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古今中外善辩、奇辩、诡辩实战大观 作者:雾锁寒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蜻蜓的事是最小的。黄雀也是如此啊!它低下头来啄食白米,抬头展翅,在大树上休息,自以为没忧没虑,同人也没有争端,哪知那些公子、王孙,左手持弓,右手拿着弹丸,已经瞄准了它!早晨还在林间嬉戏,晚上就蘸上酱油、醋,成了美味佳肴。”
  “黄雀的事也算小的,天鹅也是如此啊!它在江海间翱游,在湖沼间栖息,低头捕食鳝鲤,抬头啄食菱荇,自以为无优无虑,跟谁也没有争端,哪知,猎人已经修好了箭,系好了丝绳,白天还在江河上嬉戏,晚上却熬在锅里了。”
  “天鹅的事也算小的,蔡兼侯也是如此啊!他南游高丘,北登巫山,喝茹溪的水,吃湘江的鱼,左手抱着年轻的妃子,右手搂着心上的美人,同她们一道在高蔡享乐,不把国家的事放在心上,哪知道子发正受命于楚宣王,给他准备了捆绑的绳索呢!”
  “蔡兼侯的事还算小的,大王的事也是如此啊!你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车后还跟着鄢陵君、寿陵君,吃的是封地产的粮食,车上装着国库的钱财,同他们的云梦泽中驰骋,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哪知穰侯正受命于秦王,正要占领黾塞,要把你赶到黾塞之外啊!”
  蜻蜓——黄雀——天鹅——蔡灵侯——君王,由小到大,由远到近,由物及人,逐层设喻,逐层推进,不留一点退步的余地,不难怪,楚襄王听了脸色大变,身体发抖的。
  孟子劝学
  有一次,孟夫子给学生上“神话”课。
  据说,逄蒙曾向后羿学射箭,他在全掌握了后羿的箭技后,心想:天下只有后羿的箭技能超过自己,于是,就杀了后羿。
  讲到这里,孟夫子拈着胡须,摇头晃脑地大发感慨:“在这件事情上,后羿自己也有过错啊!”
  他的学生公明仪争辩说:“好像没有过错吧?”
  孟夫子说:“只是轻点儿罢了,怎么能说没过错呢?”
  接着,孟夫子撇开话题,讲了一段与这场辩论似乎无关的故事。他说:“从前,郑国派子濯孺子攻打卫国,卫国派瘐公之斯去追击他,子濯孺子曰:”今天的病发了,不能拉弓,看来是必死无疑了。‘后来,他又问他的车夫说:“追击我的人是谁呀?’车夫曰:”瘐公之斯。‘子濯孺子曰:’我得救了。‘他的车夫说:“瘐公之斯,是卫国箭法最好的,你刚说我得救了,是什么意思呀?’子濯孺子说:”瘐公之斯跟伊公之学射箭,尹公之向我学射箭。尹公他是一个正派人,我相信,他的朋友也一定是正派的。‘不久,瘐公之斯赶来了,问:“你今天为什么不拿起弓。’子濯孺子说:”今天我病了,不能拿起弓。‘瘐公之斯说:“我的箭术是向尹公之他学来的,尹公之他的箭术是向你学来的,我不忍心用你传授的箭术来伤害你。不过,今天事,是国家的事,我也不能这样算了。’说完,抽出几支箭,在车轮敲掉箭头,连射了四支,就回去了。”
  说到这里,故事戛然而止。至于这段故事同远古的后羿故事有什么关系,同当前的辩论有什么关系,孟夫子不加解释。让听众自作结论。
  有经验的人一听就知道:后羿在培养接班人的问题上犯了错误,子濯孺子选择正派人传授箭术,而后羿却选了个不正派的人接班。但是,孟夫子并没有这样说,这时听者跃动的思维就该得出的结论。——这,就叫做“引而不发”。
  还有一次,孟夫子到平陆,对平陆邑的长官孔距心说:“长官,假如你的战士,一天三次失职,你是否开除他?”
  孔距心说:“不必等到三次。”
  孟子说:“那么,你失职的地方就太多了。在荒年,你手下的老百姓,老弱者死在沟壑的,青壮年流落他乡的,将近千人呀!”孔距心说:“这不是我所能解决的。”
  孟子说:“替别人放牧牛羊,首先,就应该找到牧场和草料。如果找不到,是把牛羊还给别人呢,还是站着看它们饿死?”孔距心说:“如果这样说,我孔距心确实有罪。”
  后来,孟夫子见到齐王,说:“你的城邑长官,我结识了五位,敢于承认错误的,只有孔距心,让我讲给你听。”
  故事刚一讲完,齐王说:“哎呀,孔距心犯的错误,也就是我犯的错误啊!”
  奇怪的是,孟夫子并没有直接指出齐王的错误,孟夫子引而不发,齐王对号人座,既省去许多口舌之劳,又避免了披鳞捋须的危险,岂不是很好吗?
  曳尾途中
  《史记》记载有庄子不相楚的故事,《庄子。秋水》中有时这一事件的具体描写: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告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这段话极富庄子风采,既见智辩之机敏,又见设喻之巧妙,寥要数语,情理尽在尽中。宁可垂钓水滨穷居悠然,也不愿为相楚国身居庙堂,这与许由并无二致。但庄子作辩,却异于许由,他并不直言尽说,究理析意,而是巧妙地借用比喻,预设机巧,使对方不自觉中为其所伏。庄子指出,神龟珍藏楚宫,楚王对之爱赏不已,但毕竟它失去了生命失去了自由,两者相较,神龟当然选择曳尾涂中,这是人所共知的。所以庄子回答楚大夫:”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庄子避世全身的人生哲学,在此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其实,这里还须注意的是,不但通过言辩来说明思想,而且还通过行为来体现情性。“庄子钓于濮水”,首先以渔翁的形象出现,实在是含有一种寄寓。在中国文化中,自从屈原既放行吟江泽,遇上了第一个文献可征的渔父之后,渔父这一形象便成了遗世独立、眼脱世俗的象征,对于中国知识分子来说,渔父所表现的那种对人生大彻大悟的境界,一直是永恒向往的梦幻,既代表了在黑暗压抑之中,落拓不羁的知识分子求得安宁的心灵的桃花源,又点燃了企图超脱俗世纷扰、保持人格独立的人性的烛光。既是逃逸,又是挣扎反抗。它出现在庄子笔下,自然就更增加了一层智慧和理性的哲学意味。
  杀父乃可
  《晋书》载:阮籍“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有司言有子杀母者,籍曰:嘻!
  杀父乃可,至杀母乎?“意谓:杀自己父亲尚且说得过去,怎么竟杀起母亲来了。阮籍此说,有悻人伦,自然是当时礼法名教所不容许的,所以”坐者怪其失言。帝曰:“杀父,天下之极恶,而以为可乎?‘籍曰:”禽兽知母而不知父,杀父,禽兽之类也;杀母,禽兽不若’。众乃悦服。“魏晋名士多喜欢出语惊人,而阮籍又素藐视礼法,故其惊人之语,往往与礼法抵牾,但妙在阮籍高才,尤善奇辩,先称杀父乃可,己是奇语惊人,以致满座为之动容,但自己却从容不迫,等到司马昭追问,这才进一步以禽兽但知其母而不知其父为辩,反称杀母者禽兽不如。此处已是暗换前提,然于辩解之中,却自有妙致。
  何必量大
  赵至字景真,出身微贱,14岁起便追随嵇康,是嵇康的热烈崇拜者和忠实弟子。当时品评人物之风甚盛,稽康曾评价赵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度量狭小。”意谓赵景真眼目明亮,看事物比较分明而深刻,有战国名将白起之风度,但度较小,不足以成大业。赵至闻后,接口申辩:“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夏之气,何必量大,但问识如何耳!”意谓勾尺虽小,但度量无穷;竹管有限,但能知气音变换。推及人的度量,并不一定要大,而要看他见识如何。言外之意,大而无识亦属枉然。这次辩论,显然嵇康失败了。因为就清谈玄理的主旨来讲,赵景真比之于嵇康,更接近于对本体的认识,虽然他与桩康相比,只是认识深浅的不同,但就倾向来讲,他比嵇康更注重内在,所以他才可取胜。
  歪引文章辩也奇
  1935年,在巴黎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会上,法国主考人向年轻的陆侃如提出一个奇怪的问题:《孔雀东南飞》这首诗里,为什么不说孔雀西北飞,陆佩如先生应声而答:“西北有高楼”!主考官本是歪问,陆侃如确实妙答,因为《古诗十九首》里有这样的诗句:“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陆先生的意思是,西北方向有高耸入云的高楼阻挡,孔雀飞不过去,只好向东南方向飞去了。
  这便是奇特的引经据典。严格意义上引用自然要注意涵义的准确性及说明问题的充分性,与原文不相一致是不允许的,但是,因为许多的论辩本身带有随意性,故而,任意的引用有时竟也能产生亦庄亦谐、雅趣化俗的新奇效果。如三国时秦宓智答吴使、天头天尾、天姓都能引得头头是道。令众人大为叹服。
  摩门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教派,主张一夫多妻制。一次马克。吐温与一位摩门教徒就一大多妻问题展开争论。教徒说:“你能在《圣经》中找到一句禁止一夫多妻制的话吗?”
  “当然可以,”马克。吐温说:“《马太福音》第六章第二十四节说:”谁也不许侍奉二主‘。“这是马克。吐温在歪引《圣经》。
  明代福建莆田的戴大宾,13岁就考中举人,被人誉为神童。有位贵老爷不知底细,出一很简单的对联考他:风鸣;大宾脱口回答:牛舞。
  贵老爷一听糊涂了,“牛怎么会跳舞呢?”大宾解释说:“古书讲‘百兽率舞’,难道不包括牛呀!”
  这是大宾趣引古书,而且还包含一个完整的逻辑三段论。清代黄图的《看山阁闲笔》讲到。
  一位客人问主人说:“我听说,居住的地方不能没有竹子,你的住处怎么没有竹子呢?”
  主人说:“我胸中有竹,不必再种了。”
  客人十分奇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