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官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贤这话也是肺腑之言,文官们的算计他心知肚明,他们想把自己推出来,跟勋贵拼个你死我活。勋贵们如今虽说岌岌可危,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论底蕴和势力都远胜于他这个新贵暴发户。就算拼到最后他能赢,也是个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局面。

王贤当然不会傻到给文官们当枪使,所以他要保住勋贵,让他们为自己所用,而不是与自己为敌。

听了王贤的话,张辅连连点头,心悦诚服道:“公爷说的太对了,我们就是太糊涂了,才会险些万劫不复。”

王贤摆摆手,正色道:“公爷,我虽有心保全,但这次事情实在太大,想要轻描淡写地过去,肯定是不可能的。”

“这我知道。”张辅一脸恭顺道:“全听公爷发落,若有人敢不服,我第一个饶不了他。”

“有英国公这句话,我心里就踏实多了。”王贤笑着点点头,伸出三根手指道:“主要有三点,一个是五军都督府不能存在了,暂时由一个大都督府来完成军队的整顿改编。”

“这……”虽说全凭王贤发落,可真要接受起来,还真是难以下咽这枚苦果。勋贵们掌握天下军队,靠的就是五军都督府制度。虽然太祖皇帝设五府、分兵权,是为了防止军权过度集中,会威胁到皇权。但也客观上造成了五府互不统属,军中山头林立的状况,反而使勋贵的势力膨胀,结果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集团。

一旦兵权要重归一统,勋贵们的地位也必然大受影响,想要恢复当年的盛况,怕是不可能了。

但张辅毕竟是拎的清的,知道这结果是不可避免的,甚至不以王贤的意志为转移。深吸一口气,他便点头答应道:“全听公爷的。”

“好!”王贤笑着点点头,收起一根手指道:“第二,军队必须由世兵制改为募兵制!”

“这……”张辅倒吸一口冷气,表情比方才还要纠结。王贤这是要断勋贵的根啊!

所谓世兵制,就是由太祖皇帝开创,在大明军中占统治地位的军户制度。当年,太祖皇帝本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朴素观念,把跟自己打天下的将士们,通通编为军户。这些军户非但自己要当兵打仗,子子孙孙都要世袭为兵,不得脱离军籍。

这是军中势力盘根错节,水泼不进的根本原因之一。想想吧,军队里所有人都能扯上关系,你爹曾经给老子站过岗,我哥曾经和你叔叔一起扛过枪,当全军都充斥着这种关系时,必然会变成一个封闭的小社会,外人根本没法插足。

可以说,这是勋贵集团敢跟皇帝叫板的根本原因!然而王贤却要改变这种制度,用募兵取代军户!募兵是什么?就是朝廷出钱招募,壮丁自愿报名,双方约定年限,到期退伍回家。这样,官兵之间的关系会纯洁很多。士兵效忠的对象也会自然而然从长官变为朝廷,可以大大加强朝廷对军队的控制力。

而且这对提升军队的战斗力有极大好处,唯一不爽的可能只有勋贵。但此时此刻提出来,张辅就是再不爽,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全凭公爷吩咐。”说这句话时,张辅的声音明显发颤,脸色也有些苍白,显然答应这两个条件让他十分痛苦,更让张辅担心的是,条件一个比一个过分,还不知道第三个会是怎么样……如果更加过分怎么办?虽然已经打定主意,多过分的条件都要接受。可他真的感觉,自己已经到了无法接受的边缘……太过分的话,就算自己勉强答应下来,勋贵们也不会同意啊!

“很好。”王贤笑笑,又蜷起一根手指道:“第三,公爷请立即返回交趾,那里乱成一锅粥,只有你能收拾局面。”

“什么?”张辅吃惊地看着王贤,没想到第三个条件会是这样。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变革

“什么?!”张辅吃惊地看着王贤,但这次吃惊和前两次的意义截然相反。

“怎么,公爷觉得很为难吗?”王贤笑问道。

“不,不是。”张辅连忙摇头苦笑道:“只是没想到公爷会在两个极端苛刻的条件后,给出一件这么简单的差事。”

“简单吗?”王贤却正色道:“在我心里,这第三个条件,并不比前两个容易。”顿一顿,他沉声补充道:“目前朝廷的状况,公爷也知道,不可能派大军随公爷一同南下。惭愧地说,我能给到公爷的只有区区几千兵马和一些军官而已。一切都要靠公爷的本事,来平定交趾的叛乱。”

“呵呵,公爷放心,张某人在交趾经略了十余载,对那些安南人了若指掌,平定他们,关键是法子要对路。何况安南那地方山高林立,军队多了也派不上用场。”谈到交趾,张辅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神采,他是大明朝最优秀的军事家!军队和战场才是他驰骋的舞台!

从被永乐皇帝召回那天起,张辅就身不由己地陷入可怕的政治漩涡中,事实证明,他并不是个优秀的政治家,更算不上称职的阴谋家。在这个他不擅长的战场上,英国公大败亏输,英名尽丧,甚至险些连身家性命都赔进去。这让他愈加厌倦当下的一切,迫切渴望回到战场上,找回昔日的自信和荣光。

“我说的都是实话,交趾之事在我看来,比前两件事还要重要。”王贤站起身来,走到张辅面前,看着他的眼睛,沉声道:“一寸领土都不能丢失,能不能办得到?”

“能!丢了一寸,某愿以死谢罪!”张辅也看着王贤的眼睛,毫不犹豫地立下军令状。

虽说王贤和张辅快刀斩乱麻,短短时间就达成了协议,但真要把局面过渡到理想状态,还需要下很多水磨功夫。

禁军造反,攻打皇城是举世震惊的大叛乱,不给皇帝、给朝廷、给天下一个说得过去的交代,就是王贤也休想掀过这一页。何况只要不是傻子,就不会相信,这场叛乱背后没有勋贵的指使和策划,想把勋贵们摘出来,又不至于沾自己一身屎,谈何容易?

好在锦衣卫是捏造证供、颠倒是非的行家,在吴为的精心策划下,北镇抚司一步步地向王贤的目标靠近。首先,他们封锁全城,大肆搜捕反贼,还把不少勋贵也抓了进去,甚至英国公、成国公等人,也被勒令闭门停职,等候讯问。

搞这么大动静是为了让朝野看到,锦衣卫本着宁枉勿纵的传统美德,在全力侦破此案,搞得人人自危,谁也不敢说锦衣卫没有全力办案。

这样整整折腾了一两个月,把所有人都折腾怕了、折腾累了,锦衣卫这才适时消停下来,开始秘密审讯。这样又过了一两个月,已经进入炎炎夏日,人们对次案的关注,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变小,注意力全都被废除钞法的改革吸引去了!

王贤拖得起,洪熙皇帝却拖不起,好容易没了勋贵的掣肘,朱高炽自然要甩开膀子大干一场。在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备后,他下旨宣布,朝廷将永不发行新的宝钞!原先的宝钞一律按新旧程度折价面值的十分之一使用,三年后,宝钞将彻底退出流通!

比起茶余饭后作为谈资的谋反案,这才是关系到每个切身利益的大事,人们的注意力一下子全都转移到,如何在三年内把家里的宝钞全部花完;是不是要多囤些铜钱银两,坐等升值!

就连文官们的精力,也全都集中在争吵钞法是不是应当这么着急废除上,哪还顾得上什么谋反案?

王贤等的就是这个时机,他悄然结案,将侦查结果上报皇帝,说这场谋反案乃是定国公为主谋。徐景昌对皇帝登基以后的改革不满,长陵事件中,徐景昌看到先帝灵柩异常,认为是先帝显灵,要换掉皇上。便伙同一小撮勋贵,伪造遗诏,骗取部分禁军将领信任,发动了这次政变。

徐景昌和几名勋贵以及禁军军官的上千份供词,对此供认不讳。至于其他勋贵,并不知情,也未参与,不过他们还是深刻的认识到之前在长陵的举动欺君罔上,罪孽深重,全都写了认罪书,表示愿意接受一切处罚。英国公和成国公也不例外。

事情处理到这一步,皇帝的面子上已经能过得去了,杨士奇等人也不敢多说什么。真要较起真儿来,是皇帝先包庇了太孙,王贤只是上行下效而已。何况这里头到底是几个意思,上层的人物哪个不心知肚明?平心而论,王贤能做到这样面面俱到,给各方面都有个交代,已经殊为不易了……

数日后,皇帝下旨,徐景昌心怀不轨,意图谋反,按律当斩,但念在他父亲为国捐躯、立有大功的份上,改为流放交趾,到军前效力赎罪。既然首犯得到宽大,那些从犯也不好杀之了事,通通发配交趾效力,永远不许离开。

至于其他勋贵们,能主动承认错误,自然善莫大焉,皇帝也只是一番申斥,命他们日后不得再犯,否则数罪并罚,严惩不贷!

对于皇帝的宽宏大量,勋贵们自然感激涕零,纷纷上表表示痛改前非,绝不再犯。英国公更是表示虽然皇上宽宏大量,不计前嫌。但自己身为国公,非但没有起到表率作用,反而当众顶撞皇上,绝对无法原谅自己,恳请皇帝恩准,削掉自己的爵位,把自己也发往交趾,在军前效力。

为了打消张辅的顾虑,皇帝专门宴请了英国公,当然有王贤作陪。席间,张辅跪在皇帝面前痛哭流涕,悔不当初,让朱高炽感到气顺了不少。他又素来是个宽宏的皇帝,既然已经控制住了局面,也没必要再跟张辅算小账了。

说起来,朱瞻基给朱高炽带来的伤害要远远超过张辅,皇帝连忤逆的儿子都能原谅,还有什么不能释怀呢?

于是,朱高炽扶起张辅,和颜悦色道:“过去的事情都不要再提了,是是非非朕也不能说是全对。”待英国公诚惶诚恐地坐下,皇帝又接着道:“朕说过去了就过去了,你不要有负担,继续当你的国公爷,朕还多有倚仗你的地方。”

“皇上……”张辅羞愧地无地自容道:“臣愿为牛马,生生世世肝脑涂地。”

“交趾的事情,镇国公向朕推荐你,说,不用千军万马,只要把英国公派回去足矣。”朱高炽神态和蔼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