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魏文魁-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即二张、陈、秦等所谓“投降派”谋士为孙权所做的谋划,但可惜孙仲谋其志非小,因而听取了周瑜等人的建议,因着唇亡齿寒之忧,刻意要插足曹操和刘碑间的争斗,这才导致了今天的局面。在二张、陈、秦等人看来,这真是太不明智了——你以为你是你哥啊?你有你哥能打么,也敢跟曹操当面叫板?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孙权也正是因此而逐渐疏远这票前代谋士——时时刻刻都把我跟我哥比,我哥临终前都说过了,他跟我的秉赋不同,各有其长,亦各有其短,你们怎么就不明白呢?!你们烦不烦啊!

如此恶性循环,双方的心结越来越深,距离也越来越远,陈端为此在临终前关照秦松:“曹公势大,天下终将为其一统,以江东之力以敌中原,可乎?孙氏必难久存也。文表若得归北,千万舆吾之骨以返乡梓,勿使久淹客地也。”

所以秦松就也跑过来劝说孙权:“将军继父兄之志,承二世余烈,犹昔王齐之田横也。高皇帝灭项定鼎,田横不肯臣从,乃逃之海岛,旋亦自刭。高皇帝尝书致田横,申大王小侯之诚,今将军归朝,亦不失富贵,何弃安平而固取殄灭耶?将军乃欲效田横乎?即有此意,幽州军船见在海上,恐亦无处可逃也!”

你继承父亲、兄长的基业,前后三代,坐领江东,就跟当年楚汉相争时代的齐国很相象,那齐国也是前后三代——田儋、田荣、田横——啊。后来田横不肯臣服于汉朝,奔逃到海岛之上,刘邦写信要他到洛阳去觐见,说:“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这人比较拧,明明可以过太平日子的,偏偏跑半道上自刎了事——将军您也想仿效田横所为吗?

可是如今幽州的船队纵横东海,您就算想逃到海上去,恐怕也难以如愿啊。到时候做了俘虏,不但身死,而且受辱,这又是何苦来哉?

他们这儿苦口婆心地正劝着呢,孙权听了也有点儿犹豫——他本就不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加上终究还很年轻,热血容易冲头,也容易消散——正好周泰被抬了进来,一耳朵就听到了秦松所言。周幼平这个气啊,我们在前线打生打死,你们在后方劝说主公投降,你们对得起战死的那些忠勇之士吗?!

他猛地从担架上坐起身来,戟指喝骂秦松:“主公欲为田横,吾等当为五百死士,从之于地下,乃不负先代之恩!汝等何其怯懦者也!”

秦松朝他一撇嘴:“将军忠勇,奈何鼠目……”你倒是不怕死呢,可惜鼠目寸光,瞧不清当前形势——这就是一个必败之局啊,大家伙儿何必要绑在一起死?

周泰怒不可遏,也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力气,竟然纵身而起,直朝着秦松就扑将过去,一拳便将秦文表打翻在地。秦松倒在地上直哼哼,半晌爬不起来,顾雍吓得掉头就跑……孙权赶紧过来扯住周泰的袖子:“幼平,息怒。”可是再瞧周泰,须发犹自戟张,半跪在地上,一只手还按着秦松的肩膀,另一只手握着拳头高高举起,可是已经不动了。

再探鼻端,已无呼吸……(未完待续……)

第三十章、有害令名

周泰之死,就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孙权的性命曾经为周泰所救,可以说战将之中,跟他关系最为亲密的便是周幼平了,如今见他促死于自己面前,当即抚尸痛哭,几乎晕厥过去。顾雍趁机进言,说:“以周将军之勇,尚不能全,而况余辈乎?将军若不早定其计,异日抚而哭者,恐无算也!”

你瞧连不死的周泰如今都死了,那还对战局抱什么幻想啊!

孙权伤心得都迷糊了,当即摆一摆手:“都听卿等便是。”顾雍、秦松闻言大喜,赶紧相互搀扶着跑出去商量草拟降碑事了。

江东孙氏正式向夏侯惇提出归降之意,表示愿意遵从“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方略,是在建安十五年的元日后不久,在原本的历史上,这时候赤壁才终,孙权又攻合肥,不克而烧围遁去。在这条时间线上,曹操则才刚率军进入关中,尚未抵达长安,便有快马自江东驰来禀奏。

虽说关中的战事挺吃紧,但既定荆襄,又得江东,曹操这份得意劲儿那真是无可言表啊,当即就写信给留守安邑的是勋,暗示他:“前日与卿所言事,可即筹划。”

曹操跟是勋“前日所言”,究竟是何事呢?原来正是接受禅让,篡汉夺政的那桩大事。因为是勋不经意的挑唆、撺掇,曹操与原本历史上的心境不同,一咬牙关,就打算迈出那最后一步。是勋提醒他时机尚未成熟,曹操就说啦:“待平江东。荆、交亦可传檄定也。乃可计之。”我要真能顺利地灭了孙氏。则故汉十三州便等于拿下了十一个,时机还不算成熟吗?到那时候,你就该好好筹谋一下以魏代汉之事啦。

是勋当时被迫赶紧转换话题,跟曹操商讨起西御刘备、陈宫之事,想要蒙混过关。曹操因此就问啦:“前宏辅所言八字(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可定江东;今往征西,乃有教孤者乎?”

是勋心说我上回跟你信里说的那八个字。原不过随口开玩笑而已,没想到瞎猫竟然能够碰上死耗子……如今你去打刘备、陈宫,又来向我问计啊?我哪儿有那么多条计给你?就算起郭奉孝、荀文若于地下,那也没有隔着十万八千里,就能一言以底定胜局的……除非是小说家言,把谋士当妖人描绘。

可是既然曹操问起来了,是勋总需要装一装逼,是真是假,有用没用,多少得随口说上几句。那才能稳固自己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啊。他低头沉吟,好一会儿才回复道:“勋亦有八字。或可建功。”

曹操说好啊,孤洗耳恭听,你赶紧说吧。于是是勋长长地吸了一口气,缓缓说道:“欲定关西,甚而进取益州,但请主公——区隔陈吕,离间法庞。”

完了曹操便率军离开许都,东进雒阳,是勋则返回安邑,继续去做他的魏国中书令。然而安稳日子还没享受几天,曹操就又有信来了,说江东这就算平啦,你该开始筹划我曹氏代汉的事情了。

是勋这个头大啊——一方面他仍然认为时机并不成熟,曹操就此篡位,将会对其声望产生不利影响(你总得等大挫刘备,使益州不足为患了再说吧);另方面对于相关情事,他作为曹家姻亲,是一惯置身事外,尽量少掺和的,以免有损自家的名声,可是这回曹操竟然直接把重担给压到他肩膀上来了……

思来想去,无路可走,只得把中书右仆射董昭请来密商——董公仁是曹家篡汉的重要推手,这事儿还得由他来主持,自己事后才方便撇清。

是勋跟董昭也是老交情了,不必要来什么虚的,直接便把曹操的意图,以及自家的顾虑,向董公仁合盘托出。董昭听完了点一点头,说我也觉得,主公因为心伤荀文若之死,最近行事有些急躁了,这时候代汉,还不是最好的时机。然而咱们也不可能跟主公硬顶着,不如——“或使主公更进一步,可衬其心。”

是勋闻言,悚然而惊:“得无为王耶?”你是想让曹操先封王,做个过渡,同时也拖延一下时间吧?

董昭一皱眉头:“吾意非王也,乃宰衡也。”

所谓宰衡,宰是指太宰周公,衡是指阿衡伊尹,当年王莽将此二职合而为一,迫使汉帝加给自己做封号。就表面上来看,这不过是宰相的别称而已,但别忘了,传说中伊尹曾经放太甲于桐宫,在此期间代王执政,周公更是直接代成王行天子事啊,所以王莽加号宰衡,其实就等同于后世所谓的“摄政王”。

王莽那也是一步一步、分阶段迈上顶峰的,他是没有封过公建过国啦,先名宰衡,然后当假(代理)皇帝,最后做真皇帝。董昭的意思,当年高祖刑白马盟誓,非刘姓不王,所以咱们才新造一个公爵出来,酬答曹公,如今也应当跳过王爵,光给加个宰衡的虚号——或者这名字臭大街了,咱再想个新花样出来?那就得仰仗通史明经的宏辅你啦。

是勋皱着眉头,半晌不语。之所以董昭一提要请曹操更进一步,他就想到封王之事了,乃是因为原本的历史便是如此走向。是勋原本以为,那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想篡位你就篡吧,时机不到,为公做王也没多大意义,时机若到,难道侯爵就不能一步登天而为帝了吗?

想那袁术僭号仲家(原本历史上如此,而这条时间线上没容他走到那一步,就让曹操给剿了),也没有经过什么公啊、王啊的过度嘛。

曹操因公而王,因王而帝(儿子帝),算是开了一个先河,此后晋代魏、宋代晋,乃至隋代周、唐代隋。无不照猫画虎。可是篡位是否名正言顺。新帝国是否稳固。还真跟这一套鬼花样没啥关联,后来赵匡胤取代后周,别说王了,人连公都没有做过,不照样开南北宋三百年天下?

可是形势所逼,却使得是勋如今不得不考虑起曹操称王的问题来了,想要拖延曹操篡位的时间,中间必得多隔上一步不可。那么究竟是称王呢。还是为宰衡或者别的什么大逆不道的称号呢?是勋仔细考虑以后,决定还是——咱们按着原本的历史来吧。

“王莽以宰衡之名篡政,人皆恶之,不可取也……”王莽那一套早就臭大街啦,咱可不能仿效,“其异姓不王者,高皇后即废约,吾又何惮也?”

汉朝自刘邦杀白马与诸臣盟誓以后,真的就再没有分封过异姓王吗?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刘邦死后传位惠帝,惠帝死后是前后两位少帝。然后才轮到文帝,文帝之前。高皇后吕雉实执国政,吕雉完全不管老公的遗命,就把大票娘家人全都封了王了。比方说封吕台为吕王、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吕通为燕王,等等……

当初吕后才刚起意的时候,先问右丞相王陵,王陵直接就给顶了:“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吕后再问左丞相陈平和绛侯周勃,二人却回答:“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