿去请王后裁定,说是皇族家务事。学部大臣在殿外没等多久,高林回来复旨,王后以送灵排位牵扯爵位荣辱为由,扫眼学部名单就扔回来了。

“学部,清辉郡主既不准又不说缘由,你且先去与睿王商议。”

学部大臣进了睿王府,先将事情经过原原本本诉说一遍,才把名单呈上去,睿王也没察觉有何不妥,沉吟间想起王后曾让人去请王妃来参详。睿王妃仔细询问过高林回传的王后原话,将手中名单放到桌上。

“老大人,先王在日,在朝班中清辉排于何处?”

“回禀王妃,文臣以太子为,清辉郡主排于睿王殿下之后。”

睿王回过神来,清辉郡主开府仪如亲王,英王已去,在朝中爵位仅次于他,灵车前的位置怎能位于睿王妃后!

“糊涂!王后送灵,皇族儿媳于其后自成一列,本王之妃岂敢与王后并行。另一行皇族女子,理应以清辉为,按亲疏爵位排序,不得以辈份年齿相论。若非国丧,礼仪司郎中的人头早已落地。”

学部大臣如大梦方醒,王后母仪天下,国王外谁有资格与她并肩,清辉郡主先王时已位同亲王,而今与储君无异,在朝中论爵论官论亲疏,睿王爷也得退后半步,以国法而论,学部名单实属大逆不道。

“多谢殿下和王妃教诲,老臣这便去翠华宫请罪。”

“算了,清辉不一言,在给你留脸面。国丧大礼仪使诸事繁杂,未能事必躬亲,论起来不过小错,你去请罪岂非让她为难,若不重罚威严何在。以后学部大事,奏本前先报翠华宫,不管清辉理也不理,文书程式切莫出错。”

礼仪司郎中跛着腿重返翠华宫,独孤英在名单上签个名退回去,让他给学部大臣传话:“朝中元老无几,望凡事以国法礼仪相处置,老大臣德高望重,何须挤权门以求子孙富贵,皇家何曾亏待过重臣。”学部大臣听过后百感交集,传话既是警告也是劝慰,往日之事不再追究,以后若再参与王位之争,子孙别说得享富贵,性命能否保住还在两可之间。

皇陵安葬了老国王,独孤英不顾众臣劝阻,领小郡主留下守陵,睿王妃见状将一对儿女托付于她,姐弟四人每日在灵前或哭或笑,老国王如泉下有知也当欣慰,英王总算留有血脉,孙儿辈的感情不像太子兄弟般形如陌路,独孤皇家子孙不知多少代未有过此亲情乐趣。

皇族嫡系孙辈全留在城外守陵,国王想调禁卫右营保护,军部以三卫拱卫京都不能轻离做借口,请旨准许调动两营骁骑,六千最精锐的骑兵守在王陵外,护陵卫兵和姐妹四人的卫队又不止两千人,内外巡逻队往来不绝,或曾有人起过歹心恶念,见此也只能另做打算。

老军政大臣接到命令涕泪交流,星夜兼程赶回京都,朝拜国王参见郡主,奉旨重掌军政部,国公侯们目瞪口呆,猜不透皇家此番布局意欲何为,纷纷约束前方部队忍让为先,切不可与帝**队再起冲突,派人催促王子们快些去与清辉郡主商议。

“回破军营去,温家子弟不得在三卫任职!”

老军政大臣上任第一件事,先把孙儿温轻寒的禁卫标长免职,接着又把仇星辰调去骁骑营,京都三卫绝不容许温家人掌握兵权。第二件事拿秦如风开刀,华岳离去前要辞掉所有职务,但没有旨意免去其翠华宫使,既然如此,秦如风就得走人,兄妹两人不得同营掌兵,调到军政部任职。第三件事将火烧向三卫各营校尉,凡任职满五年且考功合格者,全部升职调离三卫,各校尉亲卫队每年调换一队新人。

细政大臣报来的方案,独孤英召来军令和民部两大臣,两人翻阅后脸泛苦色,军令大臣笑道:“殿下,老臣总算明白,秦国公和武圣做军令,他为何都能与两人多年分庭抗礼,军政得其人矣。”

“老大人,我心中谜底也才得以解开,老军政大臣从没想背叛皇家和帝国,当年做错事,大概是父王太令他失望了,唉——我进宫请旨去。”

国王与王后皆在梅林,独孤英方要跪下行礼,王后一把拉到身旁坐下,国王浏览一遍军政部整顿方案,沉吟道:“你爷爷尚未入陵,莫要引来大臣私议,人亡政息于皇家不大好卫将校是否缓些时日再做调整?”

“军政乃先王时重臣,怎会引来非议。朝中大臣三五成群,已让陛下够烦心,军务听由英儿处置吧。”王后轻描淡写几句话,国王:“算不算后宫干政呢?”王后指向他手中文书,低语道:“一眼未何人贬何人皆不知情,心向自家女儿有错嘛。”

“心向女儿,她今年多大?国丧后,该筹办婚事了。”国王让内监拿来笔墨,在方案上写了两行字:“准。日常军务听清辉处置。”交给她时叮嘱道:“你师傅当日也是一番好意,有空常去”王后闻言侧脸望向梅林,父母和师傅的恩怨多少有些耳闻,独孤英不敢乱接话,捧起文书快步出林。

“唉,过去事,何必在女儿前摆脸色。”

“政务军机,以后皆不问。皇宫,她如进来,我出去。”

军部奉旨整顿骁骑营和京都三卫,独孤英在翠华宫坐镇三月,四家王子相继入京,卓越进宫见了她一面,其他人全挡在宫外,传话待国丧后商议战事不迟。王子尚且不见,回京的公侯子弟更不消说,翠华宫似乎不愿参与帝国政务,郡王和公侯猜不透谜底,大军还在前方对峙,每日耗费钱粮甚巨,帝国耗得起,联军就有些困窘,战时尚能一致对外,停战后谁也不愿多出力,何况边境还有强国虎视眈眈,催促的书信使节来往不停,王子们却唯有苦笑等待。

在皇陵停留七七四十九天,独孤英姐弟挥泪辞陵回京,曦渺郡主与睿王幼女玩得起兴难以分离,见到翠华宫景色更不愿回府,独孤英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